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000000019

第19章 书证(2)

【译文】《汉书》说:“田肎贺上。”江南流传的版本把“肎”写作“宵”。沛国的刘显,博览群书,尤为偏爱班固的《汉书》,梁朝人称他为“《汉》圣”。刘显的儿子刘臻,不失家传之。他读班固的《汉书》时,读作“田肎”。梁元帝曾问他这样读的原因,他回答说:“这没有什么含义可寻求,只是我家的旧本中,都用雌黄把‘宵’字改成了‘肎’字。”元帝因此也没法诘难他。我到了北方,看见这里的版本就写作“肎”字。

【原文】《汉书·王莽赞》云:“紫色声,余分闰位。”盖谓非玄黄之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问甚高,遂云:“王莽非直鸢髆虎视,而复紫色声。”亦为误矣。

【译文】《汉书·王莽赞》说:“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大概意思是:王莽的帝位,不是玄黄正色,不符合律吕正音。最近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竟然说:“王莽不仅长着鹰的臂膀、虎的眼睛,而且肤色发紫、声音像青蛙。”这显然也是错误的。

【原文】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束,今亦作夹。徐仙民《春秋礼音》遂以筴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妬字,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妬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译文】简策的“策”字,是“竹”字头下面加一个“朿”字,后代隶书中,写得很像杞国、宋国的“宋”字,也有在“竹”字下加一个“夹”字的,就像“刺”字的偏旁应当是“朿”,如今也写作“夹”。徐仙民的《春秋左氏传音》、《礼记音》中,竟以“筴”字为正字,以“策”作读音,恰巧颠倒了。《史记》在写“悉”字时,也误写为“述”字,写“妬”字时,误写为“姤”字,裴驷、徐广、邹诞生都以“悉”字给“述”字注音,以“妬”字给“姤”字注音。既然这样,那怎么不能用“亥”字为“豕”字注音,以“帝”字为“虎”字注音呢?

【原文】张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虑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误更立名耳。何以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译文】张揖说:“虙,就是现在所说的伏羲氏。”孟康《汉书》古文注也说:“虙,就是现在的伏。”而皇甫谧却说:“伏羲,有人也称为宓羲。”按:各种经、史、纬、候的书籍,没有宓羲这个称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面都为“必”,后代人的传抄,误把“虙”写成“宓”,《帝王世纪》因此另立了一个“宓羲”的名称。拿什么来验证呢?孔子的弟子虙子贱担任单父宰,他就是虙羲的后代,他的姓俗写作“宓”,有的在它下面再加个“山”。如今兖州的永昌郡城,就是昔日单父主管的故地,城东门的“子贱碑”,是汉代树立的,上面刻着:“济南人伏生,是子贱的后人。”由此可知:“虙”与“伏”,自古以来就通用,后人误将“虙”写成“宓”的原因,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了。

【原文】《太史公记》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後。”此是删《战国策》耳。案: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主。從,牛子。”然而,“口”当为“尸”,“後”当为“從”,俗写误也。

【译文】《史记》中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是从《战国策》中摘取的。按:延笃《战国策音义》说:“尸,鸡群中的主人。从,小牛犊。”因此可知,“口”字当是“尸”字,“后”应是“从”字,世间抄写版本的写法是错误的。

【原文】应劭《风俗通》云:“《太史公记》:‘高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有客击筑,伎痒,不能无出言。’”案:伎痒者,怀其伎而腹痒也。是以潘岳《射雉赋》亦云:“徒心烦而伎痒。”今《史记》并作“徘徊”,或作“徬徨不能无出言”,是为俗传写误耳。

【译文】应劭的《风俗通》说:“《太史公记》中有:‘高渐离改名换姓,给人做仆役,藏身在宋子县。时间长了,劳作辛苦,听到家里堂上有客人击筑唱歌,他不禁技痒,于是就唱了起来。’”按:所谓技痒,就是怀有某种技艺,心里发痒想表现出来。因此,潘岳《射雉赋》中说:“只是心烦和技痒。”现在的《史记》都写成“徘徊”,或写作“徬徨,不能无出言。”这是世俗传抄本抄错了。

【原文】《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妬媚,以致灭国。”又《汉书·外戚传》亦云:“成结宠妾妬媚之诛。”此二“媚”并当作“媢”,媢亦妬也,义见《礼记》、《三苍》。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宪王后妬媢。”王充《论衡》云:“妬夫媢妇生,则忿怒斗讼。”益知媢是妬之别名。原英布之诛为意贲赫耳,不得言媚。

