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900000062

第62章 赵普,大宋风云的总导演(2)

赵普认为必须剪除“二李”,否则基业不保,何谈平定天下?赵匡胤刚刚登基,事情太多,就准备派手下大将前去征讨。赵普则认为可以派军前去,但最好能御驾亲征,因为当前最重要的大事是平定内乱。赵匡胤问:为什么必须亲征?赵普答道:现在正处于后周向大宋的过渡时期,启用后周原有的将士攻打后周的贵戚,因以前盘根错节的关系,恐怕不利于战事;御驾亲征,则能凝聚军心,就算是与敌军将领有交情的将军,也只好将私情放在一边。赵匡胤称赞赵普,并说:要去你也去,好为朕随时出谋划策。

就在大宋立朝的当年,赵匡胤统领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审琦等大将,北定李筠,南平李重进。这个时候,赵匡胤更加看重赵普,以战功封赵普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实际上,此时的赵普虽无宰相之名,行的却是宰相之实。在平定“二李”的战事中,赵匡胤觉得他手下的兄弟们有些翘尾巴,想请赵普设法解除威胁。先来看看当时掌握中央军兵权的几位将领:

石守信,时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陈桥兵变时守卫都城,是他开城门迎接大军的。

高怀德,时任殿前副都点检,陈桥兵变的主要将领之一,黄袍就是他给赵匡胤披上的。

王审琦,时任殿前都指挥使,跟随赵匡胤征二李时立下赫赫战功,直追石守信。

张令铎,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陈桥兵变时主要参与将领,亲卫军次长官。

赵彦徽,时任步军都指挥使,赵匡胤的结义兄弟之一,征二李时亦立下了赫赫战功。

罗彦环,时任保卫步军都指挥使,陈桥兵变主要参与将领,逼范质、王溥等大臣就范。

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深知手头有兵权特别是掌握了中央军,别说是“结义”兄弟,就是亲兄弟也会说翻脸就翻脸。现在平定了后周的疆土,但军权的问题解决不了,很可能再次出现“黄袍加身”的变故。这件事令赵匡胤睡不好觉,就单独找来赵普,问他:则平兄,自从唐末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伤多少百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赵普回答说:国家连年混战,问题出在军权上。只要手头有兵马,难免不生异心。所以要获得天下安宁,必须收缴兵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最近,臣发现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领有些骄矜,为了防止叛乱的事情发生,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赵匡胤问:有什么好办法?赵普说:陛下雄才大略,哪里需要臣计谋?只需以陛下的威德,向这些老部下讲明道理,让他们自行放弃兵权,既不发生流血事件,也不伤功臣的心,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听后击掌道:朕明白了!

于是依赵普之计,先以训练军士为由,把大部队都拉到城外驻扎。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赵匡胤在宫中摆了酒席,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环等将领喝酒,说:兄弟们练兵辛苦,朕要亲自犒劳。众将享此殊荣,都很自得。酒喝得很尽兴,大家开始高谈阔论,却见赵匡胤沉默不语。石守信比较敏感,就问:“陛下神威加于四海,为何今日愁眉不展?只要陛下一句话,臣等必效死力!”余下几人也表示效忠皇帝。

赵匡胤收起了皇帝的架子,一人敬了一杯酒,然后叹息道:各位兄弟既然都说了掏心窝子的话,哥哥不说真话,就对不起你们!说老实话,要是没有兄弟几个,为兄怎么可能当上皇帝?可是你们不晓得,做皇帝有做皇帝的难处,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

众将忙问:什么缘故?赵匡胤起身道:皇帝这个位置谁不眼红?

这话不啻一声惊雷,把众将的酒吓醒了大半。石守信为人机警,当即整衣跪在地上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冷冷地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弄件黄袍给你们披上,你们如何处理?

这些人一听,吓得酒意全无,都跪在地上。高怀德说:陛下,臣等的富贵都是陛下给的,就算要臣等的性命,臣等都不说二话。于是其他几位将领也都纷纷磕头谢罪,称自己是粗人,不懂得这些道理,还请陛下指条活路。

赵匡胤一一扶起他们,含泪说:要不是咱们是兄弟,哥哥会跟你们说这些掏心掏肺的话吗?要杀你们,何必找你们商量?因为前朝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谁在哥哥我这个位置上都会这么想,因为我要对天下百姓负责!这份苦心,哥儿几个能理解吗?

