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补药方不复杂,在治病的同时还有养生保健作用,只要抓住病因病机,收效就会很快。
大黄也是大补药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岁数越来越大,身体就越来越虚?原因之一,就是体内沉积的东西太多,而这些无用的沉积无疑就是一种垃圾。所以说,清除体内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就是很好的“补”。
东晋养生学家葛洪曾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也就是说人要保持大便通畅。如今的人,生活条件好了,肥甘厚腻的东西吃得不少,于是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症等也悄悄成了现代人的一些常见病。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为大便不通畅。
清除体内“淤泥”,保持全身畅通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换句话说,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的血管壁为什么会增厚?为什么会血压高、血脂高?都是因为体内的垃圾太多,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这和管道用久了会长青苔是一样的道理。若要长久健康,就必须祛除体内的“淤泥”,保持大便畅通,让全身舒爽。那么,大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起大黄,还有一段小插曲。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他们各献一方。许多医生说的多是参、芪、苓、术一类的补品,唯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老板十分惊奇,但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后不由大喜,将其定名为“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竟然十分畅销。
或许有些人不明白: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怎么成了补品呢?其实,就像我一开始反复强调的那样,按道家理论来讲,“通就是最大的补”。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会越来越虚?原因之一就是体内沉积的东西太多,而这些没用的东西无疑是一种垃圾。
本来身体应该将其清除,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的亏虚,推它出去的力量不足,它就在体内慢慢堆积下来。身体内的“交通要道塞车”,那么,我们就算是吃了所谓的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只不过是又增加了一种垃圾。所以说,清除体内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就是很好的“补”。
临床上,我时常会用到大黄这味药,因为现代的人体内有太多的垃圾,各个“交通要道”被堵塞得很严重,若不将它们清理出去,就很难降血压、降血脂。而大黄是清热通下的东西,具有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的作用,大黄酒还可以活血化淤。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大黄不仅能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血脂,还有增加免疫力、利胆、减肥等作用。中老年人如能经常服用适量的大黄,就可以把体内轻微积滞的毒素及时铲除干净,从而达到防治老年病、强身健体、抗衰延年的目的。
我在《活到天年》里面讲过孙真人九蒸九晒的黑芝麻,其实,孙真人还有九蒸九晒的大黄。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所以这味经过九蒸九晒的大黄又叫大黄清宁丸。九蒸九晒之后,它的泻下之力减缓,而通淤的作用加强,因此,生活中有些上火、牙疼、便秘的朋友可以选择服用它。
或许有的朋友觉得九蒸九晒太麻烦,那不妨去药店买些生大黄,将它打成粉末,装入胶囊中,每周服用几粒就行了。当然,您也可以直接去药店买3克大黄,回家后拿清水简单洗一下,然后用沸水冲泡几分钟,喝泡的水就可以。
中医讲“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也就是说六腑要以通为用。《黄帝内经》里曾讲过治疗水肿的一种方法,即“开鬼门,洁净府”,也就是通过发汗或者利小便的方法来治疗水肿。可见,经典早就给过我们“通”的提示。通的最佳途径倒不仅仅是这两种,不过,大便的顺畅是最重要的“通”法。我这里要大家关注大便情况,也是想要大家时时了解肠子的状况。
《金匮要略》里面还有利用大黄和庶虫为君药制成的大黄庶虫丸。其实,它的主要作用还是通,对内有干血的人很适用。比如有些人,撩开衣服一看,皮肤增厚,小腿汗毛孔的毛囊很大,就跟鱼鳞似的,有的人甚至胳膊上也有。这个症状医学通常称为肌肤甲错,和体内干血内结很有关系。
还有些女性,月经不通、经血不调、闭经了,还经常腹胀腹痛,一摸肚子,里面隐隐约约可以摸到包包块块的。这很像现在所说的子宫肌瘤,其实也是体内气血循行不畅,淤血所致。
那么,此时用上这个药都有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肝硬化、肝脾肿大、宫外孕、卵巢囊肿但是体质不虚的一些人都可以选择使用。
良药也要辨证服用
不过,话说回来,大黄在杏林中又被誉为“将军”,可见它是一味猛药,素有“药中张飞”之称,在防治疾病中有推陈荡涤的药理作用。医学有句谚语叫:“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很多医生使用它时也是小心谨慎,唯恐出错。因为大黄性苦寒,实热性或者是偏阳体质的人比较适用,但苦寒同时容易伤胃气,故而脾胃虚弱的人要慎用。此外,妇女怀孕或者处在月经期、哺乳期时也应忌用。
曾几何时,大黄名贵一时,时人将服用大黄当做一种时尚,趋之若鹜,不分体质、不经辨证地滥用大黄,以至于致病或殒命。可见,即使是一味良药,也要辨证服用。
不光大黄如此,人参不也这样吗?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真真切切地懂得它的功效,明明白白地使它生效。因着它的迅猛,我们切不可孟浪行事,开始的时候可以小剂量试用生大黄,又或者可以用九蒸九晒的大黄或者是配上甘草缓和一下。
总之,大黄是良药,有很好的推陈出新的作用,是肠道忠贞不贰的保护神,但也需要您擦亮慧眼,细心使用!
