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好的教练教我学会“地头力”
每人都有一眼“往昔之井”——自儿时形成的智慧与经验。当一个人离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心存深深的感恩之心,时不时地深潜到儿时那眼“往昔之井”中,他一定会找到生命的激情和力量的源泉。老娘在我小时候常说的两句话“头拱地往前走”,“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启发我找到了中国公司头拱地突破的“地头力”。
地头力,这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开地面露出尖尖角的冲力,也指在田间地头间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推展开来,就是不受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遇事拿办法。
小时候,山东农村很穷。老娘吕春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带大我们6个儿女。我是“老儿子”,大哥比我大16岁。父亲为熬个身份,在离家很远的一个供销社上班,一个月仅有8块钱。娘一个小脚女人,用她并不强壮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白天跟年轻人一样去下地干农活,挣工分,晚上常常还要去粉碎粮食或弹棉花。据说,老娘生我的那天,白天还下地干了一天农活,半夜里把我生下来,第二天又下地干活了。娘累弯了自己的腰,却挺直了儿女们的脊梁。她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喜欢看孩子们学习。平时晚上,家里省吃俭用不舍得点灯,可只要我们说看书,她就会点上那能照亮儿女前途的煤油灯。
在我们村有许多人家,孩子只有两三个,老大读不完中学就要回家干活挣工分。娘没有这么短视。1961年大哥考进了南开大学,1963年大姐考进了鞍山钢铁学院。她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我有头拱地的地头力,没什么大不了的”。“头拱地”、“地头力”、“头拱地”、“地头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那样深刻的印记,以至于成为我潜意识的重要部分。
老娘不识字,却是天底下最有见识的女人;她不懂什么心理学,却是心理学大师级的人物;她根本不知道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教练”,却是天底下最好的教练。小时候我们一年到头吃不到鸡蛋,可是爹每个月回来,早晨都会有两个荷包蛋端到他睡着的炕头,让我们从小知道了孝敬。山一样的困难向她压下来,她却能置身事外,觉醒到她的孩子不能再像她这样生活!她要靠自己的肩膀,顶起一片天,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不凡的意识,朴实的大爱,让她在无路可走的地方硬是走出一条路来。
语言是贫乏的。老娘用生命意识一刻接一刻地点燃起爱的火焰,用丰富的大爱化解掉百般负面情绪,头拱地一步一个脚印,硬是给孩子们拱出一片天!从词典里还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汇把这种复杂的事实情怀给表达出来,直到我想起老娘自己常用的“地头力”,老娘的精神才有了一个整体显现。地头力,是一个行为或事实,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情感,还贯穿着个体存在的生命意识。
进一步地揣摩,我发现这种地头力可以分解成六个关键词:现场、身份、觉醒、能量、场域和中正。
现场。头拱地没白没黑地干活,就是老娘的现场。在常人眼里不可经受的苦役,在老娘那里却成了充实、甘甜的源头。老娘80多岁了,皮肤还是那样的白嫩,笑起来还是那样的爽朗,这跟年轻时的苦干不无关系。工作或苦役,并不必然会毁坏身体。毁坏身体的是心相。老娘的心相不同凡响。
身份。我是母亲。老娘没有惊天动地的想法,更没有心怀天下的大志。她知道自己是母亲。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没文化。她的每一滴汗珠子,身上的每一处疼痛,都是在给儿女们的未来添砖加瓦。那样一幅幅儿女们金光灿灿的画面吸引着她,陪伴着她,滋养着她。
