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比以前跑得快了。”他们这样对王永庆说。“快一点很正常呀,我坚持跑到今天,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进步呢?当然会进步!要是还退步的话,那岂不是太糟糕了?而且这是我自己用功所得到的,没有其他任何取巧的成分。”王永庆这样说。王永庆最看不惯一些年轻人的懒,他看到,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早上都起来运动,而年轻人呢早上起来锻炼的却越来越少,尤其是刮风下雨天,就更见不到几个人。为什么?只能说明懒惰思想在他们身上作祟。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下雨了就不用到外面去了。其实下雨并不妨碍跑步,这样反而可以锻炼意志。
因此,王永庆经常告诫年轻人,不能满足,不能放松,对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追求到底,搞清楚”的精神,否则永远都不能坚强,永远都不能进步。
社会使命,工业救民反浪费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某些地区可能某种资源很丰富,但也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要寻求着合理利用资源的途径。王永庆对台湾岛内的资源分布了如指常,他经常说:“台湾没有多少资源可以浪费。”有许多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忘了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了,就随意浪费,不注意节约资源。王永庆经常出国,他发现,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很少看到浪费的情况,相比之下,台湾地区的浪费现象则非常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吃穿等生活的诸多方面。不说别的,衣服方面的浪费就很明显。台湾稍有经济实力的人都会买贵重衣服,一套西装动辄好几万。王永庆觉得,衣服只要穿得整齐舒服就行了,没有必要买那么好的。有一次,王永庆收到朋友送的一套西装料子,就请裁缝来家里量尺寸。裁缝知道他是台湾首富,说道:“您的西装料子很好啊,这种料子我们店里也有,您要做几套呢?”王永庆说:“一套。”
“像您这样高贵的人怎么能只做一套呢?”裁缝有些不屑地说:“我刚刚和一家医院签了一个业务,他们一下子定了200多套西装,还点名要英国的料子。当时我们店里没有这么多料子,为此专程去了一次香港,才把事情定下来。据说,那些西装是发给医院医生的,每个人有几套。我的顾客也大多数都是一次订十几套,很少做一套的。像您这样的名人,我以为要多做几套呢。”
王永庆对裁缝的这种态度很反感:“我不是怕花钱,而是还有衣服穿,没有必要浪费。也许以后我会多做一些,但是那一定是出于需要。”王永庆就是这样,他对穿衣没有什么讲究,不像那些暴发户一样,什么都要买最好的,不然就觉得腰板挺不直。他认为,一套西装两万块也好,三千块也好,穿在身上感觉是差不多的。
美国人在穿的方面就很少讲究,很少有人穿超过100美元的西装,这和台湾地区的差别太大了。而且,他们似乎晚上很少外出吃喝玩乐,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享受家庭生活,台湾人就不行了,待在家里会被憋疯的。
但美国人并不是不注重生活品质,他们的生活环境好,对房子的布置非常讲究。讲究归讲究,他们却不在乎家具是新的还是旧的。一套桌椅他们可以用三代,将近100年,虽然很旧了,但是都很珍惜。桌椅能用100年,说明材质、做工都极为讲究,而台湾的家具,能用个五年、八年的,就相当不错了。
如果不深入体会,就不能了解什么是浪费。缺乏天然资源的地区,无论如何是承受不起这种浪费的。如果养成了浪费的习惯,钱白扔了是次要的问题,最可怕是它会销蚀人的斗志。
在王永庆的印象里,台湾的林业浪费也非常严重。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开始大量采伐森林。当时采取的是标售的方式,得标的业主在采伐木材时,只允许按照规定搬足“林务局”标售的体积。由于是业主自己采伐木材,就不会爱惜资源,不但枝屑残材遍地都是,而且因材积调查常有出入,砍伐过多的现象屡见不鲜。按规定虽然可以再缴款申请伐取,但业主二次作业因不合成本,不是勾结检查人员盗伐偷运,就是索性放弃。这样一来多余的原木与废弃的枝梢残材弃置于山林,任其腐烂。业主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这种现象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累加计算,将这些废弃木材制造成木浆,由木浆而制造嫘萦棉,其所衍生产品的价值有数十亿美元之巨。台湾地区一向不产棉花,棉织品一直依赖进口。在乡下,常常能够看到那些农家人全家共用一条毛巾,因为用得太久了,毛巾的纤维稀疏得就像蚊帐布一样,还舍不得扔掉。一方面是一条毛巾用得破破烂烂舍不得丢掉;一方面是数十亿山林的浪费。看得见一条毛巾的几块钱,却看不见台湾2/3山地森林庞大的资源损失,王永庆对此深感痛心。这种浪费现象一直在延续着,到了1971年,仍有许多人用木材烧火煮饭。比较木材与瓦斯使用的合理情况,如果换算成金钱,就会发现用木材做燃料的浪费情形。
台湾200多万户1400万人口,每年用掉300万吨木材,说起来并不算太多。王永庆算了一笔帐,如果将这300万吨木材做成木浆,4吨木材可做1吨木浆,300万吨木材可做75万吨木浆。一吨木浆市价140美元,75万吨就有1.05亿美元。一吨瓦斯的燃烧能量大约等于10吨木材,那么300万吨木材不过是30万吨瓦斯。进口一吨瓦斯需要35美元,30万吨为1050万美元。这样一核算,里外差出了9450万美元。何况使用瓦斯还有很多优点呢。
