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十分欣慰黄忠刚才的表现。
武人都有傲骨,尤其是像黄忠这样的高手,他之所以厉害正是因为他有一颗求胜之心,总是想要胜利才会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变强。
让黄忠将自己装得武艺很差,还输给一个小校,这对黄忠来说无异是一种侮辱,但是黄忠为了自己还是听从了命令,这让刘路十分感动。
领着黄忠离开校场的路上,刘路拍拍黄忠的胳膊:“汉生,苦了你了。”
黄忠一拱手:“大王言重了,为了大王,这点小事算什么。”
刘路没有再说话,与黄忠交换了一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路带着黄忠一起来到羽林军的驻地,羽林军车郎将提前得到渤海王会来挑选侍卫的消息,便早有准备,等到刘路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五十人等候在那里了。
虽说皇帝让刘路自己挑选侍卫,但是刘路深知这些羽林军人员复杂,也没想过真的自己去挑选,见状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欣然接受了。
这个时期的羽林军卫士,大都是一些家族子弟来混资历,除了有些背景外手上没什么真本事,刘路可不想自己的侍卫里有这种人。当然,羽林军中也有一些因为在军队中表现出色从而被选拔出来的士兵,他们武艺不差,但是这类人在羽林军这复杂的圈子里很难出头,不会拍马屁便容易遭到排挤,这被选出的五十名卫士应该就是此类人。
刘路想要的也正是这些人。
羽林军车郎将想要把自己眼里的刺头挑出去,所以早早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都挑了出来,准备交给渤海王。他也做好了如果渤海王不愿意,要和渤海王好好理论一番的准备,却没想到渤海王什么也没说便欣然受下,于是羽林军车郎将十分高兴的送渤海王和那五十个刺头走出了驻地。
刘路也十分高兴,他路上仔细打量这五十名卫士,发现这些卫士虽然面有不愉之色,但也有些解脱的神情,一个个郁郁不得志的样子,这更加肯定了刘路的判断。
这些卫士比起羽林军其他人来说身材要魁梧的多,虽然其中也有几个略显瘦弱,却已经让刘路很满意了。
要他自己挑还真没办法把这些人挑出来呢!
刘路有心想要知道这这些人的名字,想要看看这些人里面能不能运气爆棚再来一个史上留名的武将,却因为身边人多眼杂,加之还要马上去取盔甲兵器,这想法只能暂且搁置下。
刘路想:等晚上回去再说吧,反正都是我的人了,不急于这一时。
至于马匹,现在即使领出来也没地方寄养,只能等刘路回渤海国的时候再说了。
刘路一行来到了兵器库。
因为有皇帝的口令,兵器库的官员考工令早已等候多时,刘路对兵器之类并不太懂,便让这五十人自己去挑选喜欢的兵器。黄忠看见这琳琅满目的兵器库也没忍住,进去转了一圈,半晌后拿回一把大弓,一柄龙刀。
这龙刀非常厚实,看起来就很重的样子,但是黄忠拿起来舞了两下却不费吹灰之力,黄忠露出一副见了宝的样子。等黄忠再看手里那大弓的时候,露出的表情简直就像是看到了神物那样惊喜。刘路见状将目光投在了大弓上,想要看看这大弓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黄忠如此欣喜。这副大弓做工十分精美,比起一般的弓来说大了一倍有余,幸好黄忠身材魁梧,拿着这大弓才不显得差距太大,除此之外刘路再看不出什么。
一边奉命陪同渤海王的考工令见刘路注意力集中在黄忠拿着的两样兵器上,开口为他解释:“大王,长射将军真是好眼光,这两样兵器可都是此兵器库中的精品,那把刀名为‘飞翼龙刀’,重三十六斤,是恒帝在位的时候被人打造出来的,曾被当时大将军所用,后来大将军去世,才被放置在此地,这把宝刀每年都有人保养,所以锋利依旧,但是如果宝刀无人使用那可真是太浪费了,现在这把刀到了长射将军手里,是这把刀的福份啊!至于那把大弓微臣并不知道它的名号,微臣也不知它是什么时候锻造的,自从微臣来到这里的时候,这把弓就已经在这里了。这把大弓不仅外形精美,而且据微臣所知,这把大弓是用天降玄铁所锻造的,那弓弦更是传说为龙筋所制!微臣虽然不知道这传说是真是假,但是自微臣升为考工令以来已经十余年,这把大弓的弓弦从未保养过却依然能结实无比,即便不是龙筋也绝非凡物!但是这长弓虽好,却是一柄六石弓,天下间根本无人能将它开动,这也是这么好的弓还被放在这里的原因。大王还是劝劝长射将军,要他另外再寻一把弓吧,微臣这武器库里好弓还是有很多的。”
刘路听了考工令的解释,摇头说:“既然长射将军觉得好,那就随他的心情吧,他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你也不要再多说了。”
随口打发了考工令,刘路心中回忆了起来,演义里可是提过黄忠能拉开五石弓的,而且是连开了许多箭,这么想的话搞不好六石弓黄忠也能用呢?
