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说快也快。
村里的麦地浇好的时候,小周庄村前的水库,水也下去了十之八九。正如估计的一样,水一下去,就看到里面的鱼不时翻出个水花。却是里面的鱼觉察到了水量下降,变化了的环境让它们有些烦躁,有些不安。
一大早,周小花周小草姐妹就拎着个小铁桶跟在周超后面,等着拣鱼。
村里的其他孩子,也都象周小花姐妹一样,跟在自己个的父亲后面,拎着或大或小的水桶,等着收获。
前天一听到消息,周超家多余的两张渔网,就被周湖家两位堂哥,周水家四位堂哥过来,一家拿走了一张。往常周英也总会过来拿上一张凑热闹的,今年却跟周超赌上了气,硬是没登门。他不登门就不登门吧,周超家除了周超在心里把事儿过了一遍,其他人没哪个想的起这茬。
大家有自己去集市上买回渔网的,也都忙活开了。家里没渔网的,篓子跟大笊篱就派上了用场。甚至还有拿着家里的抓钩跟大木叉的。不少的半大小子,则啥都没拿,张着两手,准备靠着两手来抓鱼。
总之,天刚刚放亮,晚春的水还带着沁凉,村里的男人们就趟进了水库的水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开始捞鱼了。小孩子们各自跟在自己家大人后面,水库水边上围了一圈的人,一片热火朝天,喧闹异常的景象。
估计村里除了各家的婆娘,其他的人都来了。这个说,“这边这边!有条大鱼!”那个说,“那边那边!鱼跑那边去了!”水库附近热闹异常。
周超慢条斯理地撒网,拉网,拣鱼,抽空还抽了根烟。他有经验的很。水库里水深,大鱼藏在水里呢。小鱼小虾的,他并不怎么看的上。他想等等,人把水库的水闹混了,把鱼都给惊起来了,才合适他撒网。
即使说是水库里的鱼各家捞了归各家,周超也不好太过打眼。小鱼小虾好捞的,就给别人家捞去。他想捞大的。别人没家伙事儿,捞的鱼没他个大,数量却不少,即使要抱怨,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所以,不到寸长的鱼他根本没要。他用的渔网是网眼大的渔网。
所以眼看着别人家的水盆里多的是密密麻麻的小鱼儿,周超家一开始还只稀稀拉拉的几条鱼,他几网下去,拣起的鱼就越来越多了。
周小花跟周小草姐妹两个使劲倒腾着两条小腿儿,先把周超扔到岸上的鱼拣到小铁桶里,差不多了就倒到旁边装了水的大铁盆里。
周超才下了三网,他们家的大铁盆就装满了至少两三斤重的鱼,有白鲢,有花鲢,有青红鲤鱼,也有草鱼,一条条还鲜蹦乱跳的,活泛得很。
旁边周湖家周小彬都下了四五网了才打了十几条只有几两重的小鱼,他这收获确实比别人家好些,但同周超根本没法比,急得一个劲地催周超:“二叔,你网下的好,快过来帮我下两网,让我学学怎么撒网。”周超看看自己家的家伙事儿这会满了,就过去帮忙周小滨下网,还教他怎么看鱼窝,怎么使力。
这厢周小花早就往家跑了,让她妈杨大会推了独轮车过来,顺便带回了另一个大铁盆儿,装了水放在那里。杨大会也明白得很,甚至都没打扰到周超,就把装了鱼的大铁盆儿端到了独轮车上,悄悄地推了回家。
这边周超看到自己家的家伙事儿拿来了,就又开始打渔。等自家家伙事儿又差不多满了,再去等着指点的周水家几个侄子那里,帮忙撒一下网,当一回老师。自己家的铁盆儿满了,换了新铁盆儿,他再继续。
悄悄不做声色地,周超家就先打了三盆鱼了。
周小花喊她妈把装鱼的三个大铁盆儿装板车上,换了一个新铁盆儿放在岸上,把家里的两个铁盆儿拿了过来,让周小草一个人拣鱼,杨老头和她跟车,准备先把打到的鱼拉集市上卖卖,倒盆儿。
头天周小花去姥爷姥娘家,把杨姥爷和几个舅舅家准备的冬天洗衣服的六个大铁盆儿跟板车都借了回来,加上他们家的两个大铁盆儿,也才八个。这不到两个小时就打了三盆鱼,周小花还害怕他们家的盆儿不够使呢。
三盆儿鱼,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盆儿鱼,至少也得四五十斤重,再加上水,怎么着也得七八十斤了。三盆儿,就是两百多斤,若是要人挑着,不知道有多费力,有板车的话却轻松多了。过河的时候,有路过的人,看杨大会三个老的老,少的少,杨大会还是个妇女,不用她招呼,大家就上来帮手,推的推,拉的拉,几下就给把板车弄到了对岸。杨大会三人跟人客气,连连道谢,人家摆摆手,抢先一步去集市了。
三个人到了集市上,还不到九点钟。
可赶集的时候大家来的都早。集市上人熙熙攘攘地,正是人多的时候。
现在不是农忙季节,这两年生产队也不象原来那样一天到晚把人弄到田里干活了,没事的时候大家都空着。这个季节不冷不热的,起房盖屋结婚办事的人家更不少。拉着板车顺着人流才过了河沿走了没久,三个人就实在走不动了。
看到旁边一家卖油条的旁边有个小空隙,堪堪放的下一个铁盆儿,仅剩下条过一个人的小口子,周小花拉了下杨大会的手。杨大会也顾不上挑地儿了,连忙把铁盆儿端了一个下来,放到口子上。
旁边卖油条的老板一看,急道:“我说大妹子,你把盆儿放这,到我这吃油条的,人家进不来啊。”他摊子的后面摆了张桌子,四边摆了四根长凳子,边上留的这个口子,就是方便吃他家油条的人过来进出的。
周小花忙道:“大爷,您看,我们就放一个盆儿在这,人站在盆儿后面,您的客人打这里的口子可以进来。要不是太挤了我们挤不进去,也不来这里。大爷,您就行行好成不?”
