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是个外来户原来不属于这片区域的,当初是为了躲避西周灭亡的灾难而来的,属于政治避难,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国际难民,只不过他是一个国家的形式。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和别人抢吃抢喝还难免被人教训的,何况来的还是一个国家,拖家带口的来了一大堆,不光要吃要喝,还要抢吃抢喝。所以如果受欺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反过来他能够欺负别人,那就说明他是个有实力的人。一个天生能当老大的人。郑国就是这样的一个群有能力的人组成的国家。
当时周边能和郑国纠缠不清打来打去的其实主要就是两个诸侯国一个卫国一个宋国,倒不是别人对郑国没意见,主要是他们两个实力比较强。卫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康叔,出身于皇族,标准的贵族子弟,他是父亲是周文王,亲哥哥(同父同母)是周武王,四哥是周公。而且还参与了周初平定管叔蔡叔叛乱的工作,不仅是皇族血脉而且功勋卓著,这样的封地肯定不会很差的。还参与了平王东迁的打击犬戎和护驾工作,护驾的领导里就属卫国距离镐京最远了。所以卫国春秋之前一直是个强国,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桓公本来就对郑国不顺眼,本来自己待的好好的,这是自己祖祖辈辈的地方,忽然间来了一伙人,把这片地给圈了起来,说是他家的,你说这有多气人,以前想去救去的地方,现在还要申请,以前想直接游玩的地方也被圈起来收费了。所以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下这个愣头青,让他知道马王爷到底几只眼,以后见到自己也客气点。这机会没等多久就来了,当初郑庄公的弟弟太叔叛乱的时候,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寻求政治避难,如果能帮助复国就更好了,天上掉借口,总算有理由出兵了,卫桓公觉得时机到了,兄弟两打架太不像话了得去说和下,主要是要教训下郑国。公元前722年卫桓公派兵攻打郑国,对于这个仗怎么打的,史料实在太少了,没法还原只是知道卫国占领一个原来太叔的领地廪延。这是郑国和卫国的第一次交锋,卫国进攻,郑国防守失败。
在看下宋国,宋国是商朝的延续,不是周朝同姓诸侯国,反而是祖上的对头。虽说延续了商朝,但是周天子始终对他不放心,所以他周围的卫国,曹国,蔡国,其实都是为了防备宋国造反的,为了一个国家而安置三个国家防守看管,本身就能说明宋国的实力。
本来宋国和郑国没什么大的矛盾,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这个矛盾激化了。公元前720年当时宋国的国君宋穆公病重,打算把国君的位置传给他侄子宋殇公,因为宋国的传位的传统他是兄终弟及,就是当哥哥的如果是国君,那他去世之后,接替国君位置的不是他儿子而是他弟弟,宋穆公就是接的他哥哥的位置,因为受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总感觉这国君的位置是属于他哥哥的,哥哥没了也是属于哥哥的儿子的,所以心理一直觉得很愧疚,所以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赶到郑国去,他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了避免宋国内乱也能避免自己儿子免遭屠戮。可是穆公在位期间很得人心,大臣也愿意拥戴他的儿子冯。所以宋穆公的这个安排当时群臣是反对的,明确表示都愿意拥戴你的儿子继位,最终在宋穆公的强烈要求下,才让宋穆公的侄子顺利继位。可是继位后的宋殇公始终不放心,有这么一个潜在的竞争者在郑国,想要回来人家一直还不给,所以宋殇公一心想打郑国,这也是穆公没想到的,自己的安排还给郑国招惹了个大麻烦
宋殇公元年公元前719年,在宋国准备打郑国的时候,卫国也没闲着,出现内乱了。公子州吁把他哥哥也就是卫桓公杀了,自立为王。州吁这个人喜好舞枪弄棒,爱好行军打仗,是个武痴。这个人又不老实,简单的说就是人品有问题,看谁不顺眼都要踢三脚,有这么个惹是生非的祸在,谁也不会放心,所以他哥哥卫桓公继位之后就把他赶出去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面和郑国造反失败逃出来的太叔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受太叔造反的影响,州吁也决定试一下,反正已经被赶出来了,即使失败了大不了继续跑路,成功了就有安稳日子了。所以继位之后就打算替这位兄弟出口气,攻打郑国。当然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树立权威,一个通过篡位弑君非正常渠道上位的人来说,不做出点事情来是没法服众的,国内又一时摆不平,最好的手法就是打仗了,既能立威还能安定国内人心转移国内矛盾,一致对外,这个手法一直到现代都屡试不爽。有敌人要打,没敌人创造敌人也要打。反正就是要楱你。
现在行了,卫国和宋国都和郑国有仇了,也有理由了,那就准备打吧,还不行,为了能让战果最大化,宋国和卫国还拉拢了两个邻居陈国和蔡国,正好他们也对郑国的到来不满,一个外地人来了也不拜码头,就心安理得的住了下来,总算找到理由了,卫国和宋国都是老邻居老兄弟了,要帮一把。简单一合计四国就准备联合起来一致打郑
四国联兵
有了共同的目标,州吁可以准备行动了,和宋国比卫国是小国,所以这时候州吁派人找到宋殇公,说你是我们这边的老大,郑国这小子不是东西敢公然和你作对,收留你的敌人,你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老大你发句话吧,兄弟们跟你一起上,你带头出兵我出钱出物,在找上陈国和蔡国一起做你的帮手,一起凑郑国这小子。你放心陈国和蔡国和我都是哥们他们肯定帮忙。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四国联军向郑国进攻了。
一对一的打还有胜利的可能,以多打少赢了正常,以少胜多的就说明说明领导者是个不是军事天才也是满腹韬略的人才。但是我认为最高境界应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四国联军毕竟实力不俗,前期很顺利,一直打到郑国的国都,包围郑国都城,郑国一下子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群臣不知所措,都傻眼了,怎么办呢,办法还是有的,要不然郑庄公怎么可能称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