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是由于脑内的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无血栓亦无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死。
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
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
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栓塞。
(2)心脏来源的栓子所致脑栓塞。
(3)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伤以及外伤等。
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在夜间睡眠中发病,常为次晨起床时发现肢体无力或偏瘫,多无意识障碍,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可有动脉硬化史。
什么是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一般是指因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脑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如何区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在60岁以上,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慢,10多小时或1~2天症状才达到高峰,一般没有高血压病史,全脑症状轻,意识障碍较轻,多为非均等性偏瘫。
出血性卒中,多发生在60岁以下,活动中突然起病,数十分钟症状就可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有头痛、呕吐、嗜睡、打哈欠等表现,意识障碍重,多为均等性偏瘫。
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暂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俗称“小中风”(TIA)。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某一区域脑功能的障碍,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好发于中年以后,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可24小时发作数十次,也可以几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大多相似,是由于同一脑动脉供应区反复缺血所致。缺血的原因大多认为是脑小动脉的微栓塞造成,栓子破碎溶解后,缺血即改善。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据统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发展,则有1/3的病人在数年内有发展为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1/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而损害脑功能;1/3可能自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