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2200000011

第11章 忠义血性

十一忠义血性

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湖南,衡阳。

在曾国藩的依次引见之下,彭玉麟这才一一识得了座上之人。

左首第一位,乃是湖南双峰人氏、作一身儒生打扮、比自己年长十来岁、面容清癯、却略带了几分愁苦之色的“湘勇”的创办者、大名鼎鼎的人称“罗山先生”的罗泽南。

第二位,便是适才在烂泥路上骑马超过自己的那位骑术精湛的青衣汉子,乃是湖南湘乡人氏李续宾(字迪庵)。彭玉麟微笑着对他抱拳施礼时,他向着彭玉麟深深一揖,似为自己赶路时的鲁莽之举而赔罪。

右首第一位,却是一位满洲将领,唤作塔齐布(字智亭),此人目光炯炯,英气逼人,把一条黝黑粗大的辫子在脖子上盘了两圈儿,曾国藩介绍他时,他伸出右手来跟彭玉麟握了握,彭玉麟只感到他粗糙的手掌之中遍是老茧,想是常年练武所致。

第二位,乃湖南善化的杨载福(字厚庵),三十出头的样子,中等身材,浑身精力弥漫,一张脸显得和和气气,笑声宏亮爽朗,是在座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四人之中,罗泽南与塔齐布的名字他已是久仰的了,在曾国葆军营之中,他便常常听到他们的种种传闻;而骑枣红马的李续宾与年轻的杨载福之名,却是初次听闻。

曾国藩为彭玉麟引见罗泽南之时,只见这位私塾先生一般的罗山先生微笑着站起来抱拳道,雪琴兄,久仰了。彭玉麟得知眼前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罗山先生后,微微一惊,抢上前去深深一揖,原来是罗山先生,久仰久仰。罗泽南的“久仰”是标准的客套话,彭玉麟此时名不见经传,除了曾国藩认识外,其他几乎无人知晓;而彭玉麟的“久仰”,却是发自内心,半点不假。

罗罗山先生之名,彭玉麟在耒阳帮杨子春经理典当铺时即有耳闻,那时罗泽南和王錱在湘乡组建了一支农民子弟兵——湘勇,以防备抵御太平军的侵扰。彭玉麟听曾国葆军营里多人说起过他,据闻这是个真正言行一致、有着长者之风的苦命先生。他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年),少年丧父,家酷贫,他家的左边是一家染坊,右边是一家药铺,十一岁的罗泽南在那年的春节写了一副春联贴在了自家大门:

生活万家人命;

染成五色文章。

此联虽上言药铺、下言染坊,又何尝不是少年罗泽南的胸中志向?道光五年(1825年),19岁的罗泽南便开始教书课徒,然而就在那一年,他苦命的母亲没能享受到他的第一份薪资即撒手西去;第二年,曾竭尽全力供他读书的祖父和兄嫂在一年之内又迅速相继去世;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二十九岁时,他的长子、次子、三子又都在一年之内接连死去,妻子因接连丧子,悲伤过度,双眼失明,双耳重听,疾病缠身。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彭玉麟曾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如果换了我,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打击?这位罗山先生并没有被命运击倒,他在写下《殇侄殇子哀辞》“恍恍惚惚,迷迷离离,是血是泪,终莫能辨。呜呼痛哉,呜呼痛哉!”一文后,依然坚强的挺立着,依然坚持一面教书谋生,一面夜以继日地苦读,他“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无术以资生,而耻无术以济天下。”他的人格操守,使众多的湘军子弟在他的面前“循循弟子列”,执礼极恭。