众将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纷纷表示理解。

赵匡胤见大伙儿这样子,叹了口气说:虽然职责不同,但咱们还是兄弟。朕看兄弟们为国家出力多年,年纪也大了,不必整天刀头舔血了,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做个闲官,买些田产为子孙后代置点家业,享享清福。朕愿意与兄弟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大伙有啥事找朕,必定给办好,岂不是更好?

众将听了,磕头谢恩,纷纷说:陛下待咱哥儿几个太好了,想得真周到,我们明天就上表辞官。

在屋子后面监听的赵普赶紧联络赵光义,于是开封府全城戒严,不许将领与城外的部队联系(关键那时没有手机和网络,城门一关就算隔绝了)。第二天,这些实际上已成光杆司令的禁军将领纷纷上表,意思都差不多,无非是说自己多年伤病,请求陛下解除官职回家养老。赵匡胤在朝会上赞赏了他们的功绩,说:你们都是国家元勋,哪能不为朕分忧呢?军职可以辞,但官还是要当的。于是赏赐了他们大批财物,让他们到地方做官去了。

“杯酒释兵权”实在是一个极佳的谋略,避免了流血冲突,又解决了多年以来的兵权问题,使中央对军事的控制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借着这个良好的开端,赵普对国家的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一改唐朝三省与皇帝分权的结构和重武轻文的传统,主要体现在十二个字上:中央集权,百官分权,重文轻武。

首先是中央集权。安史之乱后两大毒瘤是藩镇和宦官,赵普建议以制度的形式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把各种权力收归到君主手里,唐朝时期三省制约皇权的历史到此寿终正寝。

其次是百官分权。原先的尚书左右仆射、六部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虽仍设其职,不过只要皇帝不给差使就没有实际权力。宰相仍是中书门下平章事,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称为“使相”(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但可以副署除授大臣的诏令);军事最高机构是枢密院(中央军委),长官为枢密使,取消殿前都点检和殿前副都点检两个职务,由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领禁军,互不统属,将领分别听命于皇帝本人;设立全国最高财政机构“三司”,长官三司使号称“计相”。于是形成了宰相(使相)、枢密使、计相新的“三权分立”。

第三是重文轻武。大开科举,以文制武,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逐渐替代方镇节度使的权力,因而长达二百年的藩镇权力在宋初完全被解除,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的国家管理制度。

赵普这一历史性设计,确立了君主集权以及政、军、财三权分立,有效防止藩镇坐大和地方各自为政,使宋朝成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出现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但也因太过抑制武将的权力,为辽、金、蒙等少数民族后来长期入侵中原埋下了隐患。可见,任何制度都具有两面性,没有完美的制度。

不过,比起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杯酒释兵权”,宋初的制度设计与落实是一个浩繁的工程,在赵匡胤的眼里是立国之本,前后花了几年时间才初步完成,成为赵普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5

而在“杯酒释兵权”后,新宋还面临着国家的统一问题。跟随赵匡胤的亲信武将都解职了,但仗还得打。于是赵匡胤问赵普怎么办。

赵普说:要征讨南北平定华夏,必须启用像唐朝李靖、郭子仪那样的大将才行,陛下免除的那些人虽然也能打仗,但都不是帅才,而且有私心。现在大宋有一个人没有私心,又深通兵法,可以重用他,一来可以为陛下平定天下,二来他的秉性为人不会有二心。赵匡胤问是谁,赵普说是曹彬。

赵匡胤想了想立即点头,认为赵普说得很对。

曹彬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贵妃张氏的外甥,说起来也是后周的皇亲,自小研习兵法,曾出使吴越。吴越送他很多钱物,他开始不接受,后来觉得有失礼节,就造册上缴朝廷。当时柴荣认为他有功,强行赏赐给他,他就把这批钱物分发给亲朋和部下,不留一文钱。曹彬平时穿着朴素,当监军时使者不相信他就是曹监军,因为他穿着粗布衣服坐在胡床(马扎)上。柴荣器重他,封为引进使(外交官)。赵匡胤掌管禁军时,众将都巴结赵匡胤,曹彬却从不参与赵匡胤聚众豪饮,没有公事从不登门。及至赵匡胤登位,召他入朝说:往日朕想亲近你,你为何总是疏远朕呢?曹彬说:臣是周室的近亲,又在宫内任职,生怕有什么闪失,哪里敢妄自结交呢?赵匡胤认为他大公无私,就任命他为客省使。

同类推荐
  • 三国刘循兴汉

    三国刘循兴汉

    刘寻,刘循,傻傻分不清楚。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真的成为刘循了,而且自己的老爹居然是刘璋。东汉末年,真的是末年了,天下大势已成,三分鼎立之势的苗头已经起来。刘循,益州少主,能让刘备夺了这益州吗?系统在手,那争一争这天下又何妨!PS:本书和历史没一点关系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汉掳

