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为人开朗,常捡笑话说。上嘴唇很尖,略有肥胖,有位毛山老师称他为“肥肚叔”。肥肚可不好,竟然有天早上起床系腰带时,把腰带头挤坏了。赶着上第一节课,慌忙向梅春借了腰带。梅春即使不系腰带,也不至于掉了裤子。梅春下了落形的计划,(落形,毛山方言,减肥,瘦。)可能肚腩是软的,不结实。甚至肚腩伤害到了腰带。
吴老师连自己的姓也拿来开玩笑。“吴(无)老师来支教了。”字面上,会有人理解没有老师来支教。
吴老师捡了毛山很多俚语常在饭桌上讲。他最先发现,俚语里的“做”出现日常的频率较高,名词里的“尼”频率也较高。“尼”有物品、玩意的意思。可惜,毛山方言,长期以来都是口头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搞不清,想不明作为物品、玩意的“尼”是如何而来的,为何发此音。
这不,吴老师捡这个不知所云的笑话:
结婚前不知这尼,结婚后才知这尼。做也是这尼,不做也是这尼。
好像“尼”还有什么的意思。如“吃尼茶”,即“喝什么茶”。毛山方言似乎没有喝这个字,喝水是读成吃水。尼呀没行程,是什么都没希望。而“做尼这做”,兼有为什么做,为啥这么做,略有不支持这样做的意思。
“尼”的其他说法,翻译过来,真不知缘由。尼喂是饭菜的意思。吃得尼是能吃的意思,也能翻译为吃货。
吴老师在吃饭时,讲过一个笑话。这应该是笑话,要不李老师和白老师不会笑的。听不出什么笑点。
毒赌(毒赌,毛山方言,暴躁。)的新婚丈夫因老婆做的菜放的水分太多。打骂了老婆一顿。老婆回娘家向父亲哭诉夫妻关系不
太好。
“为啥?”父问。
“嫌水多。”
“像种!跟你妈一个样!”
“像种”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地洞的缩写版。方言不易理解,毕竟有其独特的魅力。
吴老师亦会说鼓。(鼓,毛山方言,故事。)梅春就转述过一个,说的是他爱人的事。
他爱人对他外家人(外家人,毛山方言,即妻子家里人。)十分冷淡,每次都是冷眉横对千夫指。而对夫家人,却是笑脸迎待。原来,事出有因。他爱人做十子时,得到了阑尾炎。手术需向家里人借钱,却无人借钱。现在,妻子只是跟她大姐能讲一下话而已,其余的如陌路人。她大姐虽不出钱,却在术后照顾一段时间。
梅春听了以后较有感触。他霎时间认为自己太好说话,别说没借钱,就是暗地背后献上几刀。梅春即使知道,说不上笑脸迎待,却不会冷眉横对。
毛山中学,那年有顶岗支教老师的加入,教师不像先前紧张,反而多余了。其余三位老师各教一个班,而梅春则教一个年级。渐渐的聊天,才知,嗨!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而已。全校就六个班罢了。一周的课时较省城少些。而楼下邻居的电视只能收到两个台,李老师又不串门看电视,常讲他们快成了猪,吃了睡,睡了吃。
无聊时刻,吴老师常常招卡。(招卡,毛山方言,召集麻将友,即找人打麻将。)招卡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全校老师的人数不够二十人。而绝大部分老师住在五山市。常常一下课就赶着回市内。因为太晚,一路山路没路灯,赶路较危险,并且坐车也需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般一下课,都急忙赶路。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一般是住在毛山的老师上。在毛山定居的老师就那么八九位。这仅有的几位老师不是非常喜欢打麻将。常常拒绝吴老师的邀请。
白天,梅春常常好奇为啥另一个山头顶上的一间木屋旁绑着一头牛。无聊时,梅春偶尔也打打麻将打发时间。而梅春打完麻将又后悔了,可能输了钱还是别的其他原因。梅春还是觉得背背英语单词,看看英语幽默故事实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