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7800000045

第45章 演化论与存疑主义

1872年1月10日,达尔文校完了他的《物类由来》第六版的稿子。这部思想大革命的杰作,已出版了十三年了。他的《人类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也出版了一年了。《物类由来》出版以后,欧美的学术界都受了一个大震动。十二年的激烈争论,渐渐的把上帝创造的物种由来论打倒了,故赫胥黎(Huxley,1825—1895年)在1871年曾说,“在十二年中,《物类由来》在生物学上做到了一种完全的革命,就同牛顿的天文学上做到的革命一样”。但当时的生物学者及一般学者虽然承认了物种的演化,还有许多人不肯承认人类也是由別的物类演化出来的。人类由来的主旨只是老实指出人类也是从猴类演化出来的。这部书居然销售很广,而且很快:第一年就销了二千五百部。这时候,德国的赫克尔(Haeckel)也在他的《Naturliche Schopfungs Geschichte》(演化论与存疑主义)里极力主张同样的学说。当日关于这个问题——物类的演化——的争论,乃是学术史上第一场大战争。十年之后(1882年),达尔文死时,英国人把他葬在卫司敏德大寺里,与牛顿并列,这可见演化论当日的胜利了。

1872年的六版的《物类由来》,乃是最后修正本。达尔文在这一版的424页里,加了几句话:

前面的几段,以及別处,有几句话,隐隐的说自然学者相信物类是分別创造的。很有人说我这几句话不该说。但我不曾刪去他们,因为他们的保存可以记载一个过去时代的事实。当此书初版时,普通的信仰确是如此的。现在情形变了,差不多个个自然学者都承认演化的大原则了。(《达尔文传》二,三三二)

当1859年《物种由来》初出时,赫胥黎在《泰晤士报》上作了一篇有力的书评,最末的一节说:

达尔文先生最忌空想,就同自然最怕虚空的一样[“自然最怕虚空”(Nature abhors a vacuum),乃是谚语]。他搜求事例的殷勤,就同一个法学者搜求例案一样。他提出的原则,都可以用观察与实验来证明的。他要我们跟着走的路,不是一条用理想的蜘蛛网丝织成的云路,乃是一条用事实砌成的大桥。那么,这条桥可以使我渡过许多知识界的陷坑;可以引我们到一个所在,那个所在没有那些虽娇艳动人而不生育的魔女——叫作最后之因的——设下的陷人坑。古代寓言中说一个老人最后吩咐他的儿子的话是:“我的儿子,你们在这葡萄园中掘吧。”他们依着老人的话,把园子都掘遍了;他们虽不曾寻着窖藏的金,却把园地锄遍了,所以那年的葡萄大熟,他们也发财了。(《赫胥黎论文》,二,110页。)

这一段话最会形容达尔文的真精神。他在思想史的最大贡献就是一种新的实证主义的精神。他打破了那求“最后之因”的方法,使我们从实证的方面去解决生物界的根本问题。

达尔文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他的学说在这五十年里的逐渐证实与修正——这都是五十年的科学史上的材料,我不必在这里详说了。我现在单说他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

达尔文的主要观念是:“物类起于自然的选择,起于生存竞争中最适宜的种族的保存。”他的几部书都只是用无数的证据与事例来证明这一个大原则。在哲学史上,这个观念是一个革命的观念;单只那书名——《物类由来》——把“类”和“由来”连在一块,便是革命的表示。因为自古以来,哲学家总以为“类”是不变的,一成不变就没有“由来”了。例如一粒橡子,渐渐生芽发根,不久满一尺了,不久成小橡树了,不久成大橡树了。这虽是很大的变化,但变来变去还只是一株橡树。橡子不会变成鸭脚树,也不会变成枇杷树。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也还如此。这个变而不变之中,好像有一条规定的路线,好像有一个前定的范围,好像有一个固定的法式。这个法式的范围,亚里士多德叫他做“哀多斯”(Eidos),平常译作“法”。中古的经院学者译作“斯比西斯”(Species),正译为“类”(关于“法”与“类”的关系,读者可参看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206页)。这个变而不变的“类”的观念,成为欧洲思想史的唯一基本观念。学者不去研究变的现象,却去寻现象背后的那个不变的性。那变的,特殊的,个体的,都受人的轻视;哲学家很骄傲地说:“那不过是经验,算不得知识。”真知识须求那不变的法,求那统举的类,求那最后的因(亚里士多德的“法”即是最后之因)。

16、17世纪以来,物理的科学进步了,欧洲学术界渐渐的知道注重个体的事实与变迁的现象。三百年的科学进步,居然给我们一个动的变的宇宙观了。但关于生物、心理、政治的方面;仍然是“类不变”的观念独占优胜。偶然有一两个特別见识的人,如拉马克(Lamarck)之流,又都不能彻底。达尔文同时的地质学者、动物学者、植物学者,都不曾打破“类不变”的观念。最大的地质学家莱尔(Lyell)——达尔文的至好朋友,——何尝不知道大地的历史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物?但他们总以为每一个地质的时代的末期必有一个大毀坏,把一切生物都扫去;到第二个时代里,另有许多新物类创造出来。他们始终打不破那传统的观念。

