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升学也流行送板糕,这种习俗我在小学毕业时就享受过,到初中、高中毕业时更是一次不漏。因为自古老百姓缺文化,出的读书人廖如星辰,所以有这么一个读书人毕业,亲戚都视为珍宝,送来板糕,供在八仙桌,留住文曲星。一大园铁笼甜糕一般要放置在正常仙桌上供过夜,才用刀切块分食。当然,这种甜糕是非常可口的美食,因为它的工艺是十分特别的。
楼英挑着担走进院子,母亲见了便道:还送什么东西来,这么客气干什么。
楼英道:我做了一笼糯米板糕,给颖哥道喜了。
母亲道:昨天几个亲戚送了几笼,要吃到什么时候?
我感到很不解,楼英只是同学,不是亲戚,怎么送板糕,便道:你挑着东西来,从那里说起?
楼英道:风俗如此,我相信同学中只有我想得到。我送了板糕,沾点文曲星的光,以后也有益到我的儿孙啊。
我帮着楼英卸下担子,道:还没有嫁人,就想这么远?
楼英笑道:快了,婆家催办酒席了,可惜你出岛上学,吃不上我的喜酒了。
家乡的这种板糕制作工序较繁杂。先是选好糯米淘洗后,加二倍的水浸泡五个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水粉糊,加进适量红糖,搅拌均匀,然后倒进园铁笼中,放到锅里隔水蒸熟。因制作过程繁杂,用料较多,一般只有重大喜事才会定制。
母亲接过楼英的担子,笑道:英子破费了。家里父母都好吧?
楼英也笑道:还好,能够去地里磨磨蹭蹭,气就顺,精神就爽利,现在身骨子还硬朗,不担心。
母亲道:那天遇到你母亲,还提了阿美的事。阿美还没有定亲?
楼英道:阿美还没有订亲。
母亲道:小妮子长得俊,不好配吧。
楼英道:阿美是调门高点,拒了几次媒了。
母亲道:想找什么人家呢?
楼英道:以前不看中颖哥吗,现在可高攀不上了。
母亲笑道:英子别说笑。老五没有这个福。
楼英笑道:阿美真是有志向的女孩。她很渴望有人带她离开农村。偏偏就看中颖哥。可惜颖哥远走高飞,她追不到了。
母亲道:老五发奋也是为了离开农村,怎么可能还回村里娶亲?
楼英道:就是啊。阿美听说颖哥考到大陆去了,知道攀附无望,大哭了一场,泪下如天雨,好可怜的。
听到楼英如此说,勾起了我对阿美的记忆。她长着一对水灵灵含情如盼的眼睛,双肩挂着粗实的双飞辫,身材高挑,令人怜爱。她年纪不大,出落得面带桃花身如玉立,方圆十里却有脸有名有姓,令人称羡。
楼英道:阿美只可怜身着唐装,是个目不识丁的村姑,怎么说也难登文曲星的大雅之堂喽。
我对楼英道:你好管闲事,想拉郎配,结果害了人家。
楼英道:没良心的汉男!做好事吃个猪头都不行,挡我财路!不过,你也别得意,阿美还不到十八,耽误不了。
母亲笑道:阿美人不错。别往老五身上扯了。
楼英听了也笑道:谁不知道小鸡不与番鸭同窝,砍柴不跟放羊的一处,谁还那么傻。所以阿美知道,人飞起后将没影儿,大哭一场,算是了却心事。我还好言相劝,阿美是个明白人,都知道农村也自有农村的活法,只是苦一点吧。
母亲走过来对楼英道:你光说人,你呢?日子定了没有?
楼英笑道:我是零点的,不足挂齿。
母亲笑道:那天碰到你母亲到镇上置办床套枕被,都说快了的。
楼英道:彩礼已送来了,定有农历八月。你也要替颖哥去吃喜酒。
姑姑挑着担子进到院子。我一看也是笼糕。姑姑见了我,对跟在后面的小女孩道:你快叫五哥。
姑姑冲我笑道:一定要来看你,说什么要向你学习。村姑读什么书,嫁出去就是别人的了,还要这么有志气?
我对姑姑道:有志向是好事。小表妹眼睛有神,一定是个读书的好料,要多鼓励他。
姑姑道:我们目不识丁。全靠她自己,好不好由她了。
小表妹叫哩美,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
我把小表妹拉在怀里,道:哩妹,上几年级了?
哩美道:一年级。
我道:读书怎么样?
哩美道:好。
我道:怎么好?
哩美道:语文98,数学95。
我道:还好。
哩美一直跟着姑姑进进出出,就是不愿坐下来与大家聊天。不一会,村里的几堂叔侄也进到院子,寒暄几句。母亲却忙碌着,准备午饭,几乎不再理会大家。
大队长来到院子,对父亲道:村里决定了,不搞酒席,给老五资助点钱上学。
父亲道:我就叫你们别张罗嘛,你这样提议,倒像我们想让大家负担,被人闲话。
大队长道:本来是应该做的,宿儒叔也说了,村里几百年没有出过到大陆读书的人,应该让村里热闹一下,给后辈树立一个好榜样。但村委会讨论时意见不统一,我也没有办法。
父亲道:我们家孩子争气了,也不是谁都感觉很光荣的。
大队长道:二叔言重了。我可是一力提倡摆酒请老五的。这样方圆十里村庄也知道我们村出人才。
父亲道:不摆也好,反正我是要风风光请大家的。
几个堂叔也不以为然,都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了。平时谁家的孩子参军,都热闹地送行,轮到我们家骗就不行,见不得我们好啊。他们议论着,对大队长的说法不甚满意,指责个别人心术不正,想抹杀这样的大好事。大队长倒也不十分争辩,只悻悻离开。院子却炸开了锅,纷纷骂街,建议父母这次不要请他们到家吃酒。
父亲却道:他心眼小,我们可不学他小心眼。请还是要请,来不来却随便。我听了这话,倒是觉得父亲海量。
摆酒的前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哥哥从石碌赶回家。一家人像过年一样齐聚在一起,格外开心。
哥哥道:老五把一家人的书都读完了。你看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上高中的。
我道:父母偏爱我一点吧。真的是托父母和大家的福,没有你们挣钱养家,我怎么可能有钱到学习补习?所以我要好好感谢你们。
母亲笑道:老五身子弱,不是干苦力的料子,只能捡这碗饭吃了,这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