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吃东西噎住了——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
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处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即便是孩子可以保证自己不离开大人的视线,但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况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准备的东西也多了起来。闲暇之余,这些小玩意是帮助孩子解闷的最好利器。但如果大人忽略这些小玩意的话,这些东西往往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我们经常看到婴儿或幼儿吃果冻被噎到的新闻,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食物,如果家长疏忽大意,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危险食物。而小孩子被食物噎住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1~4分钟,4分钟内还无法将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出现窒息,但仍保留心跳,只要尽快进行抢救,患儿都可以抢救过来。相信看到这里,家长们的心估计都揪在一起了,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当然,家长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以及预防措施,那这样的意外事故还是可以避免的。
【场景小故事】
新闻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家住济南的李女士将洗好的葡萄直接放在了茶几上,女儿玩累了,看见桌子上一颗颗透亮的葡萄,开始馋了起来,直接自己动手拿葡萄吃了。可过了一会儿,李女士从厨房走出来,却发现女儿好像被葡萄噎住了,躺在地上抽搐,而且脸都已经发紫了。看到这一幕,李女士赶紧给女儿拍背,又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可是就在去医院的途中,李女士的女儿停止了呼吸!
【安全知识课堂】
宝宝的生命要比成人的来的脆弱得多,他们的各个器官、身体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因为粗心大意,而将一些不可挽回的伤害带给孩子。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孩子,这个伤口终将难愈!
这样看来,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在生活中父母要做足功课,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孩子出现什么不对劲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
如果是没有长牙齿的婴幼儿,家长不要给孩子吃花生米、瓜子、开心果、炒豆等较硬的食物。如果嘴馋的宝宝非要吃,父母应该将其破碎后让宝宝小心慢慢食用,家长要让孩子坐下来,安静、平静地吃。即使是孩子吃饭时,家长也别去逗孩子笑,不能和孩子打打闹闹,也不要让孩子端着碗到处跑。尤其需要注意,不能刺激或惊吓孩子。孩子一受惊,非常容易被卡住。
据专家介绍,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一旦被像桂圆一类的食品卡住气管,都是十分危险的,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必须正确急救,迅速地解除异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由于该病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以保急救成功。否则适得其反。而且,家长也要知道不同的东西要用不用的方法去处理。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可以让家长们借鉴参考!
1.小孩身旁随时要有大人照顾,不要让小孩边吃边玩。小孩子嘴里含东西时、一定要让她安静地坐下来。孩子吃东西时,要保持坐姿。小婴儿吃奶瓶时,就要有大人在旁边随时照顾。
2.绝对不要让孩子拿到容易吞咽的小东西。小孩常常吞下的东西包括:玩具零件、气球、别针、蜡笔、钱币、小螺丝、大人的珠宝耳环等。
3.不要让小孩吃大型的、硬的、圆形的食物,包括:热狗、汉堡、花生米、硬糖果、玉米粒、葡萄干、豆子、切成小丁状的蔬菜。
4.学会急救方法。看到小孩噎住东西时,一边打电话叫救护车,一边开始急救。家庭急救方法如下:
A.一岁以上儿童的急救:站在噎住的小孩后面,两手虎口向内、环抱小孩,一只手握成拳头状放在胸口凹处与肚脐中间,另外一只手则叠在这支拳头上面。用力的方向是,向内、向上、快速地挤压。一直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噎住的东西吐出来为止。