【译文】《史记》在评论英布时说:“杀身之祸起自爱姬,源于妒媚,以致灭国。”另外《汉书·外戚传》也说:“汉成帝的皇后因妒媚而遭杀身之祸。”这两句的“媚”都应当作“媢”,“媢”也是“嫉妒”的意思。这个意思可见于《礼记》、《三苍》。而且《五宗世家》也说:“常山宪王的王后妒媢。”王充的《论衡》说:“妒夫媢妇出现,就会互相忿怒斗讼。”由此更可以知道“媢”是“妒”的另一种别名。推究英布被杀的原因,是他怀疑贲赫与其妻有染,不能说是“媚”所导致。

【原文】《史记·始皇本纪》:“二十八年,丞相隗林、王绾等,议于海上。”诸本皆作山林之“林”。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灋度量不悫歉疑者,皆明悫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灋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灭,见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书兼为古隶。余被敕写读之,与内史令李德林对,见此称权,今在官库;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爿旁作犬;则知俗作“隗林”,非也,当为“隗状”耳。

【译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绾等人,在东海之滨议事。”各种传本都将“隗林”的“林”写作“山林”的“林”。隋开皇二年五月,有长安的百姓挖出一个秦时的铁秤锤,一旁有镀铜的雕刻铭文二处,其中一处刻着:“廿六年,秦始皇吞并了天下各诸侯国,百姓非常安定,立号为皇帝,下诏任隗状、王绾为丞相,度量不规范统一而有质疑的,都明确和统一了。”原文总共四十个字。另一处铜板刻有:“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规范度量衡,这些都是始皇帝做的,都有刻辞。现在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是后代人干的。不称颂他的功绩和大德,刻此诏文于左边,使后人不怀疑。”总共五十八个字,有一个字已磨去看不见了,现有五十七个字,字字分明。它的字体都是古代隶书。我接受皇帝诏命摹写、摹抄这些文字,与内史令李德林核对,见到了这两个秤锤,现在在官库里面;上面的“丞相状”,是“状貌”的“状”字,一边为“犬”。由此可知,俗本写作“隗林”,是错误的,应当是写作“隗状”。

【原文】《汉书》云:“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匕之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也。

【译文】《汉书》中说:“中外禔福。”“禔”字应当从“示”旁。“禔”是“安”的意思,读音“匙匕”的“匙”,它的字义解释可见于《三苍》、《尔雅》和《方言》。河北的学者都认为如此。可江南流行的书本中,大多误为从“手”旁,做文章的人写对偶句时,都将其作为“提挈”的意思,恐怕是错误的。

【原文】或问:“《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故禁中为省中’何故以‘省’代‘禁’?”答曰:“案:《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糺禁。’郑注云:‘糺,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张揖云:‘省,今省詧也。’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故以‘省’代‘禁’。詧,古察字也。”

【译文】有人问:“《汉书注》说:‘因汉元帝皇后的父亲名禁,因此把禁中改为省中。’为什么要用‘省’字代替‘禁’字呢?”我回答说:“按:《周礼·宫正》说:‘掌管王宫的戒令纠禁。’郑玄的注说:‘纠,是割或察的意思。’李登说:‘省,是察的意思。’张揖说:‘省,现在是省察的意思。’这样的话,那么音为小井切、所领切的‘省’字都可以解释为‘察’。禁中既经常有禁卫军省察,所以就用‘省’代替‘禁’。詧,就是古代的‘察’字。”

【原文】《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桓帝加元服,又赐四姓及梁、邓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故须立学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礼》云:“庶方小侯。”则其义也。

【译文】《后汉书·明帝纪》里说:“替四姓小侯设立学校。”按:桓帝行冠礼时,曾赐给四姓及梁、邓等小侯丝帛,由此可知这些人都是外戚。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称他们为小侯,或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而获封,所以要为他们建立学舍。也或者因为他们属侍祠侯、猥朝侯,这些侯爵并非列侯,所以称小侯。《礼记》中说:“各地小侯。”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郭璞注《尔雅》:“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译文】《后汉书》说:“鹳雀口衔三条鳝鱼。”“鳝”字大多通假为“鳣鲔”的“鳣”字;一般的学者,因此称之为“鳣鱼”。按:魏武帝《四时食制》说:“鳣鱼大如五斗奁,长有一丈。”郭璞《尔雅注》说:“鳣鱼长二三丈。”哪里会有一只鹳雀能衔动一条鳣鱼的,更何况三条呢?且鳣鱼又是纯灰色,身上没有花纹。鳝鱼长不超过三尺,大者粗不超过三指,黄的底色,黑的花纹,所以说:“蛇鳝,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续汉书》和《搜神记》中也说到了这件事,都写作“鳝”字。荀卿说:“鱼鳖鳣。”以及《韩非子》、《说苑》都说:“鳣鱼像蛇,蚕像蠋。”都写作“鳣”字。可见,把“鳣”字假借为“鳝”字,已经很长时间了。

【原文】《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歌之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六七耶?

