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珏儿从到这个世界开始,一切都还算是顺着她的设想发展。所以,玉儿还想着,等明年开了春,想法用手里的银子,再买几亩田,然后利用江南肥沃的物产资源,徐徐图之,过上平淡安稳的平民小日子,远离喧闹纷争,想想也挺好的。
然而她似乎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二十五这天是赶集日,连氏要进城去看望几个孩子的情况,而珏儿还在谋划着为二姐找绣锦屏的材料。前晚,珏儿就和二姐一起把这件跟连氏说了,连氏点头同意后,珏儿就支了二百钱。
连氏一早就带着珏儿进了城,直奔豆腐坊。
这几天,大姐和三姐都把这做豆腐的工艺都学得差不多了,同时还学会自己点浆,大多数的工作都能接手来做,温阿婆在旁边指点就行。珏儿她们到的时候,他们正干得热火朝天的,这边在磨浆,而那边就已经在煮浆了。阿婆和大姐、三姐都说,这几天豆腐坊的生意都很好,豆腐脑儿卖得好,而且利润还高,城上也开始有人学着做这豆腐脑儿的,但那调料没有这么香麻可口,所以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而且有了比较,很多人更愿意到她们这儿来买,再加上这炒豆渣,很受码头上那些苦力的欢迎。原本阿婆的豆腐就做得极好,特别在点浆的时机及用量都把握得很好,做出来的豆腐香滑可口,所以豆腐也卖得很好。
阿婆说,今天是赶集日,十里八乡的都来,人们大都在这天卖些东西回去改善一下伙食,阿婆就多做一些。而且,昨儿就有房客吃饭时跟阿婆打招呼,要她们多做点豆腐脑儿,说不定他们的家人要来,他们也想让家人尝尝这豆腐脑儿的美味。所以,阿婆和大姐她们就多泡了些黄豆,四哥还正在磨浆呢。
“四哥,你们这几天在城里累着了吧?”珏儿帮不上其它的忙,看到四哥在磨浆,就打算去做牵毛驴的活。
“不用牵它,它会自己走。你这么跟着它转圈,你不晕头,我看着都晕。这样岂不跟画蛇添足的傻蛋一样傻吗。你呀走这么久的路,累坏了吧,来,在边上看着就行了,我们几个忙得过来。这几天呀,买卖都还行,每天早早就起床,忙到晌午后,就可以休息一会儿,补个回笼觉,然后傍晚的时候,买卖又要忙一阵。为了第二天早起,得早早的睡下。这几天下来,也就好。”四哥打趣着珏儿,让在边上休息,自己时不时地往石磨里倒些泡得发胀的黄豆进去,跟珏儿说道。
“嗯,刚才我去看了大姐和三姐记的账,这几天除了你们的花销,还剩下四千多钱,照这样下去,收入也不错。”珏儿笑着说道。
“这几天,我们买了米粮蔬菜,还有外公的药,又去买了些黄豆。”四哥道。
“四哥,你们也不要太紧着,外公外婆要养身体,大姐、三姐和四哥你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偶尔去买些猪大骨回来炖汤喝,买的时候让杀猪的师傅把骨头敲开更好,能补身体。我看着外婆的脸色要比以前好很多,外公的病好些没有?”珏儿道。
“嗯,我跟姐说,一会儿你跟娘也支些钱卖些肉回去。外公的病好多了,这米粥和豆腐脑儿吃着,精神也有了些,晌午起床吃了饭后,我和阿婆都扶着他在院子里走几圈。外公现在只是偶尔才咳嗽了,但咳嗽一次听着还是很揪心,不过,昨儿他起来后就在火盆边坐着,拿着书看了一会儿,教了我几个字,我这会儿只会一个字。”四哥说着,面带喜色。
“四哥,真的吗,太好了,外公的病也好了些,还教你认字,你可要好好学,等以后有空的时候,你也要教我,我也想学。等外公好全了,让外公教我们多认些字,大姐、二姐、三姐、小六、小七都学,咱即使不考功名,至少记账时才够清楚不是。四哥,你可要好好学啊。”珏儿眨着星星眼盯着四哥道,她可要给四哥加些压力,也能让自己知识得到更好的解释。
“知道了,我以后教你。家里咋样,二姐,小六、小七都还好吧。”四哥问道。
“好着呢,小六还不是带着小七玩闹呢,小六把那些鸡都喂得很好,看着肥大了许多,还有,咱们逮的那三只兔子也喂活了。还有,现在咱家可是二姐当家呢,嘻嘻。。。。。”珏儿就把二姐要绣锦屏和二姐当家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又跟四哥说了一遍。四哥对这件事也没有什么意见。
“那锦屏都只听说,你打算怎么办?”四哥问道。
“我想着先问问外婆和张妈妈,着实不行,我就去扯块做工好些的绢布,再买些花样和丝线,回去再想办法。”珏儿道。
“我就知道你主意多,心里早有成算。”四哥道。只是珏儿带了包鱼干去张妈妈那儿打听的时候,张妈妈做过,还给了珏儿好些花样,有富贵花开、喜上梅梢、荷香田田等,都让珏儿拿了去,她说这些是自己多备的,珏儿高兴地收了,也把那一大包鱼干送给张妈妈,这鱼干还是上回送来时主家觉得好,张妈妈去珏儿她们的豆腐坊买豆腐的时候让特特要带来的,珏儿说:“张妈妈,你就别客气,你从认识我们起就一直照顾我们的买卖,今天又帮了我大忙,就当这些花样的谢礼,以后还要的话再算钱。”张妈妈也只好推让一番收下。珏儿又照着张妈妈的话,买了块绢布和一些丝线,那都是后话。
