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奶奶不疼,周小花却牙疼了好几天,吃点热东西就捧着牙花子唏嘘。
即使一家子她跟她妈和小草都上了,人周小婶是没得好儿,她们家三个也没多好。杨大会脸上那疤怎么看怎么丑,身上还几块乌青。周小草手臂上被蹭突噜皮儿了,那是大人打架的时候她被甩地上抢的。
这是明晃晃的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啊。真是得不偿失!
但愿周小婶被教训了这一回长点记性,别还老这么人欠她八百吊钱的样子,遇到她就刺挠,想方设法地给她下绊子!
打了这么一回架,不但周小婶的名声臭了大街,她当初跟哥哥嫂子打架动刀的事也被大家翻了出来。杨大会当初硬逼着周超跟周爷爷周奶奶分家的事,同样也被翻了出来,大家私底下议论着。周小花这个始作俑者也没逃过大家的口。大家都说,周家这两妯娌,个顶个的厉害,不让人。周家的小丫头也不是个吃亏的,打架不但上手还上嘴,狠。
但也并不是全无好处。起码村里的孩子再看周小花和周小草姐妹,再没哪个脸面朝天鼻孔乱哼了,大家有意无意地带上了讨好。周小花有时候带着妹妹去村南玩儿,孙家的秋千即使她姐妹没有东西,也能打到了。
孙家的孩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儿,周小花都认为这是好事。
不过杨老头听人说了这天周小花的做为,却把她狠狠地批评了一番。
“你说你都拿起石头砸了她一下了,怎么又把石头扔了上牙齿了?你牙齿比石头硬还是怎么的?啊?你觉着她是你小叔的媳妇手下留情,就她那样的,她对你会不会手下留情?”老头儿嫌弃周小花心软。
就是啊。周小花很不明白。她们家有什么事,好了坏了的,都跟周爷爷周奶奶分家了,也摊不到周小婶头上。就连去年他们家因为多了个老三被罚了钱,周爷爷周奶奶家也没垫付过一分钱,其他的事情更不用说了。这人怎么就这么孤拐,一点儿见不得他们家好呢?
好在周小花早就明白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要讲个缘分跟情份。他们一家本来也不是人民币,人人喜欢,周小婶看不起他们家就看不起吧。他们一家的存在又不是为了赢取周小婶的看的起才存在的。长了这一回记性以后,她再张口说话的时候,怎么都要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再说,那就行了。周小花对她没别的要求。
甚至周小婶仍旧喜欢张着个嘴巴胡咧咧,周小花也没意见!只要别给她抓到把柄,象这回一样收拾一道就行。
周小花觉得,没有跟周小婶的斗智斗勇,她的生活太没有意思了!有周小婶在多好啊,他们一家都上手打人了!否则到哪找这么好的练手机会去!
次日杨姥爷果然上门来了。老人到的时候周超家刚吃过了早饭,正在往地下收拾碗筷。
打窗户这儿看到老爷子推开外面虚掩的大门进到院子里,周超这个毛脚女婿连忙下了炕招呼:“爹,来得这么早,没吃过吧?让小花她妈再给您做点?”
老人径直进了门,摆了摆手:“不用,我吃过了。”
杨大会连忙把炕用扫炕的笤帚扫了一遍,把老人让到炕上坐着。
“爹,这会儿家里不忙?”
“不是很忙。”杨姥爷应着,开门见山问周超:“我这次过来,是想问问你,往天你们家给小花大伯寄东西,都是怎么寄的?小花小姨不是在东北吗?她姥娘老惦记这个小闺女,就想着,把留给孩子的耳环手镯什么的寄给她。免得她姊妹几个都有了,就她不在身边,没东西戴。”
说来说去,其实老人也想闺女了。
杨小姨去东北几年了,就前两年还隔个两个月三个月地有封信寄回来,这两年信就越来越少了。去年一年寄了两封信回来,今年还一封没有呢。她嫁得那么远,没在跟前,两位老人这是怕闺女吃亏,惦记着呢。
老人给闺女寄点金银首饰过去,也是表示自己家日子不象以前那么穷了,有给闺女撑腰的意思。
之所以老人要专门跑这么一趟,是因为杨家包括杨姥爷家里识字的三个舅舅,哪个读书也没超过两年,字认得太少,写不了信。杨姥爷倒是认得很多字,可是不会写。周超初中毕业,写信对他根本没什么难度。以前寄给杨小姨的信,也都是周超代笔的。老人要寄点东西给闺女,总不能干巴巴地就寄东西不是?怎么也要给闺女顺便写上一封信。关键呢,老人还想问问,小闺女前两年还给他写信写得那么勤,怎么现在少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若真是遇到什么难事了,人隔得远到不了跟前,老人也希望小闺女说给他听听,他好歹能帮着想想办法不是?
