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儒教的核心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仁思想的核心,这句话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已经被镌刻在了联合国大楼里面,成为众多国家都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仁和思想是根植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思维。
中国人的仁表现在我们的行动里面,成为我们民族的性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批日本军民被中国军队俘虏,他们在中国犯下太多的罪恶,屠杀了几千万的中国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并没有屠杀日本人,象日本人屠杀中国人一样去报复日本人,反而给他们以优待,把日本战俘用船礼送回国。
中国人民还收养了大批战争留下的日本孤儿,把他们当做亲孩子一样养大成人,这不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形都会这样做,没有中国人认为这样做不对,这是由中华民族仁的性格决定的。
日本人在南京屠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仍然狡辩,不承认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现在还想篡改历史。民族品格的高低已经不用评论,高下自分。自高自大的民族不一定真的就高大,民族的高贵不是靠吹出来的,穿的干净也掩盖不了内心的丑陋。
中华民族的仁义能让敌人敬佩,输的心服口服。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中国打败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其中有被俘虏的美国士兵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国籍,当一名中国人。中国人不仅优待战俘,还能化敌为友,仁义的民族才能产生仁义的军队。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无敌。仁义的军队没有谁能战胜,仁义的民族没有谁能战胜,这也是中华文明能成为唯一流传下来的四大古文明的主要原因。世界上有的民族曾经强大过,但是后来衰落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人口越来越多,许多族群自觉融入中华大家庭。
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源自中华文化的强大,养生思维让中华民族不断强大,并且长盛不衰。把养生思维传播到全世界,让养生思维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这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小宇宙和外面的大宇宙是相通的,人与天、地、人的和,对养生很重要。去顺应外界的变化,重视和自然保持一致,顺应自然,这是对自然的和。
现在外国人在生活中国的多了,冬天经常可以看到西方人穿着裤头、裙子,在大街上逛来逛去,很少看到有国人这样逆季节穿衣服,这样不符合国人的养生思维。西方人在冬天照样在饮料里面加冰,他们没有和自然和的概念。有年轻人学习西方人,在冬天喝加冰的饮料,这样对健康有害,大多数国人不会在冬天喝冰水。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和很重视,家和万事兴是人们家里喜欢悬挂的匾额。国人在交往过程中以和为贵,尽量避免发生争执,这不是仅仅存在于部分人的现象,是中华文化中固有的和文化。有一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的桐城,张、吴两家人原本是因为宅基地纠纷闹到京城,礼部尚书张英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接到信后退三尺,吴家人也礼让三尺,成为了六尺巷,供人们通行方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西方人喜欢因为一点小事情打官司,邻居、父子会为一点小事情走上法庭,这在国人看来不可思议。国人处理矛盾以和为贵,喜欢用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家各自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和来解决矛盾。
儒家用礼来理顺人与人之间的系,依礼行事,人与人的关系就很和谐,礼可以预防矛盾的发生。人们常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前提就是要待人以礼,人与人之间交往是这样,国与国之间交往也是这样。
人与人之间的和能让人的心安静下来,心静是养生的首要条件。国家在和外国交往的过程中也讲究和为贵的原则,这里面包含了儒家的养生大智慧。有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爱好和平才能让一个国家走的更远。
儒家用礼来理顺人和自然的关系,对自然注重礼,就能和自然和谐发展。现在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对大自然以礼相待,过度开发,过度捕捞,过度猎杀,引起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儒家用礼来理顺人与神的关系,国人是祖先崇拜和养生崇拜,对鬼神以礼相待主要是祭祀,祭祀可以让人们更健康。现在人对祭祀很马虎,有的甚至认为祭祀是封建迷信,这造成社会道德沦丧,引发许多的社会问题。
中华文化很久以来一直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是其它民族学习的对象,但是后来衰弱了。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儒家文化的衰弱造成中华文化的衰弱,儒家思想的衰落源于程朱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逐渐脱离了孔子的思想,太多腐朽的文化进入了儒家思想。
《孔子家语.贤君》中有这样一段话: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孔子认为政府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老百姓富有和长寿,这段话后来没有人再提起,人们追求的都是要国富民强,这和孔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孔子第一个把让老百姓长寿作为政府的考核标准,并且指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孔子的治国思想目的都是怎么能让老百姓长寿和富有。所以说孔子的思想也是养生思想,用养生思维去解读孔子的思想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答案。
孔子对用陶俑陪葬都不同意,《孟子·梁惠王上》有这样一段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最早用陶甬做陪葬的人难道没有后代吗?这是所有文字记载里面孔子骂人最狠的一句话。按照孔子的思想,不可能会同意缠脚这种残害女性身体的习俗广泛流传,一定会对女子缠足展开坚决的斗争。
关于缠足的起源,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这些传说说明缠足很早就有,但是只是和别现象,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主流的习俗。
女子缠足兴起于宋,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做《菩萨蛮》一词写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到南宋末年时,小脚女人已成为妇女的通称。
缠足这种残害女性身心健康的变态风俗,能在中国堂而皇之的流传上千年,成为社会的主流风俗,儒家有很大的责任。后来的儒家对女性缠足不仅没有禁止,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朝以后的儒家思想已经远离了孔子的思想。
远离了孔子,儒家思想也就不再先进。近代西方文化领导了业革命,西方人用工业革命制造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造成了现在一些人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没有学习好中华文化,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盲目贬低中华文化,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什么都比中国的好。
再好的木头时间长也会腐烂,2000多年历史的儒家文化也沾染了太多腐朽的东西。儒家思想逐渐脱离孔子思想的过程,也是儒家逐渐暮落的过程。
南宋的朱熹是儒家脱离孔子思想的重要人物,朱熹的理学是儒家走向暮落的开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自己都没有把天理搞明白,让人放弃孔子的养生思想,去追求所谓的天理,让人失去了许多该有的快乐。对那些残害健康的丑陋习俗不斗争,甚至推波助澜,女性缠足的大范围流行是最典型的例子。
弘扬儒家文化,首先要把孔子思想和腐朽的儒家文化区分来。深入研究孔子的养生思想,是弘扬儒家文化的关键,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