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道音渺去。
弥罗所听到的,已换成另一种声响。
“怦——怦——”
虽只有元神,但他一听到,还是感觉出,有血脉在贲张。
故第一时间,弥罗便确信无疑,这无以形容的声响,乃是一种心跳声。
他终于明悟,原来所谓道音,竟不过是某一生灵,心脏跳动的声音!
看前方之异象,遥远距离之外,清濛之卵密密麻麻,似无数星辰悬挂于虚空,俱有其运行之轨道,而轨道围绕的中心,应该就是道音之源。
当此刻,弥罗既兴奋又紧张。
他实猜不出,道音之源究竟有着什么,也难想象,若自己贸然闯入,会带来怎样后果。
心跳成道音,将万般道性,遍洒混沌,如此作为,究竟是天成,还是有意为之?
若是有意为之,那道音之源,便该有一伟大存在居停。
烙印俱显,神魔化生,能施展这等手段,其道行之高,当真是难以揣摩!
而若真是天成,那心跳之声,却又何从解释?
莫非如他自己一般,竟有一尊伟岸神袛,莫名其妙,诞生在了混沌?
各种胡思乱想,通也不通。
实是这混沌之变,早非弥罗层次,所能理解想象。
道音响前,他还在为难,如何找事来做,道音一响,却就有无穷隐秘,等他探究。
祸福已无需计较,找出真相,才是首要目标。
弥罗以遁天镜为弥纶法舟敛去行迹,而后便不管不顾,奔向密麻的清濛之卵。
目短路长,距离越近,他越不耐。
又过不知多久,弥罗终于越过最后一枚清濛之卵,看到了所谓真相。
一朵大到难以形容的青莲,显现于眼前,镇压住虚空,撑开了一方混沌!
此混沌青莲,一茎五叶,花开四十八品。
最顶上之十二品,结拢成苞,遮住了莲心。
莲心之苞,已由内透出,一个蜷缩身形。
“怦——怦——”
那宛若道音之心跳,便是莲苞里那生灵,血脉贲张之响动。
一叶一世界,一品一诸天。
在弥罗眼中,青莲气象万千,实是尽衍造化,妙不可言。
自不用说,遁天镜也是烙下了形影,以供将来参悟。
不过镜中之留影,他大致看过,只徒有其形,已失造化真意。
便如先前之道音,遁天镜烙下,便只剩了音,再不显道性。
这或是因为,归根结底,遁天镜能成至宝,是得了青莲造化,故显而易见,遁天镜的道法层次,要比造化青莲更低,如此以低制高,烙不下道音、真意,自也正常。
当然,镜中形影,便无真意,也蕴涵妙理,这是不消说的。
青莲显造化,弥罗灵机一动,便以元神,施了观法。
观法顾名思义,乃观想真理之法,最为具象,也最直接。
他掌握的观法,道家、佛家、儒家俱有,不下十余种。
也无需挑选,弥罗轮番试了试。
应该说,效果都还不错,但相对突出的,却是“三玄守意观”。
然而,无论他施以何种观法,哪怕是三玄守意观,怪就怪在,俱都无法具象青莲。
换句话说,就是他元神,具象不出青莲真形,故只能于当前作观。
而当前作观的话,确实神乎其神,便不明造化真意,道行也有显著增长。
得此一好,已然足够。
尽得其妙,弥罗自知,还没那等本事。
一日一日,一年一年。
依祖星时间,约莫又过千年,弥罗突破太乙金仙,得了大罗金仙道果。
虽然他这大罗金仙道果,因只有元神,而缺了肉身相合,还不算十分完整,但无论怎样,既体悟到这一层境界,将来补全肉身,令道果名副其实,却也是轻而易举。
弥罗是以《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为根本道法。
这门道法,得道音之助,至少大罗金仙层次,已算推演圆满。
虽然道法之推演,圆满止于大罗金仙,但灵魁、地仙、天仙三小道果,真仙、玄仙、金仙三大道果,甚或金仙层次之太乙、大罗、混元、大觉四重细化道果,体系却已架构完整,只不过大罗金仙之上,所谓道法,只有只字片语,几乎难以揣摩罢了。
凭此《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理论上只要一路精进,最后终可证大觉金仙。
虽然大觉之后,还有最高一层造化,但只可惜,道法推演到造化一层,就只剩了“造化”二字,具体如何,便连只字片语,也是找不出来了。
大道维艰,却也有机缘可凭。
能一窥混沌青莲,对弥罗而言,自是无上之机缘。
一年一年,一日一日。
又过不知多少年,他大罗金仙的道行,终于也臻至巅峰。
大罗之后,便是混元。
虽大罗巅峰,到证得混元,看似只差一层境界,但弥罗却发现,这一层想要突破,简直比由人仙而至大罗,还更要来得艰难。
这一层修炼,本该还处在大罗层次,大罗层次圆满,自然而然,就该证得混元,但实际上体悟道法,却偏偏似要先悟通混元,才能证得混元。本来应是先得道果,再修混元,但偏偏这一层,需先修混元,再得道果,如此之悖论,想要跨越过去,自然几近了不可能。
弥罗虽想更进一步,可惜却摸不着头绪。
这并不值得惊奇。
毕竟道音主导下,泉涌而出的信息,只是类似于见闻。
弥罗所修道法,俱是在他原有基础上,再经道音催化,进而演绎圆满的法门。
也即是说,道音乃属因缘造化,若无因缘,便无造化。
所谓洪荒修行体系,也只是展示了框架,并无道法传承。
如此既无参照,这混元何修,他自是摸不着头绪。
又尝试许久,见毫无精进,弥罗便舍了观法。
直到这时,他才终于惊觉,周遭之混沌,竟又生出奇变!
