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00000019

第19章 《庭训格言》(2)

[3]周:指周敦颐(公元1017-1073),宋道州人,字茂叔。理学大师。着《太极图说》《通书》等四十余篇。程:指程颢、程颐。程颢(公元1032-1085),宋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1107),程颢弟,字正叔。二程为北宋理学创立者。张:指张载〇八一(公元1020-1077),宋凤翔郡县横渠镇人,字子厚。关学创始人。着有《正蒙》《西铭》《易说》《经学理窟》及《语录》等。朱:指朱熹(公元1130-1200),宋徽州婺源人,字元晦。理学大师。着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等。

[4]道学:指宋时理学。自周敦颐、程颢、程颐至朱熹最后完成的以儒学为主、兼容佛道思想某些内容的一种思想体系。

[5]发明:启发;开扩。此处意为阐明,推陈出新。奥旨:要旨。

[6]司马光(公元1019-1086):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哲宗时,入朝为相。着有《切韵指掌图》《潜虚》《稽古录》等。与刘恕、刘邠、范祖禹等合编纂《资治通鉴》二九四卷。

[7]《资治通鉴》:司马光等编纂。是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文集等三百余种。

【译文】

孔子说:“先按要说的道理行事,然后再讲道理。”诸如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这些大儒家,他们都能勉力将所主张的道学付诸实践,而他们所议论的又都是关于如何阐明、发挥先圣先贤们理论、思想的要旨。又如司马光,他是宋朝着名的宰相,看他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论述、评定古今历史,全都讲得头头是道。这就叫言行一致。然而,他们自己并不去争道学之名。现今之人讲到道学,只崇尚语言文字,尤其爱好责难、讥议他人。不仅是言行不一,而且说话、议论比较实在者,也不多见了。因为,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抛弃别人的短处,吸取他人的长处,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假如一定要求别人尽善尽美,一旦他人稍有欠缺之处,就指责不已,这就不是忠诚、宽恕之道。

【评析】

篇中以宋儒周、程、张、朱和司马光为例,强调学习古人,当言行一致;对待他人,不可求全责备。认为好非议人,非忠恕之道。这些处世之道,至今仍可资借鉴。

《尚书》等经典为帝王必读之书

【原文】

《书经》者[1],虞、夏、商、周治天下之大法也[2]。《书》传序云:

“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3],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4]。”盖道心为人心之主[5],而心法为治法之原[6]。精一执中者[7],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者[8],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9]。德也仁也,敬也诚也,言虽殊而理则一,所以明此心之微妙也,帝王之家所必当讲读,故朕训汝曹皆令习读。然《书》虽以道政事,而上而天道[10],下而地理,中而人事,无不备于其间,实所谓贯三才而亘万古者也[11]。言乎天道,《虞书》之治[12],历明时可验也;言乎地理,《禹贡》之山川[13],田赋可考也;言乎君道,则典谟训诰之微言可详也[14];言乎臣道,则都俞吁咈告诫敷陈之忠诚可见也[15];言乎理数[16],则箕子《洪范》之九畴可叙也[17];言乎修德立功[18],则六府三事[19]、礼乐兵农,历历可举也。然则帝王之家固必当讲读[20],即仕宦人家有志于事君治民之责者,亦必当讲读。孟子曰: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21]在大贤希圣之心[22],言必称尧舜。朕则兢业自勉,惟思体诸身心[23],措诸政治[24],勿负乎天佑下民作君作师之意已耳。

——节录自《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注释】

[1]《书经》:指尚书。

[2]虞: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舜乃其领袖。

[3]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4]固:本来;原来。

[5]道心:道德观念。《荀子·解蔽》:“故《道经》云: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6]心法:本为佛教名词,指佛经经典以外,以心相传授的佛法为心法。后宋儒用指传心养性的办法。治法:即治术,致治之术,使国家达到强盛的方法。

