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800000003

第3章 做人要有高尚气节(2)

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hé)又起兵反叛朝廷。冼夫人再次举起了平灭反贼的大旗,欧阳纥见冼夫人态度坚决,就胁迫冼夫人就范,诱捕了冼夫人的儿子冯朴。在这紧急关头,冼夫人义正辞严地告诉部下:“我不能为了保护儿子而负了国家。”冒着儿子可能被杀的危险,冼夫人毅然起兵讨伐叛逆,广东地区的统一和安定局面在她的努力下得以保全。

朝廷鉴于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定方面做出的贡献,封她为中郎将,于是她成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中惟一的女将军,当地群众也把她奉为“圣母”。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哪一个民族,都有责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冼夫人这样的女将军,还有松赞干布那样的王室贵胄(zhòu),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在“东突”势力抬头,“台独”势力猖獗的今天,我们应该像冼夫人和松赞干布那样胸怀祖国,放眼未来,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岳武穆精忠报国

岳家军是南宋时抗击金兵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岳飞和儿子岳云,更是坚决抗金,精忠报国,赢得了民族英雄的美名。

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喜欢读《左传》、《孙子兵法》,并且非常喜欢武术,力气也特别大,一杆长枪舞起来如走龙蛇,威猛无比,没有人能招架得住。

20岁那年,早就渴望着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效力的岳飞应募从军。出发前,岳飞的母亲在儿子的背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字,让他随时惦记着报效国家。

岳飞入伍后,时时想着母亲在自己背脊上刺下的这四个字,每次作战都冲锋陷阵,勇猛无比。没过多久,岳飞就因为杀敌较多而被提拔。几年后,他又因战功卓著而再一次得到提拔重用。32岁那年,岳飞就被封为清远(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军节度使,成为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齐名的四大名将之一。

没过多久,金兵统帅金兀术(zhú)又举兵进攻南宋,岳飞奉命率军迎战。他将手下的将领一一派遣出去抵抗金兵,自己坐镇郾城指挥作战。

金兀术从密探处得知郾城空虚,连忙抽调15万名精兵直攻郾城,并调来了以常胜不败而著称的“铁浮图”、“拐子马”,想一举消灭岳家军。

岳飞得知情况后,镇定自若。他教兵士们怎么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然后命令儿子岳云出城迎战。岳云挥舞着两个80斤重的铁锤,一路冲出杀向金兵。三两回合后,金兀术招架不住,立即放出“铁浮图”和“拐子马”,岳家军用岳飞教的方法,手执长刀、长斧专砍马腿。“拐子马”都是连在一起的,一匹马倒了,另一匹马就无法动弹,刹那间人仰马翻,一万五千骑“拐子马”全被砍得东倒西歪。

金兀术见常胜不败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一败涂地,忍不住大叫起来:“自我用兵以来,都是靠‘铁浮图’、‘拐子马’取胜,现在彻底完了。”

紧接着,为报“铁浮图”、“拐子马”惨败之仇,金兀术立即又调集12万金兵与岳飞再战,结果同样惨败而逃。岳飞率军一路追杀,一直追到离东京汴梁只有45里的朱仙镇。

金兀术败退到朱仙镇后,决定孤注一掷,与岳飞决一死战。然而,这时的金兵士气低落,两军一交战,就被士气高涨的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个个争相逃命。金兀术一时控制不住败逃的兵士,也只好骑着快马飞逃。他一边快马加鞭,一边不由自主地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

可叹的是,南宋政权采取苟安政策,连连得胜的岳飞却被朝廷调离了战场,后来更为奸相秦桧所害。不过,岳飞的事迹和精神却为后人所传颂。

岳母刺字,岳飞抗金,千古传颂精忠报国,要有赤胆忠心,还要有出色本领,一如岳飞、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建设祖国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

文天祥慷慨赴难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从小在严父良师的教导督促下刻苦学习、博览群书,20岁时即考中状元,后入朝为官。

宦海沉浮十五年,文天祥一直为南宋朝廷披肝沥胆,每每遇事,都挺身而出。可恨朝中奸臣当道,他们极尽栽赃陷害之能事,当朝皇帝宋理宗不明真相,糊涂地罢免了文天祥的官职。文天祥很是失望,回归家乡。

南宋王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昏庸无能的统治者逐渐把国家带向了深渊。

公元1260年,蒙古的忽必烈继承汗位,公元1271年建国号元,忽必烈为元世祖。他集结大军南下,决心一举灭亡南宋。

在元军进犯之下,南宋局势严重恶化,各地相继失陷。恰在此时,宋理宗病死,年幼的恭帝继位。谢太后看政局动荡,战势急迫,才下了一道诏书,令各地官民勤王救驾。各地官员却或是观望、或是降元,最终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二人响应。