    汉掳

    励志作为高富帅的王累梦回穿越居然成了汉末的一位小乞丐,唉这年头什么都不好做啊,当一个乞丐都要交保护费,为了能让自己干瘪的肚子能够填饱,王累只有去打劫别人了。
  • 歪批三国

    歪批三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四起时巨鹿郡有一名不第秀才,名为张角,自号“大贤良师“,有徒众众多,立三十六方,举兵造反,史为”黄巾之乱“,从而引起了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揭开了三国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其实,事实的真相不是这样的,欲知三国真相如何,请看《歪批三国》????????????。
  • 明末演义

    明末演义

    明朝末期,天地不仁,朝廷昏庸无道,权贵巧取豪夺,百姓流离失所,各路英豪揭竿起义。与此同时,山东梁山有两个宁静的小山村,分别为东石相和西石相。这两个山村的名字,则来源于一百零八将石相。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祖先初来之时,忽见南山电闪雷鸣,好似苍穹要掉落,不时有遮天蔽日的电龙在漆黑的云层之中穿梭,壮丽又骇人。当人们来到这里之时,只见得在山顶,竟然有序的摆放着108尊威风凛凛的石像,正是那昔日的梁山好汉。又盛传,此地必有真龙现身,朝中得知,下令把石像全部砸碎,虽这两个村子还是石相村,却早已没有石相的影子。
热门推荐
  • 妖武至尊

    妖武至尊

    前世杀王之王,一把刺刀杀天下,意外穿越,岂能平庸?一部功法扭乾坤,十万大山,无尽荒原,万古皇族,唯我独尊!武道崩坏,王庭镇压,一双拳头破万法,诸圣谁敢一战!
  • 医妃倾城,王爷太腹黑

    医妃倾城,王爷太腹黑

    世人皆知玖月国的皇长公主,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容貌倾国倾城。却无人知她身中剧毒。为寻解药,游历各国。他,东漓国的战神王爷,霸气无双。传言他冷漠无情,不进女色。却不知他的情他的心只落了一人身上。当她遇上他,他们在四国动荡、风起云涌的环境中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一对一,女强男强,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独家盛宠:复仇天使

    独家盛宠:复仇天使

    林子辰:“你是为了报仇才接近我的?”王凌薇:“…”林子辰:“是吗?真的是为了给你父亲报仇,所以才接近我的吗?”王凌薇:“是,是,是。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林子辰一脸的受伤:“你究竟有没有爱过我。”王凌薇:“重来没有!”林子辰一脸失魂落魄自言自语着:“重来没有…重来没有…”是啊,杀父仇人的儿子,他跟她是不会有结果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她的心里比他痛苦一百倍!
  • 鬼咒师

    鬼咒师

    我因殴打老师被学校开除,找不到工作便传承爷爷的鬼咒术,成了一名鬼咒师。我只想学一些鬼咒挣点儿小钱,不成想却被一串串离奇的事情缠身,先是遇到夏天暴雪,后又被女鬼捉去逼着成亲,还招惹了臭名昭著的焚骨派,让我不得已将鬼咒师当成一生的职业。(本书颠覆了人们所认知的关于鬼的相关知识,引出一个新名词——灵密度)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世界通缉:第一药剂女大师

    世界通缉:第一药剂女大师

    没有魔法天赋的她,却唯独有强烈的制药天赋的她!难产为她而死的母亲,为换她生命而死的父亲,为保护她而一直作战的哥哥,她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神秘的四大部落,五大国的探险,传说中的神兽,人类与魔兽的战争!种种惊心动魄的事情等着她去冒险。还要寻找到为何要拿她做了十年服毒实验的答案!面对种种奇遇她如何能一步一步坐上世界第一药剂女大师的位置!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公主,微臣有疾

    公主,微臣有疾

    听说某只得了重病卧床不起,连日来都在府外义诊的冉姒心急如焚匆匆回府,推门而入却见他神采奕奕,丝毫不见病态。“你不是差人来报说得了重病,已经连床都起不来了吗?”语气不善。“是病了,还是重病。微臣有疾,名曰相思,已入骨髓,请公主赐药。”一个腹黑深情世子的漫漫追妻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灯

    神灯

    有一种火叫神火,是神灯之火,神火所及,焚毁一切黑暗和不平,留下光明和纯净,神灯的拥有者,就是我们的朋友——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