李续宾则显然是个少言寡语之人,尤其是在老师罗泽南的面前,但这并未使他显得木讷和呆板,反而给人一种极老成持重之感。彭玉麟在后来的言谈中才渐渐得知,那天李续宾乃是从江西赶回,而他去江西,却是去为南昌的江忠源解围。当他与江忠源之弟江忠淑率湘乡一千人、新宁(江忠源故乡)二千人分两路赴援时,初经战阵的江忠淑在瑞州遇伏,全军溃散。这一役,湘勇阵亡八十多人,李续宾的同窗好友谢邦翰等好几人都死在了太平军的刀口上,湘勇首次出省作战就遭到太平军的迎头痛击,这让素来沉稳大气的李续宾急怒攻心,却无可挽回。其时正逢江西泰和县的天地会首领邹恩隆率众造反,连续攻克了泰和、万安、安福等几个县。痛定思痛的李续宾将惨败于太平军的一口恶气尽数出在了背时的天地会头上,他率领残余的湘勇,于9月15日和20日,分别攻陷了安福、泰和二县,从天地会手中抢了回来,这才稳定军心、重振军威。11月,他在率队返回湖南的途中接到曾国藩的信后,当即抛开大队人马,于此日匹马疾速奔赴曾国藩大营。李续宾在描述江西战事之时,神情淡定,语调平缓,败时不沮丧气馁、推诿职责,胜时亦不骄矜得意、居功自傲,更绝无添油加醋的夸张说辞,这让在座的几位心中均是暗自钦佩。

满洲将领塔齐布随曾国藩到了衡阳之后,除了自己亲自参与到更加严格的练兵之外,就是在原有湘勇的基础上开始广为征兵。曾国藩心中清楚得很,从长沙带过来的区区千余湘勇是根本抵不上什么大用场的,所以他命塔齐布在衡阳就地取材,现场征兵,准备办成六千人的陆军,和江忠源统带的四千楚勇(其时此军在江西援守)合为万人大军。在选用兵员的标准上,“血性忠义”是曾国藩征兵的核心标准,他更是参考了前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方法,戚将军募兵用人的标准颇为独到:凡脸皮白净、看似伶俐、看见官府中人也毫不顾忌的,一概不要,因为这些人都是城市久混的油滑之徒,是将来军队中的兵痞子、兵油子,关键时刻靠不住,不但自己会开溜,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开溜;他要的是那种见了官府之人有胆怯之意的黑大粗壮、皮坚肉厚的乡野纯朴之民。曾国藩对戚继光的用人标准几乎原样照搬,且看他后来给皇帝的奏折中陈述他选兵的基本原则就明白了:“就经历言,要求单纯,不沾标兵散勇之气;就地域言,要用深山穷谷之民;就性格言,要犷悍英鸷,而不是斯文而雅。”——既然条件开出来了,塔齐布照着挑选便是:先由什长招10名士兵,然后,哨官招10个什长,这便就有了100人;然后营官再招4个哨官,这便有了400人;再加上各营官与哨官的嫡系亲兵,一个营500来人也就齐了。而挑选士兵的标准,则将戚继光,也就是曾国藩的征兵要求直接化、简单化:摸摸应征者的手,手掌粗糙有老茧的,就符合标准,便将其留下。为了吸引到更多的应征者,曾国藩开出的军饷高于绿营,那时普通的绿营兵一个月计有三两多银子,而现募的湘军一个月却有四两多银子,这样的待遇让绿营兵眼红不已,更是吸引了不少呼朋唤友、三五成群前来报名入伍的,故此湘军中有父子、兄弟等嫡亲血缘关系的不在少数,至于表亲、好友、邻里、同窗、同村等关系的更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曾国藩对塔齐布与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在衡阳,这支湘军陆军,在塔齐布与罗泽南的精心调教之下,以”练一人收一人之益,练一月有一月之效“为宗旨,操练起来了。

至于杨载福,却是经曾国葆力荐,认为其“才当任一军,不宜屈为帮办”,曾国藩从善如流,让他在罗泽南营里协助训练,平日留意观察,认为此人确实才堪大用,方才让他加入了今天的这个小范围高级别会议。