这真应了杨大会念叨周小花姐妹的那句话:“儿女都是债!”
小的时候惦记给孩子好吃好喝,还要操心他或者她睡没睡好,是不是不高兴了。大了,又巴望他或者她好好地成个家。媳妇好不好啦,女婿好不好啦,家里日子难过不难过,舒心不舒心啦,总之操不完的心。只怕老人就是要闭眼了,也是要念着家里的孩子们。每一个当父母的,基本都是这样,护持着一辈接一辈的小辈。人类这样才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着。
听说要写信,周小花自告奋勇:“姥爷姥爷,我也会写信了!我帮您写!”
杨姥爷不信:“你会吗?你才几岁?”
“真的会!”周小花忙不迭把她早上练字写的大字拿给杨姥爷看。
周小花练的是南宋李煜创下来的瘦金体。只是她毕竟还小,力气不足,字也就有些不足。不过用来唬杨姥爷还是够的。老爷子一生见过不少字,当然知道周小花字里面的不足。不过他现在又不是看字的,只要周小花能写信就成,他没别的要求。
如果闺女能帮着老丈人给小姨子写信,那当然更好。周超也希望这封信由周小花来写。说出去,周小花这么小就会写信,这么能干,人家也要夸他周超能干,会教育孩子。他巴不得呢。每次周超给出嫁了的小姨子写信,他其实心里很别扭。
于是,周小花得到了给杨小姨写信的重任。她开头这么写的:
“亲爱的小姨:
您一定想象不到,您才离家几年,我也长这么大了,能给您写信了吧?我是小花。我妈是您二姐。我妈说,我小的时候您抱过我,小姨夫也抱过我。可那个时候我还小,一点儿也记不得了。您什么时候能回来,让我看看,您跟小姨夫都长什么样吗?”
这是跟杨小姨打招呼,自我介绍,不过关键要点出写信的缘由,表达一下杨姥爷对闺女的想念跟担忧:
“小姨,不单是我跟我妈想您,我姥爷跟姥娘也可想您了。去年您七月份往家写了封信,这都几个月了?没往家写信了?姥爷跟姥娘想让我帮他们问问您,您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都没空写信回家了?”
单是这样写肯定不够。信里还要交代首饰的事儿呢。这是重中之重。周小花又写:
“您知道吧?小姨?姥爷以前做过打银匠。现在,姥爷把以前学过的手艺拣起来了,打了好多首饰,有金的,也有银的。姥爷打的东西,一件一件的,可漂亮了,您没见过吧?姥爷给我打了一副银耳环,我为了带上它,磨着姥娘给我穿了耳朵眼。打耳朵眼的时候不疼,过后可疼了。我一天一宿没睡着觉。唉,女人为了爱美,付出的代价真大!
小姨,您也穿了耳朵眼,是不是?我听姥娘说过,她给大姨,我妈,还有您都穿过耳朵眼儿。您的耳朵眼没长上吧?我妈以前就一直用草棍别着,没长上,现在带上耳环儿,可好看了!也不用担心长上耳朵眼儿了!姥爷和姥娘这回给您寄了一对银丁香,一对金丁香,一对银手镯,一对金手镯,一条银项链,一条金项链。权当姥爷姥娘给您补的嫁妆。还有一副银项圈,一对银手铃儿,是给您家小表弟的。另外准备了两对银手镯,给您婆婆和小姑子一人一对,两对银丁香,也是给您婆婆跟小姑子一人一对。姥爷说,家里金子少,暂时就不先给您婆婆和小姑子准备金饰了。等以后日子好过了,有多的金子了,再说。”
这几句话一写,杨姥爷简直太满意了!家里送给闺女的东西,可要仔仔细细给闺女说明白了,可不能给别人贪了去!闺女出嫁的时候家里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当然也没有好多少,但是他凭着这份手艺,开春到现在也接了几个活儿,挣了点钱了,怎么着都比以前好多了。他补点东西给闺女,也让闺女挺一下腰杆。叫别人看看,他们老杨家并不是穷得底儿掉的人家!没看他给那边的亲家也补了礼物了嘛!
