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00000004

第4章 看淡红尘纷扰,内心自在安闲(1)

世间庸人多自扰,只要心中自在,看淡红尘纷扰,走到哪里不逍遥。

心头的纷扰都是杂草

很多时候,你觉得心里的情绪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你无奈又无力,其实那些纷扰都是杂草。只有除去心头的杂草,播种美德和智慧,你才能获得一份宁静。

除去心头杂草就要自我约束,佛家称之为戒。弘一法师说:“佛法之中,是以戒为根本的。所以佛经说:‘若无净戒,诸善功德不生。’

但是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今若能依照药师法门去修持力行,就可以得到上品圆满的戒。假使于所受之戒有毁犯时,但能至心诚恳持念药师佛号并礼敬供养者,即可消除犯戒的罪,还得清净,不至再堕落在三恶道中。”

人们想要培植美德成就自身,就不要让外界环境成为你的绊脚石。慧能禅师有一个弟子,只知每日打坐。

于是禅师问道:“能否告诉我,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啊!”

弟子回答道:“师父,我在用心参禅。”

“可是参禅和打坐是两码事啊!”禅师不解地说。

弟子解释到:“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说,要控制住容易迷失的本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微笑着说:“你会错意了,打坐不是参禅,而是在虐待你的身体。”

弟子听后迷茫了。

禅师继续解释到:“禅定不是打坐,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宁静、清明,可以让你的身心都离开尘世。如果你无法摆脱外界的干扰,内心不安而散乱,即使是终日打坐也于事无补。”

弟子问:“那么要怎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呢?”

“不被外界外物相迷惑困扰,心里总是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念中就会只有善念,相反,你就会活得愚昧迷失。切记,心生智慧,处处都是乐土;心生愚痴,则处处都是苦海。”

清明和痴迷本就是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都受人类意志的支配。

其实人的本性都是清明的,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迷失自我,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让心灵蒙上了灰尘。

生命的本源就是生命的终点,结局也就是开始,何必为了于己不利的外因而给自己添堵。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想让心灵不荒芜,就要修养美德;除去内心杂草,就要耕种美德。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弟子们围坐在禅师的周围,等待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可是禅师却一直紧闭双目,良久之后他问弟子:“你们有办法将旷野上的杂草都除掉吗?”

一个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用铲子就可以了!”

禅师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用火。”

禅师依旧是微笑不语。

第三个弟子说:“用石灰也许更好!”

禅师的脸上仍旧保持那副微笑的表情。

第四个弟子说:“你们的方法根本不行,斩草要除根,只有把根挖出来才是最好的办法。”

禅师示意弟子们不用再争论了,等他们安静下来之后,说:“你们讲的都有道理。从明天开始,你们把寺院后面的草地划分成块,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着除去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讨论。”

转眼一年过去了,弟子们再次聚在一起,寺院后面原来的杂草丛早已变成了金灿灿的庄稼。原来,他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把杂草除掉,于是只好种上了庄家。可是让他们吃惊的是,杂草不再生长。

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让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美德。

与人为善,要留一颗清净心

心怀善念做善事是不求回报的,那是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是人性中退去贪婪后的一种质朴。人在善恶之间做选择的时候,要留一份善心给他人,留一份质朴的人性之美、一颗清净之心给自己。

弘一法师说,“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两种,一日财施,二日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

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做种种慈善事业。

梁武帝是一代国君,但却一向笃信佛教,早已皈依佛门。他在全国修建大小佛寺二千八百多座,亲手剃度的僧尼就有八万两千多人,组织文人学士翻译佛经三百多卷。

普通年间(520年-527年),达摩大师来到中国传播印度佛教禅学,梁武帝召见了他。

梁武帝问他:“我在江南建了那么多座寺庙,度出家人数万,我的功德大不大?”

达摩摇头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问:“那么怎么才算有功德呢?”

达摩说:“持戒是功夫,得定、得清净心是德,清净心是功夫,开智慧是德,功德是戒定慧啊!你出一点钱,你的戒就得到了吗?

