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00000003

第3章 卸掉心头繁杂事,还内心一份宁静(2)

当每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我们并不感觉到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赏赐,而只有我们失去光明,失去温暖的时候,才会真正了解此刻是多么幸福。

不是生活太艰难,是你脚步不从容

内心一旦失衡,心底的宁静就会在瞬间失去,人们就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劫难,我们也许觉得自己太过渺小而无法改变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从容些吧,从容至少还能让人保留内心的安宁与简单,不至于让心随劫难而流浪。

弘一法师教化世人以心智克服难处:“倘能将现在环境的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则固至善。”但是切实能够如此的,千万人中也难得一二。因为我们是处于凡夫的地位,在这尘世之时,对于身体、衣食、住处等,以及水火刀兵的天灾人祸,处处都不能不有所顾虑。倘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等困难,又或常常遇着天灾人祸的危难,皆为用功办道的障碍。若欲免除此等障碍,必须兼修药师法门以为之资助,即可得到药师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等种种利益也。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这是生命的一种磨砺。种田正一本是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自由律俳句诗人,年幼时目睹了母亲自杀的情景后,心灵埋下了阴影。但不幸的是,长大之后他的弟弟和挚友又先后自杀,所以他的精神极其苦闷,加之后来生活困顿,于是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之后,他想尽各种办法自杀,服毒、卧轨、跳海,但是都没有成功,在一次卧轨不成之后,他灰心丧气地来到报恩寺。见到住持之后,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抱怨道:“生活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想死都不成,可是活着又实在没有意义,不如你收留我吧!”

住持说:“既然你死不了,就证明我佛慈悲在拯救你。”

“既然这样,你有办法帮我吗?要不你教我坐禅吧!或许我可以得到解脱。”种田正一说。

住持回答道:“即使坐禅也没有用。”

种田正一说:“那你们为什么还要坐。”

住持回答说:“就是因为没有用才要坐。”

种田正一听了住持的话后陷入了沉思,之后再也不曾产生轻生的念头,并创作了下面的自由律:躺在也许就此死掉的土上。蝉声,是否在找死所。在生亡之间的雪下个不停。一直走,走到倒下去为止的路边草。老是不死,所以剪指甲。能安静地死的样子,草也枯了。

愈鸣愈短的虫之命。

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活着本身。每个人的价值,都是绝对的。只要坚持自己崇高的价值,接纳自己,磨砺自己,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无价之宝”。

生活就是个五味瓶,生命中的每个挫折、伤痛、打击都有它的意义,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有时候我们只有亲身经历才知答案,磨砺会让人们对生活有所感悟。

一个年轻的僧人问行思禅师:“大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啊?”

行思禅师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问他:“市场里的菜价涨了吗?”

僧人开始没有明白禅师的话,于是说:“大师,你答非所问,我不大明白。”

行思禅师说:“回去好好想想吧!”

年轻僧人苦思冥想了几天之后终于顿悟:“生命的真谛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又有一个僧人来向行思禅师问道。

禅师问他:“你从哪里来啊?”

僧人答:“从曹溪六祖师父那里来!”

行思禅师接着问道:“你来时带了什么东西没有?”

僧人摇摇头,然后又抖了抖身子,意思是说我已经毫无身外之物,已经看破了。

行思禅师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你其实根本没有看破,只是流于形式罢了,你不是还带来了很多泥土吗?”

僧人反问道:“众人都说你知道人生的真谛,你可以告诉我吗?”

行思禅师回答道:“即使告诉了你又有什么用处呢?你连自己的本性都把握不住,追求人生真谛又有什么用处呢?”

几天之后,又来了一个僧人,行思禅师照例问道:“你从哪里来?”

僧人回答道:“从曹溪六祖那里来!”

于是禅师继续问道:“你来时带来什么东西没有?”

“我在去曹溪求法之前,没有失掉什么东西,所以也就不曾带走!”

“既然如此,那你去曹溪干什么呢?”

