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99800000006

第6章 中餐里的养生思维(下)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有四个方面的元素决定,第一父母遗传基因,占15%;第二环境,占17%;第三医生占8%;第四生活方式占60%。生活方式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对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说哪个人对国人的饮食习惯影响大,孔子是不能不提的人物,孔子对饮食养生很有研究,《论语》中饮食养生的理论,至今仍然影响着国人的饮食习惯。孔子按照他的养生理论生活,活了73岁,在人均寿命只有31岁的战国时期算是高寿了,孔子用实践证明自己的养生理论是切实有效的。

孔子有一个系统的养生思想,但是后人对孔子养生理论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通行的《论语》解释有许多很牵强,如果从养生角度来解释《论语》,很多难点、疑点就容易理解。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遏,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斋戒的时候一定会改变平时的饮食,起居也要改变。饮食追求吃的更加精细,吃肉追求更加细美。饭食变质馊臭,鱼烂肉腐败,不吃。饮食的颜色变了,不吃。饮食的味道变臭了,不吃。饮食的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正确的时候,不吃。切肉的方法不合法度,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肉虽然吃的多,但是吃肉的分量要少于粮食的比例。喝酒没有定量,以不喝酒以后不失检点为好。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吃饭不离开姜,但是也不多吃。

这段话是对孔子日常饮食习惯的总结,有的人认为这段话在《论语》中无关紧要,甚至是有点多余,都是仅仅做文字的解释,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解释。这段话是孔子对饮食养生的研究成果,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主流的饮食习惯,影响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饮食习惯,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食物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和孔子的色恶不食意思是一样的。西方人没有这个概念,许多西餐的菜看着就不美观,会影响吃饭时的心情。中餐的菜注重颜色的搭配,每一道菜都有美观的考虑,甚至吃一碗兰州拉面,厨师都会在上面放几片香菜,主要为了让顾客看到面的时候感觉好看。

不撤姜食,不多食。这句话不好解释,从养生的角度解释才更准确,更容易理解。《论语》里点名讲一种蔬菜的不多,姜是一个特例,孔子很重视姜的养生作用,中医也很重视姜的使用,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近一半药方用到生姜。

有句老话:男人不可一日无姜。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姜的谚语: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中医的药方大多都有姜,民间利用姜治病的偏方数不清楚,姜就是神话传说中的还魂草。

科学证明姜有六大功效:一,抗氧化、抑制肿瘤。二,开胃健脾、促进食欲。三,杀菌解毒。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五,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邪。六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姜也是中餐的必备佐料,西餐一般是不用姜的,中餐用姜不仅是为了调味,更重要的是养生。

有人把《论语》中记录孔子的饮食的文字当做孔子的缺点来批判,认为这是孔子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追求腐败的剥削阶级生活,成为一些人批判孔子的重要证据。按照有些人的说法:当时社会生活水平那么低,孔子却对饮食那么讲究,不是腐败是什么?如果不从养生的角度来解释这段话,还真的不好解释。

养生首先要从饮食养生开始,没有养生的饮食方式,养生就无从谈起。如果认识到养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这段话就非常合理,并且在《论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吃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多请教品德高尚的人来端正自己,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好学生了。

现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和孔子认为的好学生标准有很大差别。孔子认为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吃饭不要求吃饱,生活上面不要求安逸,勤于干事少说话,用品德好的人做榜样来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有一句话被人们忽视:食无求饱。孔子把少吃饭作为好学生的第一标准,好学生也首先应该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

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就不能吃的太饱。在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孔子已经认识到节制饮食才能更健康,并且把这个思想贯穿到他的教学中。现在人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孔子的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评比活动和食不求饱联系在一起,提倡孔子的食无求饱思想,在当下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佛教是一个追求素食的宗教。《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很出名,八戒就是佛教的八条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七,不装扮、不视听歌舞。八,过午不食。这是和尚的戒律,其中针对饮食的有三条,可见饮食在佛教修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也遵守这个戒律,佛教徒也普遍长寿。

