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00000009

第9章 万念起于内心,断念才得清净(1)

万念起于内心,又消除于内心,一念生而烦恼自来。想要消除烦恼,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智清醒。

心有定慧才得安宁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没有人生来就如此从容,那是修炼之后的一种境界,是人的心智升华后的一种结果。

弘一法师把从容看作一种定慧,他在讲经说法时说:“我们发愿要真实恳切,诸位如到大陆观光在乡下仍可看到大粪坑,如掉在粪坑里,还愿意多待一刻吗?必想急于出离。坐牢一切自由都失掉了,一心一意地急想出离,自己无能力出来,一定要求人帮忙。我们今天了解娑婆世界确是甚苦,但又无法摆脱。佛在经论中讲的理论很清楚,修持方法也很周详,叫我们断烦恼,修戒定慧。”

定慧永远靠自身,它是靠修炼而来的。古时候的波斯,有一个贤明国王,笃信佛法,广施善缘,深得百姓爱戴。他有个可爱的女儿叫善光,智慧过人,而且同样信奉佛法,因此皇宫上下的人都很喜欢她。

有一天,国王处理完国事后找善光公主聊天。他看着美丽的善光,心想:“善光身为我的女儿,拥有最优越的环境,王后和我又对她如此疼爱,她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人能够企及!”

于是国王对善光说道:“女儿啊!你今天能够有这么大的福报,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全是因为我是你父王的缘故。”

国王本以为善光公主一定会很感激他,想不到善光却回答道:

“不是这样的,父王,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

国王听后有些不高兴,于是,又郑重地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结果善光还是回答:“不是这样的,父王,并不是因为您的缘故!这全是我的修为所感召,因果得报。”

这下国王真的很生气,他不明白一向乖巧的女儿到底怎么了?

于是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不料善光还是坚持己见。

终于,怒不可遏的国王对善光吼道:“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否真是凭自己的修为,才有这样的福报?”

之后,国王命令左右侍从到城中找了一个年轻乞丐,将善光许配给他,并对善光说:“如果你是凭借修为得到的福报,与我无关,从今以后,便可证明。我倒要看看因果怎能拯救你的命运!”

善光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儿修为所感召,因果得报。您和因果争吵是没用的。”说完便带着乞丐离开了王宫。

出了王宫,善光问乞丐:“你还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里吗?”乞丐回答道:“知道是知道,但是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

善光告诉他:“我想去看看,请你带路好吗?”于是乞丐便带着善光回到了旧宅。

不曾想,善光沿着早已破败的旧宅走了一圈之后,地面竟神奇地开始下陷,地下突然浮现出宝藏来。之后,两人便用这些珍宝修建了宏伟的住宅,请了用不清的佣人。

有一天,国王突然有点想念善光,于是便让属下去打探善光的情况。属下回答:“她现在住的地方,与王宫不相上下。”国王感叹地说:“佛曾经说过:‘自作善恶,自受其报,’果真一点也不错。”

修禅是一个过程,人生何尝不是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埋怨境遇,也不要安于现状,一步一个台阶,培养一种从容的定慧。

万念起于内心,又消除于内心,一念生而烦恼自来。

想要消除烦恼,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理智清醒。

弘一法师点化善友:“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初机同修,尤其对于知识分子,这是当头一棒。学佛人粗心大意者多,心思细密者少。四弘誓愿谁都会念,不但教我们如何发心,连修学的程序都给我们说出来了。首先要发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即与佛的心愿合一。烦恼无尽誓愿断,业识未消是烦恼未断,三昧未成是心不清净。此刻不能学法门,要等三昧成就再学法门。现代人前面两项不要了,先由法门无量誓愿学开始。如同盖楼房,一楼二楼都不要,只盖第三层,大错特错,光阴都虚耗了。我建议各位在这一生先修前两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再学后边两条,把时间精力都放在执持名号上,念到一心不乱,烦恼就没有了。

有一个愚笨之人,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

一天,大雨淋塌了他家的院墙,在整理废墟时,他从墙里挖出了一罐金子,从此告别了贫苦的日子。生活境遇虽然改变了,可是他的愚笨却并没因此而得到改善,这使得他非常的苦闷,于是决定找当地的高僧帮忙。

愚笨之人来到寺院,问禅师:“我怎样做才能变得聪明呢?”

