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的假设,计划经济和传统资本主义的两个假设都已经被历史证明是错的。
计划经济对于公司的假设,认为公司是一个忠实执行整体计划的生化机器,每个公司都是庞大体系的一个螺丝钉。而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无疑宣告了计划经济对公司的假设是失败的。
传统资本主义对于公司的假设,认为公司是一个为股东追逐利润的主体,人、财、物、信息和时间构成公司可资利用的资源。韦伯当年用“天职精神”概括公司的利润扩张动机,后来他自己就对这个判断感到深深的忧虑。他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因为从中看不出人类整体利益指向。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像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每个船长都有一个定位仪和“指北针”,但在波涛起伏的大海中航行,他还是需要灯塔,需要航标。同样,在商海中航行的公司,在欲海里航行的个人,都需要灯塔和航标,以免自己深陷“黑暗区”。西方公司没有树立起这样的灯塔,结果导致了金融大鳄指鹿为马、虚增市值、狂圈全球的资金,由此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公司以前没有树立这座灯塔,结果导致了黑牛奶、黑心棉、黑砖窑、黑心酒等等。我们这个社会有责任树立起这座灯塔,树立起公司的社会良心。
汶川地震和毒牛奶地震,引爆了中国人灿烂的人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公司和个人的积极行动,到网上热议,主流媒体的连篇累牍报道,中国文化基因在发挥作用,人心向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在其中火焰般的正义在燃烧,水一样的悲悯心在满溢。这是中国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观。从那个特殊的时期开始,中国公司开始以新的风貌出现在商业世界。概括地说,新公司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架设:公司是一个具有悲悯心的公共机构巨大的灾难让中国人找到了新的航标:公司是个公共机构,当这个公
司影响力巨大,这个公司就是影响力巨大的公共机构。一如现代科学证明的许多东西在中国国学里早就存在,对于公司是个公共机构,几千年前中国先贤就有了明确的论述。
孔子这样解释公司:“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也明确说:“积卑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公司是个公共机构,公共机构应该有悲天悯人的良心。往小了说,是推己及人;往大了说,是天人一也。公司是具有悲悯心的公共机构,悲悯心是公司整合驾驭社会能量的基本途径。这是对现代这个能量社会的概括。
公司是一个公共机构,是一个实现公共福祉的公共机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大批公司,如华为、远大、联想、德胜洋楼等,已经把教育人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把与生态环境的合宜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树立远大的志向。21世纪,公司若只追求股东的蝇头小利,将会很难生存。
新依归:人是富有创造性的动物
人是富有创造性的动物,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既定的方式和体系,只是看到了每个人已经发生了的能量,而没有看到每个人身上孕育的巨大潜能。中日一流公司都对作为公司基础的人作出了假设,这个假设与地头力对人的假设不谋而合,只是语词上的差异而已。
地头力对人的假设是:人都是具有整体性的;人是才智俱足的,是足智多谋的;人人都有无限的创造性。聚合成一句话就是:人是一个整体性的、才智俱足的、富有创造性的存在。
一旦对员工有了这样的假设,整套组织体系就全然不同了。组织中所蕴含的能量,也就难于丈量了。员工身上的潜能一旦经过与环境或场的积极式合作式互动,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这是稻盛和夫、张瑞敏、任正非、张勇、聂圣哲等为什么把员工放在最核心位置的原因。
科林斯曾经于20世纪80年代,对美国一流公司做过统计调查,发现一流公司只能发挥员工15%的能量。后来他据此写成了《追求卓越》。心理学家也对人的潜能进行了几十年的实验,发现潜能不可估量。
让每一个岗位聪明起来,让每一个岗位与环境启发性、合作式地互动起来,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每一个业务现场都要一刻接一刻地改进,会形成一个公司巨大的能量,从而能够驾驭这个能量世界。
新范围:竞争伙伴系统
生命本质在于组织不在于分子。细胞集合就是思想的基本量子,进化的实质是一场各种基因不断自我展示的旅程,基因不相互独立,所以进化无法做足够次数的尝试。
公司的生命亦然。公司的发展模式从何而来?无人主观操纵,只是从环境而来的反馈,是公司与所在环境的一种应和互动。
公司的系统范围正在被扩展。公司不再有围墙,上下游供应链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差异,则在于各构成单元的协作方式的差异。
一条供应链上,存活着无数个鲜活的建设砖块,这些建设砖块经过联络组合,就释放出超越建设砖块本身的能量。一个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与广域能量相衔接的、驾驭广域能量的能动体。
有了这种新系统视野,公司便不再是公司内部有限资源的交互作用而呈现出来的整体结果,而是公司既作为整体又作为个体不断与环境的积极式交互作用。
比如一个员工乘飞机,坐在旁边的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资讯,使得公司久拖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这种“巧合”实现起来并不简单。首先,这个员工要具备总裁的运营思维,坐飞机时都把公司运营放在心上;其次,这个员工要善于观察和反应,能够抓住旁边人的兴奋点;再次,这个临时碰到的人也乐观其成。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才能从整体上促使这个事情成功。
由此,对一个公司来说,永远不能只顾关起门来埋头苦干。那些不在本公司任职的人,都有可能对公司运作产生作用。公司就是处于这么一个巨大的能量场中,就看你能不能施展乾坤大挪移,借助外力为我所用。
新组织:自发的、自组织的动力世界
近20年来的知识热潮在神经网络、生态平衡、人工智能和混沌理论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正在凌厉地冲破自牛顿时代以来一直统治着科学的线性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科学家们相信,对这些新思想的运用使他们得以从过去无人知晓的角度和深度来认识这个自发、自组的动力世界。这一认识将对经济和商业行为,甚至政治行为产生潜在的巨大影响。
