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周小花同年入学的孩子还在读三年级,周小花十一岁的时候,周小花跟当年五年级的孩子一起,直接报考了初中。小升初的成绩下来,周小花不意外地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头世的时候周小花还是个从里到外的孩子呢,都考了个全乡第一,这一次换了个曾经念过大学的成年人芯子,周小花自然考得更好了。
虽然周小花自觉自己直接去念大学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可毕竟这年头还是讲学历的,周小花没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成绩拿着,人大学谁要她呀。周小花就不得不按部就班地考试了。
读了大学有个大学毕业的证件拿着,她也有了以后安稳小日子的敲门砖不是?
初中入了学,学校又进行了一场摸底考试,周小花不意外地又一次比大她一两岁的孩子考得都好,稳稳坐好了她第一名的交椅。
据说冷大书记听说了,好好地把自己家的小霸王拘在家里,狠狠地补了一回课,想争取让孩子跳一级,尽量拉小他家儿子跟周小花之间学习上的差距,但似乎没成功。他们家儿子继续留在三年级读书,寸步未移。
周小花一点儿都不意外。
头世冷大书记的这个宝贝儿子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村小名次还不错,到了韩家堡就不怎么出众了。等到读初中就更名不见经传了。后来勉强读了高中,却连大学都未考上,复习了两三年都还不成。这一世,这孩子也不可能冷不丁就换了个聪明点儿的脑袋。
这个时候,周小花家因为连续几年承包了梨园,家里越发富裕了。
小周庄本来就跟韩家堡临着,中间只有条两三百米的长的小泥巴路,这几年大家普遍生活好了,原来韩家堡的人如周小花头世一样,基本全部都搬到了HN岸周超家梨园的南面儿了,原来的村子因为底下的泥土适合做陶烧砖,原来大周庄的窑厂就搬到了韩家堡,在韩家堡村子的原址盖了厂房烧制大家盖房子用的砖头瓦片,也烧点四里八乡用的上的大缸水瓮,碟子碗儿,或者瓷盆坛子什么的。
周小花平时做酒用的坛子,就是打韩家堡订做的。
周超一开始没把周小花做出来的酒放在心上,但随着家里来往订货得人增多了,喝到周小花酒的人也多了,他们家的酒也慢慢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周小花做出来的酒渐渐也成了周超家的一块活招牌,大家过来订果汁的时候,经常也会捎带脚儿地买点酒回去。周超早就锻炼得大方多了,再也不会因为收了人家的钱而手脚无措,好像对不起人家一样地难受,他也就大大方方地给自己家的酒水订了价钱往出卖。虽然酒水价格定得比一般的酒水高,但是慢慢地有了回头客,他们家每年卖出去的酒,竟然也慢慢回钱不少。
周小草七岁就住在了杨姥爷家跟着杨姥爷学手艺,农忙的时间才回家帮忙干活儿。周小花做酒的时候,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帮着忙活。若周小花不在家,周小草就自己个人收了果子做酒什么的,并不耽误事儿。
周超杨大会腰包鼓了,就先把周爷爷周奶奶隔壁鲁家荒了的三间泥坯房子屋基花同样的四百块钱买了下来,地底下打了足足一层的地窖,方便周小花跟周小草两姐妹存放她们做出来的酒。入口放在园子的大门边儿上,上面起了两层的小楼,盖了新房。
房子右边底楼三间给周爷爷周奶奶住着,两边儿两间东西屋盘了两铺大炕,中间一间当厨房,两边儿垒着两个大灶。方便烧火做饭。这也是当时SD农村最常见的房子建造方式。
新房院子中间隔了堵一米多高的院墙做照墙,大门进来,照壁分向两边的院子,把楼房分成两边。周超杨大会跟周爷爷周奶奶两家分门别户,各过各的日子。
右边四间底楼住周超夫妻两个。也是分东西两个大间加个厨房,不过东间多了个套间。
二楼右边对上来的四间房,周超除了过道之外,给四个闺女也一人隔出一间来,屋里一边同样盘了大炕,烟囱直接从底楼现在周爷爷周奶奶住的房子接上来的,烟道通过炕再回到烟囱上,只要底下周爷爷周奶奶两口子烧炕,周小花四姐妹的炕也照样会热起来,只不过不象楼下热得那么快罢了。炕的对过儿,四间房又都摆了架架子床。床顶上方方便放置点儿姑娘们闲置下来暂时用不到的东西之类。夏天的时候如果孩子们嫌热,完全可以不睡炕,而是睡到架子床上。
这也是周小花当杨淼淼时,家里杨老头帮她这么布置的。周小花很喜欢这种布置,要求周超杨大会也给她们四姐妹这么弄。
