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历史小说的我,借由《明骑西行记》,又踏上了一段未曾走过的历史冒险旅程。
《明骑西行记》是本野心非常大的历史小说,把人们较少关注到的历史做了更多冒险历程的补完,让明朝建文帝于靖难之变后的失踪公案,与篡位之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事件做了合理的串连。历史书简中曾提及郑和率领宝船舰队多次航行的多重目的,如《明史郑和传》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这令后人产生相当多的幻想空间与期待。究竟建文帝跑到哪里去了?郑和多次航行,当中有什么内容是没有被史料记载的?宝船舰队成员的实际组成与下落又如何呢?这些世人还在研究中的许多疑问,给了文学创作很好的引子。
蓝弋丰透过忠于建文帝的宋慕,借由这个创作角色的眼睛与行动,告诉我们在威尼斯仍主导地中海商业发展,还没有地理大发现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六百年前南洋、印度洋、阿拉伯半岛、东非,甚至于欧洲的种种风情。《明骑西行记》不但有宝船舰队通事官马欢《瀛涯胜览》记载西事的味道,更因为导入了阴谋(如锦衣卫)、武术、历史事件与人物等因素,整本书读来颇有缤纷之感,让人在东西时空的交会下有不同以往的感受。
我所认识的蓝弋丰很不简单,弃医从文的他把心思放在图文创作领域,走出有别于社会习以为常的道路,给了我们新的思考和启发。他不久前改写出版的《海角七号电影小说》,更是分文不取,版税均全数捐赠给魏德圣导演拍摄下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之用,帮助魏导圆梦的举动让人想到了侠气。很巧的是,《赛德克·巴莱》也是历史题材的作品。期待这样的蓝弋丰,在未来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梦想与再发现。
——集邦科技执行长林启东
林启东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并取得台湾大学企管硕士学位,在台湾电子商务领域耕耘多年,是力传信息(NeoComTechnology)的创办人与执行长,打造出成功的拍卖网站平台“拍卖王”,并于二○○二年被美国最大电子拍卖平台eBay收购;目前除了担任产业研究机构集邦科技(DRAMeXchange)的执行长职务,本身也是集邦科技的创办人。
读史如以望远镜窥天,诚然难测全貌,但镜中世界,足以使人乐而忘返。
如果对于十三世纪后期的世界,我们可以从扑朔迷离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略窥端倪;那么,对于十五世纪初期的世界,我们是否也能透过一本故事书,让书中主角带我们去巡游一遍?
书中主角不必真有,他的事迹也尽可架空,但他活动的背景空间与遇到的配角人物,却符合史实,一丝不乱地铺陈展现。甚至当时人物内心幽微的思虑、隐蔽的企图,也在书里让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于是,历史在此得到一种另类的述说,不同的解释。
蓝弋丰的《明骑西行记》就是那本书,也是那架望远镜。
——历史研究者、科幻作家叶言都
金庸之后,武侠小说可说是后继无人;倪匡之后,华人世界的幻想小说也可说是后继无人;高阳之后,华人世界的历史小说更可说是后继无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他们之后,就没人再创作武侠小说、幻想小说或历史小说,只是他们都没办法超过这三位前辈的成就而已。
无法突破的原因并不在于文笔功力,而是在于两点:一、想象能力的贫乏;二、相关学识的不足。
所幸就像是《海角七号》证明了台湾的电影仍然能够拍得好看一样,《明骑西行记》证明了金庸、倪匡跟高阳不一定会成为华文写作界的绝响。
蓝弋丰,这个名字,说不定会改写华文世界中这三类小说发展史。
——LQY/MRZ/KPXPTT历史群组小组长及历史板(historia)