中药里也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现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整天没精打采的,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找来“四君子”,让它们慢慢调理、通补我们的身体。
大自然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千百年来,它们以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更是对其推崇备至。
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为其博得高洁之士的美名;兰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为其赢得清逸之士的赞誉;竹劲节挺拔、洒风弄月,为其争得气节之士的赞赏;菊淡泊清华、凌霜自得,为其喻得淡泊之士的清名。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古代的贤人逸士也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喻,使得它们渐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四君子汤加加减减显奇效
其实,在中医方剂里面也有个经典之方--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同样有着温文尔雅、不急不躁、谦谦有礼的特征,服用此方,就如与君子畅谈,使人如浴春风!
谈起四君子汤,我就想起了老师说的一个案例。一位女同志浑身没劲,整天没什么精神,吃饭很少,听说一个山村的老先生治疗疑难杂症很神奇,于是慕名前往求治。
这件事过了半年后,某一天,老先生正在家中休息,听见“咚咚”的敲门声,门刚一打开,一个女同志就“扑通”跪倒在地,感谢先生的大恩。老先生扶起她,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说:“你为什么要谢我呀?我不记得你啊!”女同志说:“您不记得了?半年前我身体极其虚弱,整天没有一点精神,吃过很多药也没见好转。后来找您看,吃了您给我开的一个方子,让我吃半年后再来复诊。现在吃饭、睡觉、做事情都行了。我心里高兴呀,真是太谢谢您了!”老先生想了一会儿,的确半年前有个身体亏虚到极点的女同志来找过他。于是,老先生就问:“你还有我当时给你开的方子吗?”她说:“有,我把这个方子一直保存着,您看!”接过她递来的方子,老先生会心地笑了,又说:“虽然你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不过,这个方子你可以继续保留着,什么时候觉得胃口不好,浑身没劲了,还可以抓来吃。”女同志小心地收好这张处方,千恩万谢之后,离开了老先生的家。
一直待在旁边的徒弟很疑惑地说:“师傅,人家好多大夫都看不好的病,您怎么就给看好了?您是不是有什么绝招没告诉我们呢?”老先生特实在,说道:“说真的,当时她来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人家大老远地来了,我总不能让人家空手而归吧!我看她面色苍白,脉象很沉缓,还有说话声音那么低微,人也没精打采的,就给她开了四君子汤让她试试。可是,到底能不能缓解她那么严重的症状,彻底把她的病治好,我也心里没底。我原本的意思是想开一个方应付她一下,没想到半年下来,她这个病居然好了。”于是,徒弟记住了师傅的话,也在临床上多次见到师傅面对久治不愈的患者时,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加减减,竟也奇迹般地解决了不少问题。
老师讲的这个案例我一直记忆犹新,有时在临床上也使用四君子汤给人治病,也是奇效迭生。
四君子汤是亚健康的“克星”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让现代医学无奈的“亚健康”了,也就是所谓的“非病非健康状态”。一个人明明浑身上下不舒服,可是去医院里面检查,却查不出什么毛病,所以干脆说它是神经官能症或者神经衰弱,吃点保护神经的药吧,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仍然痛苦和难受。到最后,患者往往被告知没得治。
若是仅仅告诉患者增加运动,注意饮食调节也就罢了,然而医生往往会叮嘱患者定期去医院里面复查,比如拍个片子、做个B超、造个影等。可是,拍片子时的X射线,做造影时的造影剂就那么安全吗?说不定没病的人照着照着都能照出毛病,更何况那些已经浑身不适的亚健康人群呢?一个人怎么经得起长期定期的复查呢?难道非得等到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很明确地提示有问题了才可以算有病吗?整天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睡觉吃饭不好难道就不是病了吗?所以我认为,现代医学定义的这个亚健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中医眼中没有亚健康,也从来不会忽略人体的感受,如果身体觉得不舒服了,那就是有病了。可能体内的气血阴阳已经失调,那此时就需要调理治疗了。
其实,有时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正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患者此时体内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平衡,需要调理了。若是再不管不顾,任由它发展下去的话,就很可能会出现器质性的改变了。所以说,中医的症要比西医的病提前,可以来一个超前诊断,通过望闻问切及早发现问题,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它形成器质性改变的时候才发现。
话题扯得远了,不过,我也只是想再次提醒大家重视中医“治未病”的观念。现在的生活,处处充满诱惑,网络的普及让很多年轻人迷上了上网、打游戏,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也让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很伤神耗气的。思虑过多之后,势必会对脾胃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虽说突显了这个人疯狂的工作或者学习状态,但同时也说明人在思虑紧张的时候,连吃饭这样的民生大事都可以忘记。
那么,试想一下,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这种状态,怎么能不损伤脾胃呢?中医讲“思则伤脾”、“脾胃是后天之本”,过多的费神和操劳把人体后天的老本都赔进去了,身体又能棒到哪里去呢?