【译文】《后汉书》说:“酷吏樊晔任天水太守时,凉州的百姓为他编了歌谣说:‘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可江南版本的书中,都将“穴”误成“六”。学者们沿袭这个说法,且一直迷误没有觉醒。虎豹住在洞穴中这是很明白的事,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难道他说的是六只虎和七只虎吗?

【原文】《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此是削札牍之杮耳。古者,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王褒《童约》曰:“书削代牍。”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皆其证也。《诗》云:“伐木浒浒。”毛《传》云:“浒浒,杮貌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或为反哺之哺。学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候耳。《风角书》曰:“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转也?

【译文】《后汉书·杨由传》中说:“风吹削肺。”这个“肺”字是削札牍的“柿”字。古时候,写错了字就把它刮掉,所以《左传》说“削去错字,把它丢了”,就是这个意思。有人将“札”称为“削”,王褒《童约》说:“书削代牍。”苏竟给人的信中说:“从前,靠切磋编纂书籍的才能。”这都是证据。《诗经》中有“伐木浒浒”。毛《传》解释说:“浒浒,砍削的样子。”史官假借它为“肝肺”的“肺”字,世间流传的本子因此全都写作“脯腊”的“脯”字,或“反哺”的“哺”字。学者因此解释说:“削哺,是屏障的名字。”这种解说既无证据,也太荒谬了!“风吹削哺”讲的是风角占候的办法。《风角书》说:“普通人的风,能够掠过地面,扬起灰尘,使木屑转动。”假如“削哺”是“屏障”,怎么能吹转它呢?

【原文】《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当作魏颗之“颗”。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雀赋》曰:“头如果蒜,目似擘椒。”又《道经》云:“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其字虽异,其音与义颇同。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一苞裹,内筒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译文】《三辅决录》说:“前队大夫范仲公,将盐、豉、蒜果放在一个竹筒里。”“果”字当是“魏颗”的“颗”。北方地区普遍将“一块”东西称为“一颗”,蒜颗就是民间的习惯用语。因此陈思王《鹞雀赋》说:“头像一颗蒜头,眼像剖开的椒。”又如《道经》说:“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这个“踝”字虽然写法不一样,但发音与意义是完全相同的。江南人只是称呼为“蒜符”,而不知道叫“蒜颗”。学者们相互传承,读成了“裹结”的“裹”,说范仲公把盐和蒜置于同一个包裹中,放进竹筒中。《正史削繁》音义又音“颗”为“苦戈反”,这都是错误的。

【原文】有人访吾曰:“《魏志》蒋济上书云‘弊攰之民’,是何字也?”余应之曰:“意为攰即是倦之耳。张揖、吕忱并云:‘支傍作刀剑之刀,亦是剞字。’不知蒋氏自造支傍作筋力之力,或借剞字?终当音九伪反。”

【译文】有人问我说:“《魏志》蒋济上疏说:‘弊攰之民’,这个‘攰’是什么字?”我告诉他说:“我想‘攰’的‘’就是‘’。张揖、吕忱都说:‘支旁加个‘刀剑’的‘刀’,也就是‘剞’字。’不知道这是蒋氏用支旁加‘筋力’的‘力’,或是假借为‘剞’字,但这个字最终究当读为‘九伪反’。”

【原文】《晋中兴书》:“太山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为濌伯。”此字皆无音训。梁孝元帝尝谓吾曰:“由来不识。唯张简宪见教,呼为嚃羹之嚃。自尔便遵承之,亦不知所出。”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谥也,江南号为硕学。案:法盛世代殊近,当是耆老相传;俗间又有濌濌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黑傍沓。顾虽博物,犹出简宪、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重边。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

【译文】《晋中兴书》说:“泰山人羊曼,常常疏慢放纵、仗义行侠,饮酒没有节制,兖州人称他为濌伯。”文中的“濌”字,各种版本都没有注释。梁孝元帝曾对我说:“我从来不认识这个字。只有张简宪教过我,把它称为‘嚃羹’的‘嚃’。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认同这个发音,也不知道它的出处。”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的谥号,江南人都称赞他学问渊博。按:何法盛生活的年代离我们较近,“濌”字应当是老人们传下来的;世间还有“濌濌”一词,大概是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顾野王所著的《玉篇》把濌误写成“黑”旁加“沓”。顾野王虽学问渊博,但水平还是在张缵和孝元帝之下,张、孝二人都认为是“重”字边。我看过的几个别的版本,都没有写作“黑”旁的。重沓表示多饶积厚的意思,从“黑”旁,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原文】《古乐府》的歌词,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又疑“丈”当作“大”,北间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误耳。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乃为匹嫡并耦己之群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何其谬乎?