这已不单纯是个人浪费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浪费。有些人往往看到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叹息的份;有些人也许会做些努力,希望政府能够认识到这种情况,并且想办法加以改善,但这种努力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王永庆就曾经向一些政府官员做过建议,甚至请一位日本人来谈一谈感受。这位日本人曾经在台湾居住过,后来回到日本,在某个大城市任职。这位日本人说:“距离上次离开台湾,已经11年了,这次回来觉得台北的变化太太了,然而有一个变化却让我很吃惊——也许说出来并不好:台北市民浪费现象太严重了,严重得甚至超过了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那时韩战给日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生意机会,从此带动整个日本工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趋于繁荣,他们开始以消费刺激生产,促进工业发展,因而普遍养成了浪费的习性,现在的台北比那时候的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王永庆深有同感,接过来说:“这种风气确实不好。我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哪个城市比台北浪费得更厉害的了。”当时有位官员接话说:“有这么严重吗?这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当然很大了。工业的目的是要国家富强,而如此浪费岂不是将几代人辛苦努力的成果都丢掉了吗?”王永庆分析道,日本人有吃苦耐劳的传统,日本经济能够有现在的发展是几代人艰苦努力的结果,就算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会有丝毫的浪费。从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日本为什么会如此发达。
“这种风气一旦养成将对社会影响非常不好,浪费好像是个人问题,但关系的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问题。特别是在台湾这样一个海岛,本身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如果再不合理利用,杜绝浪费,又怎能赶超那些发达国家呢?”
“王董事长说得不错,我们是没有什么资源,但是一个地区的发展好像和资源的丰富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吧。”那位政府官员争辩道。“是这种情况,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有资源的地区就比没有资源的地区进步。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在最近七八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的确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些钱绝大部分流到了少数人的手中,绝大部分的人民生活却没有因此而改观。至于那一小部分有钱人,则任意挥霍。其实,这对他们自己来说也不是什么好现象。像这个样子,有能源又能怎样呢?不要说他们国民生活素质情形如何,就连起码的物质生活水准也不会怎么样。”
“是啊,我们日本本身也没有什么天然资源,但是却能享受到高标准的生活。欧洲有许多国家,比如瑞士,都没有什么资源,一样能发展得很好,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很高。”
“从经济上看,日本要比台湾进步。但是日本人好像不太在意物质方面的享受,吃住都很简单随意,而在其他方面,比如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却会投入很多。台湾恰恰相反,社会状态完全两样。”王永庆接着说道:“台湾人的许多精力都用在了吃穿住方面,那么日本人的精力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你说得好,日本知道自己资源有限,许多方面要靠进口,因此一直在提倡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业和公共事业上,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因此才有如此快速的经济发展。”
“台湾也没有资源,这些年也取得了相当的发展。我常常这样想,上帝的安排是很奇妙的,有资源、先天条件好的地区,往往比较懒散。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一个人可以坐享其成,那就很少有人会去劳动和靠劳动创造生活。在那些缺乏天然资源的地区,人们不得不为了求得生存发展而殚精竭虑。比如中东,石油资源丰富,许多人依靠这些资源而暴富,并没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再如新加坡各种资源也很有限,但是他们能够发展特色经济,如今已非常富有。由于这种自然趋势,演变的结果不但没有资源的地区能与有资源的地区抗衡,甚至可以超越。古今中外,这种事例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例外,像非洲沙漠地区,饮用水都很缺乏,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或者去很远的地方弄水,要发展就很困难。”
王永庆看到大家对这个观点都很赞同,接着说道:“因此,任何人都必须努力做事才能有所成就,稍一松懈,即使天赋很好,也不一定能有什么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优秀很有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有刻苦耐劳的美德,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有很大的发展。”
