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16

第16章 疑问品第三(1)

此品述韦使君疑问达磨祖“无功德”语与往生西方等说。《唯识枢要》明五种问:“一、不解故问;二、疑惑故问;三、试验故问;四、轻触故问;五、为利乐有情故问。”按:今言疑问者,总兼五,别当第二也。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1]。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2]。今有少疑[3],愿大慈悲[4],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5]?

[1]大会,大法会也。大会而兼吃斋,故云大会斋。《般舟赞》:“一一大会随人入。”斋,戒也,敬也。又,斋食也。就戒律上言,食分时、非时,正午以前为正时,正午以后为非时。时则可食,非时则不可食。《大毗卢遮那经》:“我以佛眼普观一切众生大菩提心之正因,唯以持斋为根本。”

[2]不可思议者,言理之深妙,事之稀奇,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注维摩经》一:“生曰: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金刚般若经》:“当知此经义不可思议。”

[3]少,不多之意。

[4]大慈悲,即大慈大悲也。《观无量寿经》:“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5]可不是,犹云岂不是。宗旨,谓正确之意旨也。《行事钞》上之一:“寻讨者不识宗旨。”《神僧传》:“佛图澄妙解深经,旁通世论。讲说之日,正标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今谓人行事之目的所在曰宗旨。

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1],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2],布施设斋[3],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4],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5]。

[1]《传灯录》三“达磨章”曰:“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2]朕,我也。古时上下通称之,秦始皇始作天子之自称用。

[3]《大乘义章》十一:“言布施者,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

[4]《维摩经慧远疏》:“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大乘义章》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二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唯识论》十:“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

[5]无高下浅深之别名平等。平等对差别而言。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曰平等。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1],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2],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3]。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4],常行普敬[5]。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1]欲行即行,要坐即坐。不思议神力,不可说妙用。

[2]《正法念处经》一:“内心思惟,随顺正法。”

[3]《起信论》:“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法藏疏》:“心体离念者,离于妄念,显无不觉也。”

[4]不轻人也。

[5]普,遍也。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1],念弥陀佛[2],愿生西方[3]。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1]在家之人曰俗人,出家之人曰僧。又三人以上方称僧。

[2]《鼓音王经》:“阿弥陀佛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阿弥陀佛有十三号。《无量寿经》上:“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名义集》卷一《诸佛别名篇》曰:“阿弥陀,《清净平等觉经》翻‘无量清净佛’。”

[3]《佛说阿弥陀经》:“从此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1],说西方引化经文[2],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3],即身中十恶八邪[4],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5],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6]。

[1]世尊,佛之尊号也。以佛具万德,为世所尊重故也。《净影大经疏》:“佛具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佛说十号经》:“天人凡圣,世出世间,成皆尊重,故曰世尊。”舍卫,在中印度境,憍萨罗国之都城。为别南憍萨罗国,故名。

[2]引化,引接化度也。经文,经之文句,能诠义理者,即能诠经文所诠之义理。

[3]十万八千,言其成数也。

[4]十恶,十不善也。《法界次第》上之下:“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新名‘不与取’;三、邪淫,非自己之妻妾而行欲者;四、妄语,新名‘虚诳语’;五、两舌,新名‘离间语’;六、恶口,新名‘粗恶语’;七、绮语,新名‘杂秽语’,语含淫意者;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八邪,八正道之反对也。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

[5]下根,根性劣者,根机弱者。《涅槃经》十四:“极下根者,如来终不为转法轮。”

[6]《注维摩经·第一佛国品》云:“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肇曰:众生既净,则土无秽也。”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1]。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2]。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3]。使君!心地但无不善[4],西方去此不遥[5];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6]。

[1]愆,《广韵》:“俗‘愆’字;过也。”

[2]《语录解义》:“一般,一样也。”《海水一滴》:“能了心无碍,则南北东西,在在处处,无往不通,全无别趣触向,面前寂光妙土,是谓在处一般。”

[3]安乐,身安心乐也。《文句》八下:“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

[4]心者,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名心地。《心地观经》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5]圜悟禅师云:“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若也恁么,反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着,行喝也惊他不得。直得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生法忍。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只此是西方。”

[6] 生,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六祖言不善之人,虽念佛,难于往生。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1]。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2],便睹弥陀[3]。

[1]莲池大师《正讹集》云:“《坛经》以十恶八邪,譬十万八千。人遂谓西方极乐世界,去此十万八千。此讹也。十万八千者,五天竺国之西方也,极乐去此,盖十万亿佛刹。夫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十万亿刹,非人力所到,非鬼力、神力、天力所到。惟是念佛人,一心不乱,感应道交,到如弹指耳。岂震旦诣乎天竺,同为南赡部之程途耶?然则六祖不知西方欤?曰:《坛经》是大众记录,非出祖笔。如六经、四子,亦多汉儒附会,胡可尽信?不然。举近况远,理亦无碍。如在市心,以北郊喻燕京,以南郊喻白下,则借近之五天喻远之极乐,欲时人易晓耳,何碍之有?”

