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上了岸来,扎起头发、穿好衣甲。金银俱在马马匹之上,还有那张五石宝弓。望着立于旁的丈八长枪,苏云只觉得心中苦矣!没了马匹,这把长枪都成了累赘,又无钱粮,路漫漫兮其修远啊,难道要想唐僧一般,要饭前行么?(在他眼里化缘和要饭差不多....)唐人好佛,汉人尚道。可自己这身行头也不像道士。苏云心中苦闷,摇摇头,不再去多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苏云持枪走进村子,只见村子屋舍俨然,里面四通八达甚是宽阔,估计有数百户人家居住。村人见苏云持枪闯入,大慌纷纷拿着农具木棍聚集村口,堵住苏云。
苏云望着眼前众人,多青壮着,持菜刀或木棍、木枪、钢叉,老弱者拿着锄头竹竿,妇女全部躲在屋子里,很是团结。北方民风彪悍啊,苏云不禁感叹,难道我长的就那么像坏人么、?
苏云收枪拱手示好,表明没有恶意,说道:我是青州围剿黄巾贼的官军,有紧急事情要前去中山国,路过此地,在河边喝水时(不敢提偷鸡的事),被人偷了马匹,马匹上有弓箭和银钱。想寻一代步之物,特来庄上拜会。
众人见苏云仪表堂堂、神色清明、气度非凡,确实不像贼人。手中长枪看着殷实,必然武艺不凡,乡人淳朴,就信了他。
人群中一老者说道:“军爷勿怪,近日前方来了一伙盗匪,劫掠往来客商、为祸四周百姓,杀人害命县里已经贴出海捕文书悬赏贼首。我程家庄庄大人多,无奈聚集青壮以防盗贼,不想冲撞军爷,还请恕罪。”
正此时,忽然听闻前方一阵马蹄声传来。远远望去,一阵烟尘扬起,十数骑带着一众喽啰。
村人喊道,贼人来了,莫要惊慌。人群中低声私语嘈杂一片。片刻贼兵已到跟前,共约百人。苏云站在乡勇之前,与贼兵相持。定睛一看,带头之人骑的正是自己的马匹,马上宝弓、箭壶犹在。定是贼人细作来此打探,顺便偷了自己的马,送于首领。苏云不觉心中大怒,挺枪而出,大骂道:“该死的贼人,偷马的孙子,快快还爷爷马来,方能饶你不死,迟疑半刻要你好看。”喊完之后苏云心里就有点后悔,敌方人数众多,这边不知乡勇敢不敢与敌厮,心中忐忑,又想,没有马匹,此刻被贼围住,想跑也跑不了,只能硬战。料这些偷鸡摸狗之辈也没有多少本事,却不成想刚刚自己才是真正的偷鸡.......
贼首骂道;“哪里来的毛孩在此撒野。”纵马持刀来取苏云,古代崇尚强者,两军对阵,有着先斗将的习俗。
苏云见贼首纵马前来,心中不慌。他那马匹刚刚得到,马识主人,见了苏云哪里肯配合他,贼首马匹不稳,苏云持枪上扎,贼人刀还未到近前,便被苏云一枪刺死,挑于马下。战马停在苏云身前,云翻身上马,众贼见首领已死,心中恐慌,看向苏云的眼神里充满了畏惧。苏云拉起弓箭,射死一名骑马的贼人,口中喊道“众人随我杀贼”遂收弓持枪朝贼众冲去。贼兵见势都作鸟兽般散去,无人指挥各自逃命。苏云刺死两名骑马的贼兵,纵马舞枪,伤于枪下者无数,又刺死两人。乡勇大胜,设宴款待苏云。
席中,众人言语多赞美苏云勇武,又问到青州状况。苏云用语言搪塞道,青州黄巾贼己然诛尽。又有又有青壮表示愿意追随苏云从军杀贼,苏云以其军务在身,不便有人跟随而拒绝。开玩笑,自己独自一人,军官都是假冒的,难道带着这些人回家种田?
