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啡肽(endorphin)也叫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一样有止痛和欢快感的效果。吃东西的时候会产生内啡呔,有氧运动也会产生内啡呔,让身体很爽,这叫作"跑步者的愉悦感"(runner"shigh)。当长时间运动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深呼吸也是分泌脑内啡的条件。
享受了迟早都得还:为什么木糖醇会让人发胖
木糖醇的甜度和蔗糖差不多,但热量较小,于是有人用它来代替蔗糖,并坚信不会因此而肥胖,但这是错误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古代齐国某户有个漂亮女孩儿,被两个人同时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不过家境贫寒。那女孩儿的父母没法做出决断,就询问女儿的意愿。女孩儿羞羞答答不好意思直接表示,母亲就说,你想嫁给谁就露出哪边的胳臂,左手表示东家,右手表示西家。结果女孩儿伸出两只胳臂。母亲看不明白问其原因,女孩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问题是,我们是否总能两头兼顾,还不受惩罚?当舌头触动木糖醇,身体就会认为:有能量摄入,那么,我先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收起来吧,反正很快就有新的能量了,于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被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血糖降低,人就会很饿,这种饿不会因为木糖醇的摄入而缓解,但是血糖确实降低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身体会抓狂,它会想方设法地把这些能量补充回来,或许等不及下一餐,你就会饿得吃下很多东西,把木糖醇亏欠身体的那些能量全部补了回来。
人工合成的非营养型的甜味剂,效果与此相同。所以可乐里虽然没有多少能量,但它所激发出的食欲难以想象,亏欠了身体的能量迟早是要还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人和人的千差万别,在于人和人吃的方式不一样。身体的直接能量是葡萄糖,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当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糖类(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和更加冷静的思考。
血糖一低,身体就开始预测你什么时候会饿死,继而非常渴望食物。这事儿和优势基因祖先那时候是一样的。我们的优势基因祖先的兄弟姐妹当中,有很多是血糖降低时没有饥饿感或饥饿感不够强烈的人,结果都死掉了,无法在自然选择中胜出。因此,能有这样的身体机制,我们该非常感恩吧?
低血糖的人一般情绪不稳定,难以集中精力,还跟单身、犯罪有一定的联系。高血糖也有问题,因为高血糖不是说可用葡萄糖过剩,而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让那些葡萄糖不但不能转化成能量,还堆积在血液里,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
食物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在体内消化完毕,当身体能量降低,身体就会发话了:"这是铤而走险的时候了。"于是,不吃早餐的人耐受力会很差,而午饭之前是吵架的高峰,临下班前不仅工作效率最低,就连做出的决定一般也都是错误的。美国人就很聪明,他们有个早茶时间和下午茶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半和下午四点钟左右,一片三明治、一个水果就能补充能量;否则,下午五点钟跟上司谈加薪的事儿就一定会泡汤。
身体波动周期:男女都有月事
一般来说,男人比女人更缺乏自控力,他们更爱拖延、爱放纵、爱抽烟,更加忍受不了疼痛。按理说,从自控角度来讲,应该有更多的女性担任要职才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领导岗位都是男性。这是为什么?