视线所及,所有的清濛之卵,不知不觉间,竟是已然解体,而内中之神魔,也似孕育成熟,在无量混沌之中,俱都展现了真身。
混沌神魔之真身,比蛮兽之体态,还更要来得怪异!
大且不必说,每一头混沌魔神,都自魁伟到难以想象,真正古怪的是,除了衍生血肉的混沌魔神,体态与蛮兽还略有些类似,其余看起来,简直就不类生灵!
难道说,混沌神魔之属,本就不是生灵?
数以千计的混沌神魔,以造化青莲为中心,错落分布在各个方向,除了些微招展肢体,便再无任何反应。情形如此之诡异,就像这些混沌神魔,生来就是在屏息以待,造化青莲莲苞里,一个更伟大生灵的降生!
难道莲苞里那生灵,便是混沌神魔之王?
弥罗胡乱猜测,却又抓不到重点。
不经意间,他又愕然发现,混沌神魔的数量,似是又有所增加。
他特别留意,果然发现没多久,一头似由骨骼拼成的神魔,悄无声息,出现在了一个本来略显空荡的区位,而视线再往远看,似乎外围的混沌神魔,也逐渐密集起来。
猜都不用猜,必是遥远混沌中孕生的神魔,正接连不断赶来。
虽以遁天镜敛了行迹,弥罗仍难免感到心虚。
接下来,不管发生什么,他离青莲太近,总归不是好事。
于是,弥罗便催动法舟,悄悄潜往了外围。
又过不少时间,外围也拥挤起来。
这时,据弥罗计算,聚集到此处的混沌神魔,已有不下十万之多。
十万混沌神魔,围着一株青莲,那景象,便似到了星巢。
实际任一头混沌神魔,确实真身之魁伟,至少不下于祖星。
弥罗没在内圈,但也没在最外围。
他所在位置,不远不近,至少能看见混沌青莲。
应该混沌之变,就是这青莲造化,故接下来,有大动静的话,他总不该错过。
混沌虽不计年,但时间是种趋势,计不计年,都总在演变。
“怦——怦——”
一声声心跳,如大道之音,依旧响彻混沌。
但是,显而易见,频率开始加快。
将有变故了吗?
弥罗又是期待,又有些恐惧。
终于,某一个时刻,异响天降,混沌沸腾。
听动静,似是有谁,打了很长一个哈欠!
造化青莲,莲苞大张,一个伟大生灵,显露出真形。
短发虬髯,玄黄衣袍,恍然便是人身!
那人脑后悬一玉碟,右臂抱一石斧,脊梁挺直,四下望了望,状似很满意。
弥罗正觉眼前之事,既十分陌生,又恍惚熟悉,便见那人将左手一招,继而脚下那株五叶四十八品的青莲,便遽尔缩小,化作流光,落入他脑后,散发清濛光辉,托起了玉碟。
“该要做事了......”
弥罗忽而听到一句言语,立时激动万分。
毫无疑问,这是那莲苞走出的巨人所说。
虽然这种语言,弥罗以前从未听过,但道音里有传承,他自是能听懂。
自大愿降下,混沌里诞生,无数年过去,有语言属性的声音,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以“他乡遇故知”来形容,虽不算很恰当,但那种身处混沌,寂郁经年,翘首以盼,终一日遇到同类的心情,却是可以理解。
当然,激动归激动,弥罗还未冒昧到,立时上前攀亲。
以那人形体之巨,出身之奇,却也未必是亲。
那人自喃一句,转了转头颅,立刻就有所动作。
只见他,双瞳迸射奇光,显照一方混沌,继而便手持神斧,似庖丁解牛,循混沌之脉理,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方式,似缓实疾,瞬息之间,连续劈了九九八十一斧。
一斧一造化!
八十一斧劈过,那方混沌,道音轰鸣,奇彩斑斓,气象万千。
继而,玄之又玄的事,发生了。
地火水风现,清浊二气出,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
那人挥了挥斧,竟就剖开混沌,造就出一方天地!
若非只有元神,弥罗此时,只怕就要惊骇出声!
他一身道法,几乎俱源于道家,故对古老道书上一些神话记述,自是了如指掌。
有道书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这与眼前景象,何等之相似!
原来,莲苞孕育出的生灵,竟是一尊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