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8年,周王郝四十七年。
秦昭襄王听客卿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武陟县西南)。后二岁,拔邢丘(温县东二十里)。
秦国继续之前腰斩山东的战略,令五大夫绾(不详,秦始皇时期有丞相王绾,不知是否是同一人)伐魏。魏求救于赵、齐、楚等国。赵使赵奢、齐使鲍接(姒姓、鲍氏、名接)与楚国的四位将领共同领兵前去救援怀邑。三国之军行至怀邑附近后便止步不前了,于是秦国顺利拿下了怀邑。秦国大军撤出怀邑后,仅留少量部队戍守怀邑,三国之军不去夺回怀邑。隔岸观火,无过于此了。
教科书中所谓秦国的远交近攻起于今年。但客观的说,秦国从来没有过远交近攻这种政策。因为秦国从来都是攻击掠夺与自己邻近的他国土地。秦国自己主导的越国远征似乎只有秦穆公伐郑一次,至于五国伐齐取得陶邑这事,与其说是越国远征,不如说是买彩票中奖了,这只是它一次站对了队伍的报酬而已,而非类似魏国吞并中山国那种性质。按远交近攻的说法,那么秦国攻击韩、魏时应该攻击其都城新郑、大梁及其附近,而非事实上的黄河以北怀、邢丘等韩、魏的南阳地区。因此,可以说阏与之败后秦国重新开始其腰斩山东的计划。而这一点可以从赵、齐、楚三国援魏怀邑时的迟疑得到印证,毕竟秦国的这一策略暂时不会危及到这几个国家的安全。如果此三国冒然打破秦国的这一计划,谁也不知道秦国下一步将做出什么对自己威胁更大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