板主、《大宇宙战争年代志》、架空历史板(DummyHistory)连载《骑士武斗传》、战史板(Warfare)连载《军事史上的今天》作者公元一三九九年十月十四日,远在东亚中国的北京皇城内,大明建文皇帝一如往昔地上早朝,也一如往昔地无事退朝,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建文元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当然,如果真照瑞典矛盾(Paradox)公司所出的历史计算机游戏——征服四海(EuropaUniversalis)三代“以神之名”(InNomine)最初版本里,对明代的这种开局设定,《明骑西行记》这本小说也不会出现了。
不过,也不要怪瑞典人怎么会不知一三九九年那时,建文皇帝正在南京焦头烂额地与群臣研究,怎么摆平后来的永乐皇帝在北京发动的叛乱?我们又何尝知道同一时间里,称霸中亚的帖木儿正西进痛击如日中天的鄂图曼,无意间让风雨飘摇的东罗马又多了五十余年的寿命?我们恐怕也没注意到,即将结束中世纪,开启民族国家时代的英法百年战争,此时才刚到中场休息时间。对我们而言,年份只是个背诵的数字而已。
明骑的西行,将带领我们在相同年份里穿梭不同世界,更为了解不同的文化,也因此更为知道我们自身立足所在的时空。
——Tbilisi/Vladimir瑞典paradox游戏公司战略游戏《HeartsofIron》东亚历史部分特约咨询
永乐皇帝为什么派遣宝船?郑和为什么七次下西洋?作者借着明初这场倾国之力的冒险为背景,描绘了另一场看似徒劳无功、却潇洒开阔的人生壮游。
十五世纪的人如何旅行?十五世纪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透过虚构人物宋慕的脚步,让想象从日出之国一路旅行到欧亚大陆的尽头。
——LorenziaPTT古人八卦板(gallantry)连载《盛唐今语》作者,网络文学创作者,清大历史所硕士生
欣赏《明骑西行记》,就如同是在欣赏一部部主题各异,却又互相紧密结合的冒险电影。闭上眼睛,这些场景油然而生:
舰队司令郑和,站在艨艟巨舰的宝船旗舰舰首,手持阿拉伯制的罗盘,率领着巨大的宝船舰队,从中国的太仓,一路航向东南亚、印度、中东,以至东非的摩加迪沙(Mogadishu);明朝永乐帝训练严谨精实的锦衣卫们,出现在如同《圣战奇兵》
里的中东市集,在骆驼买卖的商贩旁,和穿着中东长袍的保护者对峙,他们保护着明朝的前任皇帝:建文帝;东方古典侠义小说中玉树临风的侠士,却亲身参与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着名的阿金谷战役(BattleofAgincourt),目睹法国贵族铁甲骑士们的骄傲不可一世,也目睹落魄的英国长弓兵,如何得以在铁蹄下生还下来,甚至反败为胜。
《明骑西行记》看似奇幻小说风格,因为作者对于历史研究的兴趣,背后的故事却都有扎实的历史背景。希望对于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能有机会欣赏这部“基于真实的虚构,基于历史的架空”小说。
——JosephchenPTT战史板(Warfare)板主
当我们谈起History这个字时,别忘了Hisstory才是历史最初让人着迷的阅读动机,呃~当然绝对也包括Herstory,这是绝对没问题的。
受过点正规史学教育熏陶的人,常在面对非历史本科出身的朋友提出一些假设性历史问题时,会反射性地提出一句经典名言——“历史没有如果”。确实,人类的行为模式、环境因素与时间的轴线像是有无穷结果的树状结构,如果任意从一个没有证据甚至并未发生的支点开始想象,则历史的讨论将无法进行,也违背了历史的第一层意义——“过去真实发生的事”。
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在阅读历史时,不能有“Whatif”的想象?最少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倒未必。
“WhatIf”的想象能帮助我们思考并理解整个时空背景的联动关系,毕竟没有合理的时空背景推演,“如果当时怎样怎样结果会怎样?”的思考模式一定无法延续出像样的时段长度。
更重要的是这种“WhatIf”的想象,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乐趣。
这种乐趣最少能让你有一点喜欢历史,而不是把它当做念书时必修毕业后就完全可以忘光的无用科目。
蓝弋丰借用真实发生的郑和七下西洋史实,引出一段“WhatIf”的思考乐趣,在大时代的History背景下架空发展出小说主角的Hisstory,读来饶富趣味,值得推荐。
毕竟我们不是真正的历史研究者,作为一个业余者,读起来爽应该满重要你说是吧!