于是乎,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名词--“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也会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整天没精打采的,一点精神都没有,说话的声音低微,脸上也没有所谓的红润,多是发白或萎黄,对美食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很少,大便也不怎么成形,有的时候甚至是稀烂,再仔细观察舌头,颜色也很淡。可是,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其实,按照中医来说,此时已经是气虚状态了,再加上胃口不好,偶尔拉肚子等,也证明了脾胃功能的虚弱。
那么此时,我们来找“四君子”,慢慢地和它们交朋友,打交道,就可以很好地解除这些烦恼了。因为“四君子”协同作战,可以很好地补气健脾,对于刚才我提到的脾胃气虚症的状况,它们能够轻松应对,帮助身体慢慢改善。
四君子也是煲汤佳品
在临床上,我也时常请“四君子”帮忙,像妇女的漏下病,也就是月经淋漓不断,长时间不能干净的;或者是脾胃功能很弱,吃东西稍不注意就容易拉肚子的;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化疗之后的患者等,都可以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来治疗调理。
您如果没有时间找医生,不知道怎么加减变化的话,也可以直接选用此方,人参15克(现在多用党参代替),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买回家煲汤喝。其实,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喜欢煲汤的朋友或许早就发现这四味中药已悄悄地变成汤料,甚至成了日常生活中煲汤用的一些常见辅料。
古语有言:“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貌恶者不讳之,强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长则尊之,幼则庇之,为民者安其居,为官者司其职,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君子行事之准。”或许正是因为君子有这么多美德,而参、术、苓、草的完美搭配,也刚好体现了君子之风,所以古人才将它命名为“四君子汤”。或许,智慧的古圣先贤这么做,多少暗含着让大家放心地与它们“交往”的意思吧!
二至丸:疗肝补肾去虚火
生活中我见到很多偏阳虚的病人,可是很多却不代表全部,毕竟还有一部分人是阴虚的,而且肝肾阴虚的偏多。因此,我就很有必要为这部分人介绍这么一个方子了。
二至丸的传说
与“四君子”交往久了,您必定会觉得如沐春风,身轻体健。其实,大自然默默给予我们的还不止是“四君子”,别的一些中药也是浸透着天地之精华,自有它们的独特妙处,比如说“二至丸”。
聊起“二至丸”,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明末,安徽地区有位名叫汪汝桂的名医。他小时候体质较弱,但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不料父亲患重病,医治无效而死。父亲临终前对他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汪汝桂于是弃儒习医,专心攻研医书,几年后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由于长年苦读,加上先天不足,他不到四十岁就未老先衰,须发早白,头目昏花,时常腰酸背痛,浑身无力。
一天,他带门生上山采药,夜宿寺院,遇到一位百岁老僧。这个老僧耳聪目明,须发乌黑,步履矫健如飞,汪汝桂便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老僧指着院内的一株女贞树说,取女贞子蜜酒拌蒸食用即可。汪医师一试,发现果然有效。应用中,他取滋补肝肾的墨旱莲与之配伍,将旱莲草熬成膏,再搅和女贞末制成药丸。试服了半月,他觉得效果很好,便连续服用。半年后,他完全恢复了健康,并且精力过人。
数年后,汪医师行医路过浙江丽水,探望寄籍在此的同乡好友汪昂。
汪昂见他光彩照人,全无昔日的病容,奇怪地问他原因,汪医师便如实相告。汪昂家里很有钱,闲居在家,不免放纵酒色,也有肝肾不足之证,听说后赶紧如法炮制、服用,结果同样收到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