“哦,还有四哥,别让大姐、三姐单独出去,我怕别人说三说四的,还有这豆腐坊呀毛驴什么的,有人问就说东家的,免得别人惦记。”珏儿道,她被那点柴火蔬菜就要收高额的税赋给镇住,不得不多留些心眼。
“嗯。有空我也跟大姐、三姐说,再有事都听外婆的。”四哥道。看来四哥通过这么多买卖,也长些心眼,经珏儿一起,也都明白,木秀于林,树大招风可不好,闷着头赚大钱才是王道,他可能跟珏儿两个偷偷藏钱的时候就有了觉悟。
办完事,连氏就带着珏儿回家。晚上一大锅萝卜骨头汤,再加上闷豆腐,一家人吃得欢喜。最开始的鱼汤到至今的鱼干豆腐,再加上都能填饱肚子,一家人的面色好多了,尖瘦的下巴也变得圆润了些,小六和小七的小腮帮上都挂上了些肉。珏儿看着就觉得舒心。
晚饭后,有村里人来珏儿家串门,是一个里正家的老娘带着里正媳妇和孙女儿来,这是珏儿到这世上后,第一次有那么多人到她家来,这低矮的小茅屋一下子热闹起来。然后,珏儿却明显地感觉到,连氏有些紧张和不安,珏儿想,不会又得交什么税费的吧,家里的银钱可是不多了。
吴铁柱的老娘吴田氏是一个精干的老太婆,大约六十多岁,以前都叫她吴大家的,在伺候老主子的时候,是个小管事娘子,习惯对手下呼来喝去的;如今,他还是个里正的娘,更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是不会把人看在眼里。铁柱媳妇跟在她的身旁,用手挽着她的手,虚扶着她,俨然一位孝顺的小媳妇,最后吴金花跟着她娘的后面跟着进来,像个大小姐般用鄙夷的目光看了每个人一眼,最着盯着珏儿看,目光里有些不善。珏儿想,莫不是自己跟她有过节,这小孩子还有多大的仇,非得这样,而且,自己到这世间后,没有与她接触过啊,想不明白,也就懒得想。
连氏连忙热情的招呼她们进来,嘴里到:“大婶娘,铁柱嫂子,金花姐儿,快进来,这外边冷着呢。”而后又对珏儿她们道:“二丫、五丫,咱家来了贵人,快搬几张干净利索的板凳来,再烧些开水来。”之后又对吴田氏道:“大婶娘,难得你们来一次,你看这家里穷得,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招待,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吴田氏由铁柱媳妇挽着往里走,一边道:“你也别瞎忙活了,就说几句话就走。同村的人,别说那些见外的话。”吴金花也跟着进了厨房。
二姐给她们都倒了几碗热白开水,大家坐下后,吴田氏看了一圈家里的孩子就开口道:“承业家的,这家里可都还有米下锅。我看着几个孩子也都穿了身新衣裳。”
“大婶娘,不埋你说,这日子难着呢。只是几个孩子都听话懂事,帮着我上山砍柴劈柴的,拉着进城卖,才得了几个苦力钱,买了点口粮,和着菜叶萝卜的,饥一顿饱一顿的,勉强过着。这身上的衣服,还是这几年孩子长了个,实在没法,扯了几尺土布,拆了以前的,把旧绵絮塞进去,大的改给小的穿着。咱村里,能算得上过上好日子的,就怕只有你大婶娘家了。”连氏道,语言里满里羡慕的味道。吴田氏和铁柱媳妇还算平静,就是在吴金花脸上看出得意洋洋的味道。
“这几年,大家日子都难。但只要守规矩礼数,年景好些,总能过上好日子的。”吴田氏理所当然地说道。珏儿听了她的话,还真是让人大跌眼睛,守规矩礼数,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什么跟什么呀,在心里大叫,你在骗三岁小孩吧。但脸上却是平淡得很,不露分毫其它情绪出来,继续听她怎么说。
吴田氏顿顿了又说道:“我听村里的人在传,说看到你家琬姐儿、环姐儿还有瑞哥儿在城里卖豆腐,我还不相信,晚上到你家来一看,他们几个却里不在,看来事情不是空穴来风。姑娘家家的在外抛头露面的,成何体统。承业家的,我看,你还是早些去把她们接回来,免得她们再长大些,谁敢上门来提亲,到那时,你真是找不到地方哭去。”
吴田氏就像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长者,对晚辈谆谆教诲。珏儿却是听明白了,让自己的姐姐都回家来这才是目的,至于回家后家里是饿死还是冻死,却不是她们考虑的了。这还真是为我们打算啊。不过这古人就是纯朴,说话就是直接,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若是换成以前人,不是要明示暗示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