出一点钱你就得到定了吗?出一点钱就开智慧了吗?功德不是福德,出钱出力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如果出钱能够帮助一个人得到戒定慧,那么他的行为也是功德。如果不能,就只能算是福德。”

如果我们所做的善事中包含着执着、妄想,那就不是真正的行善,我们必须要无私地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欲无求,有一颗清净心,这种善才是人性中最光辉的善,才是人们在灵魂深处做出的最质朴最真实的选择。

打败你的是内心的浮躁

躁动总是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当遇到事情想要发作时,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只有不急躁,保持冷静才能应万变。

弘一法师在给俗家朋友谈性情时曾说:“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

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人的躁动不安有时候是因为心中有鬼。心中无鬼,世则无鬼,人就会保持淡定。

在一座深山之中隐藏着一座寺庙,在这座古刹中,有一处偏僻的小屋,寺众和香客都对这个小屋敬而远之,原来这个小屋不但阴冷潮湿,而且时常闹鬼,使来往挂单的客僧不能安心修行,所以只好将其搁置不住。

一天,有一位客僧前来挂单时,所有的客房都已住满了,带路的小和尚只好将他安排在了那座传说中的屋子里,并对他说:“传说这个屋子里有鬼,经常出来吓人,你一定要当心啊!”

这位客僧觉得自己经常四处云游,什么鬼狐仙怪没有见过,就对他说:“这里的小鬼没有什么可怕的,要是他真的出来了,看我怎么收拾他!”说完就进房休息去了。

晚些时候,又有一位客僧前来挂单,小和尚只好也把他带到了这间小屋里,也同样嘱咐他说:“这屋子闹鬼,住的时候一定小心!”

这位后来的僧人也是见多识广之人,他对小和尚说:“好了,我知道了,要是有鬼出来我一定能降伏它。”

先进去的那位僧客正在打坐,等着鬼怪出来,听见有人轻轻地敲门,以为是鬼怪出来了,所以就坐着没动,没想到那后来的僧人见门总是不开,便越发用力。一个使劲地敲,一个就是不开,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最后还是外面的僧人力气大,把门撞开了。

里面的僧人抄起门杠就打,二人一直扭打到天亮才认出了对方。

原来他们还是曾经在一起学佛法的旧相识呢,二人把自己疑神疑鬼的事情说了一遍,彼此又是道歉又是愧疚。

只要我们心中无鬼,世界也不会有鬼。人的思想和观念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只要心中淡定当然不会躁动不安。

淡定自若的人从来都不会孤立无援。这种援助来源于智慧,来源于人的定力和感召力。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和菩萨并肩在一个沙滩上行走着。天空中忽然闪现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个镜头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

当最后一个梦境划过之后,他再次回头看的时候,发现沙滩上只有一对脚印了,而且好多时候都是这样!而且他还发现那些日子刚好是他生命中最谷底、最难过的时候。

他很困惑,于是前去问菩萨:“您不是曾经答应过我吗,您说您会寻声救苦的,如果我发誓一生一世地追随您,您就会一直在我身边护佑我。但是为什么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最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我的脚印而已啊?那时候您去了哪里啊?”

之后,他继续痛苦地说:“我不明白,您那么慈悲,为什么在我最需要您安慰和帮助的时候,偏偏舍我而去呢?”

菩萨默默地听完了他的抱怨后,温和地回答说:“我当然惦记着你、护佑着你,而且始终都不曾离开过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仅有的那一对脚印,是我抱着你走时所留下的……”

当我们经历人生磨难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一直在孤军奋战,事实上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头看时,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一直都在旁边陪着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如果你败了,不是败给困难,不是未曾获得帮助,而是败给了你心中的浮躁。

有内涵方能泯然一笑

泯然一笑,以一颗轻松自在心从容面对一切,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涵养与智慧,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弘一法师在寺院讲佛时曾对世人的涵养评论有佳: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有涵养的人都能自尊自爱,有句话说得好:“自爱才能爱人,自度才能度人。”有一位不论是财富、地位、能力、权力,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无人能及的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孤独,连个谈心的人都找不到。

有一天,郁郁寡欢的她来向无德禅师请教:“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无德禅师说:“如果施主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通力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多讲一些禅话,多听一些禅音,多做一些禅事,多用一些禅心,那么慢慢就能成为魅力四射的人。”

“大师,禅话怎么讲呢?”她疑惑地问。

无德禅师答道:“所谓的禅话,也就是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有利于别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那么禅音又是怎么听的呢?”

无德禅师回答说:“禅音就是把一切的音声当作美妙的音声,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祝福,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祈祷。”

女施主继续问道:“那么禅事该怎么去做呢?”