文天祥看到宋朝大臣人人四散逃亡,以求自保,他既愤恨又痛心。他下定决心与元军抗战到底,誓死保卫大宋江山。文天祥立刻发布文告,招兵买马,组织武力抵抗。这期间,元军统帅伯颜挥师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攻势极为猛烈,早已无心战斗的宋军很快土崩瓦解。

文天祥率人马退守临安,同从郢州前来增援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同元军决一死战。但右丞相陈宜中一心想投降,不顾文天祥的请命,向元军送上传国玉玺(xǐ)和降表。元军统帅伯颜传话,一定要让宋朝丞相陈宜中亲自前来议和。陈宜中害怕自己有去无回,不敢亲自前往元军大营,偷偷潜逃到南方去了。平日养尊处优的大官们,见元军人多势众,便个个收拾细软,乘夜色逃出了临安。此时,临安已经没有几位大臣能出谋献策、征战疆场了。谢太后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元军兵营求和。

文天祥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来到元军大营,不顾个人安危,与伯颜争辩不休,坚持双方平等谈判。伯颜不允,就叫吴坚、贾余庆等统统回去,扣留了文天祥。

公元1279年,伯颜率兵进驻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太后,押往北方。南宋宣告灭亡。

文天祥也被一同押往大都(今北京)。途中,文天祥不断寻找逃跑的机会。终于,在经过京口(今江苏镇江)时,乘元兵不备,文天祥得以脱身,逃往真州(今江苏仪征)。之后,文天祥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组织军兵抗元,但最终还是不幸被俘。文天祥不愿受元军侮辱,曾多次自杀。元军众将轮番劝他投降,但他义正辞严地声明誓死效忠大宋,连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之职诱惑,他都不为所动,所有人,包括元军上下都对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深感敬佩。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披枷带锁的文天祥面不改色,神色安然,他问旁边的百姓:“哪边是南方?”然后向南拜了几拜,从容就义,在场众人都为这宁死不屈的民族豪杰流下了热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一生的写照。他的这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令其短暂的生命发出炫目的光芒,他是后人的表率。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交困。荷兰侵略者趁机侵占台湾,四处勒索台湾民众,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满怀报国热忱的郑成功自少年时随父到台湾,便目睹了台湾人民的苦难;此时,他看到荷兰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心头立即燃起了报国复仇的火焰,他发誓一定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台湾。

海上船队就在郑成功修造船只、筹集粮草,准备渡海作战时,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找到郑成功,送给他一张台湾地图,并详细讲述了荷兰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同时告知郑成功:“你们的部队一到台湾,我们全台湾人民一定全力支持。”郑成功获悉这些可靠情报,更加坚定了收复台湾的信心与决心。

公元1661年4月的一天,阴霾密布,郑成功亲率25万将士,分乘三百多艘兵船,由金门越过台湾海峡,经澎湖岛,直捣台湾。

船队到达台湾鹿耳门港口,郑成功命令熟悉海势地形的何廷斌领航,趁涨潮的机会驶入港内,登上台湾岛。台湾数千百姓成群结队,前来迎接亲人,这极大地鼓舞了郑军士气。

随后,郑成功又一鼓作气顺利攻下赤嵌城。荷兰军官看正面攻击不占上风,就想施计拖延。他们一面派人向郑成功求和,并以10万两白银利诱,另一面却悄悄地去爪哇搬救兵。

郑成功识破了敌人的伎俩,义正辞严地说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如果你们不撤退,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台湾城如同一座堡垒,建筑十分坚固,防守十分严密,各处均设有瞭望台,安着千斤大炮,易守难攻。但是,台湾城是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只要攻克台湾城,就意味着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因此,郑成功下令强攻。郑军四面出击,可无论哪个角度都无法躲开敌人猛烈的火力,几次进攻均告失败,而且将士伤亡惨重,这令郑成功心急如焚。

郑军中有个叫萧拱辰的参军,他建议采用长期围困的战略,逼迫荷兰军队投降,郑成功欣然采纳,决计长期围困台湾城,直至城中几乎弹尽粮绝。在围困8个多月后,郑成功见时机成熟,决定转入全面进攻。郑军摆开28门巨炮,猛轰台湾城,炮弹在城堡上炸开,顷刻间瓦石乱飞,一片火海,荷兰军死亡极为惨重。荷兰总督揆一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向郑成功脱帽行礼、递上降书,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至此,被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积极发展各项生产,投资兴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使之日渐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宝岛。但他自己却终于积劳成疾,患病去世,终年仅39岁。

