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8

第18章 谣言里的中国(1)

1.罪名先行,证据后找

中国人是情境化的,讲求"见人说人话,见鬼讲鬼语"。这种情境化的思维决定了中国人缺少客观看待问题的习惯,总是有太多的因素干扰他们思考事情,他们容易把事情混为一谈。所以也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让人感觉很奇怪,这其中,对待人的态度就很有意思。当然,前提是你不是那个被他们如此对待的人。

中国人看问题很单一,这种单一不是简化了看问题的单一,而是不懂得思辨式看问题的单一。就拿如何对人来说,他们总是先给人贴一个标签,然后按照自己所定的标签去寻找证据,只要能沾上一点边的,就像自己的能力被证明了一般,四处宣扬自己看人的技术已是百步穿杨,谁也躲不过自己的一双火眼金睛。奇怪的是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认为这很正常,看来不正常的是我们的社会。

就像我们说李逵率性而活,虽然他对待生命也很率性,喜好杀戮,凶狠残暴,但我们仍旧觉得他率性。李逵重兄弟情,在他的心里,只有兄弟情才最重要,至于亲情和爱情都处在其次,尤其是爱情,更为他所鄙视。李逵天生瞧不起女人,更瞧不起跟女人腻在一起的男人。

梁山座次排完,宋江带着小弟去了一趟东京。宋江的目的很简单,借着赏灯的名目去见李师师,想通过她的关系走走皇帝的后门,以图招安。

跟李师师的会面,宋江表现得很猥琐,而这猥琐都被李逵看在了眼里,当然更是恨在了心里。他突然觉得自己老大很不地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竟然还好这口。可是宋江毕竟是他老大,于是虽然有气,李逵也忍了下来。不过心里依然不舒服。

等到李逵回梁山的时候,路过一个庄园,庄主叫做刘太公,刘太公家遇到了一点事情,女儿被人抢走了,据说抢走他女儿的正是梁山的宋江。按常理来说,如果李逵听到有人侮辱了他大哥的名誉,肯定会暴跳如雷,将刘太公暴打一顿。但是,这次李逵竟然信了,原因很简单,在东京的时候,宋江的表现让他心存怀疑,既然宋江能找上李师师,那也就可能抢了人家女儿。于是李逵狂奔回梁山,砍倒了杏黄大旗……这就是典型的先定标签再找证据了。了解宋江的人都应该知道,宋江不近女色,义薄云天,绝对不会去强抢民女的,李逵就更不会相信他会干出这种事。但是,有了东京那一次,李逵认定了宋江"口是心非,不是好人",是一个好色之徒,正想验证这个看法呢,就出了这件事,那么,他自然是要拿来当证据了。

这就是我们,不懂得换位思考,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看到一样东西或者一个人,总是先给人家一个判断,然后再去寻找符合这种判断的证据,而不是根据那人平时的表现来定义他。所以,才有了李逵这样,根据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推翻了之前对宋江的印象。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他心里,这件事是最丑恶的,所以,这种丑恶战胜了之前的所有设定。

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雷锋曾是全民的偶像、公众的榜样,随着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冲击,曾有一段时间雷锋精神成了笑话。有人做了好事,真的不敢留名了,因为人家会笑话你傻,不然就是怀疑你的动机了。

你做了好事,他们给你贴上一个名为"虚伪"的标签,认为你学雷锋就是想要得到别人的赞扬,你爱慕虚荣,想为自己博得好名声。要是有一天你做了好事,不仅留了名,还不推辞表扬的话,他们就更是找到证据了--看,他果然爱慕虚荣吧。

他们不相信,做好事真的是因为一颗善良的心。在他们的眼里,凡是做好事都是跟雷锋学的,既然是跟人家学,就肯定有目的,有目的就不纯洁了。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再看看现在,有人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很多人都在嚼舌根,说:"他不过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罢了。"等过几天,网络报纸到处都是这人的消息,他们就更确信自己的结论了,佐证都有了。

这种现象在网上表现得最突出。很多网友会把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复制给别人,在他们眼里,只要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别人做了,那么,那个人肯定是拿了钱的,他们便会指责别人是在拿钱发帖子。我们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个人以为这个情况真的没有那么普遍,而且,就算是有人雇用"五毛党"在发帖,想引导某一舆论,也肯定会有人是自动支持的。

给人定了目的之后,他们就开始找证据了。一旦发帖人公开说明自己支持某一方,他们便像捡到了宝贝一样,拿着那所谓的"证据"到处去展示,"看,我没说错吧,他帮着某一方说话肯定就是"五毛党"!"我们不能说这种人是坏人,他们大多都有一颗"正义"的心,做"仗义执言"的事。可是,他们的心是好的,但他们的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他们自动屏蔽了来自另一方面的声音,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只要有人跟他们的世界不同,他们就如临大敌一样,给别人安上个标签,百般抗拒,一致对外。