[7]精一:精粹纯一。执中:中庸之道,称作事无过无不及为执中。

[8]建中建极:指帝王立法以求治国。

〇八三[9]商汤、周武:分别指商朝建立者成汤和西周建立者周武王。

[10]天道:自然规律。古人认为天道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天神的意志。

[11]三才:天、地、人。亘:贯穿。

[12]《虞书》:《尚书》的一部分,包括《尧典》《皋陶谟》《古文尚书》,又增《舜典》《大禹谟》《益稷》合为五篇。

[13]《禹贡》:《尚书·夏书》篇名,约成书于周、秦之际。篇中将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分述其地山川分布、交通、物产状况及贡赋等级等。是古代重要的地理着作。

[14]典谟训诰:指《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

诸篇。《尚书》孔安国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微言:精微之言。

[15]都俞吁咈:叹词。都、俞表肯定,吁、啷表否定。后以此君臣之间论政问答、气象雍睦之词。

[16]理数:道理;法则。

[17]箕子:商纣诸父。相传《尚书·洪范》“九畴”是他所作。《洪范》:《尚书》篇名。九畴:传说禹治理天下时的九类大法。

[18]立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9]六府:府,藏财的地方。水、火、金、木、土、谷是财货所聚,故称六府。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

[20]讲读:讲论;学习。

[21]“孟子曰”句:见《孟子·离娄上》。

[22]大贤希圣:即指至贤至圣,指那些道德高尚完备者。

[23]体:实行;实践。

[24]措:实行。

【译文】

《尚书》这部经典总结了虞舜和夏、商、周几代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

《尚书》传序中说:“尧舜二帝和夏禹、商汤、周文武三王论治是依据‘道’,二帝三王所遵循之‘道’,则本于‘心’。懂得这里所说的‘心’的意思,那么,关于什么是‘道’,如何能‘治’,都可以达到并道其详。”

其实,“道心”是“人心”的主体,而“心法”是“政治法令”的本原。

只有尧舜禹传授给我们的心法,才算得上精粹纯一、中正不阿的了。而商汤、周武遗传下来的心法,才能被称为立国求治的楷模。古人所说的“德”也好,“仁”也好,“敬”也好,“诚”也好,字面不同,其道理却是一样的,都是用来阐明“心”的微妙之处。帝王之家一定要重视学习,所以我教训你们,要你们都诵读《尚书》。虽然,《尚书》主张以“道”施政办事,但上至自然规律,下至山川土地的环境形势等地理事项,中及世间种种人事,没有不包涵于“道”之中的。它实在称得上贯穿于世间万事万物和古往今来的全部历史了。《虞书》论“治”与“天道”的关系,可以见证于有明一代的历史;《禹贡》关于山川地理的理论,仍可以从今天的田赋问题中加以考查到;谈到为君之道,则从《尧典》《大禹谟》

《汤诰》和《伊训》等篇章的精微之言中,能比较详尽地获得应有的知识;而要讲臣道,从这些书中君臣间的论政问答、气象雍睦之词和为臣者谒尽忠诚的进谏、陈述之文中,则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到;要谈“理数”等道理,那么就要知道箕子所作《洪范》的《九畴》篇,论述得透彻;提到修养德行、立功建业之类事,则书中一一列举的有关政府机构、职能分工等内容将有助于你。由此可见,不仅是帝王之家一定要学习《尚书》之类的经典,就是那些仕宦人家出身且有志于为君上做事、为治理民众尽心尽责者,也一定要学习这部经典。孟子说过:“要想使为君者尽君道,为臣者尽臣道,这两方面都只有效法尧舜这一种方法了。”像孟子这样的至贤至圣之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都离不开尧舜。而我则只有兢兢业业、不断自勉,只想把尧舜的思想品德、理想抱负等实践于自己的身心,推行于今天的政治,以求不要辜负上天让我护佑下民、为君为师的好意。

【评析】

篇中从《尚书》之于帝王之道的功用的分析出发,阐述了“修齐治平”的道理。这种认真借鉴历史经验的态度和一定程度上为国为民的目的,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读书以明理为要

【原文】

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2]。”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3],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节录自《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注释】