尽忠为国的英雄们为自己的民族贡献了他们的全部聪明才智,他们的人生规范里永远都只有一条原则——一切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出发。今天,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完全统一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之一,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相信通过各方面努力,台湾的回归也指日可待。

史可法誓死不降

明朝末年,国内动荡不安,满族八旗军趁明朝国势衰危之际,大举进犯,他们一举攻破了山海关,长驱直入明朝的心脏——北京,并在那里建立了大清王朝。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第二年,他们又占领了两淮地区,兵锋直指长江北岸。此时,明朝政权岌岌可危。由明王室后裔在南京建立的南明福王政权一直深得汉族人的尊崇。清军步步进逼,想一举推翻这一政权,在这危急的关头,兵部尚书大学士史可法挺身而出,立誓坚决抵御清军的入侵,保卫南明政权的稳固。

史可法主动请求到清军攻击目标的扬州指挥作战。到达扬州后,史可法对指挥不力、军心涣散的各部明军进行了整顿,建立了赏罚制度和各项纪律。他还特别用为国尽忠的正义之气激励士气和全城百姓,并且亲率部下防守扬州城最险要的地段,为全城军民做出了不畏强暴、勇敢顽强的榜样。也正是在史可法的感召下,扬州军民抗清的决心和热情高涨了。

1645年4月17日,清军在豫亲王多铎的统率下逼近扬州城北,次日将扬州团团围住。多铎原本以为,扬州会很轻易地拿下,不料却遭到了猛烈的抵抗。

就在清军兵临扬州城下时,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曾请求带领一支人马冲出去决以死战。但史可法认为,清军来势猛烈,是万万不可轻敌的。于是,扬州军民就凭城固守,瞄准时机予敌痛击,使清军在扬州城下死伤惨重。

见此形势,多铎一面缩小对扬州城的包围圈,一面用箭向城中投射劝降书,还让投降的人站在城外高坡上向史可法威逼利诱,劝其降服。史可法见状怒不可遏,他命令将乱箭射向劝降的叛徒,使那叛徒抱头鼠窜。这时,明军的总兵官李栖凤和监军高歧凤因为看到守城无望准备投降,史可法果断地表示了自己誓死与扬州共存亡的决心。

1645年4月19日,史可法决定亲去扬州西门督战。临行前,他给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写了诀别信,并且很郑重地认心腹部将史德威为义子,并让他代自己向母亲尽孝。一切安排就绪后,史可法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

4月25日,清军发起对扬州的总攻。由于全城军民共同抗敌,致使清军死伤数千人。后来清军用火药轰倒了扬州城的西北角,从这个缺口冲进城来。史可法见大势已去,在向史德威告别后便欲拔刀自刎。可巧站在旁边的一个参将把他抱住,并与众军士簇拥着史可法准备突围。但不幸路遇清军,战败被俘。

史可法被俘后,多铎亲自审问他。多铎想引诱史可法投降。然而史可法断然拒绝,他在敌人面前再一次表示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表现出“头可断,身不可屈”的坚强意志。多铎见史可法立场坚定,绝不会投降,就命令将史可法在军前处斩,这位抗清英雄英勇就义。

处顺势而豪气干云,固然可贵;处逆势而沉着坚定,更属难能。史可法处逆势而挺身赴火,宁死不屈,其果敢、意志和气节可歌可叹。他那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人,他那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是值得我们每个青少年大力学习的。

夏完淳英勇就义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历史上的少年英雄不胜枚举,明末清初的夏完淳即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夏完淳幼时,曾师从张溥、陈子龙等知名学者,学得满腹诗文,同时又深受父亲夏允彝等爱国志士的影响,从小就怀有远大抱负,经常思索救国救民的良策。

1645年,清军南下,攻城略地。当时夏完淳只有15岁,刚刚结婚还不到一个月,就毅然离开新婚燕尔的妻子,和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一同起兵抗清。

后来,在艰难的抗清过程中,夏允彝和陈子龙相继殉国,夏完淳也被清军捕获。

当时,主持军务的明朝降将洪承畴(chóu)听说夏完淳被抓,立刻下令带上堂来,准备劝其投降。

洪承畴见夏完淳是个英俊少年,便借机诱惑说:“你小小年纪便随人造反,一定有人误导。只要你肯归顺大清,保你今后高官厚禄、衣食无忧,何必在此当阶下囚呢!”

