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500000015

第15章 我专门负责幺蛾子--反意志力(1)

道德优越感是人的错觉和本能需求

如果你读过希特勒的遗书,你会发现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好人"--受尽委屈、悲天悯人、匡扶正义、英雄末路、死得其所、荡气回肠、正气长存……反正,都是好词儿。所以我说,道德优越感是人的本能,人必须觉得自己很正义、很有道德,人不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人必须拥有充分的理由,维持自己的道德优越感。

如何做到呢?第一个心理策略叫作"选择性逻辑"。人会不断寻找原因,并挑选其中对道德有利的条款作为原因,选择性地忽略掉不利于道德的原因,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比如《美国恐怖故事》里一个连环杀手解释道:"我爱她们,她们太纯洁了,而世界是肮脏的,我必须让她们在纯洁受到污染之前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

道德优越感是一种本能,所以希特勒会先做出行为,然后去找论据来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是对的。不单是希特勒,人性都是这样的。通过对大脑的脑电波记录,科学家发现:我们会先做出某行为的决定,然后才去找原因来解释这个行为;行为的脑电波,总是比原因分析的脑电波早到。

第二个心理策略叫作"象征性自虐"。坏人们认为自己做的某些事是错的,为了保持罪恶感和道德感之间的平衡,会严厉地惩罚自己,让自己在道德感方面有些盈余。比如,有这么一个连环杀手,每杀一个人就烧掉一幅画--一幅他画的自认为是世界珍品的画,一边烧一边心疼地掉眼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善恶平衡,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正义的人,一个赏罚分明、十分公平的人。

道德优越感是一种错觉,自己对自己做善恶的衡量,不可能是客观的。对于这个杀手来说,他认为一条生命的价值等于甚至小于一幅画。想象力丰富的意识,总是为自己的善恶持一杆秤,但是这杆秤只能在他自己的判断标准里成立。

这些荒唐的逻辑和自控力有什么关系吗?有的,失控的人也像希特勒和连环杀手一样在维持自己的美德账户,而且逻辑也非常相似。

美德账户:为什么圣地的犯罪率世界最高

如何充值和消费

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堪称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之一,但现在已经成了小偷们的天堂。

梵蒂冈每年要迎来数百万的旅游者,但这个国家只有五百二十七名以牧师为主的人口,因此从统计学上来说,梵蒂冈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梵蒂冈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千米,虽说是国家,但实际面积比一个村子还小。首席检察官皮卡迪2012年年底向教皇提交了一份年度报告。报告上说,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2012年教皇的刑事法庭处理了二百三十九起案件,创下了历史纪录。其中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博物馆是众所周知的抢包者和扒手集中的地方,也有一些侵吞财产以及暴力侵犯警察和梵蒂冈官员的案例。在复活节和圣诞节午夜的弥撒之后,清扫街道的人往往可以发现几十个被小偷拿走现金之后扔掉的钱包和提包。上一次在梵蒂冈发生的严重犯罪是1998年教皇保镖谋杀案,当时教皇的一名瑞士保镖谋杀了他的上司和上司的妻子后开枪自杀。

在宗教的核心地,犯罪率却是世界最高的,这很讽刺,也很正常。人们在维持着一个美德账户,用以维持内心的平衡。这个账户里的资金就是美德,可以用来购买堕落而不受惩罚。如果人已经身处上帝的荣光之下,账户里必然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美德资金,所以消费一点儿也就没关系了。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同样也有这个悖论。武士敬佛却嗜杀,杀一个人就必须去寺庙忏悔一阵子。这个逻辑表明:反正忏悔了就可以了,走出寺庙就可以杀人了,因为我已经忏悔过了。

这个美德账户里存储资金的目的,就是用来购买错误的行为,积攒的美德资金会批准人们做错事而没有负罪感。因此,坚持两小时不刷微博,两个小时后接着刷三个小时;戒烟一天后,抽烟量翻倍;节食一段时间后,奖励自己一大堆食物;已经坚持跑步一周了,就可以休息两周了;看中一件衣服,还价还了三百元,但比计划多花了五百元;看了一下自己的美德账户,一个声音就会响起来:恭喜恭喜,可以花一点儿了……于是,所有的目标都功亏一篑,而且反弹得厉害。

明天会做的美德补偿,也可以给美德账户充值。比如:想到明天自己会有多后悔,想到明天会做得非常好,或者下定决心"明天就改",都能够给美德账号注入新的资金。于是现在就可以挥霍了。明天就戒烟、明天就减肥、明天就开始做计划、明天就开始锻炼……这些明天会做的美德补偿,都可以给美德账户充值,以抵消现在的负疚感。账户持有人也就会一边下定决心戒烟,一边抽得更厉害了。

