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700000003

第3章 青春正能量:外界很浮躁,你要内心高尚(2)

柴静在录节目的时候,提问的时间都特别长。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兼主持人,她喜欢追寻被迷雾掩盖下的真相,寻找线索背后的故事,把事实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解除他们的疑惑。她总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去探究每一个谜团。

2003年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一年,这一年最大的新闻就是“非典”。

当人们谈到“非典”无不色变时,柴静却执著地想去前线做采访,为了能够去采访,柴静对制片人摆出一副“我就要去做这个采访,我已经在这了,你看着办吧”的态度。制片人觉得柴静挺诚恳的,说那你就去吧,柴静当时极力要做这件事情,其实就只有一个想法:自己总应该为人们做些什么。

她以战士的姿态冲向抗击“非典”的战场,连续六次深入高危险的非典隔离区,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地交流,在一个个危险的现场报道中,承受了比一般新闻工作者更多的危险和压力。她本人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非典”的发生和蔓延让她非常震撼,“它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一种灾难?是我们的无知和轻慢造成的,我们要保持思想肌肉的活力,不管你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新闻记者。我特别珍惜这种思考的价值。在生命和死亡的关口走过后,你会觉得生命都是上天赐予的。

‘非典’已经过去了,很多人不再提它了,但它给人们的东西在人们心里消失的话,我觉得是最不幸的,我很珍惜。”

“非典”之后,柴静离开演播室,从主持人成为了一名调查记者。她坚信:“除非亲身抵达,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努力发掘,否则就不可能认识事实真相。”“做新闻要有笨拙的精神,不要不假思索,要对评论有警惕,要对真相有洁癖。”

正是这种执著追寻真相、独立思考的精神才使柴静对新闻调查有了独特的见解:真正的调查报道就是探寻未知的过程,是不断遇到障碍、克服障碍的过程。没有未知就没有调查。调查是以已知为起点的,不需要还原已知,而是探寻未知是什么。最精彩的地方往往就在你没有设计到的细节中。

对柴静来说做记者不仅是她的职业身份,也是她生存的一种方式,因为调查真相就是她的天职。柴静着迷于这个真实的世界,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去领略那些撼动人心的地方,去体会黑暗深处的光明。

2008年,柴静做征地那期节目,“农民的地卖给开发商就够了,为什么要过一道政府的手?我开始想《土地管理法》有没有问题”,“《土地管理法》是从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来的,那宪法有没有问题?”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问,柴静当时采访了所有左、中、右三派的专家,读了大量资料,才了解到原来当年要让更多人进入城市,就要把农地变为建设用地,所以规定“城市建设用地收归国有”,这一句话就给了政府征农民土地的权力。通过这件事,柴静学习到,面对今天中国发生的事情,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而不是快刀斩乱麻地去解决。

做一线的采访记者,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所必需的学习和训练。柴静非常重视这种学习机会,她把每次采访过程当做是一种训练,打开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去捕捉信息,然后再思考、分析,最后把事实真相展现出来。

在采访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搜集更多的信息,相应的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柴静之前,中央电视台所有的出镜记者都没这么辛苦,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柴静不再是一个只拿着话筒的人,她不但可以参与到前后期的编辑中,还可以在节目中让摄像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她主导着节目的方向。于是,从柴静开始确定了“记者中心制”,这种方法奠定了《新闻调查》的地位。

2003年6月的一天,柴静坐在开往双城镇的车上,车窗外掠过的是绿色的田野,但是柴静却心情沉重。5月下旬,在双城镇发生了六年级学生连续服毒事件,两名死亡,四名获救。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少年选择了这样极端的方式,这是柴静要探寻的谜底。当时,是一个编导助理让柴静看上海《新民周刊》上《小学生集体自杀之谜》这么一篇文章的,这篇文章直接把谜底指向了邪教。但柴静发现,在所有已有的采访中都没有得到那些服毒孩子的答案,孩子们对家人、政府、记者保持集体的沉默。于是,柴静决定去深入地调查。