反正黄忠喜欢,那就拿走好了,刘路可不想做一个夺他人所爱的恶人。
不久,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武器,那五十名新侍卫脸上的郁闷也暂时收了起来,个个都露出了笑容,对刘路好感大增。
见所有人挑选完毕,刘路小手一挥,一行人打道回府。
因为武器和盔甲有些多,考工令特意安排了几架车帮忙把武器和盔甲送回了王府。
随着刘路一起回到王府的还有皇宫派来的十几个工匠,这些工匠是刘宏为了尽早将麻将造出来特意派给刘路的。
回到王府,刘路便将这些工匠召集起来,让他们先用软木制造136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刘路规定好了大小尺寸,136个长方体必须都按照这个尺寸,大小必须一模一样,刘路告诉领头的工匠将这些长方体造完之后再来找他,他再教导他们进行下一步。之所以要用软木,是因为象牙或者玉石等材料太过贵重,并不容易收集,而且刘路十分赶时间。用软木的话不仅材料充足,而且可塑性也比较强,容错率比较高,于是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交代完要求之后,刘路不再去管这些工匠,急着要去见被他刚刚收下的五十名侍卫,幻想着能在这五十人里再挑出一个像黄忠一样猛将。
这个时侯,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行礼之后说:“禀大王,门外来了一个自称会稽唐瑁的儒生,想要求见大王。”
会稽唐瑁?刘路想起了昨晚遇到的那个文人,不是已经说了不用来赔礼道歉了吗?难道是有什么别的事?
刘路只好放下了去见自己新侍卫的打算,对小黄门说道:“让他进来吧。”
虽然刘路和王甫已经撕破了脸皮,但是表面上的样子还是要做给皇帝看的,王甫不敢将刘路身边的小黄门都调回去,刘路也乐得还有人在他身边听他使唤,只不过刘路对这些小黄门的戒心越发的严重,时刻小心着王甫会通过这些小黄门来害自己。
不一会,唐瑁来到了刘路的屋外,朗声道:“臣会稽唐瑁,参见大王!”
“进来吧。”刘路说。
这个时代还没有凳子,人们习惯跪坐在榻上,刘路并不喜欢跪坐的姿势,他觉得跪坐很难受,于是总是盘着腿坐或者叉着腿坐,在汉代来讲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是一个人没有教养的体现。偏偏李二奉了王甫之命要让刘路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对刘路的做法听之任之,刘路就把这种坐法养成了习惯。
刘路当然知道这些规矩,在重要场合他还是很守礼的,比如刚才在皇宫里就是,就算王甫想故意找茬都在刘路身上找不到任何破绽。但是回了家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刘路放松下来,自然又是习惯性的叉着腿坐在榻上,直到唐瑁领着女儿走进来刘路才发觉自己坐姿有问题,于是连忙调整坐姿改成了跪坐。
刘路咳嗽了一声来掩饰尴尬,指了指自己眼前的榻:“唐卿坐吧。”
刘路说完看向唐瑁的女儿,不明白唐瑁将女儿带来做什么,要知道这个时代女性地位非常低下,如果不是关系非常好的话是不会有人带着女儿串门的。
刘路不知道的是唐瑁心里的小算盘又拨了起来:渤海王让自己进门的时候并没有太过于在意自己,从渤海王叉着腿坐就能看出来,但是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渤海王便立刻改成跪坐,那姿势真是端正的很,现在虽然给自己赐座,但是眼睛却一直看着自己的女儿,看来渤海王确实很喜欢自己的女儿,昨天也打听过了,渤海王现在并没有婚姻在身,若是现在让女儿搭上渤海王这条大船,那自己的仕途可真是高枕无忧了!
唐瑁想着,心下已经有了计较,便来到刘路对面的榻上,隔着一张矮桌坐了下来。
唐月也被唐瑁带着坐在了刘路的对面。
这个时候还是下午,天气还是有些热,刘路跪坐着十分不舒服,便和唐瑁直入正题:“昨日已经说过堵路并非唐卿之愿,唐卿不必来向孤谢罪,今日唐卿却还是来了,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唐瑁点头:“瑁今日前来,一为昨日之事,虽然大王海量原谅了瑁,但若瑁不登门道歉实在寝食难安,再者瑁确实有一件要事要与大王相商。”
“要事?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刘路与唐瑁不过一面之缘,实在想不到唐瑁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来找自己,看看唐瑁带着的女儿,难道是他的女儿身上发生了什么麻烦,他自己搞不定了才来有求于自己?
见刘路望向女儿唐月,唐瑁笑笑,对刘路拱手:“对大王来说可是好事!瑁知道大王十分喜欢小女,此次前来欲将小女许配给大王为妾!”唐瑁说到这里,看着刘路因为听到自己的话而露出震惊的表情,心下一喜,接着说道:“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啥?”刘路蒙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