学生辍学问题已经让学校的领导们伤透了脑筋。辍学潮成了学校生源流失的一大主因,已经愈演愈烈,尤其在山区中学。这些年,学校里陆陆续续有不少的家长把孩子从学校领回家,带去外地打工,早挣钱。有的孩子连初一年级还没念完,就跟着父母走南闯北谋生活去了。有学期中途辍学的,有只念了初一,初二开学就不来报名的,多数是在上初三才辍学的,有个初三班有半数学生没报名。读书的不如打工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虽然是片面的、混蛋的逻辑,但就是它催生出了农村学生的辍学潮。
我从山中晨读回来,刚走进校门,就看见校长与教导主任在操场上的宣传栏旁一会儿摊手,一会儿点头地说着什么,隔得太远,我一点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情绪激动的说话样子,肯定是学校又出了什么大事了。我边走边朝他们瞅了几眼,然后拐进了老师宿舍区。宿舍区靠操场方向有一株大的法国梧桐树,长得枝繁叶茂,与我同年级隔壁班的班主任刘俊正一手捧着搪瓷碗,碗里盛着半碗稀饭,一手抓着几个白面包子馒头在树下细嚼慢咽,还不时地朝操场上两个情绪激动的校领导张望。看见我走过来,刘俊朝我点了个头,算是同我打了招呼。
“刘老师,校长在说什么呢,那么激动?”我问。
“还不是说学生辍学的事呀。最近又有不少学生没来上课了。”刘俊嘴里一边嚼着馒头,一边口齿不清地回答我。
“怕是又要组织家访了吧?”
“两个领导正在商量着呢。”
从我走进这个学校教书以来,校领导已经发动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家访运动了。开学报名的第二天,各班的主课老师都要求亲自参加家访。我去了一个叫刘家凹的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去家访自己班上的一个高个子男生,这学期他没有来报名。去他家时,他已经跟父亲去JS打工有一个月了,他母亲说他是自己不愿念书,个子高,成绩不好,念不下去,所以他父亲才带他出去打工的,并不是家里大人强逼他辍学。他母亲还说孩子不念书,呆在学校浪费钱,又活受罪,还让老师受累,不如趁早让他学门手艺实在。不管我怎么做工作,孩子的母亲总是找借口来搪塞我。
我磨破了嘴皮,实在万般无奈,只好打退堂鼓。在我离开这个学生家时,孩子的母亲可能是出于对我一片诚心家访和路途劳顿的原因,最终给了我一点安慰的希望,说她会尽快让孩子赶回来上课。可等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学校,苦苦等了半个月,也没见着孩子的踪影。
这天上午课间操后,校长解散了学生,把各班的班主任叫进了学校会议室。校长和教导主任简直是苦口婆心,轮番向我们做工作,灌输上门家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每个班主任在午饭后务必立即组织好本班主课老师,像开学之初那样再次上门家访,务必想尽办法把辍学的学生请回来上课,还强调了当天下午各班只需留下一名老师在学校上课。
这次劳师动众的家访,我们花了半天宝贵的时间,可收效甚微,不尽如人意。全校请回来的学生还不足十人。
这年头,似乎学校有走不完的霉运。不单是我们学校,全区其他中学也是一样,生源不断流失,老师也不安于教学,停薪经商校外兼职的源源不绝。与我校相邻的一所中学,就曾经发生过一名体育老师为停薪外出经商而与校长大打出手。体育老师要外出,校长不同意,结果体育老师和校长在学校的操场上大干了一仗。体育老师个头大,将文质彬彬的校长打掉了三颗门牙。此事惊动了区教育局,体育老师受了处分,没能走成,校长也被调离了学校,发配到了一所离县城更远的山区中学当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