无德禅师慢慢地说:“禅事就是指布施的事,用慈善的心去做的事情,为别人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那么你所说的禅心又该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所说的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如获至宝。

从那以后,她不再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美丽,对人谦恭有礼,对亲戚朋友体恤关怀。渐渐地,她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生活逐渐快乐了起来。

由此看来,人的魅力,来自于真诚与善良。在珍爱自己的时候,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敬;爱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爱。所以能不能快乐,能不能被别人爱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待它,它就会怎么回报你。赢得他人的喜欢,靠的是自己的内涵。

做人应该谦虚躬行是人有内涵的一种体现。有一天,盘珪禅师让一个侍者去买一批上等的纸料。这位侍者非常聪明,而且擅长辩论,但他有个毛病,那就是自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盘珪禅师才把买纸料的任务交给了他,想借机会开悟他。

侍者仗着自己聪明,也没有问盘珪禅师对纸料的要求就买了回来。

盘珪禅师看了后,冷冷地说:“这种纸料不行,你必须去重买。”

侍者非常不乐意,但是师父吩咐了,也只好服从。

等侍者第二次回来的时候,他想无论如何这次师父应该满意了。

谁知当他把重新买回来的纸料拿给师父看时,盘珪禅师冷冷地瞟了一眼,挥挥手说:“不行,不行,拿去重买。”

当时的交通非常不方便,路途又遥远,侍者觉得师父太不通情理了,但是他又不得不去。等他再一次把买来的纸料给师父看的时候,盘珪禅师依然摇着头说:“不行,不行,重买。”

于是侍者问道:“师父想要什么样的纸料,请告诉我,我重新去买,希望这次能够让师父满意。”

盘珪禅师冷冷地说:“不行。”

侍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自以为是,赶忙向师父道歉。

盘珪禅师见状,说:“其实你第一次买回来的纸料已经非常好了。我就是想让你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负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做人应该保持谦虚躬行,不要太过自负。

自负的人锋芒太露,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和排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定要破除心中的迷思,找回真正的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谦恭是一种真正的涵养,谦恭的人更坚定、更自信、更有自我,更能体现他的内涵。

心静才能突破困境

突破困境要用一种超越常规的智慧,这智慧里面有佛禅的玄机。这智慧体现了一个人卓越不凡的思维方式,但方法永远是工具,关键是你要静心去想如何突破。

对于突破困境这件事,弘一法师的教化更加发人深省,他借用某位大师的话来开示众人:“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这一教化说出了智慧的根源。

大师是教化世人如何避免陷入困境,然而一旦真的陷入困境,佛家的智慧也能超越众生。

一天,一位信徒找到一休大师说:“我要自杀,请师父超度我吧!”

“那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要寻短见呢?”一休大师问道。

“不瞒禅师,我经商失败了,借了许多的外债,每天被债主们逼得生不如死,已经走投无路了,所以想一死了之!”信徒回道。

“难道除了死你就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吗?”一休大师问道。

信徒痛苦地说:“师父,现在我除了年幼的女儿外,什么都没有了。”

一休大师惊喜道:“哦,我有办法了,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人,找一个乘龙快婿,帮你还债啊!”

信徒失望地说:“大师,我的女儿只是8岁的幼童啊,怎么可以现在就嫁人呢?”

一休大师道:“怎么不可以呢,你可以将你的女儿嫁给我啊!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

“这……这是行不通的,你是出家人,怎么可以做我的女婿呢?”

信徒大惊失色地说。

一休大师胸有成竹地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我已经决定了,你现在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情吧!到迎亲那天,我就到你家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好了,好了!赶快回去吧!”

这位信徒很敬重一休大师,于是立刻回家宣布了婚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马上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的那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的家围得水泄不通。

一休大师到达后,吩咐信徒在门前搬一张桌子,置上文房四宝,写起了书法。大家看一休的书法写得很好,就争相购买,反而忘了今天是一休大师给人家做女婿的日子,看热闹的人也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来这里的。结果,一整天一休大师都在忙着写字,看热闹的人则疯狂购买,很快卖字的钱积攒了几箩筐。

