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28

第28章 顿渐品第八(2)

[5]心通,他心通也。六通中第三,名知他心通。《法界次第》中《六通门》三:“知他心通,修他心智者,若于深禅定中,发得他心智,即能知六道众生心心数种种所缘念事,是为他心通也。”《般若经》三:“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遍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至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试以他心通之故事证之。《酉阳杂俎》曰:“相传云:一公初谒华严。严命坐。顷曰:尔看吾心在何所?一公曰:师驰白马过寺门矣。又问之,一公曰:危乎,师!何为处乎刹末也?华严曰:聪明果不虚,试复观我。一公良久,泚颡面赤作礼曰:师得无入普贤地乎?”《集贤校理》:“郑符云:柳中庸,善《易》,尝诣普寂公。公曰:筮吾心所在也。柳曰:和尚心在前檐第七题。复问之。在某处。寂曰:万物无逃于数也。吾将逃矣,尝试测之。柳久之,瞿然曰:至矣,寂然不动,吾无得而知矣。”又《诜禅师本传》云:“日照三藏诣诜,诜不迎接。直责之曰:僧何为入俗嚣湫处?诜微(目宾),亦不答。又云:夫立不可过人头,岂容标身鸟外?诜曰:吾前心于市,后心刹末。三藏果聪明者,且覆我。日照乃弹指数十,曰:是境空寂,诸佛从是出也。”又按:《大藏》振字函第四卷云:“西京光宅寺慧忠国师,肃宗待以师礼。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敕令与师试验。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看弄猢狲?师第三问语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处。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

[6] 预知,预先得知也。

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1],久而方蘇[2]。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3]。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4]精进[5]。

[1]仆,音“赴”,僵也,偃也。

[2]蘇,孙租切,与“苏”同,死而更生也。

[3]摄受,又云摄取。以慈悲心摄取众生也。《胜鬘经》:“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普能摄受一切众生。”

[4]具戒者,比丘受二百五十戒也,即具足戒之略名。

[5]精进,勤也,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也。《慈恩上生经疏》:“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曰:“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谓进。”精进,为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又为大乘百法中善之一。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1]。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2]。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3]?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4]。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1]按《礼记》,诸侯北面见天子曰觐,后人沿用之,以为下见上之称也。

[2]昨,犹昔也。追溯已往皆曰昨。

[3] 生,济度众生也。

[4]《大般涅槃》经十三:“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有诸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因所作、非无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无相,非有名、非无名,非名非色,非长非短,非阴界入之所摄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僧,僧即是常。以是义故,从因生法,不名为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因生。善男子,是诸外道,觅佛性如来及法,是故外道所可言说,悉是妄语,无有真谛。诸凡夫人先见瓶衣、车乘、舍宅、城郭、河水、山林、男女、象马、牛羊,后见相似,便言是常,当知其实非是常也。善男子,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故为常。佛性无为,是故为常。虚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常,常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僧,僧即无为,无为者即是常。善男子,有为之法,凡有二种:色法、非色法。非色法者,心心数法;色法者,地水火风。善男子,心名无常。何以故?性是攀缘相应分别故。善男子,眼识性异,乃至意识性异,是故无常。善男子,色界异乃至法境界异,是故无常。善男子,眼识相应异乃至意识相应异,是故无常。善男子,心若常者,眼识应独缘一切法。善男子,若眼识异乃至意识异,则知无常。以法相似,念念生灭;凡夫见已,计之为常。善男子,诸因缘相,可破坏故,亦名无常。所谓因眼、因色、因明、因思惟生于眼识,耳识生时,所因各异.非眼识因缘,乃至意识异亦如是。复次,善男子,坏诸行因缘异故,心名无常。所谓修无常心异,修苦空无我心异。心若常者,应常修无常,尚不得观苦空无我,况复得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外道法中不能摄取常乐我净。善男子,当知心法必定无常。复次,善男子,心性异故,名为无常。所谓声闻心性异,缘觉心性异,诸佛心性异。一切外道心有三种:一者,出家心;二者,在家心;三者,在家远离心。乐相应心异,苦相应心异,不苦不乐相应心异,贪欲相应心异,瞋恚相应心异,愚痴相应心异。一切外道相应心异。所谓愚痴相应心异,疑惑相应心异,邪见相应心异,进止威仪,其心亦异。善男子,心若常者,亦复不能分别诸色,所谓青黄赤白紫色。善男子,心若常者,诸忆念法不应忘失。善男子,心若常者,凡所读诵,不应增长。复次,善男子,心若常者,不应说言已作、今作、当作。若有已作今作当作,当知是心必定无常。善男子,心若常者,则无怨亲非怨非亲。心若常者,则不应言我物他物,若死若生;心若常者,虽有所作,不应增长。善男子,以是义故,当知心性各各别异,有别义故,当知无常。善男子,我今于此非色法中,演说无常,其义已显。复当为汝说色无常,是色无常本无有生,生已灭故。内身处胎歌罗逻时,本无有生,生已变故;外诸芽茎本亦无生,生已变故。是故当知,一切色法悉皆无常。善男子,所有内色随时而变,歌罗逻时异,安浮陀时异,伽那时异,闭手时异,诸疱时异,初生时异,婴孩时异,童子时异,乃至老时,各各变异。外味亦尔,芽茎枝叶花果味异,歌罗逻时力异,乃至老时力异。歌罗逻时状貌异,乃至老时状貌亦异;歌罗逻时果报异,乃至老死时果报亦异;歌罗逻时名字异,乃至老时名字亦异。所谓内色坏已还合,故知无常。次第渐生,故知无常。次第生歌罗逻时乃至老时,次第生芽乃至果子,故知无常。诸色可灭,故知无常。歌罗逻灭时异,乃至老灭时异;牙灭时异,乃至果灭时异,故知无常。凡夫无智,见相似生,计以为常。以是义故,名曰无常。”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1]。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2],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3]。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4],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5]。