“我去印证,如果不是去曹溪,我就不会知道人生的一切奥秘都在我自己心中,也就不会知道自己根本不缺少任何东西。”

这个和尚就是后来的石头禅师。

只有从容走过生命的磨砺,眼前才是一片新天地。

死执不如放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刻意追求是过分执着,过犹不及,过分的执着有时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对有些事情,我们无须强求,无须刻意。

修行要各尽其分,根性利者可学教参禅,总不如念佛稳当。中下根性,学教参禅得益非常有限,不如老实念佛。出家人的本分是“远绍如来,近光大法”;在家人本分是“弘法利生,护持佛法”。修行的态度无须要表现,工夫随其自然成就,无须与他人争胜、学愚,自觉一切不如人,自然不会贡高我慢,还要改过迁善,摄心念佛,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弘一大师在关房中摘录祖师大德的警句,用上述一段文字做总结,意义非常深远。

生命中有些事情,是定数也是机遇。就像弘一大师所说的一样,无需表现,自然天成。

古时候,波斯国有一个国王喜欢在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而且每次午睡时,都要让仆人守候在自己的床边,以便随时服侍自己。

一天,国王按照惯例午睡后,两个仆人分别站在床头和床尾为他轻轻地摇着扇子。由于天气太热,国王一时难以入睡,便闭目养神。

站得时间久了,仆人们也有了些倦意,他们以为国王已经睡着了,为了不打瞌睡,便轻声地聊起天来。

仆人甲问仆人乙:“你说说,你是靠什么活着的?”

仆人乙巧妙地回答道:“我是靠尊敬的大王活着,是大王恩赐了我一切。”

接着,仆人乙反问仆人甲:“那你是靠什么活着的?”

仆人甲说:“我不靠天,不靠地,只相信命运,只听从命运的安排,命里有的终须有,没有的争也争不来。”

国王听完两个仆人的话后,心中暗暗地赞赏仆人乙,觉得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而对仆人甲则心怀不满。

过了一会儿,国王假装从睡梦中醒来,他伸个懒腰坐起身,待两个仆人为他整好衣冠后说:“你们两个退下去吧!”

听到国王的命令后,两个仆人从国王的寝宫中退了出来。

接着,国王把仆人丙叫进寝宫,对他说:“你去通知王后,一会儿我会派人去给她送酒,她要重重赏赐那个送酒的人。”

仆人丙接到国王的吩咐之后退了出去。

随后,国王把仆人乙召来,随手拈来半杯酒,说:“你把这半杯酒给王后送去。”

仆人乙接到命令之后,在心中琢磨:“国王宫中的酒有千桶万桶,为什么让我把这喝剩的半杯酒送给王后呢?”王后会发火吗?由于他太专注于想事情,一不留神撞在了门外的立柱上,顿时,鼻血流个不停。

仆人乙本来就担心自己给王后送酒会被斥责,现在弄成这样就更担心了,但是不去又怕国王怪罪自己,恰巧这时,仆人甲过来了。

于是他恳请仆人甲帮忙把酒给王后送去。

仆人甲接过酒杯,说:“你放心吧,这酒我一定帮你送到。”

仆人甲到王后寝宫时,王后正在宫中等候送酒之人,见仆人甲送酒来,就笑着说:“大王让我赏赐你金币、珍宝和衣物,我已叫人准备好了,你放下酒杯,收好赏物,快到大王那儿去谢恩吧!”

仆人甲谢过王后,捧着赏物到国王那里谢恩。

眼见此景,国王十分诧异,立即把仆人乙宣进宫来,问:“我命你去给王后送酒,为什么你没有去呢?”

仆人乙说:“尊敬的国王,并非我不愿去给王后送酒,只是我刚一走出宫门就不小心碰破了鼻子,血流不止,这样去拜见王后有失体统,只好让仆人甲替我给王后送酒去了。”

国王听后,叹息不止,连连说:“我现在明白了,佛语讲得实在有理呀,命运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虽然没办法改变命运,但是只要能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不必死执,生活会变得美好。

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心很累、人很匆忙是吧?但你最大的累却来自心头的重负,每天背着沉重的负担匆忙地走,顾不得静下来想一想,你怎么能不累。请静下来,卸下你的重负,在宁静的心灵之地好好歇一歇。