同类推荐
  •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女性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女性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缺少智慧。”女人的漂亮是天生的,魅力却是后天雕琢和磨砺的结果,学识、智慧以及才情是滋养魅力最重要的养料。对女人来讲,仅有美丽和智慧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让自己做到独立、智慧、潇洒、漂亮、健康一应俱有。所以,女性朋友在给外表美容的同时,不妨也给心理做个美容。本书从做善良女人、做自信女人、做温柔女人、做魅力女人、做坚强女人、做快乐女人等六个方面给女性提供的心理呵护,让女性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做一个健康而完整的女人。
  • 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迈向成功的心理学全集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成功的基本心理学原理,无论其年龄、背景和专业领域是什么都很实用。本书引导读者运用自我意识和批判思维的策略来考察自己的梦想与价值观。
  •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联对佳话(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坦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淡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气度,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个淡定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能够控制自我欲望的人。淡定其实也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心情。在这忙碌的世界里,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担忧常常让我们变得苦恼与烦躁。欲望无止境,欲壑终难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难以拥有幸福的。
热门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珠机

    珠机

    仙道有终,大道无茫。自天地初成,便立九州为地,九野为天。再辅以大道降下“九字镇言”分而治守,遂成浩土。只是其间却自有一段隐秘。方今值世,修仙慕道之人数不胜举。其间大神通者便借此开宗立派,招揽弟子,以求世人景仰。但凡人之体证道成仙者寥寥无几,求仙问道之心亦就逾加渺茫。是以修道之人便转而窥视人间权势。由此,正邪两道渐而分立。是时,正道以净天宗、禅定寺、九华门为领袖。不知何故,正邪两道均相安无事。但神秘老道,少年张无云的出世,必将引起血光之灾,两道大战在即。天定命数亦或是机缘巧遇,奇伟恢弘的交战,情网交织的红尘。正邪传奇,珠机之秘,正一步步展开……
  • 流氓少爷VS萌妹纸

    流氓少爷VS萌妹纸

    女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自认为父母早已离世,可去了他乡改变了她的一生。
  • 魔法界的三十一个王座

    魔法界的三十一个王座

    “古老的歌谣,请仔细聆听王的声音;聪慧的预言家啊,请遵循皇的命令;尊敬的王和皇,古老的歌谣正在仔细的聆听;聪慧的预言家已在遵循您的命令;十七个王,十四个皇,谁会有幸福的结局,谁会有悲惨的结局,这一切都要看命运,你或我,还是他........或许都不愿意被束缚吧你的方向在哪里.........我的方向又在哪里?在你被命运束缚的同时,你会打破,还是遵循........”古老的歌谣,在一座失火的土著部落里唱了起来,远古的声音啊,请让我们的王和皇回归吧……
  • 造化神国

    造化神国

    神道、圣道、仙道,三道并存,传承不绝,仙道为主,此乃大争之世。穿越过后的王争,出生在一个神道统治下的大陆,凭借着一个能够不断升级的神国,王争掌造化,握乾坤,三道并修,睥睨天下,谁与争锋。
  • 破茧而出 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破茧而出 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每个家长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可优秀的孩子是怎样锻造的,是否就是天生的呢?怎样让孩子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呢?这个问题是很多的专家、学者做过很多的研究,一些心理学家也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出过很多的结论,在众多的学说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生活能力之所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是我们的家长包办的太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太少。
  • 我叫王大魔,我穿越了

    我叫王大魔,我穿越了

    一个毁灭地球的无辜小少年的穿越之旅一个为了拯救世界而拼命的狗血故事当你穿越过去发现,一堆二次元生物早已穿越而去穿越者遇上重生者的戏剧性发展故事将会怎么发展呢?
  • 蜜罐

    蜜罐

    如果《欢宴》会让你流泪,那么《蜜罐》会让你心痛!四年墨小芭,十年花火印记,献礼美好青春……那些成长的躁动与张惶,那些对爱的渴望和偏执,那些期冀又失落过的岁月……你读懂的不仅仅是墨小芭,更是自己整个的年少青春!14个精典短篇+全新虐恋主题小说+答21个读者劲爆问+23张珍贵生活私照+小狮、独木舟、夏七夕、烟罗等花火众大神与你一起镌刻美好花火时光=年度最值得珍藏青春合集:《蜜罐》!
  • 坚持心态的锻炼

    坚持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
  • 魔王宠妃:神医不能惹

    魔王宠妃:神医不能惹

    一朝重生,沦为废柴渣男贱女,轮流收拾炼药救人,该救的救不服?打到你服为止这么任性?依仗魔王宠,无法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