宴散,苏云留在庄上休息一夜。夜间躺着的苏云回想今天发生的一切,觉得鲜血沸腾,自己带领乡勇打退贼兵,别人看向自己尊敬、崇拜的眼神,想想都觉得十分兴奋。日后自己定要统帅千军万马……苏云在幻想中进入梦乡。
第二日清晨,苏云带着乡里人赠送的干粮和盘缠,辞别众人,策马向前方赶去。
迎面而来的风呼呼做响,吹的苏云一阵凉爽,耳鬓将边散落着没有扎住的头发,随风飘扬。路旁的树木飞快的向后倒退,苏云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落叶上的蝶,好似霜满天。灰白色的花纹隐藏着自己的身形。田野里四下开满的野花,花的芬芳夹杂着青草的味道,还带着点点泥土的气息。蜂蝶北花香引了过来,飞上飞下的忙碌起来。
苏云把长枪用力插进土里,立枪为桩,栓着马。让它自己随意的吃着四周的鲜草。苏云赶路赶的疲惫,不作他想,躺在了原野之上,闻着花儿飘来的清香,看着天空缓缓下落的红日,一片片云朵都沾染成了赤色。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苏云心情大爽,感觉到十分惬意。
次日,当苏云看见中山国的界碑的时候,心情说不出的愉悦,精神大振,策马扬鞭朝前奔去。
午时入了城去,四下询问,直至傍晚才寻到苏双庄上,通报门子,不多时,一青年迎了出来,约二十岁上下,面容敦厚,见了苏云,躬身行礼口中称道叔父,并将苏云迎了进来,搞的苏云有些尴尬,一个比自己还大的人一本正经的叫自己叔父,感觉有点莫名奇妙。
苏云:”不知大兄何在?“
”父亲外出未归,吾得知叔父回来以叫人去请了。叔父先行住下,有何需求,但吩咐无妨。“青年拱了拱手说:”我已让人准备酒席,为叔父接风。一路舟车劳顿还请叔父先行洗浴更衣。“
此人待人接物十分老练,处事滴水不漏。苏云心想,自己从来到这里敲门开始,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这人竟然把一切都安排妥当,日后成就一定非凡。
苏云一身皮甲穿了好些日子,一直没有办法换,洗完换衣,感到全身轻松,十分舒畅。心中不禁想到,这个便宜侄子做事真到位。
入席,双叫家人来与苏云相见,一一介绍。
苏双一妻一妾,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名越,子伯约年二十。次子名轮,年十六。三子名易,年十二。有一女于三年前嫁于好友之子。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低下,这个说法让苏云很吃惊,在这个社会有钱的商人居然没有地位。商人唯利是图,在这个重礼法、信义的社会名声不好,不是说商人不注重礼法信义,而是商人的本质让他不适合这个社会。
苏双祖上苏章曾经做过翼州太守,后来家道中落,苏武因杀人逃醉,累于苏双父亲苏文。苏双变卖家产,将苏文救出。苏双弃文从商,后来挣下偌大家产。长子苏越不喜弓马、书文。偏好金银、铜钱,如今经商手段尤胜其父,现在家中事物也皆是他在打理。次子虽读过几年圣贤书,却无功名也无特长,三子年幼正在上蒙学。
席间,苏云与苏双父子二人讲述,自己随刘备打破黄巾贼,斩首八人,二人皆是拍手大贊,讲到自己不小心感染风寒,未能继续跟随刘备,苏双感到惋惜。苏越却说,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此才能与我们相聚。双大笑拍手称是。又讲到程家庄大破贼兵,听的二人热血沸腾。
双问苏云以后有何打算,苏云就将自己想法告诉苏双,自己想要学习兵法。
东汉末年,一些大族世家会开设私学,教授族中子弟同时也对外开放招收少量学员。还有一些大儒也会开设私学招收弟子。求学不是件易事,多数都是自己读书,到处求教。
苏双表示自己可以为他解决上学的问题。
三人畅饮到很晚
苏云在此住了几天,早上起来练习枪马拳脚、刀法,然后随苏易去蒙学识字。
