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完意之后。
王临渊开始慢慢讲了一个故事,到底怎么样,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意。还有,意,究竟意味着什么。
万载之前,在大陆的北方,有一个国度,叫做燕。燕国虽然是当时周天子的宗师大臣的封地。但是由于位置偏北,较中原大国们较远,经济也较为落后。再加上山林众多,物产丰富,当地的人,以狩猎采集为生。
在燕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叫做赤。
在那个时期,只有贵族才会拥有姓与氏。平民只有一个名,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名。
赤家住在北方的边境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
边境之地,较燕国内地更显偏远。再加上因为地处边境,与蛮族相交。丛林虎豹,层出不穷。
于是乎,弓与箭是他们一辈子的主题。
如同所有的边境少年一般,狩猎是他们一生的主题。童年,少年,到成年。由生到死,一生都在寻找着猎物,捕猎,养家。
赤,按照他原本的生活,他也会如同他的伙伴们一样,以成为村中最厉害的猎人为这一辈子的目标。
甚至,天赋一般的他,这辈子也达不到这个村中人引以为傲的称呼。
只是,历史证明了,要是你想成为时代的英雄,你必须得有一些常人难以拥有的东西。
赤缺少天赋,多了一点,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勤奋。
不是一般的勤奋。
是别人在练箭,他也在练箭。别人在玩耍,他也在练箭。别人在休息,他少休息为了练箭。
其实按照一般的情况走下去,假如他运气好,可能就在壮年达成他的愿望,成为村中最厉害的猎人。
只是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
让老实人遭遇谎言欺骗背叛。
让相爱者遇到分离永别与孤寂。
赤,在一次外出练箭后,归来时候,遇到的是那一片火焰。
那是仿佛能将天空燃烧殆尽的火焰。裹着那村庄,发出嘶嘶的声音。
那个夜晚对于他来说,是丧失一切过往温馨的夜晚,对于华夏族来说,是从繁盛,无敌走向战火纷飞的一个夜晚。
但是幸运的是当时燕国的镇国大宗,天戈门派出来调查蛮族的一位长老遇到了他。
当时的他因为偷偷射死了蛮族的一位小头领,被包围在一座小山之中。
那位长老救出了他便让他拜入了天戈宗,成为一位光荣的……外门弟子。
他也没有辜负进入天戈宗的机会,一天十二个时辰,他有十个时辰都在修炼。剩下的两个时辰都在打坐中入睡。
只是,站在温暖屋中的人或许永远都不能理解,他所看到的街上之人扭曲奇怪的肢体动作,只是为了在狂风中保持平衡。
然而,在天戈门的第三次大比之中,赤,因为入门十五年,还是没有突破第三境。被主事给出了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很少有人能得到的选择,但是一旦宗门给出,会变成大多数人的选择。那就是作为一个天戈门的外门主管,天戈宗可以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
第二个选择,则是下山。
那一年,他二十三岁,背着那把父亲赠与的破弓与那柄天戈宗人手一柄的天戈下了山。
刚刚下山的他,面临的是燕国数百年的国战慢慢拉开的序幕。
抱着长戈的他,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进去。
这时候。赤终于有了一点故事主角的风范,在那每一场战斗死亡率高达五成的燕国国战中。他整整就一个中队长就做了十年。那样的运气,至少后人无论再怎么分析原因,都会加上一句,运气真好。
终于有一天,他的好运似乎被领头的将领注意到,让他开始了领兵作战之路。
这一路,从白山黑水战到燕都脚下。从少年战士到白头将军。
当他成为一名将军的时候,他五十二岁。
他曾经至少六次全军都接近全灭,最后都靠着不放弃的毅力,冲了出去。
在第六次突围出去,他领悟了意。
在史书记载中,其意不屈,其意难泯,名之赤意。
再然后,剧情终于拜托了长期虐主的情节,开始进入了略微的爽文。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以一神箭术威震蛮族。
后来,他踏入了七境,被封为了赤侯。成为了燕国的擎天之柱。有半数的精锐在他手下,作为第一道防线与蛮族开始了百年的争斗。
这百年。
赤一共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战死在沙场。
他的军队总归死亡的数量超过了一亿。
他曾经五次被重创,最惨烈的一次,一个人抱着一柄断弓冲出重围。
在最后那次,看着断弓的赤,满脸尘土的站在燕国朝堂之上,群臣三次上书,请求撤销赤的军侯之位。
燕王只说了一句,换谁?