这是个自发的、自组织的动力世界。千百万个蛋白、脂肪和细胞核酸相互发生化学作用,从而组成了活细胞;几十亿万个相互关联的神经细胞组成大脑,成千上万个相互依存的个人组成人类社会;生物体通过相互适应而得以进化,从而将自己组合成为精巧协调的平衡系统;原子通过相互化合得以找到最小的能量状态,从而使自己形成被称之为分子的结构。在所有这些情形中,一组组单个的动因在寻求相互适应与自我延续中或这样、或那样地超越了自己,从而获得了生命、思想、目的这些作为单个的动因永远不可能具有的集成的特征。而且,在每种情况中,这些无穷无尽的相互作用使每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产生了自发性的自组织。更进一步的是,这些复杂的、具有自组织性的系统是可以自我调整的。在这种自我调整中,它们并不像地震中的滚石那样仅仅只是被动地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它们积极试图将所发生的一切都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状态。
为了适应这种新潮流,任正非在呼唤“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一直强化赋予一线团队更多经营决策权;张瑞敏痛感官僚主义是一种罪恶,在海尔连续几年倡导“倒三角体制”,组建一个个充满动力的自主经济体,以激活海尔的庞大身躯;张勇的海底捞,建构一个崭新的场域,赋予每一个一线员工经营者的权力,让他们与众多食客一起,不断创造吸引回头客的新招数;聂圣哲从根治“牛烘烘、官僚气”的传统文化入手,以“我首先是个好员工”为标杆,设计出与时俱进的程序和规则,最大限度削弱官僚主义的影响……
让每一个岗位都活起来,充盈组织末梢,是现在大公司小公司都刻意做的。一如稻盛和夫要学孙悟空,让每一个业务现场都有一个稻盛和夫,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学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让公司的每一个业务现场,都有勇于追求极致的经营者。
新向度:与时俱进的立体深耕
公司注重对现场进行与时俱进的立体深耕。由丰田方式“准时化”所代表的拉式体制,为这种与时俱进提供了新的机缘。“准时化”、“拉式结构”、“与时俱进的立体深耕”,这些基本上是同一个维度的词汇。
在一个个公司的业务现场和岗位上,人们都在工作中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改进或极致,在精神上追求一刻接一刻的精进,人生上也会拥有一个接一个的欢喜。可用一个公式表示上述关系:
极致+精进+欢喜=地头力
成功者看到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是把转瞬即逝的机会积累起来。只有当公司的每一个业务现场,都有自主的人在那里对瞬息万变的情势做出判断,这个公司才有了强势的基础。我们在本书中已经看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案例。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经济所以创造出30年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中国民营、国营与合资公司,凭借无与伦比的地头力,迎着一个又一个张牙舞爪的危难,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种新型公司已经在中国涌现,今后也必将有更强、更多、更大的新公司潮涌而出。
地头力和现场学的生命,不在于理论的演绎和逻辑,而在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公司,能够扎扎实实把公司建构在地头力之上,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才能够在全球化的经营中持续获得成功。
新激励:人性加故事迄今为止《圣经》与《庄子》对人类的影响力最广。这两本经典,不跟你探讨玄虚的东西,只给你讲故事。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把一个个经营人生、治理国家的大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些经过恰当梳理并点评的小故事,成为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最重要载体。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从这些浅显的小故事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公司的一个个业务现场,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故事,时时刻刻与人性价值和企业的远大目标连在一起。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生动的案例,都显示着“现场神灵”,昭示着在关键现场处理关键事件之关键人物的心路历程。小故事的内容包括最有成就感的事件、印象最深的事件,以及郁闷和欢喜的由头。现场的一个个小故事,可以精确地诠释出中国公司的整体力量与管理精髓。它们还是中国历史更大故事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人类更大故事和智慧的一个有机部分。提炼岗位现场的人性加故事,丰富和充实企业的人性价值,会激发新老员工破除牛烘烘、官僚气,打破藩篱,回归现场解决问题。这样反复互动的过程,可以成为公司培养自由的、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整体人的重要路径。
人性加故事,是建立“阿米巴”经营体系和充盈末梢的场域的重要节点。新程序:行事程序与思考程序无论是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利他”,还是聂圣哲的“我首先是个好员工”,这些经营中的大道,都落地在一个个精细的程序和规矩之中。他们相信,合理的程序规则将驱走牛烘烘的官僚和杜绝各种内部腐败。
稻盛和夫说:我深爱着我的员工,我怕他们摔跟头。而现实中,每一分钟都会有1000个念头,这其中有999个可能是正当的,但是有1个可能是危害很大的邪念。如果机缘巧合,这个邪念就可能控制人的思维和行动。能够避免被邪念驱使的最好办法,就是一事一规矩,一一对应,一切按照程序走。
《德胜员工守则》2005年在中国出版以后,现在已经是第20次印刷,许多企业人手一册。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在组织翻译《德胜员工守则》,准备在全球发行1000万册。哈佛大学认为,这样一部深刻反映中国人性的管理守则,要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管理理念的堆积,更能反映中国的管理实践。
德胜没秘密,规则一目了然,考核一目了然,关系一目了然。执行程序让公司关系变得简单。只有不断地按程序办事,才能消除误解,才会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简单。程序又是时时刻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什么时候执行了程序,什么时候管理就到位了;什么时候执行了程序,什么时候就没有了腐败。公司没有腐败,不敢拿回扣,一方面是因为员工有高尚的情操,一方面是因为有了程序和制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