曾国藩自上个月收到江忠源与郭嵩焘那封”力主水师之议”的公函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没有打过一天仗,却不乏审时度势的锐利眼光的曾国藩深知同样是读书人出身的江忠源和郭嵩焘看待问题的眼光又一次超越过了自己,这让他颇为气沮,心中更是暗暗发狠要赢回来。恰在此时,太平军水陆并进,第二次进攻武汉,靠着水师的威力,数日之间便兵临武昌城下,湖北形势岌岌可危,咸丰帝急令湖南派兵援助。然而湘军出省北援湖北,过了岳阳,便是洞庭与长江,有太平军水师坐镇其间,湘军仅有陆军是孤掌难鸣,万万不行,操办湘军水师,便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煎熬了一个多月的曾国藩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十月二十四日,在籍侍郎、钦差大臣曾国藩上奏,请练水师。

咸丰帝览折龙颜大悦,立即提起朱笔亲批,狠狠表扬了曾爱卿国藩:“所虑俱是。汝能斟酌缓急,甚属可嘉”。

曾侍郎接旨后跪地面北山呼万岁,热泪盈眶,我曾国藩终于又得表扬了!自八月十三日出走衡阳即郁郁不得志的他至今日终于扬眉吐气,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俱往矣,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曾国藩选兵的标准如前所述,而他选将的标准,则是“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俱致;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曾国藩认为彭玉麟与杨载福二人皆符合上述条件,一个是“智胆超群,秉性忠直”,又“口不言功”;另一个则是“任事勇敢,励志清苦,实有烈士之风”,因而他毅然决定将他们从无名之辈一举提拔到水师统领的高位之上。

故此,彭玉麟与杨载福双双得令,即日起,募水兵,练水师,并各领一军……

敢向烟霞供啸傲;

不妨谈笑觅封侯。

——彭玉麟题太平楼,原名“魁星楼”,太平军曾驻此。

笔者:此联颇有些奇怪,不知彭玉麟是在怎样的心境和环境下写出来的。他一生六辞高官,在他加入曾国藩湘军之时,与曾国藩亦有约定,“不求保举,不受官职”,所以这个下联“不妨谈笑觅封侯”应该不是说他自己,或是有其他的什么背景,那就不得而知了。

同类推荐
  • 西藏解放

    西藏解放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迷失一零六八

    迷失一零六八

    在整个北宋年间的所有皇帝,说他们最想得到什么?钱?皇帝会没有钱?权?开玩笑吧?美色?逗我玩吧?要说,这些个当皇上的,最斤斤计较的就是那“燕云十六州”了,本来应该是大宋王朝的土地,差这一点就统一了,可是却被鞑子给占了。鞑子占了,怎么抢都抢不来,还弄得自己一身骚,怎么办?这时,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把“燕云十六州”占了,他们还自称是汉人,他们还要向大宋朝称臣,只是,那些占了的土地,您老还是甭想了!于是这批人,在这一片土地上搞改革,嗯?改革?对!还不够,还要民主!民主?对!还不够,还要……还要……一切尽在《迷失一零六八》!————欢迎加书友QQ群:534241652
  • 穿越到大唐世界

    穿越到大唐世界

    本想着情场失意,赌场得意的林云去了一家地下赌场内豪赌,在输光所有钱后林云大醉一场,在醒来后发现自己正睡在大唐贞观年间的大街上!
  • 布衣卿相

    布衣卿相

    现实的羁绊,还有对命运的探究,夏元鼎游走在得与失的边缘,是乾坤在手,还是放鹤南山……
  • 中世纪笔记

    中世纪笔记

    中世纪,黑暗的代名词。没有美丽的公主,没有美味的食物与酒,也没有优雅的骑士。那么请我来结束它。人们将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行走在光明中。在这之前,请握紧手中的剑盾。这是一本笔记......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幸福叫守候

    有一种幸福叫守候

    本书内容包括:幸福是一个保温杯、温馨的回忆、幸福就是在一起、幸福可以选择、幸福的约定、幸福的尾巴、夸张的幸福等。
  •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谁是新精英?不是高薪!不是权利!不是别墅!而是那些——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的人!最大牛的精英们组成写作团,为“毕业新鲜人”们提出最实用有效的热辣建议!读这套书,至少少走三年弯路!互联网改变世界。拜马云、马化腾等人所赐,实体店铺、商场,正在萎靡,并将纷纷倒闭。能通过互联网解决的,谁还通过线下?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越来越松动,上班时间不规律的自由工作者,会越来越多。未来的世界,人们要么工作宅在家,要么旅行走天涯。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眼界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
  • 诸神归葬