用了几天的时间,柴静和她的同事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这些沉默的少年终于开口说话了,因为他们信任这个曾经到最危险的“非典”一线采访的女记者,他们相信唯有柴静才能帮助他们说出事实的真相。最终迷雾散去,真相水落石出。柴静把少年和成年人对死亡和生命的不同理解放在一起加以对照,用温暖的关怀和理解来对待这些敏感的孩子们,这就是《双城创伤》。从这里观众看出了新闻下的柔情,被这个柔弱的智慧女子所感动。这就是柴静,她永远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2007年,“华南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柴静便围绕着事件的代表双方——地方政府、虎照拍摄者等事件直接当事人与对照片质疑和评价的权威学者展开了访谈。《新闻调查》中看不到记者和主持人评价的结论性观点,但是在所有画面事实证据展示之后,任何一位有判断力的电视观众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虎照是有问题的,起码缺乏科学的求证程序和过程,根本无法证明其真实性。柴静的调查提问,能在最细微的地方抓住问题的要害,许多到现场采访的记者忽略的细节她抓住了,没有追问到底的问题她追问到底了,比如周正龙说发现老虎“吃了个野猪”却没有把吃剩下的野猪的残骸拍下来,比如他说闪光灯一闪老虎一叫,吓坏了他,躲到了石头后面,一出来老虎就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静的主持风格日渐成熟,她不再是那个在最初会炫技的主持人——“你看,我的问题多漂亮,我把对方问倒了,我赢了。”柴静深知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现在的她经过不断的思考,明白了自己节目的重心。不轻易做出褒贬,要做的是细节的探究和幕后真相的挖掘,能让对方自由地表达,帮助公众得到尽可能多的真相。

真正了解到世界复杂性的柴静没有轻易责难和赞美的习惯,更多的是学会了宽容和体谅。今天的柴静是做新闻的楷模,这个昔日的文艺女青年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闻斗士,永远独立地思考,永远与真相站在一起。

正能量之三:只追求个人幸福,将难得到真幸福

柴静,人们称呼她“新闻女侠”。以她为组长的“小虎队”报道组,拍摄的节目74%的选题是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曝光社会问题。节目里的柴静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述。关怀他人,关心社会成了她的责任。她说:“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这是柴静的幸福观。

她的一个代表性节目是《柴静观察》,“理解的观察是沉静之中做调查,要有自己独立的分析。”这是她对于观察的理解。在采访中,她始终坚持的是观察真实的问题,提问的也是探究真相的问题。

她坦言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更沉着。

柴静清楚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记者,目的就是认识社会。所以在采访的时候,柴静没有受到道德感的压力,她关注的是被采访者身上更为人性的力量。柴静采访过一个失去手臂的农村人,他靠乞讨生活。当他同意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要穿上一件衬衫,柴静看着他花了10分钟,满身是汗地穿上衬衣时,柴静被震动了,心中对他不是同情而是尊敬。他对柴静说:“我不要施舍,请你帮助我有尊严地活下去。”柴静分明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有傲骨的人,还有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采访中柴静经常碰到恐吓、窃听。在采访深圳外贸诈骗时,事主找到黑社会恐吓、驱赶,但这些对于柴静来说,反而是一个机会,让他们在镜头前表演,观察他们。把他们送上电梯时,柴静跟他们说:有空来坐。他们哄堂大笑,柴静知道摄像机在拍,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

有一次采访一个老人家的时候,倒把柴静给吓坏了。他在讲述过程中突然情绪激动,向后倒了下去,眼光已经散了,柴静意识到他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于是在他的包里摸,摸到药给他灌下去,老人最终没事了,但对于柴静来说,这是采访中最意外的遭遇。以后再采访时,她都要了解受访者的身体状态。柴静觉得采访的核心出发点都是人,她跟他们一样置身在这个世界里。柴静认为在关心他们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关心她自己。

柴静的采访38%的时间是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述。坐在农村的草垛上,和农民聊天,她在一边静静地倾听,农民手里拿着根木棍一边说,一边随便在地上画着,柴静喜欢这样的采访状态。