[1]判:区分;辨。

[2]《书》云句:见《尚书·说命下》。

[3]贯通:首尾相通。此句指全部融会贯通,透彻了解。

【译文】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白道理。一个人懂得道理,他的内心就有了主心骨,那么是非邪正也就能分清了。遇上疑难的事情,他只要凭据道理,勇往直前,不管事情办得好还是不好,他都无愧于人。《尚书》上说:“学习了古人的法则、教诲,就一定有所收获。”大凡古圣贤的经典着作,所说的每句话、每件事,都有很深的道理,读书时就应该留心体会其中的意思,这段话我可以效法,那件事我可引以为戒。这样,时间长久了,书本上所讲的道理都全然理解了,那么,无论遇上什么人、什么事,脑子里便会想出相应的办法来,甚至用不着你特意去思考了。

【评析】

这一段话主要是讲读书与明理的关系。古代典籍积累了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可以借鉴。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的社会实践。关于这点,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实践出真知

【原文】

凡事只空谈,若不眼见,终属无用。《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箎。”[1]然而实见埙箎者有几人?一岁除日乾清宫正陈设乐器[2],朕召南书房汉大臣、翰林等降旨云[3]:“尔等凡作诗赋,多以埙箎比兄弟,问尔埙箎之形如何,皆云不知。因命内监将乐器中埙箎取与伊等观看。伊等看毕,欣然称奇。以为臣等惟于书中见之,即随口空谈,谁人实见埙箎?今日方得明白也。”凡事皆如此,必亲见亲历始得确实。若闻之他人或书中偶见,即据以为言,必贻笑于有识之人矣[4]。

——节录自《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注释】

[1]“《诗》云”句:见《诗·小雅·巧言》。伯氏:哥哥。仲氏:弟弟。

埙(x俦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乐器。篪(ch侏):古代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2]除日: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乾清宫:宫殿名,在北京故宫保和殿后。

[3]南书房:清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的地方。康熙时创立,地址在乾清宫西南隅。降:下达。

[4]贻笑:为人讥笑。

【译文】

凡事只会空谈,如果没有亲眼看见,那他所说的这一切,是毫无用处的。《诗经》上说:“哥哥吹埙,弟弟吹篪。”然而真正见过埙篪的又有几人呢?有一年除夕日,乾清宫内刚好陈设着各种乐器,我便把南书房的汉族大臣、翰林等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大凡写诗作赋时,常常以埙篪比喻兄弟。我要问问你们,埙篪到底是什么形状?”他们都回答说不知道。

我便命太监把乐器中的埙篪取出给他们观看。他们看了后,高兴地连声称奇。还说他们只在书本中见到埙箎之名,就随口空谈起来,谁也不曾亲眼得见埙箎,今天才弄明白了。任何事情都要这样,一定要亲眼见到、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确实的了解。如果只从别人那里听说,或在书本上偶尔见到,便以此为据,人云亦云,这一定要被真正有识之人所笑话的。

【评析】

此篇以埙箎为例,说明只有书本知识,便夸夸其谈,最终是要贻笑大方的。由此强调: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礼以立身处世

【原文】

礼之系于人也大矣!诚为范身之具,而兴行起化之原也。礼仪三百[1],威仪三千[2],大而冠昏丧祭朝聘射飨之规[3],小而揖让[4]、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君臣上下赖之以序,夫妇内外赖之以辨[5],父子、兄弟、婚媾[6]、姻娅赖之以顺而成[7]”。故曰:动容中礼而天德备矣[8],治定制礼而王道成矣[9]。

《礼经》[10],传之者十三家,而戴德[11]、戴圣为尤[12],着圣所传四十九篇,即今之《礼记》是也。其余四十七篇,虽杂出于汉儒之说,亦皆传述圣门格言,有切于身心之要旨。尔等所习本经既熟,正当学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其宜勉之。

【注释】

[1]礼仪:行礼之仪式。

[2]威仪:礼仪细节。

[3]冠:冠礼。昏:婚礼。丧:丧礼。祭:

祭祀祖先的礼仪。朝:朝仪,朝廷中的礼仪。

聘:聘礼,古代诸侯间互相聘问之礼。射: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飨:

飨射,古礼仪名,飨食宾客。

[4]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5]内外:内亲和外戚。

[6]婚媾:即婚姻。

[7]姻娅:即姻亚。婿父称姻,两婿互称为亚。后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8]动容中礼:动容,动作容仪;中礼,合乎礼节。天德:盛德,最高尚的德行。

[9]治定制礼:治定,指政治稳定;制礼:

制定礼仪。王道:指以仁义治天下,与霸道相对。

[10]《礼经》:即儒家经典之一《礼记》。

[11]戴德:汉代梁人,世称“大戴”,曾删《礼记》为八十五篇,是为《大戴礼记》。

[12]戴圣:汉代梁人,戴德兄子,宣帝时博士,曾删定《礼记》为四十五篇,即今之《礼记》,世称“小戴”。

【译文】

礼与人的关系很大。它的确是能使一个人的行为变得规范,变得合乎法度的重要手段,它也是人类社会运动不息的原动力。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大而言之,它们是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朝仪、聘礼、射礼、飨射之礼所依据的规矩;小而言之,大凡宾客相见时的揖让之礼、侍奉长上的进退之礼,以及吃饭、起居中的种种礼节,都有章可循。君臣之间、上下之间,因为它们而有序;夫妇之间、内亲外戚之间,因为它们而有所差别;父与子、兄和弟、婚姻与姻亲等等关系,也因此而顺序清楚,彼此和谐。《礼经》传下来的有十三家之多,但只有大戴、小戴所删本最好。小戴删本有孔子所传四十九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礼记》。此外的四十七篇,虽然分别出于汉代儒家学者之手,但也都是流传的、祖述儒家圣贤的格言,同样也有切合我们身心所需的重要内容。你们所学习的基本经典,既已熟悉,正好学习礼仪。孔子说过:“不学礼,便无法立身。”你们应当为努力学礼而互相勉励呀!

【评析】

篇中告诫儿孙,皇家子弟必须带头认真学礼、认真守礼,用礼仪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进而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求达到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妇、上下、内外之间井然有序的封建秩序,确保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礼之用者和为贵

【原文】

有子曰[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盖礼以严分,而和以通情分。严则尊卑贵贱不逾,情通则是非利害易达。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一不由于斯?

——节录自《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

【注释】

[1]有子:即有若,字子有,孔子弟子。

[2]小大由之:指每事小大都用礼而不用和。

【译文】

有子说过:“推行礼时,‘和’是很重要的。先王的治国之道,就以‘礼’‘和’兼用为好。如每事小大都用礼而不用和,那就会有些事行不通。但懂得‘和’而实行调和,却不用‘礼’节制之,也会有所难行。”

这是因为,“礼”主要以严辨别,而和则是以交流感情区分之。因为严,则尊卑贵贱互不超越;情通,则是非利害关系的道理也容易理解。要想整治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定好天下,没有一样不通过“礼”与“和”兼用才能达到目的的。

【评析】

康熙帝在篇中告诫儿孙,要行“礼”制,必须尽力做好人和的工作。

因为“礼”是原则,“和”是策略,以严格区分尊卑贵贱为主要内容的“礼”是丝毫不能违反的,但不采用调和人心的策略,礼是不易推行的。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礼”与“和”的封建本质。

但是,如果除却封建的因素,篇中所言的“和为贵”,其意义至今仍可资借鉴。

广开言路以明辨是非

【原文】

同类推荐
  •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本书打破以往教育类书籍的枯燥说教方式,运用丰富详实的案例,提出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孩子、学校三方的积极互动性,在短时间内就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如何使您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他”和“她”?相信您一定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 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从生活各个方面介绍各种各样的现代人智慧,包括读书术、防骗术、教子术、修身术、做人术等。
  •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亲爱的家长朋友,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我们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都明白作为父母的责任。然而,你是否真正想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才?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你初为人父、初为人母,不知道怎样了解孩子的心态;也许你的孩子天资聪颖、冰雪聪明,而你却不知道怎么实施教育。那么,请你打开《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吧。它将告诉你答案!
  • 孕产育儿知识一本通

    孕产育儿知识一本通

    本书系统而全面介绍了优生优产和幼儿智力训练的步骤、方法以及妇幼医学保健等科学知识。
  • 天使陪伴我

    天使陪伴我

    本书主要内容为:胸部鼓起来了,胸大不是我的错,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指导。
热门推荐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冷公主的蜕变

    冷公主的蜕变

    李雨紫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可是她的姐姐亲手把她推进大海,让她有家不能回。于是她决定隐藏身份,为了有一天可以为自己报仇,刻苦锻炼。终于8年后,她们再次相见,一个个真相浮出水面,她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千尘仙序缘:绝色皇妃拐回家