觉醒。一种生命意识的全然觉醒,是老娘面临难题的唯一解决方式。这是她的命!老娘不懂使命意识,甚至也不知道责任意识。但是她知道,要想把幸福带给儿女,就要保持自己身体的强壮,保持管道畅通,每一刻的你都是全新的生命。
能量。原初的爱与喜悦。能量的一小部分来自身体体能,超出体能几万倍的能量来自一个人的意识亮度。老娘原初的“爱”,她能改变儿女命运的“喜悦”,面对任何挑战的“平和”,以及一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自由”,使她那股能量源源不断。老娘的大义还感染了同村的男人们,那些后来当了村官的小伙子,对老娘的事都格外关照。
场域。老娘是个敢说敢干的人,她懂承当。让父亲去供销社熬个身份,是她的承当;让大儿子、大女儿去上学是她的承当。她以一个个细小的行动,在我们心中播下了自强不息的种子。她的大爱和付出还感动了跟她一起干活的小伙子们,后来他们都当了村干部,小时候我们家工分不够还等着分粮时,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关照。
中正。这是一种定心的状态。老娘放松、专注、开放、慈爱、流动。老娘的管道是畅通的,那里没有恐惧,她坦然接纳生命给予她的所有挑战。老娘把那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化作她的资源和能量。在与困难共生中,老娘实现了她的价值。
上面这六个关键词,构成了地头力的逻辑图。
由现场开始,经由身份、觉醒这些右脑专属的意识,来到了“能量”这个左右脑汇融的区域,聚焦在场域和头拱地这个具体的现场上,这就是地头力的一个逻辑过程。老娘这个地头力的原初阐释者,也是地头力魅力的集中展示者。地头力,看上去是在一个问题一冒头就把它敲掉,实际上是在一个时间地点交汇的现场,解决掉一个个具体问题,启动着身体内外的能量、能力,追求着一定的目标,清晰地觉醒自己的生命意识,形成一个更为宏阔的空间。从“现场”到“宏阔的空间”,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层次。
新近见到李闻海的画,感觉非常达意。经征得他的同意,选两幅放在这里,以表达对老娘和世界母亲的敬意。
地头力是一种巨大的真实。对企业家土生土长的拿手本领,还真不好用什么既定的理论体系去概括。我也就顾不得是俗还是雅,就用地头力来指代了。有人说这个概念太土,而那些在原野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却很容易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过程中获得共鸣和共振。中牧集团副总裁胡启毅,常常用他的经营管理体悟与我一起琢磨地头力及其表达。他还痴迷六祖坛经,特别看重带有体悟的地头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地头力是我们共同切磋、琢磨、印证的体悟。南京金箔集团董事长江宝全,听了我的演讲后跟我说:“你的地头力对我们很亲切。”一些不认识的企业家,常常在一些论坛的公开场合走近我说:“我喜欢您的地头力。”中国企业家大多没有太多的理论底子,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难题,是他们的拿手本领。
还原搏击的本真成全了李小龙
地头力强调,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惯常的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就换一种思维。任何一个时点都有着俱足的信息,是全息的,只不过因为我们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只看到我们习惯看到的部分。
在文明社会,一个人的生命完全是由他自己的概念、思考、感受、行动所组成的,所以任何决定他的观点和看法的事物,对于他的生命也一定有极大的控制。比如,老师、朋友、敌人、书籍、报纸、广告、电视、音乐、宗教、文化等会对我们造成无数的影响,我们时常用这些影响铸就的有色眼镜来看待生命而不自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真能够用不偏颇的眼光纯净地观看事物的本来面目吗?实际情况常常是,我们以为抓住了真理,而我们做出的判断却与事物本身的发展大相径庭。如何才能去把握这个活生生的万缘俱足的世界?这就需要有一点地头力,需要突破我们的惯性思维。这里的突破性思维,实际上却是回到事物本真的一种真常思维。每个人都被他自我的观点拘押了,真常思维反倒成了突破性思维!