做电视新闻,无疑是辛苦的,甚至有人说做电视人是在透支生命,但柴静觉得已经很幸福了。每次出差她都觉得像出走,充满未知,每次采访都是她的一个挑战,在其中穷尽自己的智力,跨越自己的极限。

对人的深度关切以及出众表达,让柴静也为人们所记住。

言论

做新闻的态度

之前我工作中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但是做电视节目,一下就蒙了。你不要指望谁会教你。如果不能生存下来,那你就熄灭吧。回头想想做新闻要没有这个劲也不行,这是必经的。

热爱旅行

在内心不断行走的人,很难看到光亮,所以还是要朝向坚实的大地。少年时,我喜欢独自爬山,现在我热爱旅行,消解对生命的疑虑。地域变动,总会减低内心在封闭时承受的震荡。不久前我去西藏,那里的美令我震撼。真的,当步伐越来越大,世界越来越开阔,就不会只关注那个内心的自我,所有的悲欢离合也变得云淡风轻。

评点

除了旅行,她还喜欢摄影、阅读和写作。文字,是她格外看待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她认为自己不太会讲话,也不擅长身体语言,感受又丰富,只有文字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如果将来有一天不做采访和主持了,她希望做摄影师、四处旅行者或者干脆就做水手,当然,闲暇时可以写些文字。

——《柴静、许知远、韩寒:为何我的幸福如此简单?》

这就是柴静,她的心很热,像火一样蓬勃燃烧;她的眼很冷,像水流一样深邃宁静。她语言犀利,执著于真相的探问;她情怀柔软,悲悯而且充满诚意。

——摘自《柴静:从文艺青年到新闻斗士》

启示

读好书滋养人生

柴静是个爱读书的人,书籍给了她深邃的思想和一颗宽容的心。

她曾说人一生当中总会碰到一本特别用力去读的书,它会帮你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最后突破困惑。她读顾准、胡适的书,读到半夜,激动得不能入睡,就发短信给朋友。从最初的青涩到现在的成熟睿智,一直喜爱读书,她的文字里也多了几分平实,简单质朴的语言却包含深层次的情与理。读她写的《陈虻不死》,寥寥几千字,却让人感动。

书籍赋予了她独特的气质,也让她的文字有着引人注目的灵性。

读书能够增长知识,使人更有内涵与修养。现代的人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但我们实在不应该把读书这个好习惯丢掉。一个人若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即使再忙,也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有选择地读一些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通过经常接触书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不与社会脱节。

女性朋友不妨试试以下几种读书的方法,增加自己的知识与修养。

1.慎选书籍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好的书籍。书籍是用来帮助学习的,所以所选的书一定要“专业对口”。在进行选择时,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选名家的书籍,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一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取精粹。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精读则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明了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读书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流于肤浅。没有广博的基础而一味地追求精深,也是不可取的。

3.速读

速读,就是快速地浏览阅读。练习速读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练习得越多,越熟练,最后会变成一种习惯,而成为自身行为的一部分。一旦习惯一种速度后,你的眼睛也会渐渐习惯新的速度。但是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速读,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兼顾速读。

4.通读与跳读结合

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目的在于读懂、了解整篇文章的全貌,力求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对于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暂时忽略,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遇到疑问,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问题,继续往下读,或许会豁然开朗。

同类推荐
  • 可以失败不能放弃

    可以失败不能放弃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告诉读者成功与艰辛、苦难、“头悬梁”、“锥刺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具体内容包括:失败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成功、放弃了就永远都没有希望、失败并不能否定一切、失败可能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等。
  •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美丽生活要则(人生高起点)

    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窗口同时向天空望去,结果迥异:有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而有人看到的却是暗夜里朦朦的月色和云缝里点点的星光。
  • 面试胜经

    面试胜经

    本书非常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好地掌握面试技巧,克服面试时的惶恐和困惑,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OL的职场修炼法则: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

