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日,筠连奉命下江南处理水灾一事。
那日从皇后宫中出来,筠连就去了御书房请求自愿前往。自己这个没用的儿子一向是不愿意掺和政事的,如今却自告奋勇,心中虽有疑惑,但是目前江南水患严重,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派人去主持大局。
思前想后了一番,迟迟不肯下决定。
筠连整了整心绪,说道:“父皇,儿臣之所以有这个觉悟,都是母后教导的好。母后听闻这次江南水患让父皇忙得焦头烂额,自己也心急得不得了。于是便让儿臣来为父皇分忧。”
皇上看着筠连的脸良久,确认此话不假。脸上出现了笑容,说道:“还是朕的皇后了解朕。既然皇后都如此说了,那你就去吧。”随即脸又一板:“既然去了,就给朕拿出点成绩看看,别失了皇家的脸面。”说完,拂袖而去,摆驾凤栖殿。
跪在地上的筠连保持这个姿势良久,久久没有说话。
马车行驶在宽阔的管道上,辘辘前行。
这次前往,凤清梓也跟着去了。筠连也没打算让她留在王府,这次的江南之行,肯定会特别精彩。凤清梓并没有多带丫鬟,就只有玉溪和香草两人,侍卫是王猛,也就是凤清梓“坑骗”的杂耍大汉。此次会叫上他主要是因为江南之行护卫必不可少,毕竟都是些“弱者”。
两个丫鬟不会玄力,筠连又是个体弱多病的主,她凤清梓出顾茅庐还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带上这么一个猛男壮汉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以外形吓退敌人也是个很明智的方法。
于是,“不靠谱”的一群人开始踏上了去江南的路。
水患的重灾区在江南一个小镇,叫洺水。山水环绕,接连几个月下暴雨,河里的水位急剧增高,逐渐淹没堤田。湍急的河水竟将堤坝冲毁,河水瞬间泛滥起来,以凶猛之势冲垮了好几座村庄。
地方官员一边迅速向上面汇报,一边急忙采取措施补救。
可上面的命令还没有传达下来,这边水患的趋势越来越凶猛,连洺水其他周边的乡镇也收到了洪水的冲击。这补救还没有冲毁来得快。上面好不容易来了人,却只拨了极少的赈灾银,暂时安顿了一部分流离失所的难民,可却并不管用。
真是受苦了当地百姓,急死了地方官员。
筠连一众人,快马加鞭走了将近半个月的路。终于到了江南。
收到消息的江南知府孙枚早就在城门外等候。他知道此次前来赈灾的是襄王爷,就是那个不受皇上喜爱的皇子,所以心里颇为不满,说话的语气不自觉也怠慢了许多:“襄王千岁,襄王妃千岁。整天赶路舟车劳顿,王爷和王妃不如先去休息一番。”
凤清梓不予理会,开口说:“水灾泛滥,隐患更是良多,哪里还有时间耽搁。本王妃问你,现在的局势如何?”
张枚脸色有些不好看,碍于王妃的身份,还是回禀道:“暴雨已经停了些许时日,水势也已经控制住了。”看了凤清梓一眼,看对方正严肃地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身上不禁冒冷汗,这个王妃不好糊弄啊。
整了整思绪继续道:“衙门已经将一部分难民转移了,还有,还有一部分尚未安置。水位还没有退减,暂时还没有进行灾后修缮处理。”
凤清梓听完,冷笑了一声,问道:“尚未安置?!国库拨了赈灾银给你们是干什么用的,将近一个月,居然还有百姓没有住所。”
张枚被问得冷汗连连,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筠连看着张枚这副心虚的样子,心下了然,也不点破。半晌开口道:“去难民安置区。”
、江南知府张枚再也不敢轻视,忙让人准备。
------------------------------------------------------------------------
难民安置地不过是几处由木板搭成的大棚子,还有尚未被大水冲垮的屋子。许多难民穿着破烂的衣服堆挤在一起,神情绝望,眼神空洞麻木。现在正是放饭的时候,难民排着两条长长的队伍领着食物。一人领一个馒头,还有一碗米汤。
一个妇女抱着婴儿嚎啕大哭,孩子的脸色青紫,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周围的其他人没有半点反应,连个眼神都没有给。显然是已经对这种场景见怪不怪,也早就麻木了。
凤清梓一行人来到的时候,眼前就是这样一幅凄凉萧条,死气沉沉的模样。玉溪和香草胆子小,见到这番场景偷偷抹起了眼泪,凤清梓也是酸楚得久久没有说话。冰凉的手上附上一只同样冰冷的手,她转过头看着安慰她的人,轻轻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收拾一下心情,打起精神上前去观察情况。
大部分的难民情绪的表现都还算正常,有些受不了打击的俨然成为了疯子,一会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会又怪叫着站起来到处疯跑。
在屋里也安置了些许难民,里面都是生了重病的将死之人。将他们隔离起来避免生疫病。
现在已处深秋,不管是白天或是夜晚温度都低,难民们穿得又少,这样下去都会生病。到时候就算是将他们隔离开来也无济于事。
眼下最重要的莫过于安抚民众的情绪。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难民的温饱问题,现在发的一个馒头一碗粥根本就吃不饱,哪来的温度抵抗寒冷。
一行人回县衙之后,凤清梓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筠连。
筠连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不得不佩服她的洞察力,就仅去了一趟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筠连思考了一阵,附和地点点头说:“确实如此。先将难民的情况稳定住,这样一来赈灾的工作就好进行下去了。”“国库的赈灾银确实拨了下来,可却并没有用在赈灾上..........”凤清梓想起了今天江南知府支支吾吾地样子。
筠连沉思了一会,说道:“赈灾银从汴梁城层层分拨下来,怕是有些官员私吞了部分,等真正拨到受灾区的时候银子早就所剩无几。”
凤清梓想了一下,忽然灵光一闪,计从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