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需要自己的拿钱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农闲的时候让百姓去做一些事情,老百姓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追求仁德就要节俭,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待人,无论对方人数多少,势力大小,都不会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政;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政;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政,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酷政。”
这是孔子认定的合格的政治家的标准。一句话总结孔子说的五美,那就是怎么样做让老百姓心情愉悦。一句话总结孔子说的四恶,那就是怎么样做才能让老百姓不怨恨政府,让老百姓心情舒畅。这段话的意思和《论语》第一段话的意思有些近似,那一段话是让人要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快乐和不要生气,这段话是讲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统治者怎么做能让老百姓快乐和不怨恨。
没有要求一个领导者需要有多么高的智慧、多大的魄力、多好的沟通能力,而是努力做到让老百姓快乐,怎么样用简单的方法不花钱还能让老百姓感到快乐,让老百姓感觉快乐是最大的政治,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让老百姓快乐了,才能让老百姓更健康。这是孔子检验一个政治人物好坏的标准,也是检验一个政权好坏的标准。
这段话里面有一句话不好解释: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大多数的解释是:想要得到仁就得到了仁,又有什么可贪的呢?这样解释不是很通顺,也让人不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追求仁德又得到了仁德的人,那一定是通过学习具有了仁德需要的品质。孔子认为仁德修养重要的是节俭,有仁德的人一定是具有节俭品质的人,拥有节俭品质的仁德君子怎么会贪婪呢?
节俭对国家的统治者来讲更加重要,因为他们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贪婪的统治者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不知道节俭的统治者的是危险的。
历史上以奢侈出名的皇帝要数隋炀帝,隋炀帝是非常有抱负的皇帝,做了许多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一个是开辟了科举考试,二是修大运河,三个是远征高句丽,现在来看都是正确的事情,甚至这些事情的影响至今还在。隋炀帝挥霍无度,不爱惜民力,横征暴敛,老百姓都非常怨恨他,最后导致政权的灭亡。
隋炀帝巡游到江都,送礼送的多的升官,送得少的撤职。江都郡丞王世充送给他一个铜镜屏风,立即提拔当江都的副太守,历阳郡丞赵元楷献异味,马上升为江都郡丞。地方官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为隋炀帝制备礼物。江淮民众赋税奇重,生计断绝,采食树皮草叶,后来,树皮草叶吃光了,逼得人相食,这样不是逼迫人们造反吗。
隋炀帝要夸耀隋朝声威,利诱西域诸国入朝。外国人见有利可图,纷纷来朝,沿路郡县招待迎送耗费极大。有一年外国使者、商人齐集洛阳,隋炀帝于正月十五日夜间,在皇城门外大街上为外国人演戏。戏场周围五千步(约4公里),奏乐人多至一万八千,鼓乐声音传至几十里以外,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直演到正月底才结束。外国人进入洛阳做生意,安排本地商人豪华装饰市场,堆积贵重货物,商人穿着华丽服装,连卖菜的也用龙须席铺地,摆放蔬菜。外国人经过酒店门口,店主邀请吃饭,分文不要。市场的树木、杆子都用绸布等料子包缠。隋炀帝想迁都到南京,下令民众修筑宫室,劳民伤财,老百姓苦不堪言。
隋炀帝为了自己的快乐让天下百姓都不快乐,最终丧失了国家和生命。一个帝王的奢侈可以造成一个国家的灭亡,治理国家能不重视节俭吗。奢侈和腐败是一对孪生兄弟,官员由追求奢侈而坠入腐败,由腐败而更加奢侈,奢侈就可能丧失政权。节俭对于统治者不仅是培养仁德的方式,更是让政权长久生存的基础。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人们都把命理解为天命,天命又是什么?天指的是古人说的自然,天命就是自然的法则,天命可以解释为道,天命和老子思想里面的道意思接近,天命是孔子思想里面的道。
做事情要顺应自然才能成为君子,顺应自然就是符合道。
自然的法则包含着的最重要内容是快乐。一颗很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源自什么样的动力?科学实验证明欢快的音乐可以让植物长的更快、更大,快乐是植物成长的最大动力。大自然让干的事情都是快乐的,吃饭可以让人生存,吃饭就是让人感觉非常快乐的事情;人类需要繁衍生息,男人和女人的爱情就是快乐的。
自然的法则包含的重要内容是快乐,顺应自然就要经常保持快乐。孔子认为:不懂得养生和快乐的人就不能成为君子。
知天命就是要知敬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不知天命”,让我们想到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一个人到了五十还不知天命,大概这个人真是不可救药了。因为不知天命,所以不知敬畏天命,为所欲为,自然就会“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人不知道敬畏,什么道德,什么法律,都置若罔闻,肆意的践踏法律和道德。
现代人缺乏的就是敬畏。权力越大,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荣耀,地位,但权力是双刃剑,会给人民带来灾难,会给自己带来凶险。有些领导干部不知敬畏,不知官位权力的危险,权越大,风险越大。贪官在被抓以后大多都是痛哭流涕,悔恨自己以前的贪腐行为,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没有敬畏,有敬畏就不会贪腐。
官员的随意决策有时候可能比贪腐的危害更大,一座山随便就挖平了,一座历史建筑随便一指就没有了,他们没有考虑这样做对自然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对历史文化的危害。缺乏对文化和自然的敬畏。
天命也是自然规律。天地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不能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为所欲为。自然界原有的规律被破坏,人类的生存便会岌岌可危。
知天命就不能为所欲为,“惟我所欲”带来的恶果是大家都没有安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健康绿色的蔬菜水果等,都难以得到满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互害模式,每个人都在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伤害,大家也都在制造环境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自己的利益,工厂排出的污水和有毒气体污染环境;为了自己的利益,农民生产有毒的蔬菜;为了自己的利益,养殖户养出有毒的肉类;为了自己的利益,食品厂生产有毒的食品,生活在这个生态圈,每个人身受其害。
敬畏天命并非对自然敬而远之,也不是将自然神秘化,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常怀敬畏之心面对自然,始终保持与万物和谐共处,可以避免逆自然规律运行导致的危害和损失。
不懂得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孔子把礼看的非常重要,认为礼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础。
圣人设置礼的目的是让人养生的,人只有先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去发展,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谈发展。有健康才有未来,这是许多人都懂的道理,具体怎么去落实却是不尽人意,大多数人都是口头上把健康说的很重要,生活中把健康放在一边。
礼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们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多人对孔子的这句话也是不以为然。人们曾经把封建礼教当做腐朽的东西来批判,封建礼教和孔子的礼也不是一个概念,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要反对那些损害健康的封建礼教,恢复孔子讲的有益健康的礼。看到身边很多年富力强的人因为健康的原因失去了未来,对孔子的这句话:不知礼,无以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