禅师回答道:“方法其实很简单,用你的钱去买别人的智慧就可以了。”

听了禅师的话后,愚笨之人来到了城里,希望可以碰到一个有智慧的人。恰巧有一个僧人从他身边经过,于是他叫住僧人说:“大师,你能把你的智慧卖给我吗?”

僧人答道:“当然可以,不过我的智慧很贵,一句话一千两银子。”

愚笨之人回答道:“只要能买到智慧,我愿意。”

于是僧人对他说:“其实得到智慧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在遇到困难后,能够静下心来,向前走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如此反复三次就可以了。”

愚笨之人用怀疑的口吻问:“智慧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僧人微笑着说:“施主还是先回去吧,等到你觉得我的话不假时,再来找我付钱吧!”

愚笨之人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进门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和另一个人睡在一起,于是怒从心生,到厨房拿起菜刀想将她们都杀死。

可是到了房间门口,他突然想起了僧人的话,于是向前走了三步,然后再向后退三步,如此反复了三次。他的走动惊醒了屋中沉睡的人,于是屋里有人问:“儿啊,你在干什么呢?深更半夜的!”

愚笨之人一听,原来是自己的母亲,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暗自庆幸道:“若不是我白天听了僧人的话,今天就错杀母亲了!”

第二天,他早早地就将银子给僧人送了去。

人在遇事时要懂得遏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去处理,做事不三思,听凭失衡、失去对情绪的操控,只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低下头才能看到真相

高傲地昂着头,认为自己这也行、那也行,他永远不会看到真相,只有低下头,以一颗虔诚的心去看待万事万物,才能看到自己的短,看到世界的长,然后你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安静和坦然,才会享受内心的安静和坦然。

弘一法师讲经云:“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前面谈过学愚,愚好,笨好,聪明伶俐不好,时间不会久。愚人含藏的深,能久能远,能光能大。浅识者见不到。祖师责备此人习气很重,好高骛远。不要同世间人比,要同往生人比,他为什么能成就,就是自己承认不如人,这与真诚恭敬相应。如认为自己这也行,那也行,样样都比人强,你来生还要经受六道轮回。

一个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佛性吗?”

惟宽禅师答道:“有。”

“马有佛性吗?”

惟宽禅师依旧答道:“有。”

学僧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有佛性呢?”

惟宽禅师答道:“众生皆有佛性,它们都是众生,当然会有佛性了。”

“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佛性吗?”学僧问道。

“没有。”

“你不是说众生皆有佛性吗,为什么你没有?”

“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那么你是佛喽!”

“我也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什么’。”

“我有点糊涂了,那么佛性到底是什么呢?”

“什么也不是,即看不到也摸不着,只能靠悟。”

之后,惟宽禅师反问学僧:“你觉得如果荒田没有水,脊土没有肥,能耕吗?”

学僧答道:“不能。”

“那么,如果我们往荒田里注水,往脊土上施肥,然后再种,你觉得能行吗?”

“恐怕还是不能吧!”

惟宽禅师接着又问:“你觉得香里有佛吗?油里有佛吗?”

“没有。”

“那么,买香买油能烧出佛吗?”

“当然不能!”

惟宽禅师最后说:“其实真正的佛,就是一种智慧,一种光明磊落的行为。”

佛不存在,存在的是人们的虔诚,所以到底有没有佛,人们并不会去争执。其实,我们对待生活也应该如此,只要无欲望、无争执,一切都可以放下或牺牲,这样才能活出自我、感悟人生。

顺从自己才能禅定心安

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很多,但一定要记住,只要你可以选择,就不要违背自己。如果你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你将背上沉重的枷锁,从此心无宁日。

弘一法师对修行之人指点迷途:“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念佛人随缘绝不攀缘。光阴非常快,往生西方有无把握,自己知道。如无把握,人情俗事必须摆脱。所以菩萨劝我们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人只有懂得反观自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就像修行中佛家弟子要有认知自我的能力一样重要。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广汉县人,幼年在罗汉寺出家,唐开元年间,来到南岳山,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

怀让禅师每次路过草庵都看到马祖禅师关门用功,就想点悟他,于是敲门问道:“大师每天枯坐在这里,图的是什么?”