有些地区强调资源分布不合理,或者资源储藏不够丰富,这些都不能作为经济落后的借口。相反,一个社会要发展,首先要依靠人们的智慧,然后是刻苦耐劳的美德。但是,不能就此忽略了资源浪费的严重性,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许多地区生活还十分贫困的情况下,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有人浪费就意味着有些人缺乏,因此要杜绝浪费。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不但要防止浪费,还要能够把现有资源用于能够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行业。
在防止资源浪费方面,节俭一条毛巾是看得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业水平。王永庆说,工业水平低,生产水平有限,就很容易造成浪费,这种浪费往往是看不见的。
在日本占领台湾的时候,日本人开设了几家大规模的糖厂,日本政府为了保证战争的供给,除了不择手段夺取大部分农田外,还强迫老百姓在仅有的一点土地上种植甘蔗。当时实行的是三年轮作制,其余的时间可以种植稻谷等农作物,可是只要甘蔗轮作期一到,糖厂不须征求地主或耕种者的同意,便径自派耕犁铲土翻地,不顾农户利益,非种甘蔗不可。
然而,土地经过深耕犁翻过,松土层太厚,这样就破坏了水稻种植的环境,老百姓有苦难言。这就是殖民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台湾没有自己的工业,就处处被动,受制于人,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这种现象。
王永庆在谈到工业的重要性时说:“由于当时台湾没有工业,致使人民在贫困线上挣扎;随着战后工业的发展,台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人民生活也提高了很多。前后不过数十年,只因为有了工业,生活水准便有天壤之别。可见发展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啊!”
当然,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当时受日本人的统治,是殖民地,台湾根本没有工业,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工作机会,生活非常困苦,有人甚至出卖自己的骨肉,以求换得暂时的果腹。韩国被日本人统治也一样悲惨,有许多女子堕落风尘也是迫于生计,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工业导致生活穷苦的惨痛事实。
而日本人呢,则通过教育来遏制殖民地工业的发展。当时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是台湾的高等工业学府,就读于高工的日本人是台湾人的十倍,而日本人在台湾的人数只有台湾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种在知识上的封锁,直接导致了人才比例的严重失调,日本政府害怕殖民地人民懂得工业的重要性,从而发愤图强,形成对日本的威胁。中国发展工业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就开始洋务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和军工事业,为此清朝政府专门派人去西方考察,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大力投入资金发展工业。然而西方列强怕中国由此强盛,不断地发动战争,打击腐败的清朝政府,妄图瓜分中国版图,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工业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进而带动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准提高,所以发展工业是民族富强之道。工业是多元性的,只在某一方面做好了还不行,惟有各种条件配合才能够发展。发展工业的先决条件在于人才,要发掘人才,使人尽其才,事事合理,就要懂得管理,懂得计划,如此才能制订出正确的发展方针和政策。
工业化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循环,从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力量。英国也曾高度发达,但英镑一贬值,其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困难,然而由于其工业基础深厚,一经刺激,很快就恢复安定,经济上逐渐出现转机。
但是,发展工业也要有目的,并不是任何工业都可以做好。这要求做工业要深入思考,找到有利条件,深入分析,慎重行事。台湾中钢公司的赵董事长和王永庆是多年的朋友,曾多次劝说王永庆生产汽车,但是王永庆一直没有在这个项目上发展。
后来,辜振甫先生的弟弟辜宽敏先生,代表日产汽车公司向台湾当局提出年产20万辆汽车的申请,而且和当局主管部门洽谈过合作事宜。台湾当局介绍他们来找王永庆,看他有没有加入的意思。
“我认为在台湾发展汽车工业很难。”王永庆说话很直接,全然不管他这只是和辜宽敏先生第一次见面。
“那您认为怎样发展合适呢?”
“这个我一时也不好说,如果要做的话,应该请中钢公司出面比较适合。”王永庆这样回答。事情过去了,也没有什么回应。
不久,中钢公司赵董事长在长庚纪念医院养病,给王永庆打电话说要商量一些事情,为此王永庆亲自过去了一次。大家客气一番之后,赵董事长说:“当局两次召见我,命我负责辅导台湾的汽车工业发展。这次请你过来就是希望听听你的意见。”王永庆回答:“我不懂汽车工业,对其发展工艺和社会前景都没有作过深入研究,让我来发表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认为台湾发展汽车工业很艰难。”他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有些不舒服。“那你有什么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