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荀勖(?-289),西晋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公曾。初仕魏,累任中郎。入晋为侍中,封济北郡公,后领秘书监,进位光禄大夫,专管机事,官终尚书令。为人慎密,博学多识。晋武帝时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受诏编撰为《中经》,列在秘书。又通音律,在其所制十二笛中,实际上已应用“管口校正”法。
谨慎无私最可取
【原文】
人臣不密则失身[1],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
汝等亦当宦达人间[2],宜识吾此意。
——节录自《晋书·荀勖传》
【注释】
[1]密:慎密。《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失身;丧失生命。《易·系辞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2]宦达:仕宦显达。
【译文】
做人臣的如果不慎密,就会丧失生命;树立了私心,就会背离公正。这是做人臣的大戒。你们活在世上,也应当设法使自己仕宦显达,但一定要体会到我这话的意思。
【评析】
荀勖为人慎密,因此专管朝廷机密。朝廷每有诏令大事,即使已经公开宣布,他都始终不说,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已经预先闻知。从这几句家训可以看出:在封建时代,做人臣的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密之处,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荀勖这段家训,虽然是对儿子们谈的如何使自己宦途显达的诀窍,但其中有关保守国家机密、树立公心等道理,对我们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