B.一岁以下儿童的急救:自己先坐好。让宝宝脸部向下、趴在自己的大腿上,让宝宝的头垂到比身体低的位置,用一只手扶住宝宝、另一只手拍打宝宝背部肩胛骨中间的位置,重捶五下。再把宝宝翻过来,脸部向上,用一只手扶住宝宝、另一只手挤压宝宝胸口凹处与肚脐中间,快速挤压五下。重复拍打背部和挤压腹部的动作,直到宝宝噎住的东西吐出来为止。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不好的意外,但是总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不过只要家长知道怎么样去化解这些意外,平时也要多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习惯,那发生意外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
002.被开水烫伤怎么办——注意预防孩子被烧伤、烫伤
大多数孩子都爱动,而且由于年龄尚小动作协调性较差,如果家长在照看孩子时粗心大意,那孩子在家里很容易发生烫伤、烧伤等一些意外事故。特别是在夏天,孩子穿的衣服减少,不仅烫伤的事故逐渐增加,而且受伤程度也会严重很多。当然了,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除了父母对孩子照看不周之外,也与孩子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烧伤、烫伤的意外事故是非常危险的,轻则会带给孩子难忍的疼痛,重则会留下终身的疤痕或者残疾甚至危及到生命。不过,如果平常注意预防,掌握一些烫伤的急救常识,就可以避免烫伤,或者是减轻烫伤的程度。
调查表明,在幼儿意外事故中,烫伤占很大比例,而这又往往与家庭护理的失误有关。所以,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处处留心,孩子的许多烫伤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场景小故事】
放暑假了,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的假期。爸爸妈妈决定带着4岁的甜甜一块出去旅游。甜甜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兴奋地围着屋子蹦蹦跳跳的绕了一圈又一圈,突然,一不小心碰倒了放在桌子上的暖水瓶,开水顿时洒到了她的小腿上。甜甜疼得立即大哭起来,爸爸迅速抱起甜甜,把烫伤的部位在水龙头下冲了10分钟左右,然后将她的长裤袜脱下来,立即送甜甜去医院治疗。
医生为甜甜敷了点药后,称赞甜甜的爸爸对烫伤的急救处理及时有效,大大减轻了孩子烫伤的程度,她的腿伤恢复后也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安全知识课堂】
由中国台湾儿童烫伤基金会在多年前所作的调查中,0~6岁发生烧烫伤的比率为烧伤患者中的23﹪,其中以1岁(34.3﹪)为最多,2岁(29.5﹪)居次,3岁(13.7﹪)为第三位。受伤原因以热液烫伤46﹪最多,其中被热开水、热汤、热饮料泼洒所造成的烫伤有显著增加趋势,因洗澡水过热造成的则明显下降。发生地点则以厨房最多,其次是客厅。
你的家中是否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呢?如果等到烧烫伤发生后,再来慌张已嫌太迟,所以爸爸妈妈倒不如从婴儿时期就为宝宝准备一个不会发生烧烫伤意外的环境。特别要警惕孩子掉落热水浴缸中,因此而导致全身烫伤的意外最多。其实,只要花点心思,在浴室门口加个简单的钩环以避免宝宝闯入,这些不幸的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烫伤原来是这么的可怕!其实与被火烧伤比起来,烫伤的危险系数并没有低多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不仅仅要防火,更要知道被火烧伤后怎么治疗,同时也要小心保护自己以及孩子不要被开水、热锅等烫伤。
为了避免类似的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在给孩子洗澡时一定要多加留意,应该先放冷水再加热水。如果先放热水后加冷水,在倒入热水后,家长又去提冷水,如果这时站在一旁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去或将双脚踏入盆里,就会由此引起烫伤。家长洗衣服时,也不应该先倒开水,孩子跑来跑去,不慎跌入盆里容易被烫伤。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看见滚烫的冒热气的水盆不要去碰,不要在开水盆附近玩耍,以免发生事故。
2.孩子的好奇心强,又好动,总爱攀高爬低,特别爱到桌面上去抓弄东西,有时稍不留神,刚刚端上来的热菜、热茶、粥汤之类的就会被弄翻,这样也可能引发烫伤。因此,家长要嘱咐孩子:对于刚盛出来的热饭、热汤等,不要擅自翻弄、触碰。如果想食用就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盛到小碗里,等凉一会儿再吃。另外,不要让孩子触碰暖水瓶,以防止碰倒水瓶溅出开水洒到身上。
3.有些妈妈因地方窄小,常把取暖炉放在门口或楼梯附近。孩子调皮,常在门口或楼梯口跑来跑去,不小心在炉边摔倒,就有可能被炉子或炉子上的水壶烫伤。对于这些情况,家长要常教导孩子,经过火炉时要小心。
4.不要让孩子玩弄家中的燃气开关,以防止燃气泄漏引起烧伤。父母要告诉孩子万一自己真的被烧伤、烫伤了,也不必紧张,以免手忙脚乱。首先要脱离热源,千万不要去揭受伤部位的衣物、袜子等,应该先用冷水冲10~30分钟,这样可以减轻疼痛,降低受伤程度;然后再脱去衣物,或用剪刀小心剪开。如果皮肤仅仅有点红肿,而范围比较小,没有起水疱,用烫伤膏涂抹即可,也可暂时涂抹牙膏以缓解疼痛。如果烫伤部位出现水疱,不要挑破,用干净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包扎好。对于面积较大的烫伤,则应用干净的棉质毛巾或纱布包住受伤部位,及时到医院匕药治疗。