    OL的职场修炼法则: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

    办公室的生活是现代职场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室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职业女性实现理想、成就人生的主要途径。如何轻松游走于职场,成为办公室里如鱼得水的美丽OL,得到老板赏识,并一步步向事业的顶峰迈进……这越来越成为职场女性关注的话题。本书为职场丽人提供了一些取胜于职场的哲学,让女性的职场之路更为畅通,人生之路更为辉煌。
热门推荐
  • 仙鬼志异

    仙鬼志异

    剑起星崩,刀落仇泯!一个从小生活在小村落的猎人,突有一日杀来一批剑修,种种恩怨由此展开。自古仗义每多屠狗辈,一两清风二三朋友,刀剑锋芒起,气冲三界外!
  • 天武战纪

    天武战纪

    当他骑着摩托车在这片大陆驰骋,重回地球的信念却从未改变。
  •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5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100余篇散文。在“江西散文现象研讨会”举办之前,成立五年的江西省散文学会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的《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选》精选了我省85位散文作家的作品,既客观地反映了江西散文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又充分地展现了全省散文创作的崭新风貌。现在,《江西散文学会丛书》又将出版,这对于进一步“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江西的散文创作,无疑是十分可喜的。
  • 天问记

    天问记

    太古初年,天地间诞生一神花,其名七彩,神花一万年一开花,一万年一结果,一万年一枯萎。经年间,有俗人得遇神花而开悟明理,消灾减难百病不扰;有圣人幸儿倚触花旁,通彻至理,感化世人,教化众生;有神人窃取造化,后修炼神通,开宗立派,传承至今。
  • 月之独响曲

    月之独响曲

    她到了一个临近灭亡的地球,丧尸横行,异种突起。末世第一天,亲人为救她,都死了,她只剩下小黑。来,玩个游戏吧。我赢了,就请你去死;你赢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呀。人性的劣根,别让月月失望呀。
  • 昭陵独宠之王妃九公主

    昭陵独宠之王妃九公主

    六岁之前,她是御楚国皇帝云天最宠溺的九公主,封号:君玥。父皇说,她是他这一生最爱的宝贝,是御楚国最耀眼的明珠。六岁之后,她依旧是君玥公主,只是她的父皇便成了那个曾经被她称作皇叔的男人。坐在前往封赫国的花轿上,母后临死前的一幕在她眼前重现。她闭上眼,从那一刻起,从所有的家人都被云峰全部杀掉的那一刻起,她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嫁给昭陵王,是她自己的选择,隐忍多年,复仇的路她一定要走下去。伸开纤细的柔荑,就算这双手染上鲜血,就算赔上自己的一生,她也在所不惜!
  • 梦魇之第二种性格

    梦魇之第二种性格

    她被梦魇紧紧勒住脖子,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猛然惊醒,已是两个月之后,打开新闻,却发现梦境中的杀戮已在现实中悄然上映。惶惶中,她遇到了她的初恋,一个如画一般的男子。而一个噩耗紧接而来,她……竟有两种性格!?
  • 鸣曲录

    鸣曲录

    末日战歌悄然奏起,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的恐怖事件发生,一群来自中国却拥有着异能力量的国际组织开始寻找并打击幕后主使。我们是血泪,我们同存亡。
  • 祖龙血滴子

    祖龙血滴子

    叶岚本天才,被家族当废材赶出家门,含恨离去。却意外得到强大祖龙血脉,横扫千军万马被帝国所畏惧,成立大型佣兵团,做甩手掌柜再次外出历练。飘往其他大陆…………请观看主角如何逆境重生,无权胜有权。
  • 飞升成星

    飞升成星

    十年之前,魔道至圣一剑荡毁梵天一脉,唯一传人携带至高心法流落尘界。十年之后,少年秦渐身怀“梵天心经”,开启全新真武之路。习武=获得自由?全新武道理念来袭,越强大,越自由。然而,我的自由止于你的鼻尖,当烽烟四起,唯强者得纵横天下!侠骨柔情,碧血丹心。飞升成星,直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