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攻打曹国和卫国吸引楚国前来救援的效果不明显。楚国仍然在攻打宋国,宋国也是被打急了,告诉晋文公你在不来我们就断交了。因为晋文公也受到楚国的恩惠,所以也不想和楚国交战。这时候先珍出来了,给晋文公出了个计谋。让宋国拿钱去贿赂齐国和秦国,让他们去劝说楚国不要在攻打宋国了,晋国把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作为补偿。卫国和曹国是楚国的盟友,他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样齐国和秦国就会和我们是个战壕里的了。。
楚成王还是能看清形势的,所以就决定不在攻打宋国要撤军了,他认为,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才回国继位这是天意,我们是没法阻止的。我们这样也算是帮到盟友了,现在打不下宋国就撤退吧。但是楚国的大将子玉反对,反对老大的决定,老大很生气,所以楚成王率领大部队自己就撤退了。留给子玉的只有一百八辆战车。这个时候在打结局就很明显了。这是楚国的第一个失误,也是城濮之战失败的最大的失误,君臣不和,想胜利都难。
这个子玉不是别人,就是以前说到的楚国有位喝过虎奶的令尹子文,子玉就是子文的弟弟,因为他弟弟在楚国东征西讨,功劳实在太大没法封赏了,所以才让自己主动让位,让子玉接替。子玉也是功高震主这次在胜利实在是没法在封赏了,楚成王宁愿不做霸主也不和晋国交战,子玉还是看不清形势,一意孤行。
子玉没办法了,楚成王都后撤了,就这么点兵怎么打,想着和晋国讲和,所以就找了个使臣宛春出使晋营,咱们打仗都是打的盟友,这样吧你们从曹卫撤军我们也从宋国撤军。知道对方的底牌先珍这个谋士又出来了,他建议私底下答应曹国和卫国复国,但是条件是你要和楚国断交。然后还把楚国的使臣扣下了。这种事正常国家是做不出来的,明显的看不起楚国么,子玉知道后更生气了所以决定北上攻打晋军。聪明一世的子玉总算上钩了。晋国围点打援的策略直到现在才开始凑效,不管是什么方法,反正楚国上当了。这是楚国的第二个失误。
城濮之战
其实楚成王撤军之后,楚国基本上就输了,打仗是国家的大事,都是举国之力来打的,哪有国君后撤,只有将军在前线打仗的,国君和将领不合是大忌。何况这次还是被晋国引诱上钩的。
反观晋国,外有齐秦的支持,内部君臣一心,做好了胜负两方面的准备,胜利我们就是霸主,败了退回去,楚国也奈何不了我们。在自己的主场打仗,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只是胜利大小的问题了。
军事实力上,楚国的大部队都已经后撤了,留下的只是少量的部队。而晋国三军尽出,在人数上晋国也占尽了优势。
在这么明显的优势面前,晋国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仍然做着十足的准备,晋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诱敌深入以答谢楚国恩惠的名义退避三舍。避开了楚军的锋芒。也让子玉以为晋军害怕楚军。
两军对垒,晋国是上中下三军,楚国是左中右三军。子玉亲自率领中军,子上率领的陈国和蔡国的右军,战斗开始的时候先打弱的,晋国也是这个战略,还专门把马匹上蒙上老虎皮,不知道晋国怎么想到的,这应该是最早的动物战队了,靠老虎吓唬对付的马,结果不错所料,楚国的右军大败,在一次证明打仗还是要靠自己,盟友的靠不住,周恒王就吃过亏。晋国的另一路假装打不过楚国的左军,所以开始溃败,等楚国左军进入包围圈之后,遭到晋国中军和左军两路大军的围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所以左军也败了。子玉不亏是楚国的大将,能做大将还是水平的,三路大军在晋国的围攻下只有中路大军没有溃败。所以楚国的实力其实并没有因为城濮之战损失多少,中军历来都是主力的,左右军只是配角的,历来也都是打击的重点。
有名的城濮大战就这么简单,其实这个结果早就注定了,只是结果来的早晚。楚国虽然败了,但是实力犹存。晋国虽然胜了但并不是高枕无忧,直到晋文公听到子西自杀后才真正高兴起来。这是又一次击败了一次楚国,子玉的影响可见一斑。这对楚国才是最大的败。但是如果楚成王早有杀子玉的想法的话,对楚成王到是有利。
一战定天下,楚国在齐桓公死后扩展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都奉送给了晋国,从此也拉开了晋楚百年争霸的序幕,其实整个春秋争霸的历史基本就是晋楚争霸的历史,不论是影响力还是规模都不是郑庄公齐桓公时期能比的。也不是后期吴越能超越的。
规则是胜利者书写的,作为战胜过晋国开始分享胜利果实了。这才是霸主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