在所有的美德行为补偿中,最奇特的要数先给美德账户充值再消费的了。比如,一个武士还不知道自己会杀几个人,就先去找法师做三场超度,积攒可以杀三个人的美德力量;一个小偷不知道自己会犯多大的错,就先去找神父赦免自己的罪,然后再去犯罪。某国内反伪斗士经常骂别人抄袭,结果最近被爆料说他也抄了很多东西,国内国外的无所不抄,而他每骂一次别人抄袭,自己就会抄得更多,这和小偷先去找牧师赦免罪后再去犯罪如出一辙;某些贪官总是先大骂贪腐,然后自己再去犯罪,仿佛只有骂过贪腐之后,才有足够的美德力量来抵消下次贪腐时的负罪感。

当委屈成为美德资本

惩罚和指责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被老爸老妈指责"不好好读书,天天玩游戏"时,小学生的美德账户就有了盈余,可以不看书,可以玩更长时间的游戏了。有个微博段子是这样的:"小明上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说:"在床上撒尿的话,第一次罚款三元,第二次五元,第三次十元。"只见小明大声问道:"老师,包月多少钱?有没有VIP年卡服务?""惩罚和指责都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只要有了惩罚和指责,就可以犯错了,不会有罪恶感,不会有账户欠费。

过去受的苦也可以为美德账户充值。我还记得一个贪官落马之后,人们发现,他出身贫寒、奋发图强,名牌大学毕业,没有背景,是一步一个脚印凭着自己对老百姓的功绩上位的。那么,到底为什么他堕落了?他的解释很简单:我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总觉得亏欠了自己。

在所有的美德账户充值中,最经常用到的要数自责了。"备受煎熬"是个好词,一方面印证情绪是一种能量,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美德账户不至于亏空。

把自己放在美德账户里衡量,账户一旦有盈余,就会用没有负疚感的堕落来补偿。不必引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实验,只需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化就知道了。当我们想到美德,以及对的、好的东西,"必须那样做""必须不那样做"的时候,我们的眼部肌肉和面部表情,都能够透露出我们多么不情愿。因此,有了美德积累,人总要做些错事才行,而像卖场的卫生纸和大米这样的日常用品,永远不会激发败家子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无论什么时候买,显然都是对的。

美德=痛苦=反意志力

弗洛伊德解释这个怪圈时说,人性中同时有求生和求死的两种欲望。反意志力就是自我毁灭的力量,它不仅自毁,还要摧毁环境和世界,将一切化成劫后灰烬,这似乎说,既然自己会毁灭,就拉着整个世界陪葬吧。

《圣经》的研究材料对反意志力是这样解释的:亚当和夏娃本来是天使,偷吃了禁果要被贬到地上,但是他们的灵魂太过轻灵,沉不下去。上帝苦思冥想,就给他们每人装了一个沉甸甸的反意志力,以便让亚当和夏娃的子孙明白,他们一辈子都要积累美德资本,不能有脾气,不能有反意志力,因为他们天生有罪,美德账户永远都不可能满,受多少苦都填不满,所以就尽量受苦吧。想回到天堂吗?那只有靠积攒美德资金才能购买回天堂的车票。所以,虔诚信奉基督的原罪说的人,就没有反意志力,自控起来很方便。但是对于那些不信教的无神论者来说,陷入美德账户,又没有神来搭救,又该如何是好?

这就要说到底是什么激起了反意志力。弗洛伊德说:人们做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避开痛苦。自由意志(按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快乐的,不自由的美德(按美德标准,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是痛苦的,所以凡是美德便会激起反意志力。公式如下:

自由意志=快乐

美德=不自由=痛苦=反意志力

我的几个同学,当时一起考心理学,都是因为自己喜欢,现在参加了工作,大部分却都仿佛失去了对心理学的兴趣,一提起来就头疼。这很怪,但很有逻辑:

给钱=对美德的奖赏,

心理学=美德,

心理学=美德=痛苦=反意志力。

有了这个美德账户的人,都会给自己强加一些美德,也就是那些"应当""必须""有责任"做的事情。美德就是禁欲,禁欲就是痛苦,痛苦就违反快乐原则,所以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归根结底,错就错在有了这个美德账号。一旦陷进美德账号,我们认为它是好的,就会激起反意志力,让所有的努力统统归零。

但是,吸烟、锻炼、酗酒、拖延、发火和这些美德有什么必然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把它们纳入美德账户?它们是"正确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对我们有好处的"美德和痛苦吗?不是!这些所谓"正确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对我们有好处的"统统都是我们自己强加在吸烟、拖延、情绪失控上的标签,而它们实际上和美德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这些标签还包括"克制""毅力""坚持""忍耐""努力""必须""应该""有责任""一定不能""绝对不可以"等。