即便是爸爸妈妈再小心不过,但是孩子还是会趁着爸爸妈妈疏忽的时候发生点意外。所以一旦孩子真的出现烧伤、烫伤的情况,爸爸妈妈或家人都应先冷静下来,作各种正确的紧急处理,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烧烫伤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伤口范围占整体面积的10—20%左右的深度伤口时,都有入院治疗的必要。烧烫伤的安全检查大多无法立刻判断,万一受到感染还会使得深度的组织发生障碍,所以千万要避免不干净的处理手法。
烧烫伤紧急处置的第一步,是降温。穿着裤子和袜子被热水泼洒到时,若无法马上脱下,可泡到浴缸里再脱掉,接着再用洗脸盆、舀水盆或浴缸中的水浸泡烧伤的部位,用自来水大量冲洗,替伤口降温。3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的降温时间即可。
伤口面积过大时,宝宝身体容易受到风寒,最好能中间稍事休息后再继续降温的工作。冷水降温不只可以延缓烧烫伤所引发的组织障碍的速度,还具有镇痛的效果,但最好不要涂抹油膏。降温后直接盖上消毒药布、干净的手帕或纱布送往医院治疗。
在我们居家生活中,烫伤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记住上边所说的处理方法,如果被烫伤了就赶紧照着上面说的做,懂得保护自己、保护孩子!柔弱的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小心看护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家长在提供宝宝更好的物质条件之余,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并且防患于未然。
003.会“咬人”的电风扇——让孩子远离家用电器
对于孩子来说,夏天是个很受欢迎的季节,因为有长长的假期可供孩子玩耍。在成人看来,夏天又热又闷,实在是让人提不起精神来玩,但是这些问题在孩子眼里都不是问题。
的确,夏天一到,天气便会持续炎热,连续的高温天气总会让人吃不消,为了消暑,人们往往会打开电风扇吹风。如此寻常的降温方式,这对于成人来说,确实能够起到解热祛汗的作用,但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隐患。
因为电风扇通电后会高速旋转,看得久了,孩子往往会被转动的扇叶所吸引,总想看看里边的扇叶是怎么运转的,如果只凭脑袋去想,孩子是得不到答案的,于是稍不留神就会把手伸进去,这样就很容易被扇叶刮伤。所以,无论有多炎热、有多烦躁,一旦打开了风扇家长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关注孩子。
【场景小故事】
场景一
有一位姓夏的妈妈,由于中午天气闷热,她看到孩子身上汗涔涔的,一点都不清爽,孩子也热的有些不舒服。于是就打开摆在茶几上的台扇来驱热降温。
在陪儿子玩了十几分钟之后,夏妈妈就进厨房做午饭去了。几分钟之后,正在炒菜的夏妈妈突然听到儿子在客厅里“哇哇”大哭起来。她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儿跑到客厅去,只见2岁多的儿子坐在地上举着右手,大哭不止,食指不停地往下滴血。她这才意识到,原来由于匆忙,她没有将台扇关掉,而且还把儿子一个人留在客厅里玩耍。孩子由于好奇将手指伸入风扇里,被扇叶刮伤。
夏妈妈为儿子做了简单的包扎,抱着孩子急忙赶到了医院。医生经过诊断后,告诉夏妈妈,幸好孩子的手指没伤及到骨头,仅是刮了一小块肉。如果往里再伸那么一点,手指就很有可能会被刮断。这件事情之后,夏妈妈再也不敢让儿子一个人吹风扇了,并时刻告诫儿子,千万不要去摸转动着的风扇。
场景二
在小区附近的一家水果店里,一个贪玩的小男孩不时地往转着的风扇内塞杂物。只见小男孩把一个塑料袋塞入风扇内,塑料袋跟着风叶呼呼转个不停。
可能是怕孩子出危险,有几位顾客告诉小朋友这样做不安全,可小孩玩的兴趣正浓,哪听得进去,只是看了客人一眼,转身拿来一根10厘米长的小木条,直接放入电风扇内。要阻止已来不及了,只听见“嘣,嘣”几声,那根小木条被打断,弹出来的碎木把小孩的脸划出了几道伤痕,孩子大哭起来。家长听到哭声,急忙赶过去,发现小孩脸部已经被飞出来的木屑割伤,于是家长急忙关闭了电风扇。
看到这惊心的一幕,好多顾客不禁心里发麻,还好旋转起的碎木只是割伤孩子的脸,要是飞出来的木屑刺中孩子的眼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安全知识课堂】
为了防止孩子触摸电扇受伤,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电风扇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用完后及时收起来。因为即使是电扇关闭时,也会在不经意间酿成惨祸。而一旦养成了手摸电扇的坏习惯,孩子可不管电扇是否开着,很容易发生意外。
2.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去触碰正在运作的电器,以防止受伤。弄根芹菜或者胡萝卜,当电扇转动时往里插,让孩子看看菜是怎么被切断的。孩子形象记忆比较深,以此来告诉他不要把手指伸进电风扇的保护网内。
3.多注意电扇的保养,选用的电扇须质量可靠,安全指标符合标准。
4.家中的电风扇最好不要使用落地式的。移动或搬运时要关掉电风扇。面对电风扇吹风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距离。
5.电扇的电源线必须有保护接地装置,切忌讳长时间让孩子吹电风扇。
意外的发生总是源于粗心和不注意,既然如果我们可以人为的通过一些方法去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那何乐而不为呢?
004.电源插座不能玩——警惕孩子触电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