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600000018

第18章 收拾雄心归淡泊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借杰奎斯之口说,世界是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七个时期:最初是在保姆怀中啼哭、呕吐的婴儿,然后是满脸红光、背着书包、很不情愿地走进课堂的学童,然后是“像炉灶一样叹着气”、咏着恋歌的情人,然后是爱惜名誉、好勇斗狠的军人,第五个时期变为满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谈的法官,第六个时期成了鼻子上架着眼镜、腰边悬着钱袋、形体精痩的龙钟老叟,最后一场是孩提时代的再现,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一切。把整个人生描绘得形象、深刻,惟妙惟肖,十分耐人寻味。

但我觉得,如果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出发,按照习惯说法,把人生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分别比喻为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倒是很贴切的。

阳春烟景,万物昭苏,充满了生机,饱绽着活力,颇像一个人的少年时代。但初春发育的幼芽,毕竟未曾饱经风雨,没有受过磨折还不免有些娇嫩、稚拙。待到炎阳播火的夏日,滚滚鸣雷赶着一阵阵的疾雨,“绿遍山原白满川”,正是谷物茁壮成长的时节,有如人生处于青壮之年。大时代的弓弦呼唤着年轻的臂力,风帆鼓满,豪气冲天。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到中年正是如此。经验丰富,阅历深广,情怀由浪漫、激烈而至于深沉、阔大,处事由粗犷、焦灼变为成熟、稳健,像封存日久的佳酿、品味甘醇的水果一般。如果说,青年生活于未来,老年生活于过去,那么,中年则生活于现在,更加注重实际了。

在人的一生中,老年虽为收敛时期,是生命的黄昏,却也意义充盈,丰富多彩,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一样。冬天是透明的,蓝天澄明高爽,白云浅淡悠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线月分明。”冬天可以使人透视宇宙万般,冬天使人清醒。由于它接受了春的绚烂、夏的蓬勃、秋的成熟,因此,冬天也是充实的。

与此相似,作为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老年包容了生命之旅中的欢欣和烦恼、期待与失望、颂赞与非议、慰藉和苍凉,领悟着哲学意义上的宁静与超然,称得上是人生的冠冕。在七色斑斓的黄昏丽色中,继续演奏着生命真实的凯歌。最后,生命火花闪灭,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都返回大地母亲的怀抱,消溶于苍茫无尽之中。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喜爱的是明艳的秋天。我爱它的丰盛、充实、成熟、圆满。林园漫步,处处光华耀眼,硕果盈枝,或丹红,或金黄,或绛紫,沐浴着艳美的秋阳,清香四溢,供人们恣意赏玩,尽情撷釆。我爱秋天的清凉明澈,深沉淡泊,这远远胜过春天的喧嚣、浮躁,夏日的热烈、张狂。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寓有深刻哲理的《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他说,面对苍凉萧瑟的秋光,人们会觉得思想沉静,心境澄明,清爽入骨,精神振奋,而那千娇百媚、浓艳繁华的春色,却会挑动人沉酣迷乱、浮躁轻狂。秋天由炎炎夏日的繁华、激越转入宁静、安详,使人思想深邃,头脑清醒,有助于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每当我面对白云、黄叶、雁阵、澄潭的无边秋色时,都联想到,人过中年也应该像秋天那样,“收拾雄心归淡泊”,“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淡泊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审美文化。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大体上涵盖了平淡、冲淡、素淡和散淡等多方面的意蕴,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襟怀与外在的风貌,但集中地表现为一种人生境界、精神涵养。

“少年心事当拿云”。人在年轻时节,雄心勃勃,豪情四溢,充满了奇思、狂想,敢于藐视权威,勇于冲锋冒险,不主故常,不怕失败;在青年心目中,无事不可为,无事不能为。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当然,有时也会闯出一点“乱子”,撞下几处伤疤;由于虚荣心作怪或者经验不足,有的也难免逞强、使气,显示、卖弄。

“春行秋令”,要求青年人都像老年人那样宁静与淡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及至他们饱经世事的磨炼,“阅尽人间春色”,历遍世路艰辛,“淡装平步入中年”,那时,便会显得成熟与历练,不再担心失去或者错过什么,也不肯茫然地赶冲某种喧腾的热浪,便会觉得天高地阔,极目悠然。

