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1

第11章 乌合之众(1)

1.短视的群体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偏西,中原的各个诸侯国是看不上秦国的。但是,随着秦国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危机意识,意识到秦国是自己的一个大患。于是,在一批纵横家的鼓动下,六国成立了联盟,专门对抗强秦。

秦王对此感到很苦恼,就找来了自己的宰相问计策,他的宰相就是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范雎。范雎给秦王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的策略是这样的,用好处收买离秦远的国家,跟他们建立同盟关系,然后攻打离自己近的,这样一点点扩大自己的领土,将各国慢慢蚕食掉。

秦王采用了范雎的计策,果然,没多久,就将其他国家各个击破,最终一统天下。

对六国来说,肯定是联合才会让自己的利益获得最大的保障。但他们没能坚持,而是见到一点点的小利益,就放弃了原来的策略,被人收买了。最后,不得不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代价,那就是国破家亡。所以说,中国人的短视由来已久。

短视的人,只能看见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对于长远利益是永远也看不到的。这一点造就了中国人的性格,那就是现实,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民族,不管做什么都是从实际利益出发。但这又是一个总是用远大理想和宏大目标来标榜自己的民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给自己一个伟大的标签,表明自己的正当性。

前面秦灭六国的故事就是一个说明古人短视的好例子。其实,想要找到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也很简单,这就要从远古说起了。

中华大地自古是多灾多难的,有人统计过,中国这块土地上平均的灾难数比其他地方要高出好几倍,这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它同时也对中国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留下了很多烙印。

我们的祖先的生活是很困苦的。他们整天都要面对各种灾难,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他们不仅要跟水灾旱灾地震等抗争,还要跟官府和那些贪官污吏们斗智斗勇。对古代人来说,他们的明天永远都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保证眼前的东西,考虑今天能不能吃上饭,至于明天是否有饭吃,他们已是鞭长莫及了。

只注重眼前,不注重长远也就很正常了。因为长远是未可知的。长此以往,这种思维方式就被后人继承下来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可以说现在的人的短视,是一种对远古时代的追忆(当然,这句很不专业的话是有玩笑性质的)。我们从自己的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就是短视的思维方式,所以成长为一个短视的人也就很正常了。这种短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不懂得真正的合作。我们在合作中总是盯着眼前的,属于自己的那么一点点利益,对于后续的可能收获,向来是看不见的,这就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当然,这也是形成窝里斗的一个原因。

有时候,中国人也是很善于合作、很团结的。什么时候团结呢?对外的时候就会很团结,比如对待日本,中国人的集体仇日情绪仍然很强烈。但是,若让这个骂人"团体"中的人合作,就不行了。其实这也能从灾变频率中找到一些解释。在多灾的环境中,团结,或者说结社肯定是对人们有帮助的。这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通过物质调配,能够帮助人们平衡生存资源,这是绝对有利的。这个大一统的生成基础,对个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在灾年,跟邻居的团结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流失一部分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时候,对每个个体来说,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时,如果再有一点私利摆在面前,那团结就更容易被击破了。如此看来,六国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更注重眼前的、自己的利益。

关于这点,翻开史书会发现很多例子。春秋初,晋献公为了扩张版图,夺取崤函之地,决定南下攻击虢国,可是晋国跟虢国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虞国,这让晋献公很为难。于是,他找来了大臣们商量。

最后,大夫旬息出了一个主意,让晋献公联合虞国,然后从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之后还可以再找机会把虞国也收归己有。晋献公采用了旬息的计策,就派人给虞国的国君送去了很多厚礼,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当然也说了要借道伐虢国的事情,还答应虞国国君,等攻下了虢国之后,虞晋两家平分虢国的国土。

