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400000021

第21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治学观(3)

曾国藩在这里所提出的摘抄之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实用的方法,尤其是在科举时代,这种方法--分类笔录正是作文章、夺取科名的必要途径,因而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特别是在那些学人士子之中产生过不可低估的影响。尽管曾氏戎马倥偬,转战各地,但他仍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许多读书录,为后人研究他的思想和言行留下了第一手资料。在他身边或是与他比较接近的有学问的人,其中有的是他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幕僚,有的是他的朋友和同窗,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曾氏这种治学方法的影响。如俞樾、孙诒让、李元度、薛福成、吴汝纶等人大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分门别类地把学习的心得写出来,起先并未想到一定要流诸后世,后来,这些曰积月累保存起来的东西却成为他们极有价值的资料和着作。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曾国藩所提倡的摘抄之法,在科学名目繁多的今天恐怕已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但是,它对于我们研究某一个专题(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来讲,仍不失其借鉴意义。譬如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或者某个范围比较窄的问题,如果备有读书笔记或资料卡片,随时随地逐处留心,将相关资料日积月累地摘抄下来,就不会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忧虑了。因为一个人的记忆和聪明才智毕竟有限,那种能把所读过的书、看过的东西全部熟记下来的人几乎是没有的。正由于我们平时摘抄了这些东西,所以到我们研究某一个问题时就可以信手拿来,为我所用,以补研究资料之不足,估女学问的速度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曾国藩的治学观对

1国近代士大夫的影响

如前所述,曾国藩的治学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它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仍对中国近代士大夫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正如钱穆所说:“涤生为晚清中兴元勋,然其为人推敬,则不尽于勋绩,而尤在其学业与文章。”曾国藩“论学,尤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虽自谓精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然平日持论,并不拘拘桐城矩雉,而以姚氏与亭林、蕙田、王怀祖父子同列考据之门,尤为只眼独具。”盂从而,“涤生之所成就,不仅戡平大难,足以震烁一时,即论学之平正通达,宽闳博实,有清二百余年,固亦少见其匹矣”榆。

在治学目的方面,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举止言行无时无处不体现出其学问。他特别强调要把学习、做学问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即做学问要达到“格物”、“诚意”的功效,反对读死书,反对做无目的的学问。他本人一生都把做学问与处理政务、军务以及家庭问题放在一块,力求融于一体。在戎马倥偬的条件和环境中,他都坚持腾出时间来做学问,不论是他所写的读书札记、诗文、序跋,还是他所编纂的书籍和所写的书札,都体现了这种精神。他的这种治学目的,也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他的子弟、师友和学生。

只要我们细心考察一下史实,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实际的情形:湘军将领中的大多数人,不管是秀才、举人、进士,还是无功名之人甚至武生出身者,在与农民起义军为敌、玩命疆场的同时,都不曾放弃做学问,有人甚至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譬如,曾国藩的好朋友李元度在“咸丰甲寅、乙卯之际,与国藩患难相依,备尝艰险,厥后自领一队,转战数年,军每失利,辄以公义纠劾罢职。论者或咎国藩执法过当,亦颇咎次青在军偏好文学,夺治兵之日力,有如庄生所讥挟策而亡羊者”。从诸多史料记载可知,李元度对治学的确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他1862年罢职归乡后,朋友们均为他所受到的严厉处罚而愤愤不平,但他在曾国藩处世精神和治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为自身荣辱、处境难易所动,僻居山村潜心做学问,不分白天黑夜、寒暑冷热,执着追求不止。