【译文】《古乐府》歌词,先叙述三子,再提及三个媳妇,“妇”是相对公婆的称呼。歌词的最后一章说道:“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在古代,儿媳妇供养侍奉公婆,早晚都在身旁,与儿女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歌中有这些话。丈人也是对长辈老人的称呼,现在习惯上仍称呼已故的祖父、父亲为先亡丈人。我又怀疑“丈”应当作“大”,北方人的风俗,媳妇称呼公公为大人公。“丈”与“大”,是容易写错的。近代文人,很多人写过《三妇诗》,表达的是自己与妻妾们相处的内容,还加入些淫邪的语句,这帮大雅君子,怎么会如此荒谬呢?

同类推荐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反经

    反经

    本书共9卷,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用,探讨了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了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
热门推荐
  • 诛天煌世之图录灵

    诛天煌世之图录灵

    天荒世境,万古具寂,天上神魔皆莫然不语,仿佛是一尊尊雕塑。森罗大尊半跪在虚空,魔功被破,暗红色的血液渲染了半个天际,他正在遭受万劫不灭的反噬,苍白的脸庞没有了往日的从容,这尊魔道大枭,逐步走向溟灭,元古至宝洛元塔一级一级的崩裂,化作道道彩光散溢在虚空内。天幻轻抖衣袖,漫步到森罗面前,你这是何苦呢,你老了,降了吧,整个天地都在道尊掌控之中,你,你们,翻得了吗。在,一个注定衰败的时代,火象星宫的图录之灵,从天而降。。。
  • 妖逆天玄

    妖逆天玄

    一妖拼天道,为守护之人,火拼三界。一剑问鼎天下事,百答回解苍生命。为了她,我可以打上天庭。为了她,我可以杀遍群魔。
  • 以太神域

    以太神域

    为何多姆神域和地球存在于这个不同的位面?魔法与科技最真实的碰撞,未来的命运,只有由以太能源所代替的科技,能够权衡神域与地球的平衡。
  • 自从遇见你

    自从遇见你

    叶疏影在最美的季节遇到夏雨,此时的夏雨却狠狼不堪,陷于不可自拔的失恋中。叶疏影看到了夏雨最狼狈的心碎,本想帮他走出阴影,不料却被一次次捉弄,令叶疏影忍无可忍。在杭州,夏雨对失去的爱情进行了最后的缅怀,这段伤痛经历了足够的宣泄后居然神奇地疗愈。回到北京后,夏雨重新变得温暖阳光,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他对叶疏影的“残害”温柔回报于她。在夏雨的帮助下,叶疏影通过了公司的答辩会,眼见就要转正,人生的一场意外让她不得不离别北京。初夏的某一个时刻,叶疏影惆怅满怀地想起从前的生活,蓦然回首,却发现夏雨在阳光下微笑。世界很小,佳人得以相遇;世界很大,携子之手,希望永远不要走散。
  • 凌啸天下

    凌啸天下

    一个地球二十一世纪少年,机缘巧合下被选上拯救武神大陆的任务,但结果又有何乌龙,看主角怎么用他的现代智慧,称霸神武大陆。
  • 巫行霸道

    巫行霸道

    太古有魔神,其名曰巫,摘星踏月,大力无穷尽。操纵风火雷电,搬山移海,改天换地,无所不能。祝松,一个小人物,无意中获得了一根针,从此踏上巫修之路。噬血狂潮,只手对敌,打爆虚空,打出一片天,打出一片地,我命由我不由天。
  • 大赢家:商标品牌致胜方略

    大赢家:商标品牌致胜方略

    本书介绍了在企业成功管理中商标注册与商标设计的方略,现代商标、品牌的命名方略,国际商标的注册、取名方略,驰名商标品牌的致胜方略,以及企业商标品牌的致胜方略等内容。
  • 诛天真神

    诛天真神

    上古洪荒时代,日神氏为了与月神氏争夺六界,帝俊放出十个金乌,化作十个太阳,六界生灵危在旦夕,为了天下的苍生,后羿做出十把太阴箭,将金乌射死,也因为神力耗尽而死。自此,神族陨落,鸿钧与总仙接管天庭,蝉娥囚禁于月宫之中,千年后,玄雨真转世,诛天灭魔,在现神族辉煌
  • 王俊凯之温柔女友

    王俊凯之温柔女友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小说,写得好不好由读者们来决定。
  • 凯源玺之恋0806

    凯源玺之恋0806

    各位喜欢TFBOYS的朋友们可以来看哦,这是落铃第一次写,不好的地方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