这种宁静与淡泊,会使人们显示智慧的灵光、超拔的感悟,以“过来人”的清醒与冷静,对客观事物作静观默察,持超拔心态。平淡不是消沉,乃是修养已深,思想和见解均已成熟,返于纯粹自然,而无丝毫做作。因为是自然的表现,不能包装也无法模拟。

如果拿文学来比拟,这种人生境界,有如陶渊明的诗文,看起来平淡质朴,却是无从学起;李太白、苏东坡的作品也是这样,纯粹自然,近于天籁,后人也有刻意模仿的,但总是学不到家。平淡是诗文中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苏东坡就有“寄至味于淡泊”的说法。

平淡不是气象萧索,不是淡而无味。苏东坡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看来,平淡正是臻于成熟的表现。诗文如此,人生何独不然。

正是由于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的心理素质上,首先要求能够看得开和放得下。看得开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名利、权势等身外之物不可看得过重。庄子讲过,外物偶然到来,只是寄存于此,寄存的东西,来时不能阻挡,去时不能挽留。有些人在对身外之物的追逐中常常迷失了自我,这实在是一种缺憾。

而且,“万物都有待尽之日,岂有吾人可得长生不死之理。”(朱嘉语)只要看开了“生命无常”这个自然法则懂得一身是随着“大化”而存灭的,能在精神上超越死生的拘牵,那样,自然也就会放得下对于世间利害、得失和人事升沉、荣辱的执着,养成悠然的心境、达观的意识了。

曹聚仁先生在《浮过了生命海》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波斯王即位时,要他的臣下编一部完整的世界史。几年过后书编成了,是一部六千卷的煌煌巨着,可是国王已到了中年,由于国事忙碌,抽不出时间来看。于是,他要臣下把书缩短一些;及至缩编成功,国王已经年老了,连那缩本的世界史也没精力看了,他便要臣下把它再缩短一些。直到他垂死时,终于没有读成那部世界史,深以为憾。这时,一位年老的史学家赶到病床前,把这部长达六千卷的世界史缩减成一句很短的话,说给国王听:“他们生了,受了苦死了。”人类的历史画卷卷帙浩繁,纷纭万端,然而要以最简捷的话来概括,确也不过如此。

淡泊萧然的暮年心性是精神层面上的。本来,溪水无心地流淌着,不涉人情,无关世事,可是,原本积极入世的孔老夫子溪旁闲步,看在眼里,却蓦然兴起岁月迁流、“逝者如斯”的慨叹。秋风萧飒,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草木无情,有时飘零,而“方夜读书”的欧阳子,却为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凄然愀然。

在寒暑迭更、四季分明的北方住久了的人,乍到终年皆夏的南方往往不太习惯。我曾到过南亚一些国家,尽管那里不乏绿草红花、明楼翠阁的人间佳景,尤其是净洁如洗的澄空、葱茏蓊郁的雨林、通体透明的碧海,令人叹为观止;但是,由于一年四季都是溽暑炎蒸,节候的概念十分模糊,觉察不到一年四季的变化,置身其间,总有一种景物单调、时间凝滞、生活混沌的感觉。

人生犹如登山。年轻时节体力充盈,心高气盛,又满怀着好奇心,不知艰难险阻为何物,谈笑风生奔突跃,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最后立足顶巅,凭栏四望,但见江天寥廓,大野苍茫,不禁快然自足,心神为之一爽。但是,“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特别是望中并没有想象中的奇观胜景,也解释不清楚攀登中那样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心理基因,于是兴奋中又夹杂着几丝迷惘。

这种心态颇似中年过后情景。下山时的步履总是平缓、悠闲的,时时以一种“过来人”的淡泊情怀,扫视着那些也是风风火火、沸沸扬扬的登山热客,对他们的磅礴气概和热切心情,似乎领略了一些却又并不真正理解。

“暮年心事一枝筇”。在古人眼里,一根朝夕相伴的竹杖能够最鲜明地参透与映衬那老去的情怀。因此,又可以说淡泊无求的心性也植根于生理的实际。此无他,存在决定意识也。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在这里,疲惫的双腿向稼轩先生提示着老之已至。而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则使随园老人深谙衰年的苦楚:“老去神昏夜不眠,更筹数尽五更天。”由少壮而老迈,由劲健而衰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生老病死,这原是铁一般的自然规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的朋友葛莱西安诺曾经发问谁在席终人散以后,还能保持初入座时那么强烈的食欲?哪一匹马在漫长的归途上能像起程时那么长驱疾驰?”这是不答而自明的。

而他的喟然叹惋,也是极富哲理性与真实感的:“一艘新下水的船只扬帆出港的当儿,多么像一个矫健的少年,给那轻狂的风儿爱抚拥抱。可是等到它回来的时候,船身已遭风日的侵蚀,船帆也变成了百结的破衲,它又多么像一个落魄的龙钟浪叟,被那轻狂的风儿肆意欺凌!”