“小姨,您赶紧往家写封信吧!姥爷姥娘都快担心死了,就怕您日子不好过。姥爷姥娘出去打听了,说是东北的老爷们可凶了,很多人都打老婆。这个话给姥爷和姥娘听了,他们老着急了,就怕您在家挨打。小姨,小姨夫是不是也打您呀?我可跟您说,要是小姨夫打您,咱就不跟他过了!写信回来告诉姥爷姥娘,姥爷姥娘给您撑腰!咱家三个长得人高马大的舅舅,咱怕谁呀?”
等周小花这话一写出来,杨姥爷更高兴了:“对,小花写的好,就该这么写!你小姨几个月没写信回家,那边她婆家不定憋着什么坏呢!这些该说的话写给你小姨,那边肯定也会看见,让他们也寻思寻思!别把咱家不当数儿!”
杨姥爷满意了,周小花就开始给自己刷好感,跟杨小姨夫妻讨礼物了:
“小姨,我跟您说,这信您要悄悄地看哦,别给小姨夫看到了。他看到了,肯定对我有意见,以后见了我,给别的人东西,不给我,那我不是亏死了啊?”
最后,周小花催着杨小姨回信:
“小姨,您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我们家现在不单有我,还有小草,她今年三岁。另外,我家还有个小妹妹。她还小,小名儿都还没起。姥爷说,您家的弟弟跟我家的小草差不多大,弟弟只比小草小个月份儿。那不是弟弟也有三岁多了?他长得什么样儿啊?我好想看一看他。可小姨不回来,我看不到他,不认识他呀。小姨,小舅家也快要添个弟弟或者妹妹了。估计您回到家来,家里添了很多人,您都不认识了。三舅家的弟弟也比小草小月份儿,我去姥爷姥娘家,他都不爱跟我和小草玩儿,就喜欢跟着姥爷打银子。姥爷说,以后他的手艺都要教给他。我也想学姥爷当打银匠,可我不爱象三舅家的弟弟那样打银子,怎么办?我觉得我好忙啊,又要跟我杨爸爸学写字,还要打猪草,哄妹妹,累的很。
小姨,您回来的时候,提前写封信,让舅舅去接您。
此致
敬礼
外甥女周小花
上”
周小花最后署上日期。信写完了,看了看纸张的页数她觉得好像有点多。没办法啊,毛笔字一页也写不了几个字儿。实际上呢,整封信字数并不是太多。她就琢磨着删几个字儿。
杨姥爷却不同意:“不用删,小花写得挺好。就这样。”老人尤其满意周小花在写他寄给闺女的东西的时候,特别点出给周小姨的,是“嫁妆”,这样,别人想要也不好要。老人活了一辈子了,可知道有些老娘们特不要脸,就喜欢挂拉媳妇儿的东西。既然说是“嫁妆”了,再不要脸的老娘们,都要顾点脸面。老人也很满意周小花信里说“姥爷姥娘给您撑腰”这句话。他小闺女嫁的远,老人家是太担心老闺女过日子受委屈了。
就这么着,周小花代笔的这封信最后就越过了千把里路,最后落到了杨小姨的手上。杨小姨捧着信抱着杨姥爷杨姥娘寄给她的木头匣子嚎啕大哭。她现在后悔了,是真后悔了!咱是老农民出身,跟那些城里人真玩不来那些曲里拐弯的绕口令,心眼儿也不够使。早知道,她真应该听老父亲的话,就在当地找个小伙子嫁了,即使她性子方正了点儿,有娘家帮衬着,怎么也不会象现在这么难!老父亲老母亲想她了,她也老想他们了!也想那两个哥哥跟弟弟,就连早就去世的大哥,她也想啊!在家里的时候,她是家里的老闺女,谁不宠着她惯着她?在婆家,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婆婆跟小姑子不想着法儿搓咕着男人打她,她就烧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