马祖禅师没有理解怀让禅师的话,反而觉得他打扰了自己的清修,于是继续坐禅。

怀让禅师看到后,觉得他太执着、固执,但是又不忍心不理会,于是拿起砖头,在马祖草庵前用力磨了起来,一连磨了很多天,声音非常刺耳。马祖禅师没法静心,于是打开了庵门,循声音望去,看见怀让禅师在那里不停地磨砖,于是不高兴地问道:“大师,你磨砖究竟是要干什么?”

怀让禅师哈哈大笑,说:“我想把砖磨成一面镜子。”

马祖禅师奇怪地问:“砖怎么可能做成镜子呢?”

怀让禅师说:“你说的没错,砖是磨不成镜的,那么你一味枯坐就能成佛吗?”

马祖禅师一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于是投在怀让禅师的门下聆听教诲,终于成了禅宗的一代宗师。

磨砖成镜,同掘地看天、缘木求鱼一样,虽是苦行,但无法达到目的。禅悟不等于一味枯坐,要反观自心,才能洞见真如。

我们在做事情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埋头蛮干,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抬手相让只为求一份简单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一切惹人烦恼的事儿,以一种低姿态与那些惹你烦恼的人擦身而过,抬手相让只为求一份简单,不要沉迷于那些繁杂的小事儿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迷失了一路走来的方向。

弘一法师教诲:“嗔是三毒之根,烦恼起于嗔心,起了嗔心必与众生结怨。平时对人、对事、对物常犯此病,必须深自悔责。为什么自己智慧不开,功夫不得力没有进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贪嗔痴未断。”

除上述教诲外,大师在给善友们讲经说佛时也曾提到:“《华严经》是佛对法身大士所说,菩萨立志存心是自度和度他,如还有嗔心,结怨于人,则自度和度他的目标就达不到了。对于多嗔的人,佛菩萨在想,‘此人欲求菩提,为什么还会生嗔心与人结怨?’这与他的心愿恰恰颠倒,有嗔心即不能断烦恼,也不能解脱得自在。”

有一个小和尚最近感觉异常苦恼,因为他觉得师兄师弟们老是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所以即使是在念经的时候内心也烦躁不安。

终于,小和尚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来向师父哭诉:“师父,师兄师弟们常常说我的坏话,中伤我,不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这让我无比羞愧。”

师父双目微闭,轻轻地说:“是你自己说别人的坏话,为什么赖给师兄师弟呢?”

小和尚一听急了,跺着脚说道:“师父,我没有说别人的坏话,是他们胡乱猜忌。”小和尚不服气。

“不是他们胡乱猜忌,是你自己胡乱猜忌。”

“他们无中生有。”

“不是他们无中生有,是你自己无中生有。”

“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

“说坏话、乱猜忌、管闲事,那是他们的事,就让他们说去,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念经,领会佛法,老想着他们说坏话,不是你在说坏话吗?老说他们乱猜忌,不是你在乱猜忌吗?老说他们管闲事,不是你在管闲事吗……”

小和尚茅塞顿开。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嗔心未断。

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大智慧。

迷途知返内心才安静

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无欲则刚,修一颗清净无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长久。

同类推荐
  •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本书采用哈佛商学院最著名的教学法一一案例法,把读者带入一个由哈佛人趣味十足的经历所组成的博弈论世界中。本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博弈论;然后讲解哈佛人与博弈论之间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接着以哈佛人的亲身博弈经历讲述了常见的、不可不知的博弈模型;最后,使渎者跟随哈佛人一起在职场、情场、社交等各种场合中实践博弈论的智慧,让博弈论真正成为人生助力,而非生硬的理论。
  •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为什么需要幽默沟通;用幽默改变自己的沟通心态;用幽默改变他人的沟通观念;创造人际和谐的幽默沟通术;赢得人心的幽默沟通术;增添乐趣的幽默沟通术;享受沟通,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卜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会让你明白很多社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动因。阅读《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只要通过短短的30天,你就能精通社交心理学,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 思维、问题与决策