——ohmylifePTT历史板(historia)板主,台大历史系毕业,现为科技品牌营销经理
这部波澜壮阔的小说中惊鸿一瞥地带到一段天主教会不想多提的尴尬历史(大分裂),但仍有人看似迂腐地遵循着耶稣基督的教诲,坚定不移地服务人群,彰显基督的圣名及教会的衣钵,这证明了不论何种神圣的事业,只要是由人来组成,就一定会犯错,但仍有些正直之士秉持着良心及耶稣的教诲端正行事,使教会最终仍得以复兴而源远流长。
《明骑西行记》就是这样的时空之窗,让我们一瞥十五世纪的过往一切,每个细节,都发人深省。
——TrunichtPTT天主教板(Catholic)板主,前架空历史板板主,前战史板板主
《明骑西行记》是一部让我看到后来满头沁汗的小说:老天,我知道郑和下西洋,我也晓得阿金谷会战,但是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注意到这两件大事其实发生在相去不远的年代;而《明骑西行记》不仅注意到这桩凑巧机缘,甚且能以之为背景巧妙贯串,端的是令人一边急忙拜Google补修相关知识,一边感叹作者洞见联想的心思。常言道“历史比小说更离奇”,本书以小说笔法写离奇史事,欢迎看倌随着故事主人翁的脚步,一同来一场横跨欧亚的驰骋壮游。
——sPz101战史板连载《国军海盗传奇》作者
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生花妙笔,展开一段时空的旅程。
在中国的太仓,近三百艘大船正准备前往遥远的西方。进行一场如同史诗般的传奇冒险。
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在庄严肃穆的宗教活动中,我们遇见了在太仓的大船上的那些中国人,处心积虑所要寻找的“那个人”。
随着“那个人”的脚步,我们一路前往法兰西的阿金谷;英勇的亨利五世已经被逼到绝路,面对着比他强大十倍的法军,他向部队喊话:从现在起直到世界末日,参与其中的我们将会被人们忆起,只要今日与我一同流血的,就是我的弟兄。而这场战争,就是英格兰与法兰西称霸竞争过程中的转折点。
重新张开眼睛,作者带领我们看见,在我们所忽略的地方,许多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把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塑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明骑西行记》就是这样一本小说。
——tinganPTT架空历史板连载《日中则仄》作者,前架空历史板板主
作为一个历史系学生,我一直认为,相较于专业却艰涩的历史论文,好的历史小说更能将一般读者带入历史的脉络与过去的时空背景中,从而引人品尝历史的趣味。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是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敲开了东西交流的大门。但在此之前,旧大陆的东西两端早已不是完全隔绝。如果马可波罗告诉了我们一个欧洲人到东方发生的事情,一个来自东亚的中国或日本人到了回教和基督教世界,又会有什么遭遇呢?
蓝弋丰的故事始于明初的靖难:建文帝的失踪促成了郑和率舰队出洋,也因此使一名建文帝旧部的子嗣宋慕混入出洋的舰队,希望能伺机保护建文帝。当危险降临,宋慕得高人相助逃脱,从此展开一场从东方至西方的史诗冒险之旅。
宋慕的传奇在十五世纪早期的时空背景中是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但正如同《玫瑰的名字》不可能发生于十四世纪的欧洲修道院一般,历史现实和文学想象之间的摆荡是历史小说最为迷人之处。跟着宋慕西行的脚踪,我们得以展开一场十五世纪的“当东方遇见西方”之旅。
——clementiaPTT历史群组资深板友,主修欧洲史、爱看历史小说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