佛教的饮食习惯和儒家的大致一样,古人有句俗话: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普通人可能做不到过午不食,但是晚上少吃和佛教的过午不食有相似的地方。西方的主流宗教基督教对饮食没有什么戒律,西方人很重视晚餐,随着开放西方这个饮食习惯也传到了中国。

佛教很注重吃饭的礼仪,也是很养生的饮食方式。佛教把吃饭叫过堂,早上、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本人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发生贪食甘旨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吃饭如需要添饭菜,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可出声叫嚷,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佛教的过堂也遵循食不语。

佛教实行的是分餐制,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实行分餐制,从古人留下的文字和图画中可以看出来,唐朝以前人们实行分餐制,宋朝以后才逐渐有合餐。分餐更养生,宋朝是一个很奇特的朝代,从宋朝儒家思想开始暮落,一些不养生的风俗开始流行。

《西游记》中的神仙都是吃素的,吃肉的是妖怪,其他的神话传说也大致是这样。养生气功修炼达到一定境界的人也吃素,这与信仰无关,吃素可以养生,让人少得疾病。食肉动物的肠道比较短,食草动物的肠道比较长,人的肠道和食草动物相近,人应该少吃肉,这是大自然的安排。现在有的人有结肠炎等肠胃疾病,都是因为吃肉过多,结肠炎也被戏称为腐败病。注意饮食养生,不仅可以健康身体,还可以起到止贪的作用。

提到素食,不能不说豆腐。和尚不吃肉,不仅没有缺乏营养,还有许多的胖和尚,和和尚爱吃豆腐有很大关系。豆腐在国人的饮食中的地位独特,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豆腐菜肴,一个豆腐就可以做一桌子的豆腐宴,这是其他食材不可比拟的。佛教成就了豆腐的美名,豆腐成就了和尚的养生,科学发现得道高僧的舍利子和长年吃豆腐有关,可见豆腐对佛教的关系不一般。

伴随着开放,一些西方人的饮食方式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西方人发明的黑暗料理、分子料理,他们不符合国人对饮食的审美需求。不好看的食物让人心情不愉快,国人讲究色、香、味俱全,食物不仅要好吃,还有好看,这样才能心情愉快,这和孔子说的:色恶不食,是一样的饮食讲究,吃饭的时候心情愉悦对养生很重要。

孔子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专注吃饭,有利于养生。佛教要求在吃饭前要先念经,吃饭时要敬,专注于食物,吃饭时不准说话,也不准有其他的声音,要保持安静。每一口食物都要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坚持一段时间吃饭专注,身体就有改变。

同类推荐
  • 老师晚上好之林夏的爱恋

    老师晚上好之林夏的爱恋

    “周宇腾!我喜欢你!我真的喜欢你!你可不可以不要走……”“林夏对不起,我不能喜欢你!”茶色又开了一个新的群哦!欢迎加入柠檬小茶色,群号码:595728310
  • 希腊神话故事·中

    希腊神话故事·中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的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炼,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 家,仇

    家,仇

    两家平凡且普通家庭,有着一段世仇家恨,六十年前,因为一块宅基地,李张两家闹得不可开交,两家老爷子双双离去,过了二十年李父被张家弄得惨死,李父在死之前让儿子许诺“不报家仇,誓不为人”。
  • 维特的笔名

    维特的笔名

    这天,维特想换一个新的游戏ID,他的手悬在键盘上,许久之后,敲出了一个“许”。“许维”,维特的第二个游戏ID诞生了,同时也是维特的第一个笔名。
  • 瀚海行

    瀚海行

    地泽万物,造就山河之势。诸般正道,仙路谁与争锋?_______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鬼魅天下:绝世鬼才俏毒医

