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某医院妇产科住进了一位已怀孕数月的14岁女孩,据她自己说,此胎是她与12岁的弟弟所为。当其母得知女儿怀孕是与其亲弟弟同房的结果时,顿时昏了过去。当其小儿子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是因为看到电视中一些青年男女赤身裸体、同床共枕的镜头,又似懂非懂地听到人们议论过有关男女性爱的事,才出于好奇和姐姐在一起“玩”的。
不知道这位父母是否已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失误了。不正视性教育,不正视青春期欲望的躁动,不正视人正常的性心理、性渴望,只想遮遮掩掩、讳莫如深,或者动辄就指责错误,只会引起孩子的困惑。
【安全知识课堂】
幼儿时两小无猜,对性别角色的意识不是很强烈。小学生处于两性疏远期,中学生则会羞羞答答地走入了异性疏远期。不管父母是否去教育,孩子都会有两性之间角色的不同感受。
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要准确地不加掩饰地告诉孩子男女之间的区别,使其理解男女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孩子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同时,要鼓励孩子进行正确的男女交往,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相处,这样,就有助于孩子破除性的神秘感,使其更易于接受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系统的性知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乐意和异性接触、交往,这是孩子们美好情感的流露。父母们应尊重这种荷塘月色般的心境,不要轻易闯进去惊动他们。切勿用恶言恶语玷污少男少女的情感领域。但是,人的青春期如同一株生长中的植物,它们现阶段的任务是把根系深深扎入土壤吸足水分营养,把枝叶舒展承受雨露阳光,等到了夏天,根深叶茂了,再绽放花蕾。
父母要鼓励青春期的孩子进行群体式、公开式的异性交往。一对一形式出现,说明异性交往可能出现了排他倾向,出现了感情专注,这是父母担心的,是中学生应当避免的;隐秘形式的出现,说明异性接触可能有了不愿分开的倾向。
中国父母对于“性”向来传统而封锁,不知道怎样跟孩子讲明白,甚至避而不谈,但是,关于性的东西却无处不在,跟着孩子的身体发育,对这方面的知识需求得不到知足,于是转而寻求其它分歧法方式知足这种好奇心,从而思维上对“性”的观念会产生扭曲甚至走上旁门,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长没有提供应孩子准确理解性观念的途径,而性的影响却无处不在,所以父母正确的做法就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向他们讲述性的知识,打消他们头脑中的一些奇怪的念头,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总之,父母要使孩子明白性别角色,并且要有分寸地进行异性交往。
051.为什么要自杀——让孩子远离自杀
在千姿百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如今的孩子已经不像爸爸妈妈当年那样,只要父母为我们吃饱穿暖,让我们跨上书包走进校园,便觉得是一种幸福了。吃穿这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不再缺少,他们缺少的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选择外界效应的意识。
面对社会百态的心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能力、这种意识、这种心态不是哪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引导、疏通潜移默化的。如果做父母的依旧像过去那样,只为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不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点滴,不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势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而走下歧路。
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日益成为一种心理社会问题。这是家庭、社会都不愿接受的现实,但是父母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了解有关孩子自杀的因素,以及如何去远离这些困扰。
【场景小故事】
场景一
浙江淳安县梓桐镇外桐中心小学3年级学生徐健,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仅仅因为数学成绩考了90分,名次降为班上的第5名就自杀身亡。据老师说,他的语文成绩是98分,仍是班上最高的。
徐健的自杀确实很令人遗憾,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因为一次“失败”而身亡。想必他的父母更是悲伤不已。父母理应激励孩子不断进取和努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及其正确的价值观。有的父母对孩子就是“唯分论”,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孩子的惟一的杠杆。
场景二
丹丹念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但升入初中后,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丹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落。对她抱有极高期望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不知道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想知道,她只要丹丹把成绩补上去。