    千尘仙序缘:绝色皇妃拐回家

    WTF?为什么那么多人就我悲剧重生了呢?答:因为你是女主。为什么其他人穿越就是各种斗恶毒小妾,而我就辣么幸运,老爹就我娘一个正室?答:因为你是女主。为什么我一穿越就要嫁给太子,还互生情愫了?答:因为你是女主,太子是男主。为什么我是女主,后面命运辣么悲催呢?答:因为作者是后妈。(本书又名《我是女主:后妈是作者》)。
  •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家庭婚姻的历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它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问题,遇到问题时你怎么处理?是逃避,还是否定,还是得过且过,还是顺其自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也许某种处理最终都不会尽如人意,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差距,正如一位名家所说:“围城外的想冲进去,围城里的想冲出来”,这就是婚姻、理想、现实之间的冲突。生活中假如你遇到问题,你该怎么处理?也许这本小说能够给你一定启示
  • 家有女王初长成

    家有女王初长成

    “叮!你被【女王养成系统】所绑定成功!”“请将露露培养成安瑞尔史上最伟大的抖S女王吧!任务难度:未知,任务失败:就地抹杀!”白尧看着身边因自己的一支棒棒糖而活蹦乱跳的小露露酱,表示亚历山大。---------------------------------------新人第一次写作,各位读者觉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提出,本人会一一拜读,新人C希望可以得到你们的认可,如果你觉得看完还可以,请别忘记收藏下!
  •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别累了你的心:快给你的生活做减法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我们不停地开发新产品;不停地扩大市场;不停地看手机,生怕错过了一个“重要的”电话;我们在商务谈判中耗去了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在策划广告方案中熬过了一夜又一夜;我们梦想着一夜暴富,渴望着一朝成名……生活的加法让我们的精神难以平息下来,感觉越来越累。而生活的艺术不仅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加”,也要知道要在什么时候“减”。因为生活既是矛也是盾,一方面鞭策我们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又强迫我们在生命中不断学会去放弃。本书旨在告诉大家,要想不让自己太累,就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简化生活,减去繁琐,剪掉拖累,我们就能够轻装前行。
  • 霸道宠爱:亲亲竹马,Stop!

    霸道宠爱:亲亲竹马,Stop!

    她,前几年感觉自己萌萌哒无忧无虑,他一直跟在男孩后面屁颠屁颠的跑。直到后来便感觉自己距离疯癫不远了。从小他俩便认识,六岁那年,她被祖母接到了国外开始漫漫人生路,谁知他也跟去了,接下来便过上了“温(吵)馨(闹)”的生活。十年后回国,她又和他上一所学校!南念念表示很心塞。但是,这家伙回国后为什么就和变了一个人似的??这想要把她宠翻天的节奏是怎么回事??天天面对恶魔的撩撩撩,南念念再次表示习惯了。听着他说的脸不红心不跳的情话,南念念再一次表示呵呵!每天他在学校强吻她,墙咚她,地咚她,放学后强吻她,车咚她。南念念:“劳资忍无可忍了!”某恶魔一脸坏笑:“老婆,再亲一个~”
  • 傲世蓝仙

    傲世蓝仙

    蓝仙忆,雪兮然,一曲逍遥舞天寰傲逆苍穹长生路,万古威名震仙凡飘散的长发,凛冽的蓝袍,血红的双瞳,红莲映天,天地沉寂,踏天路上,万千仙女,无一不为我倾倒,举世仙魔,尽皆向我臣服,我便是蓝仙!!!
  • 微吻:蔷薇之夏

    微吻:蔷薇之夏

    白薇是一个穷家女,偏偏被妈妈送到富家学校读书,在那个学校,一直被欺负,被嘲笑。随着校草沐易晨的出现,她一天比一天快乐,可是,沐易晨消失之后,她的生活又是和以前一样,被嘲笑被欺负,他还会回来吗……
  • 武道争渡

    武道争渡

    人世苦海,无边无涯。终人一生之力,难逃七情六欲五毒之苦。又有天人五衰,损毁寿元。不修武道,何谈作舟渡海?