其实他们心里的正义感是很真实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非常真实的,他们给别人扣帽子的时候也是真诚的。可是这种真实和真诚很可怕,破坏力极强。当一个人把正义建立在自己的局限之上的时候,所产生的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懂得换位思考,而且自己的思维方式非常简单,他们的思维是完全二元化的,也就是非此即彼,没有中间选项。凡事只有两面,自己站的那面是正确的,那对立面就是错误的了。所以,中国人要想进步,就得首先抛弃二元化的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理性,这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光明。

2.迷恋救世主

国际歌里有一句很牛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不错,现实确实如此,但是,很多人不这么想,他们会在自己心里创造出一个救世主,崇拜得五体投地。而在这点上,中国人应该算是最典型的了。

我们看不到一件事,那就是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所有人不过都是平常人而已。不过有些平常人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恰巧惠及了我们的利益而已,可是,盲目的我们却会在心里对那人进行无意识的崇拜,觉得他的道德高于常人,肯为我们的利益去奋斗,去付出。于是,就这样,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成了救世主。而当我们发现救世主并不存在时,信仰就崩塌了,转而去相信虚无的事物,觉得这世界太可恶了。其实呢,世界从来就没有变过,变的只不过是我们。

荀彧是曹操很重要的谋臣,曾被曹操称做"吾之子房",意思就是荀彧是他的张良。荀彧是最初跟随曹操的几个人之一,绝对是曹操的老牌追随者,但最后,他却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曹操调离权力中心,最后忧郁而死。

如果仔细分析荀彧的整个生命过程,就可以发现,他正是迷恋救世主的一个典型。

曹操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以勤王起家,这时,荀彧来到了曹操的身边。从荀彧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也是想要兴复汉室的,他看到了曹操的所作所为,以为曹操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可以兴复汉室的英雄。他觉得曹操心系国家必能成大事。于是,曹操成了他兴复汉室的希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势力慢慢强大了,甚至强大到了可以操控皇室的程度。这时候,曹操的野心也开始显露了。他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位及帝室的臣子,而是想要自己的家族接掌这个帝国。当然,他没有直接这么做,但其自比周文王的论调确实显露出了他的这种想法。

这时候,荀彧才感到大事不妙,自己之前看错人了,于是,他开始反对曹操称魏公,因为这违背了古训,更是可能危及帝位的一种做法。这,就是他和曹操分崩的最直接原因。

分析一下荀彧的整个思想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从开始就没有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曹操打着兴复的汉室的口号不一定就是要兴复汉室的,如果他想要自立为王,也肯定会选择这条路,因为这能让他得到最大的支持。荀彧没有看到这一点,他觉得,一个惠及了别人利益的人,就一定是一个肯为别人着想的人。他不知道,很多时候,人和人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惠及别人的利益不过是一个巧合罢了。但荀彧把这个巧合放大了,所以他才觉得曹操是心向汉室,胸怀天下的。当有一天他发现真相之后,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也正因为此,他才会抑郁而终。

这就是我们的典型思维。有人帮我们做了一点点事情,我们就自然认为那人是我们的救星了,完全不去想这是否是那人有意为之。当然,这里不是说要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生活中,感恩的心还是要有的,但不能把这感恩转化为崇拜和盲目。而且,我们争取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有可能惠及了别人的利益。这时候,我们也要清醒理智,要知道自己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只是恰巧帮了别人而已,那人感恩,是情分,不感恩是本分。不要用这种事情去"绑架"别人,太拿自己当回事,以一种恩人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至少,生活中把自己太当回事的大有人在。

还是说一个三国时候的故事吧。大家都应该知道官渡之战。在那场战争中,曹操以少胜多,仗打得很是漂亮,当然,这跟他的对手太过愚蠢有关,不过曹操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官渡之战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给曹操提供情报的许攸。许攸是曹操的老乡,原来在袁绍的手下做事。不过他看出了袁绍不能成大事,而曹操则相对好很多。于是他看准了时机,在曹操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到了曹操身边,并给曹操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袁绍那边负责看守粮草的将领是个废物,爱喝酒,一喝完酒还喜欢闹事,更重要的是,那边的士兵很少。得到这个消息后,曹操大喜过望,马上派人奇袭乌巢,也就是袁绍方面粮草的所在地,曹操的兵士打败了乌巢守军,烧掉了乌巢的所有粮草。断了袁绍的供给,就这样,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确实是有功的,但他也不是纯粹地为了帮助曹操,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寻找到更好的饭碗。许攸肯定早就知道乌巢的情况,也早就明白用这招能够打败袁绍,不过他一直在等待最好的时机而已。曹操将要绝望的时候,绝对是最好的时机。可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许攸却总是以一种救世主的身份邀功。不但对曹操不敬,把官渡之战的胜利囊括在自己的名下,还经常侮辱曹操手下的将领。最终,他被愤怒的许褚杀死了。