[1]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二。

[2]《传心法要》上:“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3]学人,注见前。

[4] 尽藏,即刘志略之姑也。事见前文。

[5]佛性若常,则众生早已成佛,更不必说三藏十二部经以化度之。然何以历久而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盖就恶人一方面而论,可说佛性无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说佛性有常。佛以人执著佛性为无常,故说有常;六祖以志彻执著佛性为有常,故说无常。故六祖谓“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是佛说真无常义[1]。佛比[2]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3]。

[1]自性不生不灭,故自性不受生死。苟一切诸法若为无常,即物物之自性,皆各受生死矣。物物之自性既容受生死,则真常性之不生不死者,将有不遍之处。故六祖谓一切善恶诸法皆有常,即自性不生不死之故。佛以人执著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为有常,故说无常;六祖以志彻执著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为无常,故说有常。然自性往往为一切有为法所汩没,亦可谓之无常。故曰“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也。

[2]《经传释词》十:“比,皆也。”《说文》曰:“皆,俱词也,从比从白。”徐锴曰:“比,皆也。”

[3]凡夫二乘各有四倒,故成八倒。于生死之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执为常乐我净,此凡夫四倒也;于涅槃之常乐我净,执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此二乘四倒也。凡夫谓之有为之四倒,二乘谓之无为之四倒。断有为四倒为二乘,断有为无为之八倒为菩萨。见《大乘义章》五末。《贤首法数》四引《涅槃》云:“凡夫四倒:苦计为乐,无常计常,无我计我,不净计净;二乘四倒:乐计为苦,常计无常,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是云凡小八倒。”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1],破彼偏见[2],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3]。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4],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5]。纵览千遍,有何所益?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1]按《涅槃经》者,宗佛性故,为满字大乘了义教,属圆妙醍醐胜修之判,如《四教集解》上所配。往披圭峰《圆觉略疏》上一曰:“了义者,决择究竟显了之说,非覆相密意含隐之谈。”

[2]偏见,偏执一边之见也。

[3]《涅槃经》:“不迁名常,安稳名乐,自在名我,无我名净。”常乐我净,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四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是名为常;又随缘化用而常不绝,名之为常。二、乐德。涅槃之体,寂灭而永安,名之为乐;又运用自在,所为适心,名之为乐。三、我德。我解有二种:一者就体,自实名我;二者就有用,自在名我。四、净德。涅槃之体,解脱一切之垢染,名之为净;又随缘而处,未尝有污,名之为净。见《大乘义章》十八。《法华玄义》四:“破二十五有烦恼名净,破二十五有业名我,不受二十五有报为乐,无二十五有生死名常。常乐我净,名为佛性显。”

[4]六祖谓志彻:汝以有断灭者为无常,及确定而死板者为常,岂知常可言无常,无常可言常,且自性本非常非无常乎。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嫁仙谣

    嫁仙谣

    前尘多愁,浮生若梦,一袭嫁衣鲜红,飞仙谣,有人清唱余欢。变身嫁人文,不喜勿喷。
  • 武极九境

    武极九境

    天地为一界,一界分九境。九境为谁管,但问天至尊。战元界,天地合成,灵气充沛,世间万物所归属。强者,抬手间翻云覆雨,移山填海。弱者,眨眼间沦为泥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门派林立,只为了实力。顺天者,得天承,为天才。逆天者,遭天弃,为废物。看少年萧铭为你上演一部逆天成皇曲
  • 蜕神记

    蜕神记

    从人人唾弃蝼蚁再到绝世强者的华丽蜕变,每一次蜕变都是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蜕变就是在为自己的强大铺路。一次次的蜕变直至站到这世界的巅峰
  • 赵飞燕外传

    赵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世倾城:傲世惊凤歌

    一世倾城:傲世惊凤歌

    命格转动,一朝穿越,风云自起。她,13岁的伊家著名废材,一朝重生,逆天改命!凰体?龙体?神体?不如,来个综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绿茶婊?杀!白莲花?杀!三世祖?圣女?渣男?不爽?统统杀掉!她,踏天地!破九霄!傲苍穹!却不小心被一个冷男给缠住。甩?不行!杀?不行!跑?太怂了吧?不行!“喂!你是个冷酷男,我……我是个阳光女,我们在一起不配!”“冷酷男?阳光女?你要我成暖男也可以啊!”挑眉,微笑。
  • 寇乾

    寇乾

    上古的苍茫,下古的动荡。前世今生,一段孽缘,一场战争。扑朔迷离的剧情,荡气回肠的爱情。天地的动荡,造就时代的英雄。“你若成天!我定血染长空”
  • 圣魔君帝

    圣魔君帝

    远古时代,众神争霸,然而一场浩劫突然降临,诸神阵亡,只有最强的神君活了下来,浩劫之后,却无法产生新的神,成神之路已断,只为成神!
  • 重生之我御山河

    重生之我御山河

    大千世界,唯我超脱。茫茫人海,我为圣王。四面强敌,全都撂倒。美人如画,我御三千。装逼如风,常伴吾身。
  • 命犯桃劫

    命犯桃劫

    一个性格木讷有情有义的少年,命犯桃花,却诸多阻碍。想详细了解,请多加关注~一本很轻松的爽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睡睡御用群:399163107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 那年我们都爱过

    那年我们都爱过

    爱了,痛了,伤了,恨了,青春正是如此,所谓年少轻狂。在苏蔓雪的眼里青春的时光是一道伤疤,抹不去,愈合不了。青春这个词是伤感的,是疯狂的,是无比憧憬的。对于苏蔓雪她和李晨皓只是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