1865年,因贵州发生苗民、教军和号军起义,李元度被起复原官“任黔南军事”。起初,他不想再度出山,因他的《国朝先正事略》一书正处于修订定稿阶段,后在曾国藩等人的劝说下才勉强成行。曾氏在书信中劝说道:“闻阁下率师入黔已否遄发?远追孟明匪懈之风,终策冯异桑榆之效,惟愿如尊函所言,黔事粗定,顺风回帆,以慰高年倚闾之望,是所切祝。贵军饷项,小泉当宽为预备,不至如昔年之穷苦异常。”此段文字的大意是:我听说你要率领湘军去贵州,是否已经开拔?此次你再度出山,远追春秋时秦国大将孟明历尽挫折最终获胜而归的遗风,最终达到如东汉大将冯异晚年成就功业那样的效果,我期望你能如你在书信中所说的,等贵州军事粗定后,即激流勇退,以慰年迈的母亲和亲朋戚友们对你的厚望,这是我所要特别预祝你的。至于赴黔湘军的饷糈问题,我会叮嘱李瀚章为你预先筹划,再不会让你像从前在江西、安徽等地那样穷苦异常了。曾国藩还在信中特意叮嘱:“大撰《先正事略》刊成后,愿得先睹为快。”李元度没有辜负曾国藩的期望,终在赴贵州军次之前将《国朝先正事略》定稿,并请曾氏作序刊行。该书共计六十卷,分为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七个大类,为清朝同治年前的1108人立传。其体裁具有独特之处,并体现出曾国藩治学方法对李氏的影响:一是叙述当代事迹,与一般史书体例不同,“即专主扬善”,“所录皆粹然纯诣”;二是对清代名儒“不分门户、渊源所在,各以类从”,不存在任何学术偏见;三是每篇文字中对传主的着述大都详列其书目、卷数,“以备志艺文者之捜讨”。的确,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该书取材范围广泛,记叙征引详尽,保存了较多原始资料,且对人物生平都有其一家之言,具有史料和研究参考价值。

在曾国藩的诸多幕僚和湘军将领中,李元度与郭嵩焘、刘蓉的情况差不多。他们均是曾国藩的好友加姻亲,满腹经纶,善于为他人出谋划策,但对从政领兵并不内行,并非统帅之才、当官之才。

而且他们都对学术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此追求不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人生均坎坷多舛,充满着艰难险阻。他们都多次被贬官、罢官,没能在仕途上走到最后,但皆在罢官归乡后专心致志做学问,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学术成就。相对于郭嵩焘和刘蓉而言,李元度的情况又有点特殊。他跟随曾国藩的时间最长,充当幕僚之职最久,从而对曾氏生平行谊尤其是治学观了解最深,受其影响也就更加明显。正如郭嵩焘指出:“文正公学行武功,震耀一时。君从事最久,受知亦最深,规模气象,仿佛近之,亦惟其文之足自显着以扬于无穷也。”进而,因李元度的官职地位没有郭嵩焘、刘蓉那样高,使得他有更充裕的时间着书立说,“君独以栖迟林麓,奉亲着书,极孝友文章之乐,为诸公所不能逮”。正因为如此,李元度在治学方面对曾国藩的观点也就理解得更加透彻。曾国藩多次说到平生有三耻,其中一耻就是认为自己一生因从政治军占去绝大部分精力,无暇安心做学问,为此感到愧疚羞耻不已。从而,当他得知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一书写成之后,便欣然应请为之作序,赞其“发愤着书,鸿篇立就,亦云勇猛矣”,认为该书可以“藏之名山,副上秘闻,久垂无穷”。

又如,早年与曾氏论学之罗泽南以儒生领军,“义勇愤发,本之问学。朝出鏖兵,暮归讲道。中间屡遭惨败,而志不挠,气益壮,讨部众而申儆之,或解说《周易》以自遣云”。后虽五十岁不足即被太平军击毙,然其一生勤学苦思,从不放松学业,着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读孟子札记》、《皇舆要览》等重要着作。其弟子数十人,如王鑫、李续宜、李续宾等人尤继其师风。王耋于1853年从军以后,“军暇读《孝经》、《四书》”,“并常教士卒习字读书,日课《四书》、《孝经》,以义理反复训谕,而引论经史大义,譬晓耸切,听者至潸然泪下。追夜,营门扃闭,刁斗之声与讽诵声相间也”。王氏尤熟读历代兵书,着有遗集十卷。其部将张运兰、王开化、王文瑞、刘典、王开琳、黄万友、丁长胜、刘松山均受其熏染,大都在军事紧迫之际悉心学业,并有所成就。再如刘蓉、郭嵩焘,早年亦与曾国藩论学,甚相契合。刘、郭二人随曾氏从征以后,也是在戎马倥偬之际,利用一切空暇时间,着书立说,不稍懈怠。刘蓉死于1873年,郭嵩焘比刘蓉多活了二十余年。刘氏着有《养晦堂诗文集》十四卷,以及《思辨录疑义》等书;郭氏则着有《礼记质疑》、《大学质疑》、《中庸质疑》、叶使西纪程》以及诗集、奏疏和日记等多部作品。