佛法探究事物的真实和本来面目,弘一法师就佛法与其他信徒做交流,旨在说明佛法的真实: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诽相谤。

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

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象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

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但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无论是希望前进的人还是希望获得避风港的人,都要懂得抓住现在。如果仅仅是希望找一个能逃避的地方,那就违背了佛法中万物皆真实的本性。

相传,一心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在法门寺修行参禅。

法门寺是个大寺,香火非常旺盛,每天来这里烧香还愿的人熙熙攘攘,这里俨然不是参禅者所说的万丈红尘之外。

一心大师只想静下心神参禅悟道,提高自己心灵的境界,可是寺里的法事和应酬太多,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诵经。而且,一心大师渐渐发现,尽管自己潜心钻研佛经多年,但是始终欠火候,和其他人相差甚远。

身边的人劝一心大师说:“法门寺名满天下、藏龙卧虎,如果想在这里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你不如到偏僻的小寺去专心潜行参禅,说不定有更大的收获。”

一心大师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厌倦了。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师父辞行,打算离开法门寺。

方丈听了一心大师的话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他:“你觉得太阳和烛火,哪个更亮呢?”

一心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当然是太阳了。”

“那你是愿意做烛火呢?还是愿意做太阳呢?”方丈笑着问道。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当然愿意做太阳了。”

方丈听完,微微一笑,说:“好吧,既然你愿意做太阳,那么跟我到寺后面的林子里去一趟吧。”

法门寺的后山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带着一心穿过松林到了山顶,这里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几棵松树。

方丈指着其中最高的一棵松树对一心说:“你看看,它是这里最高的一棵松树,但是它能做什么呢?”

一心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棵松树虽然很高,但是树干扭曲凌乱,乱枝横生,根本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他说:“像这样的树,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只能拿来当柴烧。”

方丈听完,也没有再说什么。他又带着一心来到了另外一片树林,这里树木非常茂盛,每棵树都笔直参天。刚走进去,一心就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方丈指着眼前的这片林子,问道:“你知道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些树都直指向天呢?”

一心想了想,回答说:“大概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吧。”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像这些松树一样,为了争得一滴雨露、一线阳光,都奋力向上、积极努力,所以长得茁壮挺拔,而那些远离群体的树木,因为没有了这种努力的需要,因此才会乱生枝节。”

一心听完后,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惭愧地说:“师父,我明白了,法门寺就是我的这片树林。”

后来,一心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因为害怕而希望求得避风港的人,不但永远也无法攀上人生的最顶峰,而且还会给内心增加负担,放下重负,让内心回归最初的简单,你才会走得更轻松。

心开阔你才宁静

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我们会对某些人恨之入骨,其实这种恨是对自己的束缚,你恨他与否对他并无影响,但恨却在你心里,所以剔除对别人的恨实际上是剔除自己心中的恨。没有恨心境才开阔,心境越开阔你就越从容。

弘一法师自入佛门以来,把一切众生都看作佛,他曾教化世人:

“心中有佛性,众生皆为佛,其效果生平等心。有人问我如何修平等心,我说你家里一定有佛堂供有佛像,把你最恨的人写一长生牌位供在佛像旁边,每天香花供养他如佛。他说这样不行,我见到他就讨厌。

此乃功夫不够,应再用功修,几时见到此人不觉讨厌,还要尊敬他,自他平等,心就清净了。清净、平等、觉是三而一,一而三,一个得到了,其余两个也得到了。”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堪称中国文坛上的奇葩。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名叫佛印。平日里,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会相互切磋,所以难免会发生争执,但每次都是佛印占上风,苏东坡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在心里暗暗寻思,想让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相对坐禅,苏东坡计上心头,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姿势像什么?”

佛印神情严肃地答道:“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之后暗自窃喜。

之后,佛印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什么?”