当然,对于这类一般性的自然规律,人们的认识、想法也并不一致。一首老年的述志诗,是这样写的:

路遥,正是测马力的时候。

自命老骥就不该伏枥。

问我的马力几何?

且附过耳来,

听我胸中的烈火,

听雪峰之下内燃着火山,

听低啸的内燃机运转不息!

看了着实令人五内升温,感发奋起。

是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生而不同的人完全可能让生命呈现出不同的相对长度。如何设法使生命永远成为一团烈火、一股清泉,燃烧着理想,流注着憧憬,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向着各种新的可能性敞开永不封闭,永不凝滞,这确是一个富有意义而且引人深思的话题。

但是生无所息,奋力拼搏毕竟不能止于励志而首先是一种实践这就不能不受到体力与智力的制约。

古代的桓温看到他当年亲手种下的柳树,“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薛平贵“一马离了西凉界”,兴冲冲地回到阔别一十八载的武家坡,想不到发妻王三姐竟觌面不识诧异地说:“儿夫那有五绺髯?”薛平贵及时地提醒她:你也是同样,“不是当年彩楼前”了。寒窑里找不到菱花镜,且到水缸上照容颜。不照还好,一照,王三姐哭了起来呀,老了!”

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天,寿登耄耋,也属常事。所以,对于身体状况,许多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我就总是不愿意承认老之已至。年少时觉得四五十岁就很老了,及至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又觉得六七十岁才算老迈;而到了六十岁,又觉得自己头脑依旧清楚腰腿还算灵快,离衰老尚有一段路程。

这种不断地把老年起点向后推移的心理现象,表明了老当益壮的勃然之气,有积极的一面;但终竟不那么切合实际。专从顺生养性角度来看,也值得深长思之。人的年龄大了,不要说经受不起持续、紧张的劳累,连剧烈的心理矛盾也担承不了。卸去沉重的工作担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境,实现一种良好生命状态的恒常化,无疑有利于强身祛病,益寿延年。

这和所谓“老有所为”,并不相悖。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老树十围,亭亭如车盖,浓荫匣地,是柔枝幼干所代替不了的,但是,开花吐蕊,却非千年古木的事。

人到晚年,远离了工作岗位,并不等于无所事事,只能隔着窗子闲看飘飞的雪花,或者拄着拐杖漫踏阶前的黄叶,需要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古人早就有“老马识途”,“乡有三老,万般皆好”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说法,表明了老年人无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而老有所为也应坚持量力行事。孔老夫子有一段关于“君子有三戒”的论述,末了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人到年老了,气血已经衰弱,便要警戒自己,不要脱离实际,贪求无厌,莫知止足。

这里有一个分寸、尺度的问题,假如掌握失当,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古人要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宿将还山不论兵”。非不负责,有所避忌也。

闲翻今人文集,见到这样一首七绝: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总是夕阳无限好,管它近不近黄昏!

作者翻用了唐人杜甫和李商隐的两首名诗,既表述了中年过后的淡泊心性,又不现丝毫衰飒之气可谓善作文章者。

同类推荐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童年牧歌

    童年牧歌

    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自序、绵绵上、我们村、灰小子、骡王爷、滹沱河和我、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我的第一本书、送牢饭和公鸡打鸣、我偷了孔夫子的心、喂养小雀儿、掏甜根苗、去摘金针菜的路上、羊群回村的时候、秧歌进村、扫霁人儿、阳婆和月明爷、南山、沙漠;最初的记忆、我的祖先和有关传说、灯笼红、祖母的呼唤、祖母的忧伤、接羔、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最初的记忆、一斗绿豆、打枣的季节、早熟的枣子、塑造梦的泥土、心灵的呼吸等。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热门推荐
  • 鼎宴

