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哪里先入手?先分析教法的差异吧。
差异一,梅春在毛山每节课都布置作业。也怪,梅春是第一次接触会考班,竟是在毛山。梅春想测试略微差异的教法带来的效果。毛山不像省城的学校,不发任何教辅资料。梅春只好布置作业。一布置作业,立即修改。每一节新课前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耐着性子进行简练的点评、讲解、释疑后,便快速进入新课。
那简单!梅春决定由简单的英语单词记忆测试开始!每天记5个陌生单词,隔天自己回忆修改,出现谬误再记。隔一星期再回头看看记过的单词能否再记起。不能忆起的,再记。
差异二,毛山学生较平直,(平直,毛山方言,淳朴。)梅春几乎不必为维持纪律等小事训斥学生。方便持之以恒地布置作业。尽管每次都是二三十人的原班人马交作业。取得好成绩的,也应是这二三十人的原班人马。
所以,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梅春坚持至少每天完成一篇英语阅读理解。
差异三,不必强求,维持适当的学习难度。
下学期,梅春有些贪心,提高作业难度。学生的作业错误率大幅度上升。
梅春倒是有点火。基础太烂,怎么教。会考不会迁就你,不是每道题的难度这么浅。
起初梅春认为毛山的学生想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读书是一条出路。学生淳朴,不任意顶撞老师,给予梅春一定的好感。梅春亦有私心,顺路测试自己的教书效果。
当看到错误率猛升的作业,梅春顾不得先前的好感。改作业时,在答案全错的一本作业上,写过一条批语:“抄的对,写的不对。”啥意思,打什么哑谜?原是凡是抄的都对,即抄题目的字算是写对了;凡是需要填写的答案都错了,即答案是A的,却写成B或C或D。
作业的难度略有下降,对学生有些冷漠。上课来,下课走,一切什么“老师好,老师再见”免谈。
老师冷漠了,学生倒有些惭愧的表情。梅春依然不顾,仍依然认真备课,改作业,对学生的其他事不闻不问。
下学期约过了一个月后,梅春的态度有所改变。
态度的改变源于一次意外谈话。这次谈话是跟外面的老师聊的。她是毛山中学校长的爱人。与梅春教一样的科目。她在五山市的一所学校任教。那次谈话由梅春开始提问,梅春询问,会考什么时候开始。在毛山,消息闭塞,梅春连会考的确切考试时间都不知。
得到了回答。外面的老师继续聊。她原以为来支教教这一科目的是一位资格和年纪较老的老师。没料到是一位年轻老师。聊起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她说,她的授课班级成绩反不如梅春。她学校的教导因此责怪她是怎么教的。她解释道,是省城来的支教老师教的。
五山市的期中、期末考试形式与省城的略微不一样。期末考试是五山市统一出题。这与省城的一样。而期中考试是各校的科任老师分别出,试卷各不一样。
由于李老师3人的周旋和毛山学校领导体恤梅春4人来回两趟的不易。准许梅春4人不监考期末考试。连期末考试的改卷都免了,由他人代改。4人早早离开毛山,回到省城。
若是期中考试考得好,自然怀疑有猫腻,因为是自己老师出题,自己老师改卷。而期末是他人出题,他人改卷。这次,梅春相信毛山的学生将比前几届取得好一些的成绩。
先前,梅春看了期末考试的试卷。并不认为很好,心里一直大骂:“朽木不可雕!”
外面的老师说成绩好,也就是10来个及格而已。
再抓一把!梅春不抱任何大希望。只要2个及格,不算丢了老脸。听闻,去年也就1个及格。
梅春挑一些试卷,由省城远远地提到、背到毛山。
对学生,由一丝冷漠到不温不火。刚开始来毛山时,梅春也是这般不温不火。上课时,梅春偶尔随意说一些与课相关幽默的故事。学期快结束前,即使外面的老师称赞过后,梅春抓了一段时间后,仍恢复先前的态度,不温不火。对学生的态度是螺旋式地发展着。
讲过什么幽默故事呢?也是一些调侃。如,教了很多届,关节囊的“囊”字,每次提前说,将有人写错“囊”。每次讲了又讲,仍然有人错。果不其然,在毛山学生的作业里,试卷里仍有人写错。再譬如,注意看图片,找一下尾鳍。有个学生淳朴地回答,“看不到了。”尽管图旁的字小些。没找,就说看不到了。梅春没好气地回应:“这么年轻就看不到了,老了该怎么办。”学生认为老师幽默了。还有,真啰嗦,忍着听了下去。梅春在讲如何进行探究提问时,编了个小故事。说问句的句尾可以加“吗”,也可以加“呢”,没想到一学生竟一起加了“吗呢”,吗呢佛陀!所以,你们一定要看课文,不要单单听老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