    诸神归葬

    当历史在先人口中传承,渐渐变为传说。当传说全都成为神话之后。至此……神话也已变得斑驳不在!某日,离别万年的“他们”再次携带着所谓的“永生”……突然降临这久违的世间!一段历史与场未完成的预言。一位自幼丢失最重要记忆的少年。一念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决心。一个挣扎成为至强者的故事。
  • 古穿今之林屋藏傲娇

    古穿今之林屋藏傲娇

    庆功宴,阳台上月凉如水。阿娇一把拽下他,眯着眼睛细细望了会儿,驼红的脸娇憨迷人,"彻儿……"她笑笑,脸上的温情霎时被冷淡取代,"如今才真正是,彻底放下了你。"林易眸色一黯,顺着她的力道更贴近,"彻儿,是谁?"明明是诱哄的语气,却不自觉透出几分凌利来。阿娇吃吃笑了两声,"是啊,你后来不让本宫这么叫你了,应该叫你…皇上,汉武帝刘彻,成千秋之伟业,建万世之…嗝!"林易( ̄. ̄)
  • 玩转古代

    玩转古代

    天羿阴差阳错的跟心腹们一起跌到古代。难得来到古代,可是,太无聊了。咦,这个男人挺有趣的,就跟他玩玩消磨时间也不错。可是,这古代人太可恶了,他都牺牲色相,他想要什么都答应他了,还舍命相救了,可他竟然不甩自已?走着瞧,他一定要让他臣服在他的脚下。伊昱,无言问苍天,他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吗?否则怎会遇上这个煞星,将他的人生搞得乱七八糟的。哪位神仙来救救他。
  • 至尊神国

    至尊神国

    先天经脉闭塞,真的无缘武道?一个乘龙的老者来到林海城,一桩三十年前的旧案被翻起……一个圣等血脉的孩子被发现。当七颗“鸿蒙果”同时被人服用的时候,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我要杀回大周,我要救回父母,我要为那死去的族人报仇。天道不公我便灭天,人道不公我便杀人!一个绝世天才从林海城,从九等宗门青羽门起步,开始踏着其他天才,走上一条成就武道至尊的路。
  • 系统之女配奋斗记

    系统之女配奋斗记

    唐小鱼没想到的是被九天神雷给轰成渣渣,然后又被一个不知名的生物,叫系统的家伙给救了,叫她去解救那些无知而可怜的妹子们.......
  • 远在千里之外

    远在千里之外

    爱情不是你我能决定的事情,无处寻觅也无法逃避。
  • 唯有星辰不负夜

    唯有星辰不负夜

    他曾说,每一颗星星都是他的朋友,从今以后这些星星也会是她的朋友。然而,当他也成为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她却再也不记得星星是她的朋友。他曾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她,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太爱她。然而,当虚假掩埋真相,仇恨蒙蔽双眼,她把枪口对准他的胸膛。他曾说,她不过是他复仇的一颗子弹,除了命中敌人的心脏之外毫无用处。然而,当她身临险境,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当她与其他男人亲密无间,他妒火中烧,终于拥她入怀,“你只能是我的。”
  • 童年记事

    童年记事

    作者周卫国,原上海大学文学院英语教师。(童年记事)讲述的是我儿时的故事,上海儿童弄堂生活的故事,老上海的故事。它来自我童年生活的记忆,主要是发生在一九六五年初到一九六六年初的一年间。不少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余是我的童年伙伴(主要人物有八个)、同学和他们亲人的故事。(童年记事)约五十万字。(童年记事)以儿童视角来观察生活,借孩童的语气来叙说那个时代的故事。它通过对往事一件件、一桩桩的记忆,就像一部记录片,多角度、多层面地把我们的所见所闻,自己生活时代的点点滴滴都统统地摄入镜头,再回放给读者。她是一部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