[2]弹指,时之名。《戒疏》二下:“僧祗云:二十念为瞬,二十瞬为弹指。”

[3]弥陀,阿弥陀之略,如来之名也。

使君但行十善[1],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2],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3]: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师言:大众[4]!世人自色身是城[5],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6]。

[1]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也。

[2]《大智度论》七十三:“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是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唐释慧海曰:“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唐释慧海曰:“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3]顶礼者,五体投于地,以吾顶礼尊者之足也。《归敬仪》下:“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

[4]《智度论》:“大众者,除佛余一切圣贤也。”

[5]色身,自四大五尘等之色法而成身,故名色身。《楞严经》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6]《血脉论》:“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又《心王铭》云:“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1],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热门推荐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 魔武战神

    魔武战神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福祸相依,生死共存;万千种族,无尽位面,数不尽的天才不过世间一粒尘埃。天龙大陆无尽位面之一,一个妖孽般的少年,从贫瘠的世俗走来,一路饮血高歌······魔武双修,绝世霸途;踩最强的敌人,战最强的种族,成就无上霸业!
  • 圣神魔玉

    圣神魔玉

    一群勇敢坚强的热血少年少女寻找两块神秘的‘圣神魔玉’从而踏上的惊险旅途的冒险故事
  • 元气超人

    元气超人

    在4022年的地球上有一队考古学家发现一个远古遗址但是他们不小心打开了远古遗址里的一个神秘封印放出了一股能量团,能量团飞出了遗址融入到了地球的空气中........后来人类发现地球的空气中多了一种能够使所以生物都能进化的粒子,经过几年的变化,人类已经可以一只手指举起一部轿车,原来可爱的动物也变成了恐怖的异兽........超人大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 tfboys之初晴未染

    tfboys之初晴未染

    生活有时就是一场美丽的美丽的误会,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这个误会让我遇见了你。可不是每一个人的青春都那样美好,但是我至少遇见过你。王俊凯,你一直说我笑起来很好看,可你不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弧度。——by夏初晴夏初晴,你笑起来的弧度是我遥不可及的,你曾问过“为何要笑?”那为了我可以吗?——by王俊凯王源,每个人成名都有一个原因,我的原因不是那所谓的梦想而是为了配的上你——by叶黎薇叶黎薇,每个人成名都有一个原因,我的原因看似是那所谓的梦想其实是为了找到你——by王源易烊千玺,你是不是从来没有喜欢过我,是不是一直喜欢着姐姐?——by夏后雨夏后雨,一直到你离开我时,我才明白我喜欢的是你——by易烊千玺
  • 来去归兮

    来去归兮

    【锦书轩】爱上文字的香气。《来去归兮》是作者的一个自传体小说系列之一。写“我”流浪到江怀市,在流浪期间,由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使“我”得到朋友们认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中专刚毕业的林芳颖。她是一个具有时代叛逆精神、而且对爱情与婚姻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女子。尽管遭遇了种种苦难和不幸,但仍使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这又是一部痛彻肺腑的悲剧作品。它同时又揭示了在和谐社会的背景后面,存在的种种阴暗和腐朽的东西,它们像蛀虫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身体和灵魂。故事情节离奇曲折,苦难像一条毒蛇一样紧紧缠绕着他们,同时也是底层生活的真实写照。我是一个视事业比生命还重要的文学创作者,也如一个苦行僧者,在文学的海洋中驾一叶扁舟孤独的前行,内心充满渴望与梦幻。有谁能和我风雨同舟?牵手人生?我的qq号:1028264690.
  • 血残迷城

    血残迷城

    我回来了,从地狱深处回来了。这次换你们去了。。
  • 封尘之萧氏兄妹

    封尘之萧氏兄妹

    神之界,曾有主神——毁灭圣翼,创世圣羽,遗之神念,守龙神之巅,囚之龙魂…………千百年飞逝,龙魂渐弱,神念玩心渐起,应下界召唤,封龙魂,降世于下界。彼时,下界风云涌起,神念降世,想必是一翻风云……
  • 邪少宠上瘾,木木求放过!

    邪少宠上瘾,木木求放过!

    上学第一天,就被人狂追,只是借用了一下他的盒饭而已,为什么让她一个星期吃不上学校的饭。二次见面,她成了他的教练,结果她谎称肚疼,跑了。第三次见面,她随手一指,结果他成了她的未婚夫,从此被他缠上。
  • 天后重生:一生一世一双人

    天后重生:一生一世一双人

    〔文章内容正在全面修改中,谢谢大家的支持〕第一影后顾未央,重生于顾家大小姐顾伊人。他,是A国风云人物,几乎人人皆知,有人说他温柔,也有人说他嗜血狂暴,拥有双重人格的他,碰到女主后,会不会有所改变。顾伊人“其实,我想要的幸福很简单,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好。”帝少泽“其实,我能给你的幸福很简单,一生一世不相弃”(第一次写文章,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