李小龙对这种真常思维做了很好的诠释。
20世纪60年代,十几岁的少年李小龙喜好练拳,老是惹是生非,甚至招惹了黑社会,在香港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美国。当时他特想拜见华盛顿大学的武学教授一度。一度教授是全美知名的武术大师,不想见一个中国黄毛小子。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李小龙,看他玩儿了几下,听他说了一通,一度教授大受刺激。
几十年在武学中的浸淫,使得一度有超乎寻常的敏锐。一经接触,他发现李小龙的拳有哲学,而他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那个武学体系却没有哲学基础。他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一下子悲从心头来,太郁闷了,以至于生病住院。再后来,一度教授成为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有力助手。
李小龙从来没有把他的截拳道只当成一门搏击术,他更认为这是人们通往个性解放的途径,是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真我的大道。截拳道的主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固定的形式,无法适应真实情况,只是制造牢笼罢了。而真理是在牢笼之外,要想找到真理只有破除障碍,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地扩展自我。
李小龙的截拳道,为我们提供了突破性思维的三个维度:一是“从结果出发”,不要从你掌控的资源和你的能力出发;二是一种整体思维,一种不是把事物割裂开来的认知,一种在关系中反求诸己的睿智;三是“单纯化思维”,不要把事情想复杂了,把你的注意力锁定在目标问题身上。
从结果出发
李小龙说要还原搏击的本真。搏击就是讲究一下子把对手击倒。他从击剑中受到启示,阻击同时就是进攻,遇到什么对手都讲究一下子的力道和功夫。有一回李小龙在美国跟一个高手过招,用了30秒才把对手击倒。李小龙反复想为什么、为什么?想了半天闹明白了。原来他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拘泥于咏春拳的一些固定的步法,另一个是拘泥于用拳头和脚来击打对手。李小龙醒悟到这是错误的。搏击可以利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并且用最接近对手的部位发力,是肘就用肘发力,是腿就用腿发力,是屁股就用屁股发力,是头就用头发力。从结果出发,截拳道由此成型。
整体思维
李小龙强调在搏击中要有一种整体思维。他说,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方面,事物有许多面,但每个人不必把自己束缚于一个层面上,我们必须亲自去体会事物的整体。妨碍一个人把握整体的,就是那些根深蒂固的“真知”。要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而你整体发展以及于整体之每一面才是”。而且,一个人欲了解自己,也必是通过与别人接触后,方能反求诸己。
是与非的战斗,是人类的一块大心病。自我永远觉得它的判断、观察和体验都很重要,因此对每件事都小题大做,无法放松地随事情自然发展;而只有当自我经历了许多困难后,才不会再小题大做。有这种分别心的人,做一件事困难重重。他们无论如何不能明白一发之差犹如天壤之别的道理。李小龙提出的整体思维,最重要的是要去掉这种人为的分别心。真正的智慧,不是将好的东西从坏的东西中抢出来。好的东西总是有坏的东西相伴,坏的东西也总是与好的东西结伴而行。有了是非选择,就丢失了整体感,就屏蔽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凡事从整体出发,无所好也无所憎,不漏掉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细微处见功夫。
单纯化
用一双童真的眼睛,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也就是能以单纯的本真来观察事物。一个人一旦能够超脱于对其所做事务成败的关切,而安心做事精进,也就发现了自由为何物。人们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或“场”中,就能发现一发之差带来的天壤之别,这也就是搏击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单纯化也是一种抽象能力。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很具体的,其中各色元素杂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整体。观察事物,要把事情掰开,从中提出那个最简单的本原要素,加以分析。这个简单的本原要素就是抽象力,就是一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把一个事物简单化到一个引发自己关注的焦点上来。吸引你的焦点,不一定是吸引大家的焦点,也不一定是反映那个事物本质的焦点。这就出现了单纯化或抽象力的差异。
从结果出发,整体感,单纯化,这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三个要点,也是对地头力这种突破性思维最简单的概括。
李小龙坚定地相信,“人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动物,富有创造性,任何时候都比既定的方式或体系重要”。确实,一个人所有的抱负和理想,都在做好一件事中得到体现。安心,宁静,才可以深知真我,才可以进入全知全觉的状态,抓住那个万缘俱足的触点,释放自己的地头力。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处理问题
中国有多少根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