达尔文不但证明“类”是变的,而且指出“类”所以变的道理。这个思想上的大革命在哲学上有几种重要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打破了有意志的天帝观念。如果一切生物全靠着时时变异和淘汰不适于生存竞争的变异,方才能适应环境,那就用不着一个有意志的主宰来计划规定了。况且生存的竞争是很惨酷的;若有一个有意志的主宰,何以生物界还有这种惨剧呢?当日植物学大家格雷(Asa Gray)始终坚持主宰的观念。达尔文曾答他道:

我看见了一只鸟,心想吃它,就开枪把它杀了:这是我有意做的事。一个无罪的人站在树下,触电而死,难道你相信那是上帝有意杀了他吗?有许多人竟能相信;我不能信,故不信。如果你相信这个,我再问你:当一只燕子吞了一个小虫,难道那也是上帝命定那只燕子应该在那时候吞下那个小虫吗?我相信那触电的人和那被吞的小虫是同类的案子。如果那人和那虫的死不是有意注定的,为什么我们偏要相信他们的“类”的出生是有意的呢?(《达尔文传》第一册,284页。)

我们读惯了《老子》“天地不仁”的话,《列子》鱼鸟之喻,王充的自然论——两千年来,把这种议论只当耳边风,故不觉得达尔文的议论的重要。但在那两千年的基督教威权底下,这种议论确是革命的议论;何况他还指出无数科学的事实做证据呢?

但是达尔文与赫胥黎在哲学方法上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存疑主义”(Agnosticism)。存疑主义这个名词,是赫胥黎造出来的,直译为“不知主义”。孔丘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确是“存疑主义”的一个好解说。但近代的科学家还要进一步,他们要问,“怎样的知,才可以算是无疑的知”?赫胥黎说,只有那证据充分的知识,方才可以信仰,凡没有充分证据的,只可存疑,不当信仰。这是存疑主义的主脑。1860年9月,赫胥黎最钟爱的儿子死了,他的朋友金斯利(Charles Kinsley)写信来安慰他,信上提到人生的归宿与灵魂的不朽两个大问题。金斯利是英国文学家,很注意社会的改良,他的人格是极可敬的,所以赫胥黎也很诚恳地答了他一封几千字的信。(《赫胥黎传》,一,233~239页)这信是存疑主义的正式宣言,我们摘译几段如下:

灵魂不朽之说,我并不否认,也不承认。我拿不出什么理由来信仰他,但是我也没有法子可以否认他……我相信別的东西时,总要有证据;你若能给我同等的证据,我也可以相信灵魂不朽的话。我又何必不相信呢?比起物理学上“质力不灭”的原则来,灵魂的不灭了也算不得什么稀奇的事。我们既知道一块石头的落地含有多少奇妙的道理,决不会因为一个学说有点奇异就不相信他。但是我年纪越大,越分明认得人生最神圣的举动是口中说出和心中觉得“我相信某事某物是真的”。人生最大的报酬和最重的惩罚都是跟着这一种举动走的。这个宇宙,是到处一样的;如果我遇着解剖学上或生理学上的一个小小困难,必须要严格的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方才可望有成绩;那么,我对于人生的奇秘的解决,难道就可以不用这样严格的条件吗?用比喻或猜想来同我谈,是没有用的,我若说,“我相信某条数学原理”,我自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够不上这样信仰的,不配做我的生命和希望的根据。

……科学好像教训我“坐在事实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要愿意拋弃一切先入的成见;谦卑的跟着‘自然’走,无论他带你往什么危险地方去:若不如此,你决不会学到什么。”自从我决心冒险实行他的教训以来,我方才觉得心中知足与安静了……我很知道,一百人之中就有九十九人要叫我作“无神主义者”(Atheist),或他种不好听的名字。照现在的法律,如果一个最下等的毛贼偷了我的衣服,我在法庭上宣誓起诉是无效的(1869年以前,无神主义者的宣誓是无法律上的效用的)。但是我不得不如此。人家可以叫我种种名字,但总不能叫我“说谎的人”。

这种科学的精神——严格的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就是赫胥黎叫作“存疑主义”的。对于宗教上的种种问题持这种态度的,就叫作“存疑论者”(Agnostic)。达尔文晚年也自称为“存疑论者”。他说:

科学与基督无关,不过科学研究的习惯使人对于承认证据一层格外慎重罢了,我自己是不信有什么“默示”(Revelation)的。至于死后灵魂是否存在,只好各人自己从那些矛盾而且空泛的种种猜想里去下一个判断了。(《达尔文传》,一,277页)

他又说:

我不能在这些深奧的问题上面贡献一点光明。万物缘起的奇秘是我们不能解决的。我个人只好自居于存疑论者了。(同书,一,282页)

这种存疑的态度,五十年来,影响于无数的人。当我们这五十年开幕时,“存疑主义”还是一个新名词;到了1888年至1889年,还有许多卫道的宗教家作论攻击这种破坏宗教的邪说,所以赫胥黎不能不正式答辩他们。他那年做了四篇关于存疑主义的大文章:

(1)《论存疑主义》;

(2)《再论存疑主义》;

(3)《存疑主义与基督教》;

(4)《关于灵异事迹的证据的价值》。

此外,他还有许多批评基督教的文字,后来编成两厚册,一册名为《科学与希伯来传说》,一册名为《科学与基督教传说》(《赫胥黎论文》,卷四,卷五)。这些文章在当日思想界很有廓清摧陷的大功劳。基督教当16、17世纪时,势焰还大,故能用威力压迫当日的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受了刑罚之后,笛卡儿(Descartes)就赶紧把他自己的《天论》毀了。从此以后,科学家往往避开宗教,不敢同他直接冲突。他们说,科学的对象是物质,宗教的对象是精神,这两个世界是不相侵犯的。三百年的科学家忍气吞声地“敬宗教而远之”,所以宗教也不十分侵犯科学的发展。但是到了达尔文出来,演进的宇宙观首先和上帝创造的宇宙观起了一个大冲突,于是三百年来不相侵犯的两国就不能不宣战了。达尔文的武器只是他三十年中搜集来的证据,三十年搜集的科学证据,打倒了二千年尊崇的宗教传说!这一场大战的结果——证据战胜了传说——遂使科学方法的精神大白于世界。赫胥黎是达尔文的作战先锋(因为达尔文身体多病,不喜欢纷争),从战场上的经验中认清了科学的唯一武器是证据,所以大声疾呼地把这个无敌的武器提出来,叫人们认为思想解放和思想革命的唯一工具。自从这个“拿证据来”的喊声传出以后,世界的哲学思想就不能不起一个根本的革命,哲学方法上的大革命。于是19世纪前半的哲学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就一变而为19纪末年的实验主义(Pragmatism)了。

(收入1930年12月亚东图书馆初版《胡适文选》)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大国思维:破解深藏于大国的思维奥妙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如何像宣扬的那样,成为主导世界的“英雄国家”?《大国思维》从具体的故事和新闻案例入手,没有抽象的概念,全是一些实际可感的素材和辩论性话语、直率的谈论,可谓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热门推荐
  • 都市最强系统

    都市最强系统

    山村少年获得心愿系统,强者之路就此开启!要身价一个亿?要解决地里的虫子问题?要想解决……很简单,做任务即可!不做任务就不举,做了任务就坑爹!看主角身怀最强系统,踏出小山村,赚最多的钱,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专治装逼犯,吊打各种不服,成就一段牛叉的幸福人生。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混沌灵缘

    混沌灵缘

    一个懵懂无知、似傻非傻的少年经历了种种奇缘、情缘,领略了世间沧桑,终成混沌
  • 舞颜魅惑:妖媚驭兽师

    舞颜魅惑:妖媚驭兽师

    我是你的.呐,这个世界上一定有著,数不清的幸福吧,如果某一天能伴你左右的话..即使有人称你为骗子,用无情的话语伤害你;即使整个世界都不去相信你,给你戴上荆棘之冠..我也会成为只属於你的同伴,你的孤独与痛苦我感同身受......
  • 总裁的亿万新宠

    总裁的亿万新宠

    一夜错乱,她带走了他的两个种子,五年后,被亲生儿子打包送到了他的面前,结果她说:“市面上再高的价,一夜五千总该够了,两夜就是一万,不过看在你服务周道,我很满意的份上,决定给你加一半,两万块!以后别再来找我!”“两万?那我给你二十亿?”男人不屑的冷声道,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天,他要她十万天!
  • 孩子他娘,请留步

    孩子他娘,请留步

    金盛朝最美的人是谁?金盛朝最毒辣的人是谁?金盛朝最倒霉的人是谁?苏玥在金盛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她是一颗煞星,谁都想讨好她,可谁都不敢采撷这朵娇媚的花。她又是一颗福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预知未来,没有她,金盛朝差点亡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风雨情

    风雨情

    古老的帝国在坚强中滑向了未知的深渊,淬炼着无数人炽热的心。数代人的爱恨纠葛,在这魔一般的黑暗中,化作绚烂的焰火,洒向四野八荒。
  • 云鼎九州

    云鼎九州

    在天空之下,是无尽云海。九州漂浮在云海之上,神仙妖魔,居住其中。云海之间,战争永无止境,从不停歇。这是发生在物种之间的战争,失败既灭绝,而仙人已经步入末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即将迎来终结的时刻。寒山之上,周渔睁开了眼睛,万事万由他而变,社会的形态,战争的方式,在人类最后的时光之中,仙与人迎来了大变革。这是仙人与妖魔的战争,这是云海之上,激昂的鲜血与轰鸣的炮声,所绘出的画卷。天上九州,谁能定鼎云中?已经完本作品《恶魔书》《战锤40k之远东风暴》读者群:184082806
  • 最后一个阴阳鬼医

    最后一个阴阳鬼医

    我是一个医生,活着的时候没有看几个病人。死了之后困在阴间几百年。身为一个医生,我一直在思考。我可以医好一个人的生理疾病,但是一个人的心愿,万千大众的心念如何去医,万千宇宙,千条路,独走一木牵一人。
  •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