虞国国君贪图小利,就不顾大臣的劝阻,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结果,晋国攻下了虢国之后,连同虞国也给吞并了。这时候,虞国国君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假途灭虢的故事,故事当中的虞国国君,就是一个典型的短视的人。虞国国君贪图晋献公送给他的东西,却没看到虢国灭亡之后,自己就会被晋国所包围,这样迟早也会被晋国灭掉的。如今,历史已经远去,虞国国君也早已不在了,但我们的很多同胞还是跟他保持着同样的思维方式,依然不懂得考虑长远利益,而只是盯着眼前的那一点蝇头小利。结果人人都看重眼前的利益,导致的就是不懂得团结,无法发挥团队合作的功效。这就是我们同胞的思维方式,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东西,也总是按照自己看到的东西思考。通俗点说就是,只能从自己所见的范围内寻找各种事情的答案,对于超出这个范围的东西,就不知所以然了。因此,做出很多短视的行为也是必然。

关于这一点的成因,前面有过分析,是历史上应对灾难方式的一种印记。这种印记伴随着我们的文化,一直流传了下来。这种流传不是靠文本来传承的,而是靠组织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行为示范传承下来的。在每个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都从自己的祖辈那里继承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就是短视。这种传承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环境改变了,人们依然保持这种思维就有问题了。这种思维会直接导致效率的丧失和各种钩心斗角。这不利于我们的社会,更是不利于我们每个人。

我们应该学聪明一点。现在的社会已经变了,变得需要更多小群体的合作,所以,学会跟别人合作,才能够让自己有实现价值的机会。

其实,短视是因为制度变化太大,让人无法不短视。

2.集体是一群羊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外来思想的传播,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思想,人们有了可对比的对象,也便引起了一些反思。于是,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理性"的人。其实,我们的文化中缺少理性,我们的传统一直是感觉至上的。

那么,当我们的社会真正出现所谓的"理性"的人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会改变吗?理论上是肯定的,他们的思考会对现实世界造成冲击,改变人们的现有想法。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不妨分析一下。

近年来,网上涌现了大批的所谓意见领袖,这些人通常都比较敢说,对社会上很多不公现象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人们也往往觉得他们是理性的。其实这是很好的,说明了我们的思想在进步。

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如今的意见领袖当中,韩寒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一个,他拥有大批的拥趸,很多人崇拜他,以他为偶像,觉得他是这个社会的良知标杆,更有人把他比做当代的鲁迅,评价不可谓不高。我们不可否认,韩寒确实是一种力量,有一定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清,那作用极其有限,而且,有时还有阻碍社会进步的嫌疑。

韩寒是靠反传统起家的,他正是通过与那些所谓的正统作家的分庭抗礼,才让自己的名声空前强大,从而成了年轻人的榜样,一个新的意见领袖。从他出道开始,就受到很多质疑,攻击的声音大都来自传统一方,他们以传统观念为武器,对韩寒进行了攻击,企图将其"杀死",但是很遗憾,韩寒挺过来了,并拥有了大批的拥趸。

韩寒的这些拥护者以80后为主,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也曾是这个民族中最迷茫的一代,但他们此时显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利用新兴的网络,克传统于无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韩寒造成了神,让韩寒由一个80后新锐作家,变成了意见领袖,变成了这个社会的"良心"。

从那以后,韩寒成了网络上最火的偶像,拥有了最强的战斗力,每当有人敢对他不敬,有时甚至只是夸赞不够,就会有很多人出来挺韩寒,去攻击、谩骂那些对韩寒"不敬"的人。至此,这个造神运动已经彻底完成了。他的博客每天都有无数浏览,更有甚者长期停留在那里,等待着韩寒更新文章。每当有文章更新的时候,拥趸们就会争相评论,抢占第一个位置。打开韩寒的博客,总会发现前几页的评论基本都是这样的,"先顶再看"、"竟然离楼主这么近,好激动"……这种评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是疯狂的,也是有话语权的。他们组成了这个网络上很大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也是以理性来定义自己的,在他们的眼里,自己跟偶像韩寒一样,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都是有理性批判精神的。他们有些会认为自己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主题,是年轻人当中可塑造的那部分,自然瞧不起那些跟在影星歌星后面的粉丝,当然,还有另一个同样拥有大批拥趸的80后作家的粉丝。

至此,整个过程结束了,韩寒批判者的地位建立了,完成了对传统的清剿。但是,我总认为这个过程有些不对味,总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是韩寒胜了,还是传统胜了?

