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磬响,不知其所来。
声还未落,道祖鸿钧便由虚化实,出现在云台之上。
自然,昊天和瑶池,也还分侍左右。
弥罗看了一眼,感觉很惊奇。
原来昊天、瑶池,不知何故,样貌竟是大变,成熟了许多。
如果说第二次讲道,他们看上去,还只是十一二岁,现在看来,就有十四五了。
样貌十四五岁,却就和弥罗一样,也成是少年之相。
昊天和瑶池,见弥罗看过来的目光惊奇诧异,相视而笑,明显有些得意。
这一切,鸿钧道祖,自都看在眼里。
他忽而开口说道:“弥罗,此次讲道结束,为师有事交待,你留后再走。”
弥罗心中一惊,立时低眉顺目,答应道:“弟子谨遵师命。”
在座许多大能,俱是一脸艳羡,看向了弥罗。
鸿钧道祖这时,脸色突转淡漠,轻喝道:“尔等仔细!”
随即就见,一片庆云,氤氤氲氲,自道祖卤门冲出,倏忽就笼罩了大殿。
弥罗仰首相看,正不知道祖放出庆云,究竟是何用意,却就见大殿虚空之上,那本是清濛氤氲之庆云,忽而阴阳一转,二气一分,随即自己胸中五气,无端就被引动,任是如何也压制不下,显照元神,直冲卤门,竟而在头顶虚空,也显化为丈许大一团庆云。
当然,有此异变的,绝非仅只弥罗。
实际当道祖庆云一变,在座近三千大能,俱都不由自主,就显化出了自身庆云。
不过,无论道行如何,先天根脚如何,大家显化的庆云,却俱都只冲出了卤门三尺,而且都只有丈许大小,便连十二位超出群侪的一尸准圣,也俱是一样,毫无例外。
弥罗心中一喜,已猜到道祖,接下来会如何做。
如无意外,紫霄宫这第三次讲道,道祖应是会借庆云之变,将三千卷《黄庭》,内中所蕴妙理,直接或间接,向在场所有大能,逐卷进行一番演示。
果然,他才刚猜出端倪,大殿虚空之上,道祖那庆云,就已生出异变。
那一派初分阴阳才显二气的庆云,忽而朝下一卷,就将在场近三千大能,各自头顶三尺之上,一团丈许大的庆云,俱都卷在了其中,随即二气一转,无量地火水风,倏忽就在这紫霄大殿,凭空涌现了出来。
当地火水风一现,弥罗忽觉元神一跳,而后立时,心神便就不属。
恍恍惚惚,似有所见,杳杳冥冥,似有所闻。
元神空寂,无知有觉,似有一方世界,在其中演化。
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道妙晻蔼,乍存乍亡。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发光,为玄称道,发乎始青之天,而色无定方。玄既将彰,道既将焕,万帝朝真,飞空步虚,旋行上宫,烧香散华。
是时天降十二玄瑞,地发二十四应,神风既鼓,皇道咸畅,至圣登命,金仙按笔,天宝之以致浮,地秘之以致安,五帝掌之以得镇,三光乘之以高明,上圣奉之以致真,五岳从之以得灵,天子得之以致治,国祚享之以太平。
不知过去多久,弥罗恍惚之中,元神忽又一跳,便又换过一方世界。
大道无名,出於空洞自然之中,生天立地,开化神明。
一者是时无天无地,幽幽冥冥,运推自来,为万气之根,空洞结真,气清高澄,成天广覆,倏欻自玄。二者是时二象分仪,气流下凝,开张厚载,一时成形。三者是时三万六千日月一时同明,照曜诸天,无幽不彻。四者是时上圣大神,妙行真人,无鞅数众,朝礼玉庭,旋行太虚。
五者是时天发自然之乐,千百万种一时同作,激朗云宫,上庆神真。六者灵风百咏,空生十方,官商相和,皆成洞章。七者璇玑停关,星宿不行,天无昼夜,四运齐晨。八者紫云吐晖,流洒诸天,一切万物,普受光明。九者春秋冬夏,不暑不冰,四气柔和,枯朽皆生。十者五镇安立,符图经文,一时开张,表见玄虚,普教无穷。
又不知过去多久,另一方世界开始演化。
是时天气混沌,未有光明,晨鸡启旦,四景朗清,天玄地张,成生五行。青鸟衔书,以告五帝,正天分度,白虎吐金,安镇五灵。青龙奉符,以告水帝,制会促运,江海开张。琼龙衔玺,以献帝王,安国保祚,五镇长存。
鸾啸凤唱,飞呜邕邕。群乌翔舞,飞掀天端。蛟龙踊跃,鼓洋渊泽。河水停流,鱼鳞交会。甘露自生,芝英滂沱。冬不冰霜,枯木并荣。林木禾稼,无有凋伤。四气调和,灾疫不行,毒螫闭齿,不生害心。狮子猛兽,依人为邻。天下男女,盲聋跛痾,一时复形,无有伤疾,。老年反少,少年不老,华容伟貌,精彩光明。
地藏发泄,金玉露形,散满道路,无有幽隐。天震地裂,枯骨更生,沉尸飞魂,并起成人,天下歌唱,欣国太平。地生莲华,天人称庆,莫不欣欣。五岳洞开,符经并出,教导天人,是时学者,莫不飞仙。
天地开张,正法兴隆,神风遐着,万气扬津。五帝辅翼,驱策天仙,役御神官,运导阴阳。固三景於玄根,保天地以长存,镇五岳於灵馆,制劫运於三关,建国祚以应图,导五气以育民。敷弘天元,普教十方,威灵恢廓,无幽不开,神奇堂堂,难可称焉。
弥罗元神一跳,恍惚之中,便似见到一方世界。
一方世界演罢,元神再跳,便又有一方世界,随即衍生。
三千世界演罢,终于元神清明。
弥罗眼见,大殿虚空之中,庆云渐消渐散,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原来三千卷《黄庭》,确实蕴藏有三千道脉。
每一种道脉,都有无穷之衍,无尽之变,极尽造化之能。
只是,联邦七大法脉,虽无有不蕴,无有不藏,却于三千大道,偏似又并无根脉。
无有根脉,何以证道?道若不证,何成混元?