汉末的隶书,与现代繁体字有很多差不多,不难辨认,就是个别不一样,苏云学的很快,快的让蒙学先生都很吃惊。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皇帝为了自己的统治,为了愚民,大肆推崇儒家思想。汉朝重礼法、孝道。天地君亲师,如果去门阀氏族上学,就等于将自己绑在了他们的利益上面了。汉对于师徒名份十分看重,就像刘备,师从卢植,卢植一向不喜欢刘备。然而,刘备听说卢植被数倍于自己的黄巾贼兵围住,他还是待着不多的军队去救援卢植。这不是说明刘备对卢植多么敬爱,而是碍于当事社会的礼法,不去会引响自己的声誉。当然学生成就高,也会为老师带来荣耀,比如童渊,他自己没有多少出名的事迹,但是他叫出了两个武艺高强的徒弟——张秀和赵云。所以遇到一个可造之才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十分高兴的。
蒙学老师是个五十来岁的儒生,姓徐名宁字安定。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颖川荆州等地游学,因为所谓的清高,不愿意放下身段成为世家门阀的附庸,而立之年曾被举荐为官,因自命清高遭受排挤后辞官归乡,专心学问、教授蒙学。(汉代九品中正制,仕途多被门阀士族所掌握)
蒙学先生很喜欢苏云,因为苏云学得快,记得牢,一点就通,时常举一反三。
过一日,苏双准备好一切带着苏云回老家祭祖。苏氏没落,人丁稀薄,族人日子过的清苦,多受苏双接济,虽然不喜欢苏双商人的身份,时间久了也就不再排斥,苏云向蒙学先生请假,跟随苏双返乡,一行人带着各类牲口:猪、羊、鸡、鸭等,还有大量的粮食与各类生活用品。行两日,至下章。下章因当时苏章任太守时,天降大旱,苏章挖渠引水,分发粮食,帮助当地百姓度过难关,为了纪念苏章而改名。
苏云远远望去,大片良田环绕,房屋星星点点散落四下,多皆破旧失修,主宅房屋傍山而建,虽破旧而不失庄严,深沉的气息中透露出凄凉。望着一片片青绿的麦苗,几只麻雀在空中飞过,叽叽喳喳。
“良田多流出,被卖于他人之手,我近年来高价收回了主宅附近的田地。”苏双的声音将苏云的思绪拉回。苏云下马随苏双朝里走去。
苏双将带来的物品、牲口,都分发给族人。
次日,族长召集族人,杀猪宰羊,焚香祭天,颂念祭文,告知祖先,指引苏云一一跪拜行礼,最后将苏云的名字写入族谱。仪式才算结束。
苏双将苏武的骨灰埋葬在他父亲苏文的旁边,苏云披麻带孝,为其守墓三日后,随苏双返回。
窗外的麻雀在相互嬉戏,悠闲的风随意的吹着,大树不耐烦的招了招手,好像在抗议太阳炙热的目光,知了在不停的叫着夏天,屋内三三两两的学生摇头晃脑的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充耳不闻,一片落叶从窗户飘了进来,落在苏云的面前,苏云望着四周摇头晃脑的少年们,轻轻的将树叶藏于袖中。
先生见苏云善学,时常将其留下私授学问,每每欲言又止,苏云知道,这位老师估计想让自己拜在他的门下,又碍于面子不好开口。
苏云回去将此事说于苏双听,苏双听闻之后说道“徐师虽有学问,但名声不显,你又多次接受他私下传授的知识。我已托人寻到荆州宋忠,愿意出万金帮他修筑书院,他答应收你做弟子,徐师那边再赠予厚礼,报答他传授你知识的恩情。”
苏云思考了一下,说到“天下皆有学问,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去学。”便决定拜师徐宁。
苏双尊重苏云的选择,遂去准备拜师所需的礼物与祭品,苏云心中十分感激苏双,向他躬身行礼,并心中暗暗记下,苏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苏双选了一个吉日,抬着礼物,前往蒙学。至蒙学,向徐宁说明来意,徐宁十分高兴,当即同意。在学堂祭拜孔孟,苏云遂跪拜行拜师大礼。
而后,徐宁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每当与苏云谈论,都被苏云大胆奇特的想法所震惊,看似言语不合规矩,其中有暗含某种道理。
苏云每日去徐宁处接受教诲,闲时练习武艺,读书每每到深夜。苏云拜托苏双帮他收集兵法类的书籍,苏云便整日在家研习,不懂时就询问徐宁或四下求问附近有学问的人。
不同于古人的负箧曳屣,因为苏武有马,也不用抄录书籍,凿壁偷光,因为苏双有钱。其实读书人并非如苏云想象的那般无用,汉末与晋时的读书人不但要读书,还要学习剑术,箭术,骑术,一般读书人综合素质都比常人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