    思维、问题与决策

    本书由三篇共八章组成,内容包括思维导论、思维工具、思维误区、问题解决的基础、问题解决的应用模型、决策风格、决策行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
  • 一生必读的智慧故事

    一生必读的智慧故事

    本书选编了三百多则古今中外的智慧故事,内容包括:“胆识:成就事业的基石”,“推理:由蛛丝马迹找到真相”,“发明:抓住一瞬间的灵感”,“反击:以其道治其身”等。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三十七门米法玄术

    三十七门米法玄术

    这本书是奶奶弥留之际交给我的,里面都是一些你们没见过的民间怪术方法,奶奶是山村有名的巫婆,因她擅用罕见的青蚨虫给人治病打鬼,所以大家都叫她青蚨婆婆也正因为这本吓人的怪书,差点没要了我的命,让我这个曾经崇尚科学的人相信了鬼怪之说。这本书叫《三十七门米法玄术》,奶奶说是由青蚨门娥姑汇编,记录各种怪异法术,而且书里的字和画都是人写的和画出来的,不是印刷的!这种法术也是我第一个常识的东西,真的第一次差点吓破了我的胆!如果想看的话,我就开扒这本书的的神秘面纱!
  • 成都总是阳光明媚

    成都总是阳光明媚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这里的故事不会停止。爱情,友情,信任,背叛。我先逃离这座城市,可是却翻不过这座城池。
  • 梦穿异界

    梦穿异界

    公元2016年,全身瘫痪的吴天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变成了历史上夜国的亡国公主,正一路逃亡。与此同时,夜国的亡国公主慕思语也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她,变成了一个全身瘫痪的青年男子。他能否扭转她的命运,她又能否改变他的生活……梦醒之后,一切又将如何……
  • 兵修仙路

    兵修仙路

    有人说他是最牛虫修,有人说他是最有天赋剑修,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兵修,不管是虫、剑还是其它什么,只是他指挥的兵。没有仙家身世,没有变态法宝,没有上古传承,也没有获得公主MM的青睐,他依靠自己独创的兵修之路一步步走上仙路巅峰。
  • 姐要带钱回现代:妖孽王爷快滚开

    姐要带钱回现代:妖孽王爷快滚开

    “不就做任务偷懒嘛,至于穿越吗,啊,至于吗!”“极品一家子,尼玛姐我没那个精力对付你啊喂。”“爹娘俩坑货生了就跑,都不知道照顾一下的吗,姐本领再大,也没办法狗血得一步升天啊。”“姐要回去,姐要回去,这个坑爹地不适合姐生存!”“艾玛呀,吓~屎宝宝惹,这哪来的妖孽啊,快来个人把他给收了!”“来,跟我一起念!妖魔鬼怪快离开,元宝美男快过来。姐要带钱回现代,夫君出门请右拐。“
  • 网游之暴雪天国

    网游之暴雪天国

    公元2030年,南北极融化,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可居住地被淹没。人类危机一触即发,移民潮在全世界爆发,大家都在寻找着各自国家或者别国家的,世界的任何一处高地居住。土地的缺少,食物的匮乏,战争无处不在,死亡每刻都在发生。公元2032年,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动荡,联合国决定合并,自此不再有米国华夏扶桑等等国家成为那一代人记忆里的东西,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联邦国。不再有华夏人,米国人……只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公元2040年,世界人口由最初的60亿锐减到30亿,每天都有争抢食物的暴乱发生。
  • 铁血的亚特斯

    铁血的亚特斯

    真理只有一个,混乱的世界不存在正义,只有英雄。
  • 万古圣玄

    万古圣玄

    前世玄尊隔世仇,今生扬名诛万千。被人算计入绝地,身死道消。机缘重生后,却卷入一场酝酿一个纪元的阴谋中,从此不得不踏上一条血与火的争锋之路。
  • 守护甜心之孤独女王

    守护甜心之孤独女王

    她一意孤行,是有名的孤独女王,她早已不在是那个单纯的少女,在彼岸岛上早已蜕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友情的支离破碎,爱情的背叛若离,亲情的毁灭死亡,都是那个人一手造成,她,不会放过让她走向黑暗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