周超杨大会知道孩子目前还都不大,用不着一人一间房子的住。可孩子总要长大的吧?谁家起房子还不是准备住个三五十年的?给周小花姐妹一人准备一间房,以后他们即使长大了,都结婚成家了,带着孩子回来,那大炕睡一家人也完全没问题。到时候该怎么着怎么着,一点儿罗乱都没有,完全可以的。至于架子床什么的,又不雕花什么的,就是用点木料,两口子既然盖房子,大钱都花了,哪会心疼这点儿小钱?更何况周小花这么一提出来,周小草表示喜欢,两个小的也都附议呢?周超杨大会也没打磕巴,直接买了木料,让人做了。
说起这做木匠活儿的也不是外人,是他们小周庄本家的周水一家。
周超家把新房子用的所有木质家具都包给了周水家。
上到几间主人房子里应该摆放的衣柜高桌,下到周小花姐妹屋里除了架子床衣柜之外的梳妆台,还包括二楼周超家专留出来做备用客厅的大间里摆放在两边儿的木质沙发,两边两张备用的吃饭用的活动大圆桌,到各屋备用的方凳,和周小家四姐妹每人房里的写字台,周水跟两个大儿子花了一个多月,才帮着周超家把家具一气儿都置办齐了。
院子的前面儿,则跟大家目前流行的一样,一摆溜顺过来起了五间儿的大平房。中间儿两间留成了门儿。平房顶上是水泥铺就的,打了防水胶。水泥的标号因为是自己家的房子,买得比较好,就怕冬天的时候平房给冻咧了豁上几条大口子,夏天漏雨冬天淌雪的,自己家用起来不方便。这也是当前很多人家平房最常见的毛病。
农村的平房可不是起着好看的,是真真的要派上用场的。
周超家有梨园挣钱,根本没把养猪的那点钱放在眼里,他们家没打算养猪。平房里不起猪圈。可牛是肯定要养的。
拖拉机种地虽然轻快,人不受罪,可那大车轮压过去,老宽的辙子上泥土被压得紧紧实实,根本就别想着这一块儿地方长什么庄稼了。农民最爱惜土地,谁舍得自己家地里留下这么块地方不种东西?难看得跟狗啃的疤瘌一样?
猪养不养无所谓,不喂猪难道就吃不上猪肉了?
可人不能不吃饭。农民怎么着都要种田的。要不那细面儿的大白馒头哪里来?人又不能单靠吃风活着。
这就需要牛这样的牲畜派用场了。
这家伙比马吃得少,伺候起来不需要象伺候马那样精细。而且即使圈养一个冬天,开春放出来的时候只要让它们适应个一两天,他们完全就可以象头年那么使用了,听话又乖巧,让往东就往东,让往西就往西,在老庄稼把式手上如臂使指。虽然它们力气不象马那么大,干活儿也慢悠悠地,不急不火,不像马那么迅速,但人们长期使用下来,还是觉得养牛比较划算。
要知道,马喂养起来,用熟了还好说,每年开春翻地的时候,那马不跟主人较上至少一个周的劲头儿,即使给它们辔上笼头,它们一直半会也绝对不肯听话的。力气稍微小点儿的庄稼汉,根本就驾驭不了这畜生。
牛还能给它们打个牛鼻儿方便主人家使用。可那高头大马,即使同样打个铁质马鼻儿给它们拴上去,该刺挠的时候它们照样刺挠,该撂蹶子的时候照样撂蹶子,主人家拿它们根本就没有好法子。那马鼻子跟主人家拉得直冒血,它们好像也没受到多大的影响,照样跟主人使犟。
周小花三世都领教过马的犟脾气,周超才年前儿才把家里养得油光水滑,膘肥体壮的的枣红小马卖了,决定换头大牛使用。
这也就是说,周超家也不用弄马圈了,但是它们家要拿出间平房出来,作为牛圈。
几间平房,他们家还要准备一间出来做备用厨房。留着好夏天的时候做饭用。
夏天天热,灶上稍微烧点火,炕上就热得住不了人。谁喜欢大夏天的睡热炕啊?
另外的几间,就是家里留着放置点得用的工具什么的了。
以前周超都是在房檐下面或者门楼子那里锭了钉子放农具,或者挂着,或者这塞那塞地藏着什么的。这会儿新盖鋥新瓦亮的大房子,周超哪肯那么糟蹋?不好看不美观不是?单独留出来一间分门别类地归置好,用的时候直接进来拿多好。家里一口气儿又添置了三辆自行车,总不能跟以前一样放院子里风吹雨淋吧?四辆自行车也要专门找间平房放着。这就去了四间平房了。
另外的一间,也不敢随便用的。家里的三轮车新买的,也不能经受风吹日晒,要好好保养,就在大门进来的这三间平房底下停着了。随便天气怎么变幻也不怕了。边儿上是一摆溜铺好的狗窝。狗狗们在果园成熟的时候得用,春冬季节果园里没果子,用不着看园子了,家里就把狗狗们召回家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也要好好地伺候好这些狗祖宗,它们才会对主人忠诚。
所以说在农村过日子,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也全要靠当家作主的两口子操持。就好比是每天辛苦酿蜜的蜜蜂,只要你勤快,总有数不尽的活计在等着你。就能每天忙得你象个陀螺一样,每天转个不停,连个闲空儿都没有。
过日子容易,把日子过好了,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