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她18岁,大眼、圆脸、皮肤白皙、身材高挑,从头到脚完全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雪君就读于上海著名的圣玛丽亚女子中学,成绩优异。一切近乎完美,似乎老天太厚待她了。
但她也有不如意,那就是她的出身,她的母亲是个佣人。
她父亲本是无锡西郊人,家境贫困,十几岁时被送来上海当学徒,闯荡几年后,在河南中路摆起了呢绒摊经商。一天,一个英国商人运了批骆驼绒来,原本要卖给永安公司的。不巧永安老板那天不在,英国人又急于回国,就将货赊卖予他。后来,那英商不知何故没有再来上海。他因这票无本生意发了笔小财,用这钱在河南路和广东路开了两家呢绒店。苦心经营数年后,成为上海滩上有名的“呢绒大王”。他在生意上风生水起也有赖于他精明的老婆。他老婆是个小户人家的小姐,能写会算,为人处事也颇为得体,在他摆地摊时就嫁了他,算是患难夫妻了。渐渐的,小日子红火了,儿女承欢膝下。
男人有了钱难免会有别的心思,回无锡老家修园子时他便勾搭上了朋友家的女佣。忌惮于上海的老婆,他没有把她带回上海,只是隔三差五借着由头往无锡跑,园子也就越修越大。前两年,我去无锡参观了这园子,虽然已改头换面成了收费的公园,但还能看出当时的底气。
话说到这,雪君该出生了。她母亲本盼着是个儿子的,对她的降生有点小失望。好在她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聪明、漂亮,讨父亲喜欢。终于,在她一岁时,父亲做通了老婆的思想工作,把母女二人接到了上海,但始终没能进家门。她母亲随后不停生养,一共有过七个小孩,活了六个。雪君的记忆里,母亲不是在大肚子就是在奶孩子。多年后,见到这位光荣妈妈时她已瘫在床上,反反复复着对着墙上的相片喃喃自语:“松方先生是好人呀。。。。。。”很难想象那干瘦的、毫无生气的身躯曾经孕育了那么多生命。
雪君在兄弟姐妹里是最出挑的,她四妹常吃醋地说:“姐姐长得漂亮,爹爹最宠她了。”确实,她不但在吃穿上受优待,父亲也乐于带她出去转,顺便享受旁人的夸赞。有意无意的,父亲会拿她同老婆生的那几个孩子作比较。雪君从小就知道,她比他们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