    鼎宴

    白骨离落满青山,千城空寂寒鸦啼。盈缺沉浮几轮月,霸业皇图浓醉里。曾经,元素精灵狂潮席卷整片无尽大陆,魔法技能的威力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加强,魔法师们成为统治无尽大陆的最强者。这样的背景下,魔法帝国应运而生,然而,月有阴晴圆缺,国有成败兴衰,随着魔法狂潮的褪去,锋锐无匹的长剑以及忠诚勇猛的幻兽,成为人类最为忠诚可靠地膀臂。魔法帝国轰然倒塌,成为久远回忆之中的一声叹息。花开花谢,花谢花开,千年之后,无尽大陆上的元素精灵们再度苏醒,这一次,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的元素狂潮,它是父神的恩赐,亦或是一个巨大阴谋的开端?
  • 陌世琉澜

    陌世琉澜

    华夏第一宗族族主沐汐陌,因修罗魔塔而死,因修罗魔塔而生。前世冷心冷情,无欲无求为宗族呕心沥血却尸骨无存,自爆而死。今生她要为自己而活。她淡然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邪魅腹黑是她,杀伐果决是她,睿智聪慧是她,迷茫可爱是她,骄傲狂妄是她,狠厉毒辣是她。身份尊贵,绝色之姿。那一双紫眸,灼了众人的眼,夺了众人的心,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上穷碧落下黄泉,生死相随永随!
  • 乱世浮生之朗霰雪

    乱世浮生之朗霰雪

    高贵与下贱并不是爱情的鸿沟,好人与坏人也不能仅用一个标签来区分,而女人的智慧在男子当道的乱世当中更显可贵。她既可最为决绝,也可至情至性……
  • 老公太薄情

    老公太薄情

    他冷漠的让她拿掉自己的宝宝,他虽有钱有权势,她有对策,于是向他要了一笔可观的分手费,将医院堕胎证明单寄到他手里,从此他们分道扬镳。那女人整整困惑了他六年,怎么也忘不了她。一次劫持案现场,他见到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孩,见到她!怎么回事?好!既然找到你,就让你重新属于我!
  • 飘渺残城

    飘渺残城

    那年她六岁,他九岁,在那片紫罗兰盛放的花海中初次相遇,一圈花绳,红线就此将一切紧密牵连。“十六年前,在那片紫罗兰花海里,我立下誓约:未来我定纵横军商两界,用我付出的一切与我所得的全部当做聘礼迎娶你——尤伊,虽然你不曾知道,但是我做到了!”她不知,十六年前的偶然相遇,惊鸿一瞥,记定终生。也不知,厄运的锁链,悄无声息的将她重重包围……阴谋,妒忌,亲情,友谊,危机……密密麻麻,紧紧地缠绕住她瘦弱的身躯,揪着她的心,摧残着她的意志……当一切丝絮梳缕透彻,他们是会阴阳相隔,还是永不分离?
  • 最佳课堂:天文探谜

    最佳课堂:天文探谜

    本套全书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根据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再结合全国中小学各科课本的同步内容编撰而成,是各学科的有益补充和知识范围的深层挖掘,是现代中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百科未解知识之谜,能够增长中小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我们的学校教学都是一些已知的基础文化知识,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和死板,都已有比较科学而清楚的定论,这些知识是前人创造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其实,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在掌握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知识,创造未知的领域,不断推动科学文化知识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
  •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仙行

    破仙行

    人类存亡危机,外星际修真星仙界入侵,人类强者纷纷走出,是挣脱?是顺从?看小安子的破仙之行……
  • LOTUS:莲的世界

    LOTUS:莲的世界

    公元2020年,LOTUS(莲)系统登上历史舞台。将人类神经系统与网络空间连结——一夜间,虚拟取代了现实,无限代替了有限……人类仿佛体验到了缔造新世界的快感。然而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一道禁令终止了各国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故事开始于十年后平凡的一天。却成为了所有阴谋与悲剧的起点……
  • 都市御妖师

    都市御妖师

    非我族类,皆为妖!然而在都市中,人妖却是共处。封妖家族的公子,潜入都市,发现隐藏在黑暗下的协议。封印的妖孽出世,封妖家族和妖的协议成为了一纸空文。第二次封妖家族和妖的大战就要爆发,繁华的都市面临坍台的危险。一扇门从天而降,连接另外一个世界,九州天下,所谓的妖竟然只是一缕精气神。混沌初开,分阴阳二气,衍轮回之理。生死循环,谁能超脱,执掌乾坤,封妖传承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