许攸就是前面所说的第二种人,一旦自己对别人有了一点点所谓的恩惠,哪怕那恩惠不是纯粹为了帮助别人,就开始飘飘然了,以恩人自居,总是一副救世主的模样,大摇大摆装模作样,结果吃到了苦果。现实中,像前面所说的两种人是更多的。不是自然地把别人当成救世主,就是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其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本书总是提及的一个问题--国人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就会依靠别人的评价而活着,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又没有精神体验,所以,我们虽然总是看重别人的评价,但又缺少换位思考的意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我们总是看重别人,但那看重的方式却是用自己的内心去解读别人的内心。我们看到别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而不是放到那人所处的环境当中去分析。所以,也就有了上面的现象。现在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王爷请就寝,妃不可侵

    王爷请就寝,妃不可侵

    【绝对宠文1v1】当异能界第一异能之王穿越到荡绝大陆的沐家废材三小姐沐月冰上,往日的废材已成天才,当她浴火重生,太子boss?对不起,我不喜欢你。话说当时一时嫁错了人,结果在婚后一个月的某天夜里,沐月冰被某男人扔床上,害得自己躺了一个星期……
  • 我的过去回不去

    我的过去回不去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些无法忘记的人,酸甜苦辣都是它的滋味。徐悦:“原谅我只能喜欢你到这里了。”江辰:“不信?你摸摸看,这里有你,一直都属于你。”青春,我们都曾迷茫。青春,我们无谓时间。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舞台上璀璨夺目的舞者,到美容美发行业的老板,再到巨海教育集团的金牌讲师,三次的人生转折,三次的选择与放弃,秦以金都在涅槃中华丽绽放,世事如棋,需要选择和放弃的太多,而人生的苦楚,正源于不会正确选择,不懂勇敢放弃。
  • tfboys之祈三生

    tfboys之祈三生

    我是吃货一枚,我最喜欢王俊凯,和易烊千玺。黑粉别看。
  • 绝世远珍

    绝世远珍

    本文故事发生在公元后,全球爆发变异兽潮,主角女,从小以收废品为生,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却不幸死亡,从此主角踏上复仇之路本文是作者菌试水之作,文笔不好,多多见谅!
  • 友渔斋医话

    友渔斋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藏地之谜

    藏地之谜

    西藏,许多人魂牵梦绕之地,风景最苍凉与优美之地。西藏,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域,全球公认最多神秘事件的地域,也是全球禁地最多的地方。无论在百度还是谷歌的搜索中,列为西藏十大神秘事件的有:红雪之谜,野人之谜,巫师之谜,虹化之谜,珠峰旗云,象雄之谜,《格萨尔王传》,古格之谜,伏藏之谜,香巴拉之谜。没有人知道这些秘密什么时候开始,将来什么时间才能结束。曾经就连希特勒在战败时也念念不忘的地方,许多地理地质科学家最为感叹的地方,这里除了众多令人不解的神秘事件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释的日常事迹。如果有谜,那一定被解开的时候,佛说:一切起因,因有果,果有缘。当然,袁诺说:这是一个来了让人还想来的地方。
  • 阳子的春天

    阳子的春天

    ”怎么可能放了你,没有你我会死的,阳子,不要对我这么残忍,好不好?!你已经离开我一次了,此次一次就足够了““刚刚你们说的话,我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 源修漫漫

    源修漫漫

    焚天火海中炙烤数万年的灵魂,因执念而不灭,今朝苏醒,面对一路追杀,重重阴谋,她将何去何从?且看她在危机中成长,于乱世中崛起,逐鹿天荒,主掌沉浮、荡平神域、杀向九重天!ps:飞鱼建了一个读者群:652645396
  • 铸灵传

    铸灵传

    万千年前,灵斗大陆,有一位天才横空出世,掌时空,灭轮回,自创灵力一途,世人称他为,铸灵师。自那之后,这片大陆走向了繁荣昌盛,世人纷纷效仿,千百年来,灵斗大陆强者辈出,在后续年间,不断争锋,却是无一人达到铸灵境,众多强者只能隐世默默探索;最终势力分散在五大洲,北玄洲,南炎洲,西流洲,东蓬莱。然而经过千百年,始终无人能达到铸灵境,众生便只好放弃,这个境界也渐渐的被众生所遗忘;直到出现了一个拿着锤子的铸器师,在中洲以一种所向披靡的姿态击败了当世掌控时空的一位霸主,一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