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指合纵、连横。《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合纵,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连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以达到分化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纵横家,即是擅长此术的策辩之士。
纵横家是中国历史上一群特殊的外交家、政治家。《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在当时诸侯割据,王权岌岌可危的时代,他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激烈的变革和动荡中,经过多年的征战和兼并,最终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外交的独特作用日益明显,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的力量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每个国家都在拼命争取盟国,分化敌国,而这一切微妙的政治与外交斗争都必须有专门的人才予以实施,纵横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战国杰出的纵横家,大都出身贫贱。苏秦出身贫寒,家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凭其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曾挂六国相印,风头无两,并完成两次大合纵。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战国策》)的盛况,苏秦的辩才,更是达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的境况。
张仪破坏齐楚联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凭一己之力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为其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仪的辩才达到了随心所欲,无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在仇敌要捕杀他时,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欣然前往,并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纵横家的宗师是鬼谷子。春秋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亲授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之四大弟子,皆战国时期风云人物。由于纵横家在诸侯割据时代发挥的特殊作用,习鬼谷纵横术者日多,除上述四人,著名的还有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十余人。
领略纵横家的风采,其最佳途经莫过于领略他们的滔滔辩辞。
纵横家的辩辞具有“攻心”的实用性。他们洞悉游说的关键,扬长避短,对“症”下“说”,所以能无往而不胜。此外,纵横家的言论纵横捭阖、机锋百出,读来酣畅淋漓。而在游说技巧的背后,纵横家深谙权谋之术、霸王之道、用人之法和处世之策,这在《鬼谷子》等纵横家经典中也多有体现。
德国20世纪初的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没落》中,曾评价“纵横家之父”鬼谷子熟练掌握了外交技巧,并且对历史的可能性有着深刻洞察;而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也对纵横家的智慧赞叹不已。纵横家的滔滔辩辞,在千年之后仍能激起异域的回响,足见其魅力之巨大与久远。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