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小孩子会不太容易理解这一章,他们觉得这章要讲的内容对于小孩子来说太难。让我们来试试看,怎么样?
从有基督教以来,一直到这个时候,都只有一个教派,准确地说,就是天主教。那时候,没有圣公会、卫理公会、浸信会、长老会。一句话,任何教派都没有,所有人都只是基督徒而已。
可是,到了十六世纪,有些人认为在天主教内应当进行些改革,而另一些人又觉得不应当进行改革。还有一些人认为保持现状很好,什么都不用变。而也有人说,不能保持现状,一成不变不好。就这样,在基督徒中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详细过程是这样的。教皇在罗马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教堂,叫作圣彼得大教堂。这座教堂修建的地点,最开始是人们认为的圣徒彼得上十字架的地方,之后君士坦丁大帝在这里为圣徒彼得修建了一座教堂。而现在教皇又要在这里重建圣彼得教堂,他想把这座教堂修建成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教堂,因为耶稣曾经说过:“你是彼得(“彼得”在拉丁语中意为“石头”——译者注),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因此,圣彼得教堂的地位就像是基督教的国会大厦。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都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而为了凑齐修建圣彼得大教堂所需要的大理石和其他材料,教皇像他之前的很多当权者一样,把古代罗马遗留下来的建筑给拆掉,用这些拆下来的材料来修圣彼得大教堂。
可是,除了建筑材料之外,要完成这样一座浩大的工程,教皇还得有一大笔钱才行。于是他开始向人民搜刮钱财。当时,在德国有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修道士,同时他也是一所学校的宗教课老师,对于教皇的上述种种举措,路德觉得非常有问题。不光如此,路德对罗马天主教廷中的很多其他问题也都感到不满。于是他把他认为罗马教廷应该改进的地方整理成九十五条写在纸上,然后把这张纸钉在他所居住的城市的教堂大门上。不但如此,他还发表公开演讲,表达他对教廷的看法和不满。教皇听闻路德的所作所为后,给路德送去一封信,命令他停止这些举动。可是路德在公开场合把这封信给烧掉了,以示他对教廷的抵制。很多人都站到路德一边,没过多久,就有一大批人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表示再也不服从教皇的命令。
教皇派遣西班牙国王来协调教廷同路德之间的矛盾。之所以教皇要找西班牙国王,是因为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是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孙子,也是一位品行高贵的天主教徒,是当时欧洲最强有力的国王。当时西班牙向海外派出了大量的冒险家,征服了很多土地,包括新大陆的很大一部分,而查理五世就是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所有者。同时,查理五世不仅仅拥有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他还同时对奥地利和德国行使权力。因此,教皇向查理五世寻求帮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查理五世命令路德前往一个叫沃尔姆斯的城市进行会谈,并答应他在会议期间绝不伤害他。于是路德去了。当路德到了沃尔姆斯之后,查理五世在会议上要求路德收回他的所有主张和观点,而路德对此表示拒绝。查理五世的一些大臣说,应当把路德烧死在火刑柱上。但查理五世信守诺言,没有因为信仰不同而加害路德,而是让他全身而退,允许他离开沃尔姆斯。路德的朋友们非常担心别的天主教徒会追踪而来,杀害路德。他们知道路德自己完全不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于是这些朋友出于好心,把路德送往了一个秘密的地方,不让他出门。就这样路德在朋友的掩护下,隐居了一年多,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也就确保了他的绝对安全。在此期间,路德把《圣经》翻译成了德文,这是《圣经》首次被翻译成德文。
那些反抗罗马教廷的人被称为“新教徒”,而经他们抗争后形成的宗教叫“新教”。新教徒改革了罗马天主教原先的信仰形式,因此这一场变革就被称为“宗教改革运动”,因为旧的天主教被改革了。
今天,在西方国家,一个人是天主教徒,而另一个人是新教徒,但他们依然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可是在当时,天主教徒同非天主教徒一见面就是眼红的敌人,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的教义是正确的,对方的教义是错误的。每一方都誓死捍卫自认为正确的东西,把对方看成是洪水猛兽,看成是魔鬼,毫不容情,严厉打击。如果两个人的教派不同,就算彼此之间原本是朋友或亲戚依然会互相残杀,尽管大家其实都是基督徒。
查理五世对于当下宗教纷争的混乱场面感到极为棘手,庞大帝国的繁杂事务也让他心烦意乱。他开始对所有这一切都感到厌倦,不想再当国王了,更不想费时费力去解决那些纷乱如麻的琐事,他希望从俗务中解放出来,去做那些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当国王并不意味着可以事事顺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查理五世做了一件很多统治者都不会做的事情——他主动宣布退位,将国王的位置交给了他的儿子,腓力二世。
在放下了治理国家的重担之后,查理五世搬到了一所修道院居住。在那儿,他真正过上了他希望的生活。你猜他最喜欢干什么?——制作机械玩具和手表。他就这样生活着直到去世。
在查理五世执政期间,英国国王名叫亨利八世,他姓都铎。在那个时代,很多国王都是世袭的,名字大体都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几世几世,来区分是哪一个查理或亨利。亨利八世最初也是一个坚定的天主教徒,教皇称呼他为“信仰的守护者”。可是亨利的妻子不能生育,于是亨利想把这个妻子废掉,另结新欢。根据当时的制度,国王同自己的妻子解除婚姻关系需要得到教皇的许可。而在当时的欧洲,罗马教廷是全天下基督教会的中心,罗马教皇有无上的宗教权力,他说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所有的基督徒都得听命,无论你是意大利人还是西班牙人,或者英国人。于是,遵照这样的制度,亨利向教皇请求解除婚姻。可是,让亨利意想不到的是,教皇并不同意。
这下子,亨利心中开始不服气了。他觉得自己的婚姻是英国的事情,让一个身处他国的人——即使这个人是教皇,来干涉自己的事情,既不合理,也难以接受。他本人是英国唯一的统治者,他不想本国的事务由一个外国人来插手。
于是亨利宣布,他自己就是整个英国基督徒的领袖,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而无须教皇的许可。之后,他同妻子离了婚。这以后英国境内的所有教堂都听命于亨利;罗马教皇对于英国的教会没有任何权力了。这就是天主教教会内部的第二次大分裂。
此后,亨利八世又娶了五个妻子,加上原配,他一共有六任妻子。当然这五个并不是同时与亨利有夫妻名分,因为基督教徒不允许重婚。亨利八世同他的第一任妻子离了婚,第二任妻子被砍了头,第三任妻子病死了。之后的三任妻子延续了这样的命运:第四个同亨利离婚,第五个被砍了头,第六个病死了(是死在亨利之后)。
这一章我讲的故事你读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