群臣哑口,无言。
燕王把自己的虎符交给了赤。
表达了自己的拜托与信任。
但是换谁一句话,也表达了燕王的无奈。
百年之内,曾与赤并列之军侯有八人,可是无一善终。
这八个人,无一不是战功赫赫之辈,曾经都打出过天下震惊的名局。在他们活跃的时间内,他们是当时燕国国战的主角,是天下的焦点。
甚至在他们决战白山黑水之时,整个天下都会分析他们的一举一动。
可是,在最后,他们都陨落了。
都输了。
输的很彻底。
人死军灭。
在当时的燕国的军侯。只剩下赤侯与当时继承父亲余威的阳侯。
赤侯虽然战绩并没有如之前的那些军侯们那么如日中天。但是他只有一个特点,不放弃。
输过无数次,但是从来没有像之前的军侯那般,选择自刎等自亡之路。
而是勤勤恳恳,如履薄冰,积小胜为大胜。
无赫赫之功,却不能让人忽视。
对于当时的燕王来说,他是流着周王室的后裔,血中流着周王室的血脉,所以他不能输。
而蛮族虽威震天下,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余威不足,原因也很简单,与华夏族亿万之数的人口之比,蛮族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燕王的想法很简单,他可以败,但不能亡。所以小败可以忍,大败不能现。所以与其寄托希望与燕国的那些没有战绩证明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代名将。还不如寄希望与天下之大,以天下之力拖败蛮族之势,所以为何不选择赤侯?
就这样,这位天戈宗的外门弟子,成为了燕国最有权势的军侯。也只有史书在那时候的记载,显露了他的心迹。次日朝上,已鬓发皆白矣。
在之后的岁月中,这位农家猎户也没有辜负燕王的信任。
之后的百年国战,燕国虽无大胜,也无大败。
最后终于拖到蛮族放弃灭亡燕国的意图。
陈侃不得不说,他有点沉醉在这个故事之中了。
最后好奇的问道:“王师,最后这位赤侯怎么样了?”
“死了。”
王临渊说的很简单。然后慢慢解释,让赤侯从一位普普通通的将领,一跃成为名将的一场战役。
被燕国成为最后一役,被蛮族称为山石崩塌。
就算是领悟了意的七境强者,其实在万军从中也不是无敌的。
在最后一战中,赤侯用自己的生命设了最大的一局。
让所有人都记起来,这位被楚王戏称为无功将军的军侯,最擅长的是箭法。
那种相隔万里,射出致命一箭的神箭法。
他用数年步了一个局,露出了一丝丝的破绽,而这一丝破绽让蛮族统帅以为自己抓住了这位无功将军的马脚。
于是当蛮族统帅率领重兵困住了赤侯,以为一举建功的时候,燕国的大军悄悄完成了自己的战略布局。
甚至在最后,赤侯用自己的秘技告诉了对方,其实他用了百年只在战场上使用他并不擅长的长剑,只是为了这最后的光辉。这也是猎人们的习性,用隐忍来掩盖自己的武器,直到确认对方进入摆好的圈套之后,再一击致命。
这是这最后的一击,让蛮族记起了赤侯,是因为神箭成名。当然,代价惨烈了点,那位被称为神国山石的大将陨落在燕国的那个无名之地。
但是就是没有这一击,赤侯也无所遗憾,因为他用生命完成了所有的布局。在他被包围的那一刻,他的主力早已对蛮族完成了方向的包围。
此一役后,蛮族再无力侵燕。
此一役后,诸国之使在神国,永远都是燕国之使最上座。这两个血仇最深的国家之家,能产生这样的尊重。这就是赤侯带来的遗荫。
这一役后,赤侯的一洗诸国对他的明里暗里的嘲讽。那位原本嘲讽他为无功将军的楚王听到此战结果之后,默默无言。
也是在这一役之后,燕国最强的部队不是他们的在传说中的燕国禁卫,更不是据说天戈宗下大力气苦练的长戈骑兵。而是那躲在暗处,一击毙命,被赤侯苦藏多年的弓骑兵。
王临渊总结道:“世人都认为,赤之意是不屈,可是他用一生的最后那灿烂告诉别人,还有,是隐忍,是致命。这就是意,用一生诠释的东西,也是指导一生的东西。所以意,不仅仅是修行路上强者的标志,更是人生路上强者的标志。轻看他们的唯一下场,就是那位神国的山石,用命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