谁被谁蒙住了眼睛

1959年的一个实验证明了我们是怎么对自己撒谎的。在回顾这项实验前,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情绪脑和理智,谁是老板,谁是被蒙住眼睛的奴隶?因为这个故事里面全都是烟幕弹,所以你不要读得太快,否则很容易被弄晕。

斯坦福大学的弗斯汀格(Festinger)和卡尔史密斯(Carlsmith)教授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并告诉他们,这个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需要两个小时,计两个学分。

当A同学和B同学进入实验室后,教授的助手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真实目的:关于预期愉悦度和实际体验愉悦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助手还告之了两人有关实验的规则:A先做一小时,然后离开;B接着做一个小时。A和B的区别还在于,A在实验开始前不知道实验的测试结果,B应该在做之前就被告知实验的结果。

然后A进入实验室,B在另一间屋子里等着。A同学开始干活儿,很快就发现这活儿很无聊。实验助手叫他做这个做那个,比如把线轴收拾起来,归置到到一个箱子里;把一摞撒在地上的纸屑一张张捡起来并叠好;把一堆零散的钉子整齐地摆放在一块木板旁边……这可是工地上的小工们干的活儿,大学生做起来确实非常枯燥、乏味,还很累人。

一个小时过去了,助手对A表示了感谢,同时告诉A说,很多其他的参与者都发现这些杂活儿非常有趣。A带着一脸迷茫与不解向外走去。突然,实验助手错愕地大叫一声,一脸尴尬地告诉A说,你现在还不能走,B在等着进来做实验,但是负责告诉B实验结果--这活儿很愉悦--的C不知道为什么没来,希望你能够接替C的工作。如果你同意的话,不但会有一美元的奖金,还有学分奖励。A同意了。

看在奖励的份儿上,A很违心地告诉B,B将要做的活儿非常有意思。

在B进去实验之后,助手和A进行了交流,因为做过此实验的其他人都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希望A也同样这么想。

又过了一个小时,B的实验也做完了。助手给了B二十美元的报酬,并要求他去找A交流一下实验内容及感想,且一定要告诉A说:"正因为这些活儿这么无聊,所以才值二十美元啊!"想到自己干了同样的一个小时,结果只得到一美元的A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结果,所有参与实验的A都会坚定地说:"不,那些活儿根本不无聊,而且很有意思啊!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虽然A一开始认为那些工作很无聊,但因为听说所有参与这项实验的人都觉得很有趣,且还能得到奖励,所以告诉了B违背自己良心的话。为了平衡负罪感,A决定让自己真心觉得这些工作是很有意思的;而当被告之B得了二十美元、自己却只得到一美元的报酬时,他就觉得这种负罪感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与B相比,自己所得的利益不过是B的二十分之一而已。所以,A就必须证明自己的美德,并证伪B的感觉:活儿不累,所以赚一美元才正常。

为了支持自己的结论,人们会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当决定和结论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故意忘记和自己的结论相矛盾的观点,而展示所有支持自己结论的观点,并迅速地调整自己的价值体系,使自己的行为合法。

这个实验有多方面的启示:

1.?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巧妙的骗术,甚至我们还会自我欺骗--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没有在美德方面有所缺损,我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2.?我们总是先做出一个判断,然后找理由去支撑自己的判断,不惜扭曲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真实感受。

你有没有对自己不诚实过?

其实,美德是自己对自己撒的谎,是给自己设的局。

美德两方对弈的时候,玩的是一个"零和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赢,一个输,如果一方胜算一分,一方输算负一分,那么,美德账户还是可以平衡的。但是,当局者迷。在自控方面,因为你既是这个游戏的参与者,又是裁判,规则由你制定,所以并不公平。

如果陷入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道德怪圈,你就再也出不来了,在这个美德账户里和自己讨价还价,就像在和一个盲人比色彩识别度。所以,要有自控,就必须注销这个美德账户,别动不动就拿好坏对错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如何注销这个道德账户?倒过来看!

正着看:薪水增加了,每小时工作所得的工资增加了,人们就更愿意加班了。

倒着看:薪水增加了,每小时因休息而损失的工资减少了,人们就更愿意加班了。

正着看:一部高档手机,百分之七十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百分之七十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堆工作人员,百分之七十是不专心干活儿的;一座商城里百分之七十的顾客都是来闲逛的;一大堆会议,百分之七十是和自己无关的……

倒着看:Iphone要是没有那些功能,你还会买它吗?高档轿车这多出来的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安全感,一辈子这么长,什么事儿遇不到,遇到一件急事儿,那备用的百分之七十就能救急,使你有了可掌控感和安全感;如果你是公司里剩余的、努力干活的百分之三十中的一员,那么恭喜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干出成绩!商场里那些闲逛的人,也许下一次就成了消费群体……