莫非自己,必还要先立道脉,而后才能证道不成?
正疑惑间,就听云台之上,道祖言道:“吾为洪荒道祖,执掌造化玉碟,天道定数,当立玄门,于紫霄宫三讲,择三千大罗,布三千大道,而今三次讲道,既已俱都完结,吾道祖之定数,自也同时圆满。百年之后,吾将以身合道,自此天道不显,鸿钧不现。这紫霄宫,也将随吾,隐入虚空,尔等日后,若不得诏,就莫要来了。”
在座大能闻言失色,俱都匍匐在地,齐齐悲呼:“道祖慈悲!”
弥罗更是大惊,急切道:“师尊......”
他却是知道,洪荒真真有灵,鸿钧将身合道,岂非自入牢笼?
鸿钧道祖高踞云台,未曾理会其他,只朝弥罗一笑,便又开口道:“吾既合道,随身一些灵宝,自就用不上了,今便分赐尔等,做护身之用。”
道祖分宝,自非寻常,诸位大能随即起身,忐忑以待。
就见云台之上,鸿钧略一招手,手上便出现一幅宝图。
那宝图色呈玄黄,其上阴阳二气纠缠,阴流而阳转,阳流而阴转,阴阳萦回,成一太极,时或不时,阴阳气机交衍,便会在宝图上空,显化一座金桥。那金桥神异之极,似能分清理浊,以两仪之阴阳,定地水火风,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弥罗自是认得,这幅宝图,正是三大先天至宝之一的太极图。
鸿钧手持太极图,目光注视老子,而后言道:“太清老子,你那伴生之宝,天地玄黄玲珑宝塔,虽是后天功德至宝,防御洪荒第一,但为师合道后,你身为玄门首徒,单凭一尊天地玄黄玲珑宝塔,却还不足震慑万方,故今为师,便另赐你先天至宝太极图,以镇压玄门。”
老子上前叩谢,双手接过不提。
??随后,又有一柄古朴奇幡,出现在鸿钧手中。
那奇幡高三尺,幡面有混沌气流,千百流转,气机雄浑无匹,却又嬗变无常。不挥不动,气机隐隐而勃,似就阴阳颠覆,混沌复归,只在反掌之间;稍一招展,那千百混沌气流,便倏忽黯敛,缓缓而流,上善若水,又倏忽凝炼,相绞成剑,犀利绝伦,辟地开天!
这幡弥罗也认得,正是三大先天至宝之一的盘古幡。
鸿钧手持盘古幡,又对元始言道:“玉清元始,那天地五方旗之一的中央戊己杏黄旗,虽为你所得,但同样,你单一面五方旗,还不足卫护周全。此先天至宝盘古幡,乃周天第一杀伐利器,可破混沌,演化地水火风,今便赐予你,以顺天演道,教化众生。”
元始赶忙叩谢,双手接过,细细打量不提。
三清之老子、元始,俱都得赐至宝,接下来,自就该轮到通天。
鸿钧见通天,目光急切,已有些按捺不住,莞尔道:“上清通天,你所修道法,以逆而化顺,路数奇峻,最是弄险,为师今便赐你,洪荒先天第一杀阵,诛仙剑阵,以护周全。此阵一图四剑,俱为先天至宝,乃是魔祖罗睺,以西荒演下量劫,才终而炼成,非同等道行四修齐至,始才有破阵可能。你当谨慎行事,切记逆顺之法,仍需呼应,顺逆之道!”
话音未落,一卷阵图和四柄先天剑器,就出现在了鸿钧手上。
见通天已等不及,鸿钧便将诛仙阵图及四剑,一并交给了他。
通天喜不自禁,接过摩挲不已。
弥罗对这套至宝,其实最为熟悉,毕竟道魔相争之时,他还亲身闯过诛仙大阵。
正因熟悉,见这套诛仙至宝,竟落在通天手上,弥罗便不由得,略有一点担心。
以逆而化顺,在通天而言,绝非仅是道法路数,异于老子、元始,以及其他大能,实际通天,行事不拘形迹,心性峥嵘奇峻,也与道法路数,先天即有呼应。
虽罗睺魔祖所炼一套诛仙至宝,确实最适合通天之用,但道法、心性、至宝,三者如此贴合,相得而益彰,若无平衡之法,只怕反倒会给通天,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