身体的能量不仅供给自控力,而且还供给免疫系统,修复受损细胞。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三至六天的生理期,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能量都被调去修复受损细胞,于是自控力全面下降。三至六天不是小数目,也就是说,每个月有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失控的,所以,自控力更强的女性,反而比自控力弱的男人少了很多机会。女孩子上小学时成绩很好,到初中时就慢慢落下了,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时候开始来月经了。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男人是没有月经的。但对他们来说,每隔一定的时间,总会有那么几天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乃至身体上的不舒服,国外一些医学专家称之为男性的"低潮"现象,有些医生将其戏称为"男性例假"。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物节律变化,是男性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
其实,男性也有"例假",周期大约为二十八天,但是没有月经,只是身体能量不足,感觉不适或者情绪反常。科学发现,人体的情绪生物钟约二十八天,体力生物钟约二十三天,男女不限。这种周期性现象,由松果体(两眉之间,下丘脑的一部分)通过5-羟色胺和褪黑色素两种激素来调控。虽然每个男人的"例假"周期都是不同的,但有数据表明,男人"例假"比较集中的"发作期"是月圆的那几天。比如美国的研究发现,月圆那几天的犯罪率、自杀率、家庭暴力事件、酒精中毒都比非日圆时偏高。
人的身体能量,不仅以月为循环周期,每天的规律也不一样。早晨时身体的能量最旺盛,如果一起床就要抽上一根烟,那当天就很难完成对烟瘾的控制。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尽量去做那些最消耗能量的事情,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一大早就做冥想和身体放松练习,那这一天的紧迫感就会变弱了。
肌肉在控制情绪:过山车上的惊恐
要体验身体能量透支,最好就去坐过山车或太阳飞车,身体的能量被全部调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剩下为数不多的身体能量,就被指向了那些本来是不被注意的、默默地分散着身体能量的东西。
例如,在做刺激运动的时候,本来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被注意到的小便一瞬间仿佛呼之欲出,没有绑紧的鞋带似乎总是要掉,肚子里会有种发痒的感觉,隐隐作痛的牙齿现在有点儿让人难以忍受……
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肚子发痒的感觉。
为什么肚子会发痒?肌肉的绷紧,是我们的身体把能量挤出来的一种手段,而在所有绷紧的肌肉中,小腹总是积极参与。你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在哪个情绪下小腹没有收紧呢?情绪脑被激发后,就会产生肾上腺素,这是由于小腹处的肾绷紧而分泌得来。反之,小腹肌肉不绷紧,就等同于放松,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小腹的绷紧和松弛来掌控情绪。
比如你在商场盯着一个想买又觉得不该买的健身器材,心情十分复杂;一摸兜,忽然记起来自己没带那么多钱,一下子就放松了,绷紧的小腹瞬间松垮。感恩、满足,也都是放松的感觉,仿佛所有的肾上腺素一下子暂时隐退了。
中国人认为,脐下三指处,叫作丹田,这里存储着生命力。我想这正说明中国人古老智慧的优越性,他们在几千年前就知晓西方研究了这么多年的结果,只不过我们在这里把肾脏叫作丹田,把身体能量叫作生命力。
试着叹一口气,对自己说"反正也那样了",或者骂一句"去他的吧",能够缓解、消除所有的情绪,这个行为似乎格式化了情绪的能量,原因主要就在于腹部肌肉的放松。
有些人觉得深呼吸不可以调节情绪,因为他们的深呼吸还是止于胸腔,根本没有运动到小腹的肌肉。现在我们介绍一种能极大增强小腹肌肉掌控力的方式--腹式呼吸。
呼吸分两种: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呼吸时用肚子的起伏代替胸部膨胀,就叫作腹式呼吸。胚胎和婴儿都是用腹式呼吸的,所以观察婴儿的时候会看到他们的肚子而不是胸部在上下起伏。胸式呼吸是人在学会走路之后,为了适应节奏变快而产生的,会让人心情浮躁;而腹式呼吸则使人心情平静,还能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腹式呼吸是深呼吸,横膈膜会随着呼吸上下浮动,调用的肺部空间更大,可以达到三分之二,胸式呼吸则一般为胸部空间的三分之一。吸气时提升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叫作顺呼吸,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挑一种练习即可,我个人建议顺呼吸。
在开始练习腹式深呼吸时,人们容易数秒,或者憋气以延长呼气或者吸气的时间,但是这些外在的标准并不重要。每天挑无聊的时候控制一下呼吸即可,大概三天至七天之后,腹式呼吸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不用再去关注腹部的起伏了。
除了腹部肌肉,身体的各部分肌肉也都可以控制情绪。科学界早就发现伸展运动可以缓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以这一成果为基础,医学家进一步发现:伸展运动还能增强自控力。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伸展运动能帮助大脑分解和释放皮质醇,又叫"氢化可的松",是破坏大脑记忆中心的物质--肾上腺素的一种;第二,是加快对掌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前额叶的新陈代谢,让它变得更有效率。
压力下的身体需要通过皮质醇维持生理机能,没有皮质醇,身体就无法对压力做出反应,当狮子从灌木丛中向我们袭来,我们就只能吓得动弹不得了。积极的皮质醇代谢会剥夺消耗身体能量的其他项目,把葡萄糖、脂肪甚至肌肉分解后化作能量,再供给肌肉,让人立刻逃走或者搏斗。一般情况下,皮质醇水平最高点在早晨六点至八点之间,所以人们早晨起来会伸懒腰,以缓解高浓度皮质醇对大脑理智活动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