指责、加压、激将……各种“折磨人”的方法丹丹都尝遍了,可就是不见起色。自尊心很强的丹丹又羞又恨,感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无法面对母亲,渐渐出现了上学恐惧症:一看到校门就双腿发软、恶心头晕,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我知道自己不对,但我真的无法克服这种恐惧!太痛苦了!”丹丹在日记里这样写。终于有一天,丹丹吞下了50多粒安眠药,被送往医院急救。发生了这件事后,丹丹的母亲没有和女儿沟通,只是把家中的安眠药藏了起来,但她没想到,被抢救过来的丹丹又将刀片伸向自己的手腕……
丹丹在遇到学习压力时,不仅得不到帮助,还必须要面对母亲功利的逼迫,如此一来,孤独无助的丹丹才选择了绝路。
父母自身先要有健康、乐观的心态,并以此来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孩子。另外,父母对于孩子的强烈情绪恶化,要密切关注,多与孩子交流。细心的父母不难洞察出孩子的心灵。
【安全知识课堂】
90%试图自杀的青少年会发出或明或暗的危险信号。如果父母已感觉出这种“信号”,不妨与孩子聊聊高考的孩子落榜而自杀的事情。虽然这个话题可能会让敏感的孩子有些沮丧,但这是“对症下药”之策。父母可以直接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去拯救孩子。
如果孩子说出活得没意思之类的话语,觉得自己生不如死。父母切勿掉以轻心,以为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其实这是求救的信号,他在生与死的线上进行挣扎。当父母意识到事情较为严重时,可以求助于老师、同学,或者是请心理专家等人帮助孩子摆脱困境。
每个孩子都在家庭里成长着,父母都很爱子女,但孩子未必就拥有幸福的家庭。与日俱增的离婚率,对于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强烈的伤害。
斯克脱·普兰德在《学校中的自杀》一书中提到,经调查,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家庭问题是诱发年轻人自杀的重要原因。家庭问题包括长期的忧虑、压力。家庭内部使用毒品和酒精,离婚和法律问题——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儿童的自尊问题。
未成年的孩子,离不开家庭的呵护和关爱。但是,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孩子又如何能够平静的生活!有的父母离异了,孩子难以接受“新环境”,容易产生厌家情绪,甚至会因苦闷、抑郁导致自杀。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父母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师长。所以父母自身应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才能为孩子带来正常家庭的幸福和温暖。
如何预防孩子产生可怕的自杀念头?如何在孩子有自杀倾向时及时制止?
首先要理解孩子。比如早恋,青春期谁没有情动的时候,家长发现后不宜严厉制止,而应该以商量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交友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孩子马上就会产生抗拒心理,决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指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包括求助的能力,因为很多自杀的孩子是因为无助又不知道找谁求助,最后在绝望中离开人世的。
最后,家长要重视并学会识别孩子情绪的波动和情绪障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躯体毛病非常重视,宁愿请假也要陪孩子去看发烧,但对于情绪上的问题却一拖再拖。
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珍重再珍重!
校园安全常识
校园安全歌
小学生要知道上学校要自保校园内知礼仪不乱跑防摔跤楼道间轻步走靠右行要注意教室里懂规矩争达标赛学习休息时要放松到操场做活动玩游戏要注意危险事不要理就餐时要爱惜讲卫生守纪律就餐后别乱走排好队洗餐具体育课先准备听指挥炼身体放学了别乱跑随路队讲秩序好与坏要分清坏行为敢斗争好习惯早养成受教育终生益
校内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119”火警电话、“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打电话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校园内集体活动安全知识
1.升旗、做操等大型活动或集会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得拥挤、不得推拉。遇见楼梯上有人摔倒的时候,要静候原地不动,不得推搡、观望。要劝阻制止后面的同学继续往前拥挤。
2.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课间做正当游戏。严禁追、赶、打、闹和攀高走险。
3.每天放学后全体同学必须在指定地点统一站队回家。路队行进时掉了东西、或散了鞋带要迅速出队等路队过去后在捡东西或系鞋带。
校园内其他活动安全知识
(一)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二)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游戏是同学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也要树立安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