油条老板看看三个,再看看挤得水泄不通的集市大街,想想让这三个人继续往里边挤确实有点为难,皱着眉头勉为其难地道:“那你让买鱼的别堵着口子,免得妨碍我这进出的人进不来出不去。”
“是是。谢谢大爷!”周小花赶忙道。
卖油条的老板三十多岁,听周小花说话脆生生地,笑道:“你这孩子真不怕生,你妈还没说话,你小嘴儿得啵得啵地先说上了。咋嘴巴这么甜呢!”
周小花晃着小脑袋,回:“我早上才吃了一块糖,抹嘴上了呗!”
卖油条的老板被周小花逗得哈哈大笑,就连拿油条取油条顺便收钱的老板娘也被逗笑了,一边忙活,一边跟自己家丈夫道:“咱家小四儿跟她差不多大,要也这么会说话就好了。得,我们把摊子稍微往那边移移,就留一条过道儿吧,给这小孩儿多腾点地儿。”他们家摊子摆得有点开,左右各留了个过道儿供吃油条的人出来进去,一边用两块砖头叠着占着地儿。
大家都是经常到集市上来的,自己家有些需要卖的物件,也都是到这里来卖,大家都知道规矩。来的早占个好地儿,来的晚只能占个孬地儿,或者根本没地儿。若是占的地儿孬或者找不到地儿,,那就只能等着先来的把东西卖完了走了腾出地儿,才能过来摆自己家的东西了。
周小花一听高兴得嘴巴咧开了,连忙道谢:“谢谢大爷大妈!”
杨大会是三个孩子的妈了,也很上道儿,连忙手伸进盆里,抓了条四五斤重的大草鱼出来,鱼还不停地扑腾着,就递到油条老板面前:“哥子,谢谢您了!这条鱼,您就拿回家吃着。”
活蹦乱跳的大活鱼,谁不想要啊?油条老板有些为难。
周小花面前的铁盆儿已经停了个四十多岁的大妈:“哎哟,这鱼真新鲜哪!”
“可不嘛!早上才从水库里面打上来的,停都没停,就直接拿集上来了!大妈要几条?白鲢,花鲢,鲤鱼,还是草鱼?”周小花接口。
杨老头站周小花身后,找了块石头坐上,笑眯眯地看着周小花一个小人儿张罗,也不做声。
中年妇女看看周小花,眼珠一转,问:“你家的鱼都是怎么卖的?”
“白鲢三毛一斤,花鲢四毛一斤,鲤鱼和草鱼五毛一斤。”
“这么贵?猪肉净肉,才卖八毛一斤呢。”
“大妈也说了,猪肉八毛。我家的鱼是才打出来的,这么新鲜,才卖三毛,四毛,五毛。若不是水库里面水抽干了,想打鱼都打不到呢。”
“太贵了!太贵了!便宜点!”
“大妈,真不贵了,您拿买肉的钱,一斤肉能换两斤鱼,给酒席多摆上个菜,多体面哪!也就是今儿个我们家才有鱼卖,换了其他时候,想卖都没有卖的,大妈想买也没地买吧?”周小花敢肯定,今儿集市上看着有这么多的人,冻鱼也许有卖的,人家是打镇上的冷库里批发了来的。新鲜鱼却肯定是有数儿的,他们家即使不是唯一的一家,整个集市也不会超过三家卖新鲜鱼的。更可况他们家的鱼活蹦乱跳,还一条条的这么精神哪。
中年大妈原本就怀着欺负小孩儿的心思,这会儿看周小花牙咬得这么紧,也只好妥协了。
周小花没去集市上逛过。不过也真给她想中了。这会儿还没专门卖鱼鲜的。整个集市,他们家是独一份。遇到办事弄酒席的人家,要想在自己家的酒桌上添份鲜鱼荤菜,周小花要多少钱,只要不离谱儿,那些人家也只有接受的份儿。
周小花自然看出中年大妈的心思了,她问:“大妈要什么鱼?要多大的?几条?”
“全部花鲢吧,三条。我自己挑。”
周小花拿出秤来,用网兜兜着鱼挂到秤钩上,一条一条很快把大妈指着的三条鱼称好了:“这条五斤六两,这条六斤二两,这条五斤八两,一共十七斤六两。那六两就当个添头,算十七斤了,六块八毛钱。”这也是她人小力气小,一次只能称一条鱼,换了她爸周超,绝对一次就给人家称好了。
中年大妈拿出了篮子里的垫布,把三条鱼装进了篓子里,她没讲下价儿来。始终还想着占点小便宜儿,又伸手到铁盆里去捞鱼:“再给我一条鱼当添头。”
周小花哪干哪?
“大妈,咱家已经给了你六两鱼的添头了,我家的鱼,随便一条都不只两斤,哪能添这么多?”她扎撒着两只小手来拦中年大妈,把中年大妈捉到的鱼又放回自己家的铁盆里,还教中年大妈怎么弄鱼:“大妈,你手上捧点水,把布弄湿了包鱼身上,这会儿回家,说不定鱼放盆儿里,还活着哪。”
中年大妈一听还有这样的事儿,也不啰嗦了。反正她一早就来了,东西买差不多了,都放男人那里放着呢,赶紧付了钱,起身走了。
那边油条老板已经很不好意思地收下了鱼,回给了杨大会六根油条,还舀了三碗豆浆给这爷儿三个。这油条一根就卖两毛钱,豆浆一碗一毛,人家也没好意思白收周小花家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