上述数人都是与曾国藩同时代出身的士大夫,其功名虽有高低之分,学问成就也有大小之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参加过与农民起义军为敌的军事斗争。他们有的是曾国藩的好友,有的是曾国藩的学生,他们对于曾氏的治学目的无不表示赞赏。譬如,罗泽南临死前就曾“索纸笔书曰:‘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把做学问与治国平天下紧紧联成了一体。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曾氏治学观的影响,并在学问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上述刘蓉、郭嵩焘等就是例证,其余如彭玉麟及曾国藩四大弟子薛福成等人也大都如此。

如果说,以上这些人都是与曾国藩同时代的人,受其影响固不待言的话,那么比他稍后的人,譬如一些曾氏子弟、学生及一般学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过曾氏治学目的的遗风的熏染陶冶。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本书以雷锋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雷锋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的精神内涵,包括苦难童年、翻身少年、参加工作、应征入伍等系统内容,同时还包括雷锋生平、日记等,还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现了雷锋充满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怀的短暂人生。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热门推荐
  • 仙熬穹苍

    仙熬穹苍

    一个神秘的婴儿、一件神秘的物品、一段神秘的人生
  • 豪门第一枭宠

    豪门第一枭宠

    他是帝国最神秘雇佣兵的最高军长,锦市说一不二的金融霸主;而她,天才学霸,传说中的天才钢琴少女,更是云城警界的神秘犯罪心理学天才,却是人人眼中的混世小魔王。第一次见面,他脱了她的裤子。第二次见面,她抓了他的某物。第三次见面,她被彻底看光光。他嗜血冷情,狠戾残忍,却宠她如命,面对某女无数狂蜂浪蝶,他只有四个字——赶尽杀绝!“老大,苏小姐和季家大少私奔了!”某男面色黑黑:“给爷一窝端了季氏企业!”
  • 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斯塔

    斯塔

    10年前的人兽战争结束,丽兹从战场上退下在斯塔到了她的妹妹,而10年后战友格林满腹心事找来,贵族林格斯的厌食症与仆人萨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即将与卡洛公主联姻的王子找上秋华,吸血鬼中介老头和另外一个老头之间的神秘关系,检察官奥布的碎尸案,一切的一切最后到底会迸发出什么结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柔石作品集(一)

    柔石作品集(一)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羡仙录

    羡仙录

    少年在一位神秘老人的卜算之下躲过一场大劫。从此少年很是羡慕老者知过去卜未来、书符画咒的能力,也梦想自己能有此等能力。没有功法,少年就自己琢磨着修炼,机缘巧合之下竟窥得修真的一丝玄奥,从此踏上修真之路。
  • 龙困

    龙困

    一个平凡又有着强大背景的村庄,一个与世隔绝却有着困龙之势的村庄,葬龙坟里,从来没有人可以走的出去,龙来了,也得盘着,被困住的主角,能否冲出迷潭?
  • 异世杨柳

    异世杨柳

    杨柳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根发芽。而主角杨柳——一个爱玩游戏的普普通通大学生,穿越到异世。新奇的环境,新奇的人...请关注主角成长的坎坷历程。
  • 藏头尸

    藏头尸

    一幅画里的故事,下雪了,闭着眼睛,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