苏东坡毫不犹豫地脱口而答:“一堆牛粪!”佛印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苏东坡回家后,很得意地向妹妹苏小妹炫耀今天发生的事情。

苏小妹听完原委后,不以为然地说:“哥哥!你今天输得最惨!因为佛印六根清净,心中全是佛,所以众生在他眼里皆是佛,而你却恰恰相反,因为心中有污秽,所以才把佛印看成是牛粪。”

听完苏小妹的此番话,苏东坡羞愧不已。

脚下的地势不同,眼界就会不一样,有些人,总是喜欢夜郎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强中自有强中手,在现实生活中千万别像故事中的苏轼一样,把输赢看得太重。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种赢输,只是眼界的不同而已。

同类推荐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从全新的角度讲述剖析人际关系学,总结提炼求人办事的方略,涉及工作、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指导和启发读者。
  • 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书中所述的成功致富理论内容非常实用,阅读之后,你会认识到他所说的:所有的成就,所有的财富,其源头只是一个瞬间意念。抓住了它,用一种坚定不移的思想去付诸于行动,你就会达成拥有财富的理想。
  • 一本书读懂说话的艺术

    一本书读懂说话的艺术

    本书以简洁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实际有效的例证,向读者介绍了说话的方式与方法,教会读者如何掌握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把话说到位。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全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全集

    中国有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照、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低调。这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而做事我们应奉行高调原则,高调做事,指的是做事的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和高志向。有了高标准才能高屋建瓴,有了高目标才能高瞻远瞩,有了高要求才能高歌猛进,有了高姿态才能高义薄云,有了高志向才能高视阔步。本书以独到的人生视角、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刻地阐述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社会意义,从而为人们更好地傲人做事、成就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哲学启示和思想指导。
  • 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一本公司职员和国家公务员的必读书。“德才兼备”是全世界无数组织千百年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员工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不管你在企业或者单位中扮演任何角色,担当任何职位,德才兼备都是你努力的方向。本书不仅指出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胜败乃兵家常事告诉读者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成为一个真正德才兼备的人。
热门推荐
  • 婚恋之绝宠蛮横妻

    婚恋之绝宠蛮横妻

    相恋容易,相守难。她见他的第一眼,就坠入爱河,可耐,相爱容易,却蹉跎不过漫长的时光。他待她为心尖宠,可周边的诱惑太多,难免乱了心智,要是相爱,谈何容易,只是兜兜转转,能揪住他心的那个人,还是原来的她。
  • 重生之无限位面穿越

    重生之无限位面穿越

    陈吾生的独白:我遇到了未来的我。为了亲人的生命,为了能够变得强大起来,我借出了自己的身体。从那天起,我和未来的我开始穿梭在一个又一个时空里。我不是主角,但我为主角代言。第一站,釜山行。(又名尸速列车)
  • 豪门之霸爱小娇妻

    豪门之霸爱小娇妻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2030末世纪

    2030末世纪

    2030年末世元年,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威胁,各国政府无力抵抗入侵,地球人口大规模灭绝,幸存者躲入地下,建起地下城与入侵者对抗!
  • 既寿永昌之三国

    既寿永昌之三国

    三国是最令人追崇和怀念的时代,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从没有像这个时代一样,诞生出如此众多名留千古的谋臣武将,本故事发生在汉献帝初期,群雄争霸,混乱未明之时。传说高祖皇帝刘邦遗留下一个宝藏和一块关乎天下的灵石,有道是"得灵石者王天下。"尹仁和吕布合力诛杀了董卓,接下来却不知何去何从了。一切精彩故事有待呈现……
  • 末日扣杀

    末日扣杀

    如果有一天,身边的生命体大都变成了杀戮的怪物,人类不去与之死命相搏,就会变成它们的养料。到了那时,你还能安心地在家中享受着生活吗?拿起武器,向末日宣战!
  • 为途

    为途

    安顷和说,天底下再没有像顾希朝这样折腾自个儿的官了;顾希朝想,历朝历代也找不出安顷和这样一事无成的王爷来。可谁都知道,那个一事无成的喻王爷总是追在翰林学士顾大人身后说,小朝,本王喜欢你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等

    TFBOYS等

    有些东西,没了就是没了,谁让你不珍惜。爱,说的好听,爱了,可不怎么样。
  • 相遇在最美的时光

    相遇在最美的时光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最美的你,可是那时的年少,让我们一起错过,静静回首,才发现,对方的付出,可惜都已远去,仅以此书,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