表面上看,是韩寒成功了,传统失败了,但如果深入观察后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从他的粉丝的反应上就能看出来。韩寒成了"神"之后,他的一切言论就都失去了作用,变得可有可无了。因为那些支持者并不是出于他们所谓的理性,才去支持偶像的言论,不过是出于另一种愚蠢罢了。他们搞不清喜欢和拥有的区别,把自己喜欢的韩寒的所谓理性,当成了自己拥有的理性。这些人和那些演艺明星、商界精英的粉丝一样,都是一群傻得可爱的孩子,当然,有些是年龄上的孩子,有些是思维上的孩子。他们支持韩寒并不是因为韩寒对,而是因为那是韩寒,仅此而已。

想想看,当一大群人整天徘徊在韩寒的博客上,等着他更新,然后抢第一个评论的位置,发一些"先顶后看"之类的言论,跟理性还有什么相关呢?这不正是那些明星的小粉丝们干的事情吗?可他们依然会觉得自己是理性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们还是会从骨子里看不起其他人的粉丝。其实,大家都是一丘之貉,不过表现形式稍有不同罢了。

于是,社会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人们依然不懂得独立思考。不过这其中也还是有些变化的,这些人丧失的已经不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还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这才是最可怕的,他们一无所知,却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狂妄不可一世,若有人对他们的偶像有了反对意见,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转而去攻击那人了,手段自然是最低下、最卑劣的谩骂。但他们是不会觉得这样做不妥,反而会觉得这是正义之举,是在肃清愚昧,却不知,他们自己就是最大的愚昧群体。

另外,这也造成了粉丝们的集体懦弱。很多人挺韩寒的原因是他敢说真话。在任何一个群体当中,说真话都该是每个人必备的品质。当一个群体将一个说真话的人捧为偶像的时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群体内的人是集体懦弱的。他们没有说真话的胆量。可是,韩寒式偶像的出现,让这些人不再觉得这种懦弱可鄙了。而是自然认为自己也是勇敢的了,他们藏在偶像的背后,用自己的那些所谓的支持,"帮助"偶像替自己说真话,而自己仍旧是一个懦弱的人。不过他们还是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他们把自己的勇敢情结寄托在了偶像的身上,没有了那种因懦弱而来的焦虑,变得对谎言心安理得了。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寒式偶像的出现让崇拜者彻底丧失了勇气。

而且,这个过程中,偶像也会有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们会留恋这种感觉,进而变成迷恋,迷恋粉丝送给他们的鲜花掌声,于是开始故意迎合自己的粉丝。韩寒就曾经说过,他有一段时间确实做过迎合粉丝们的事情。他的这种迎合能带来新一轮的崇拜。于是,一个稳固的"暴力王国"就形成了。这种暴力王国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不信的话,你看看那些说韩寒坏话的人的下场就知道了。韩寒是以反传统起家的,但最后,他成功了,他的事业却走向了失败。这种偶像崇拜的文化通过造神的方式,让异见者成了自己的傀儡。当把异见者捧到神的位置上之后,人们对这个神的期待就会无限增大,这时,这个以前或许有理性的"神",也便成了一个被文化操纵的木偶了。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被绑架,想要走出那牢笼重新审视文化的时候,他的那些拥趸就会瞬间反抗,他们不能忍受别人攻击自己的神,更不能忍受自己的神偏离自己心中设定的神的样子。所以,当韩寒发出要一样杀戮群众的言论时,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如果韩寒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而他的初衷又确实是反传统的话,那么他肯定是焦虑的,不过这已经无所谓了。没有人会去关心他的感受,人们只是在意他的话而已。