同类推荐
  •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选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抓狂吗?本书想要告诉你,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消失,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浮现。这是一本令你掌握情绪、改善情绪的心灵指南,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比如,在你快失控的时候,不妨停顿一下,问问自己:一年后,你还会那么在乎这件事吗?你会发现,眼前这些“天大的事”,其实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不值得为此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或是让失控的情绪伤害到身边无辜的人。与此同时,你会体验到安静的强大力量,你越沉着冷静,内心就越强大,足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
  •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剖析了职场中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告诉你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万万不能做的。同时,通过大量的事例教你认识并熟谙职场中的潜规则和规则,掌握同领导、同事、下属相处的艺术,把握好表现与低头的分寸与尺度,规避风险的技巧和招数,让你在恰当的时刻能够醒目地亮出自己,在危急时刻能够占得先机,能够看清表象后面的真实,听出谎言背后的真相,让你看透职场的本质,在工作中不踩地雷,不做“炮灰”,进退自如,平步青云。
  •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现代领导或老板对员工最欣赏和最喜欢的品质有两个:一曰敬业,二曰乐群。有道是,敬业者成事,乐群者得助,敬业乐群者,无往而不胜!
  • 学会选择 懂得放弃(智慧必读丛书)

    学会选择 懂得放弃(智慧必读丛书)

    人一生中,需要作出太多选择,无论是在爱情、婚姻上,还是在工作、事业上,不同的选择导致命运的迴异。错误的选择会让人走进弯路,辛苦一生却一无所获,或走入歧途,酿成人生悲剧;量力而行,睿智选择,才会让人一帆风顺,成就完美人生。同样,人一生中需要放弃的太多,放弃不能承受之重,放弃心灵桎梏,该放弃时就要放弃,放弃是一种超越,一种生存智慧。不懂放弃常使入背负沉重压力,长期被痛苦困扰;懂得放弃让你避免许多挫折,生活更顺利。
  • 32岁的西点军校校长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32岁的西点军校校长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本书以西点军校32岁的年轻校长为线索;以西点校训、军规为背景,介绍了这位年轻校长的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再结合诸多案例,送给男孩一份大礼,西点的这些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针对的是男孩子,帮助他们成为一只领头羊,成为别人眼中的小英雄,绅士和男子汉,成为社会的未来之星。
热门推荐
  • 世界的物语

    世界的物语

    玩个我的世界ol,却偶遇僵尸.......娘???!。警告!这不是演习!再次警告!这不是演习!没有熟悉的马赛克,没有惊险刺激的冒险(不一定)。有的,是和各位萌妹们的日常日常加日常。
  • 这个季节属于樱花

    这个季节属于樱花

    又是樱花绽放的季节,又是长发飘扬的季节,可那个曾说待她长发及腰就娶她的少年,人去楼空。
  • 盛开于此世的曼珠沙华

    盛开于此世的曼珠沙华

    传说,曼珠沙华盛开在通往彼世的道路上,迎接死者的灵魂。当它盛开在此世时,便会以另一种形式将你带向永生。
  • 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萌心启动中,恶魔校草:化身暖男

    萌心启动中,恶魔校草:化身暖男

    她的父母因车祸双亡,只剩下自己和哥哥,还有家里唯一的长辈——爷爷。父母的离开,她的脾气开始暴躁。因此,在外人眼里,她就是一个刁蛮让人讨厌的千金……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他,他为她卸下了自己恶魔的本性,他从未有过的温暖,竟给了她脾气暴躁刁蛮的千金,他的温暖,融化了她的萌心。曾经可爱的女孩又回来了……
  • 善念为本

    善念为本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挣扎了很久又非常孤独的他下定决心不再逃避,义无反顾地踏上驱邪缚魅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权势滔天的叔叔支持着,也有各式妹子,各种千金的相思纠缠,当然还有强大的敌人,艰难的处境。但真正支撑着他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拯救苍生的东西,是一种善良的性格,一种以善念为本的人性本质。
  • 伤城往事

    伤城往事

    一个坚强的女性从民国到九十年代的一生情感经历。她从童养媳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女商人,再到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回首往事她的一生波澜起伏,更沧桑历尽。
  • 解脫紀行錄

    解脫紀行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孩子他爸,过来

    孩子他爸,过来

    关南第一次见这个雇主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雇主不好相处。他叫她关小姐,客气疏离。他对她不满意,“下一次,他让你做他妈妈,你也要答应吗?”她“治愈”了他儿子,才终于从“关小姐”荣升到“关南”。他帮她认清了前男友的真面目,她给他做相亲挡箭牌。她觉得应该扯平了的,但是为什么还越来越扯不清了呢?
  • TFBOYS之初夏的呢喃

    TFBOYS之初夏的呢喃

    13年的初夏遇见了你……在某个小巷喃喃自语着……“会陪你走十年……初心永不变……我还是你的守护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