    鬼魅天下:绝世鬼才俏毒医

    她是现代顶尖的天才少女兼神医,年仅16却为一代传奇,可因为一个奇怪的手镯来到了异界。成为了当初叶族最受宠的二小姐,容貌逆天,天赋妖孽,却对修炼毫无兴趣,被人误以为是废物,最后死在姐姐手里。呵呵,说她穷?她富可敌国,连神都比不上她!说她没契约兽?不好意思,她勾勾手指,神兽战队都屁颠屁颠上来。说她没身份?曾经的她眉毛皱一下都可以让整个大陆与之毁灭!圣器?在她眼里简直就是垃圾,一抓一大把可这样的她,最后却栽在了他身上。某骚年:“小叶子,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还是和我洗洗睡吧。”某女翻一个白眼“滚。”
  • 说不出口的故事

    说不出口的故事

    从小就被自己的姐姐欺负,自己暗恋的人也讨厌自己,她到底该怎么办,在这个时候她发现,在她无助,无望,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个人在背后默默的关心她,在她受伤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当他消失的时候,自己才发觉自己已经没有他了。
  • 穿越梦境遇见你

    穿越梦境遇见你

    22世纪的梁泊是军营中最有威严的教官,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是训练训练训练,那种常人不能理解的枯燥生活。21世纪的莫离是军营中最得人心的教官,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是不停的训练。只是莫离从未想象过自己的生活会像电视剧一样精彩又狗血,直到遇见那个来自22世纪的梁泊,她的生活开始改变,她原本坚定自己此生不嫁,却在遇到梁泊之后一点一点心得以融化,最后嫁给了果决冷漠的梁泊。他们在军营中演绎的是你追我赶,你退我进的故事。
  • 天焚雪

    天焚雪

    创世之初,父神膝下有三女,通六界之道,懂万世轮回,复白骨,改生死,号万兽,立众界!二女生性冷淡,能控生死轮回不灭之术,一朝花开,永世不败。神女初尝欲之禁果,与一介凡人相恋,道悟永生之念。炼狱花开,刹那芳华,以爱之名,破茧而出。远古,只此一株以神女之血浇灌护养的碧落花,在新世道来之际,也只结了一果。
  • 冷帝私宠:缠上萌物小妻

    冷帝私宠:缠上萌物小妻

    米花每次以为自己逃之夭夭,从此可以阅尽天下帅哥、YY自己的男神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潇潇洒洒出现在她面前:“我饿了。”容盛霆霸气痞气皆足。“我没饭。”米花拒之千里之外。“特意大老远追着你过来,你以为我只是吃饭?”“……”“吃你!”某人一脸坏坏的表情,说完,狼变。**不过是喝醉酒走错房间意外睡了他,却被他无情缠上。不是传闻中孤僻冷绝、心黑手狠的冷帝吗?为何对她却是又损又坏又无赖。次次将她算计到床上,完事儿后,还要赖她索取无度?**米花:容盛霆,你又算计我?容盛霆:于情于爱于一生一世之事,这一生,也只算计了你!(1V1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灵妖山

    灵妖山

    我不要做什么妖王,我要离家出走!我要修仙!…………大少爷…………别闹…………你这个逆子,去去去,让他去!最好死在路上!
  • 道外道之镜花水月

    道外道之镜花水月

    残存的记忆是否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怪异的梦境预示了怎样的历史?无法破解的纹饰蕴藏了怎样的力量?一个无名小卒,一个凡人,怎样破开“道”的束缚?成就一番惊天伟绩。***********************************************************神魔皆笑我为凡,以武证道自成仙。修道意,爱红颜,武证道,掌生死,回首千年,缘起缘灭。
  • 无为尊者

    无为尊者

    三流大专毕业的废材,穿到玄幻世界,无一技之长亦无金手指,如何随波逐流,笑叹风云?遇到的第一个小麻烦就是,这尼玛鼻梁上这幅500度的高度近视眼镜如何解释?
  • 凡尘路,红尘仙

    凡尘路,红尘仙

    古代神话中出现的各路神仙真的存在过么?凡人可修炼成仙,但是真的还有仙麽?各地都有着神像佛像,为何一直从未见众神显现,是他们从未出现过,只存在于我们先辈们的幻想,还是他们已经遗弃了我们这些凡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亦或是他们在某个地方默默的守护我们呢?跟随着主人公,让我们一起踏上一条异样的寻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