这,就是文化的魔力,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次的自我肃清,保持了自我的强大和传承。每当有反对它的人出现时,文化的自我肃清机制就会启动。先用一批传统的拥趸去批判那人,如果这第一轮攻击失败了,文化就会采取第二次攻击,也就是让一些不太死板的人去崇拜那人,然后在疯狂的偶像崇拜中,通过粉丝们的无意识追捧,让偶像失去启蒙的作用,变成一个傀儡。这时,世界就变成了人们没有批判精神,却以为自己有批判精神的状态。这种抽空了意识后的肃清是最可怕的,它让人们丧失的是进步的意识。就像韩寒的粉丝们一样,用最蠢笨的方式和掌握了真理式的自信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是疯狂的,也是暴力的,更是传统的,但最可怕的是他们是不自知的。这是一种愚蠢,却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其根源就是我们民族中的偶像崇拜情结,传统的概念彻底让人们的自我虚化了,变成了稀有品和非必需品。这种虚化了的自我导致了人们需要靠别人的认同来定义自己的世界,当然也就会靠着成功者的幻影来实现自己的所谓梦想,在臆想中自己就是那偶像,身披无限光芒,实现所有理想,最终达到了自我高潮,让社会走入了停滞。

想要摆脱这种情况也很简单,抛弃偶像崇拜情结就可以了。每个人都建立一点自我意识,尝试着去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民族也才更有希望。希望我们能够抛弃这些想法,靠着年轻人的努力,为这个民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3.犯错者和告密者谁更可恶?

大家都应该知道武松。在《水浒》中,武松绝对是拥有粉丝最多的一个好汉,他不光相貌堂堂,孔武有力,而且还知恩图报,恩怨分明。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其实他并没有真的做到恩怨分明。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热门推荐
  • 这个男人是神

    这个男人是神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王峰的热血,对爱情的执着,对家人的爱,对兄弟的感情是足矣感天动地的。一个好学生转而成为了黑道的一哥,是无赖,还是向往,不为人知。爱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成为了现代爱情的一段佳话。为兄弟,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帮自己的铁血兄弟,有自己的爱人,他从此站在了巅峰。“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
  • 宝儿姑娘

    宝儿姑娘

    这个喝我血的男人,我要了。
  • 写给少爷的信

    写给少爷的信

    我每天都有给你写信,写的是一封封寄不出去的信。但是,我会一直等你,等你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当然,包括我。
  • 九天神坛

    九天神坛

    天地之初,神坛降造化醒世人。荒古之后神坛消失,但是世人都相信神坛就存在于天地之间,得神坛可长生,可无敌天下。绝世天才江天惨遭陷害,爱人,兄弟,朋友尽皆遭害,他也身中奇毒,无奈之下他进入天雪界寻求天雪冰炎想要点燃己身,成就神火强者,报血海深仇。可是在天雪界却发生了莫名的变化,他在点燃神火的过程中莫名沉睡,天雪界崩塌。千年之后,于大雪山第八座雪峰下走出一个人,他自称江宁。
  •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你应该知道的100个中华历史典故

    “江郎才尽”的故事启示我们学无止境,“孟母断织”中的孟母让我们由衷敬佩,“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使我们惊叹智慧与才气的魅力……这些历史经典故事向你静静地诉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带你品味智慧与愚昧、生与死、盛与衰……本书精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经典故事,叙述忠于史实,并说明每个故事的出处,揭示其具有的启示意义,图文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让读者轻轻松松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 丝萝

    丝萝

    伊本丝萝,原托乔木。纠纠缠缠,朝朝暮暮。聚散有时,生死荣枯。循着孤独,蜿蜒幸福。谁是谁依附?开始不结束。
  • 道转乾坤

    道转乾坤

    盛元王朝扬佛抑道,王朝镇国公之子陆青云虽家族显赫却处处遭受排挤,生母也被人害死,机缘巧合下他从一道人处习得王朝严禁的道法真诀,然后走上了一条为母复仇发扬道家的道路。
  •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智慧城市理论的著作,不仅对智慧城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对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包含大量丰富的宁波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案例,也是对宁波市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次探索和总结。
  • 比雷亚大陆

    比雷亚大陆

    大人都去赚钱了,大学生忙着找工作。拯救世界只能靠高中生了。地球过于和平只能穿越了;有能力便身穿,无能力便魂穿。当然,不排除变身。
  • 神思维

    神思维

    新书掌灭时空,热血玄幻,请移步支持!静静阅读几章,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