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着的是洪承畴,却装作不认识,说:“我常常听说亨九(洪承畴字亨九)先生是本朝人杰,在松山杏山一战中,血溅章渠、英勇神武。我曾发誓要像他那样杀敌报国,宁死不降。”洪承畴听了羞得面红耳赤。

旁边有人告诉夏完淳,上面的人就是洪承畴,他已归降大清。夏完淳发出一声冷笑说:“亨九先生之死,天下无人不晓,当时设祭,崇祯皇帝亲临哀悼,泪流满面,众人也拜倒痛哭。你是何等恶人,胆敢冒充忠臣大名,实在太卑鄙了!”随后便冲着洪承畴骂不绝口。

“死而复生”的洪承畴就这样被痛骂一顿。却无法反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当着文臣武将竟被一个小孩子戏弄,洪承畴顿时觉得颜面尽失,于是下令严刑拷打夏完淳,并投入大牢。

夏完淳根本不把死放在心上,他依旧坦然自若、谈笑风生。在狱中,夏完淳曾发出誓言:“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魂。九天人表,永厉英魂。”流露出少年英俊所特有的一腔豪气,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同类推荐
  •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李姓的起源、李姓的发展和变迁、李姓主要分布、少数民族李姓、李姓郡望与堂号、李姓名胜古迹、李姓名人等。关于姓氏,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中国的第一大姓是李姓吗?李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李氏族系又有哪些典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开始李姓穿越之旅吧!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是一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发展的专题性研究论著。《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针对不同的特色及方向,对所研究的文化资源进行了重点的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该历史文化资源对甘肃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含生草

    含生草

    小说时间跨度近六七年,以林子苏所从事的地产行业开始,讲述了林子苏如何在风云际会的险恶职场生存中,从一个单纯无邪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职场精英的历程,小说人物性格刻画饱满立体,故事情节构架丰富,心理活动描绘生动,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诗词对唱的浪漫,也有诡谲商道、智慧对决的职场现实,亲情、友情、爱情交相融汇,都触发这女主角点点滴滴的成长。
  •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XO之我的竹马是妖孽贤

    EXO之我的竹马是妖孽贤

    妍恩骑在伯贤身上掐着他的脖子恶狠狠地说:“小毛贼胆子不错嘛,敢偷到这里来,说!劫财劫色!”听见是妍恩的声音,薄唇一勾,一把将她拉到怀里翻身反压住她,邪里邪气地钳住她下巴:“来劫色。”
  • 雪冥幻剑

    雪冥幻剑

    北凉有深山被称为鬼地方。南北二城间有客栈为花满楼。不成文的规矩,百里追杀的刺客,山林峡谷中的大阵。那一道可夺舍的残魂携着无尽的后患逃离时,注定要为平静了三百年的苍云帝国,投下一块巨石。整个大陆的风雨从这里开始!
  • 吴忧少年录

    吴忧少年录

    吴忧,慵懒的大学生,机智的头脑,一场场事件,慢慢展开~
  •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二十位帝王的“另类”行为的通俗性读物。在古代中国,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渲染了他们的另类行为。每一位帝王的另类行为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另类举止,既是荒诞的,也是真实的。帝王的另类举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性丑恶的一面在作怪,没有了约束与抑制,私欲就会迅速膨胀,残暴、虚荣、好奇、猎奇等就会应运而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对权力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防止私欲的膨胀。这些帝王的人生经历所揭示的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
  • EXO之如果可以重来

    EXO之如果可以重来

    中国的妹妹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被星探看中,可最后却成了经纪人。长久的相处,友谊变爱情……
  • 火影之血继传奇

    火影之血继传奇

    什么?你说你有写轮眼?我有六道的轮回眼!什么?你说你有木遁?本大爷各种遁术都有,木遁,爆遁,灼遁,岚遁,还有尘遁!带着火影血继系统穿越火影世界,且看主角如何吊打各个BOSS!我叫庄毕,我在火影世界装逼!
  • 仗剑任我行

    仗剑任我行

    萧离,一个嗜剑如命的天才,在追求剑道的巅峰,来到万界山,成功穿越到蛮荒大陆,投生到萧家村,一个对他来说全新的世界,而他的剑道之行,重新开始,看他如何登上通天之途。
  • 旅游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

    旅游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了饭店餐馆的概况、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菜单设计、餐饮营销管理、食品原材料管理、厨房管理、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和餐厅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